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
吳道玄 馮紹正 張 藻 陳 閎 韋無忝
盧稜伽 畢 宏 淨域寺 資聖寺 老君廟
金橋圖 崔圓壁
吳道玄
唐吳道玄字道子,陽翟人也,少孤貧。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窮丹青之妙。浪跡東洛,玄宗知其名,召入供奉。大略宗師張僧繇千變萬狀,縱橫過之。兩都寺觀,圖畫牆壁四十餘間,變像即同,人相詭狀,無一同者。其見在為人所睹之妙者。上都興唐寺御注金剛經院,兼自題經文。慈恩寺塔前面文殊普賢,西面降魔盤龍等。又小殿前門菩薩,景公寺地獄帝釋龍神,永壽寺中三門兩神,皆妙絕當時。朱景玄雲:“有舊家人尹老年八十餘,嘗雲:‘見吳生畫中門內神,圓光最在後,一筆成。當時坊市老幼,
吳道玄
唐朝人吳道玄字道子,是陽翟人,他小時候是個貧窮的孤兒。吳道玄成為一名著名的畫家,是上天給他的這種才能。他未長大成人就通曉繪畫的奧妙。他在東都洛陽流浪,唐玄宗知道他擅長繪畫的名聲,將他召入宮中為皇家作畫。吳道玄的畫,大體上是師承張僧繇,但是他又發展變化了張僧繇的畫法,不論從哪方面看,都超過了張僧繇。吳道玄為東都洛陽、西都長安的佛寺、道觀繪製了四十多間壁畫,變相類似,但人相形狀怪異,沒有雷同的,是當今人們能看到的這類題材的畫當中畫得最好的。京都長安興唐寺中保存皇帝親自注釋的《金剛經》的宅院,這裡的壁畫也是吳道玄畫的,並且上面的經文也是他題寫的。慈恩寺塔前面的文殊、普賢二位菩薩,西面的降魔、盤龍等圖像,小殿前門的菩薩,景公寺《地獄圖》中的“帝釋”護法神,永壽寺中山門上的兩神,都是當時最絕妙的藝術品。朱景玄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我家有位姓尹的老僕人,八十多歲了。一次,這位老僕人講,他親眼見到吳道玄給我家宗廟中門畫家神時,最後畫頭頂的圓輪佛光,一筆就畫成了。當時街坊鄰里的老老少少,
日數百人,競候觀之。縛闌,施錢帛與之齊。及下筆之時,望者如堵。風落電轉,規成月圓,喧呼之聲,驚動坊邑。或謂之神也。’”又景公寺老僧玄縱雲:“吳生畫此地獄變成之後,都人鹹觀,皆懼罪修善。兩市屠沾,魚肉不售。”又開元中駕幸東洛。吳生與裴旻、張旭相遇,各陳所能。裴劍舞一曲,張書一壁,吳畫一壁。都邑人士,一日之中,獲睹三絕。又畫玄元廟,五聖千官,宮殿冠冕,勢傾雲龍,心若造化,故杜員外甫詩云“妙絕動宮牆”也。又玄宗天寶中,忽思蜀中嘉陵江山水,遂假吳生驛遞,令往寫貌。及回日,帝問其狀。奏雲:“臣無粉本,並記在心。”遣於大同殿圖之,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日而畢。時有李將軍山水擅名,亦畫大同殿壁,數月方畢。玄宗雲:“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又畫殿內五龍,鱗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吳生常持《金剛經》,自此識本身。當天寶中,有楊庭光與之齊名。潛畫吳生真於講席。眾人之中,引吳觀之。亦見便驚。語庭光雲:“老夫衰醜,何用圖之?”
每天有好幾百人,都擠在那兒等候看吳先生作畫。為了維持秩序,前面攔上繩索。觀看的人紛紛佈施錢物給吳先生。等到吳先生下筆繪畫時,圍觀的人擠成了一堵牆。只見吳先生長筆一揮,如同風過電轉,轉瞬間在家神頭頂上畫出一個如圓月般的圓輪金光。人們的讚歎叫好聲驚動了整個街區。有的人稱吳道玄為天神。”還有一位景公寺的老僧人玄縱說:“吳先生畫成這個寺院的《地獄變》後,京都裡的人都來觀看,看後都懼怕死後受到懲罰而行善。兩市的屠夫商販都不賣魚肉了。”開元年間,唐玄宗駕臨東都洛陽時,吳道玄與裴旻、張旭相遇,他們各自展示自己的絕藝。裴旻舞了一曲劍,張旭書了一牆壁草書,吳道玄繪製了一幅壁畫。洛陽城中的朝野人士一天中欣賞到三種絕藝。吳道玄又給玄元廟作過壁畫。他在這裡畫的《五聖千官圖》,畫中的宮殿和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及分列兩廂的眾位文武大臣頭上的冠冕,勝過漢朝時的雲龍,繪畫構思巧妙不凡,如同大自然自己創造出來的一樣。因此,詩人杜甫在詩中稱讚他“妙絕動宮牆”。唐玄宗天寶年間,皇上忽然思念蜀中的嘉陵江山水,於是發給吳道玄一道手令,讓沿途驛站為他提供車馬,載他去嘉陵江邊寫生。待到他返回京都後,玄宗皇帝問他作畫情況,吳道玄回答說:“我沒有寫生的草本,都記在心中了。”玄宗皇帝命令他在大同殿的牆壁上畫出來。嘉陵江三百里錦山秀水,他僅用一天時間就畫完了。當時以擅畫山水畫而名揚京都的李思訓將軍,也在大同殿作壁畫,他的山水壁畫用了好幾個月才畫完。玄宗皇帝說:“李思訓花費好幾個月的工夫繪完了一幅山水壁畫,吳道玄僅用了一天時間就畫完了。兩幅壁畫畫得都好極了。”吳道玄又在殿內畫《五龍圖》。五條龍鱗甲飛動,像要騰飛似的,每當天要下雨時,畫上就生出煙霧來。吳道玄經常隨身攜帶《金剛經》,從《金剛經》中認識他自身。天寶年間,有個叫楊庭光的人跟吳道玄齊名。一次,楊庭光偷偷地給正在講課的吳道玄畫像,畫好後當眾拿給吳道玄看。吳道玄看到這幅畫像後大吃一驚,對楊庭光說:“我老了,衰弱多病又長相醜陋,怎麼好勞你駕來給我畫像呢?”
因斯嘆伏。其畫人物佛象鬼神、禽獸山水、臺殿草木,皆神妙也,國朝第一。張懷瓘雲:“吳生畫,張僧繇後身,斯言當矣。”出唐《畫斷》。
又開元中,將軍裴旻居母喪。詣道子,請於東都天宮寺畫神鬼數壁,以資冥助。道子答曰:“廢畫已久。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勵,獲通幽冥。”旻於是脫去縗服,若常時裝飾。走馬如飛,左旋右抽,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觀者數千百人,無不驚慄。道子於是援毫圖壁,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道子平生所畫,得意無出於此。出《獨異志》。
又道子訪僧請茶。僧不加禮,遂請筆硯。於壁上畫驢一頭而去。一夜,僧房傢俱並踏破,被惱亂不可堪。僧知是道子,懇邀到院祈求。乃塗卻畫處。出《盧氏雜說》。
又西明慈恩多名畫。慈思塔前壁有溼耳獅子趺心花,為時所重。聖善敬愛,亦有古畫。聖善木塔院多鄭廣文畫並書。敬愛山亭院有雉尾若真。砂子上有進士房魯題名處,後有人題詩曰:“姚家新婿是房郎,未解芳顏意欲狂。見說正調穿羽箭,莫教射破寺家牆。”寺西北角有病龍院並吳畫。出《盧氏雜談》。
但是他非常歎服楊庭光的畫。吳道玄畫的人物、佛像、神鬼、鳥獸、山水、草木、臺殿,都出神入化,是當時國內第一高手。張懷瓘說:“吳先生的畫,是張僧繇畫法的延續,這種說法是恰當的啊!”出自《畫斷》。
開元年間,將軍裴旻在家守母喪。他到吳道玄那兒,請吳道玄為他在東都洛陽的天宮寺繪製幾幅狀寫神鬼的壁畫,以此來給在陰間的母親求得神佛的保佑。吳道子回答說:“我已經很久不作畫了。如果將軍真的有意請我作畫,請為我纏綢結作彩飾,舞一曲劍。或許因為你劍舞得勇猛凌厲,能讓我的畫重新跟陰界相通。”裴旻聽了後立即脫去喪服,換上平常穿的衣裳,騎在馬上奔跑如飛,左右舞劍。他將劍一下擲入空中,高几十丈,然後寶劍像電光一樣射下來,裴旻伸手拿著劍鞘接著。從高空中墜落下來的寶劍,穿透了劍鞘。幾千名圍觀的人,沒有一個人不被這種驚險的場面所驚懼。吳道子於是揮筆在牆壁上作畫。隨著筆墨揮舞,天上颯颯地颳起了大風,真是天下的壯觀。吳道子一生中畫了許多畫,他自認為這幅畫是最得意的作品。出自《獨異志》。
一次,吳道子到一個寺院裡去向僧人討茶喝,僧人沒有理會他。於是他要來筆墨,在寺院的牆壁上畫了一頭驢就離開了。一天夜裡,這個寺院僧人房裡的傢俱都被踏壞。僧人又氣又惱,不堪忍受。僧人知道這是吳道子在報復他們,就懇切地邀請他來寺院裡請求他原諒。吳道子才將壁上畫的驢塗去。出自《盧氏雜說》。
西明慈恩寺內有許多名畫。慈恩塔前壁有溼耳獅子趺心花,為當時人看重。聖善寺和敬愛寺中也有古人作的畫。聖善木塔院中多是鄭廣文的繪畫與題字。敬愛山亭院畫上的野雞尾羽像真的一樣,砂子上有進士房魯的題名。後來有人題詩說:“姚家新婿是房郎,未解芳顏意欲狂。見說正調穿羽箭,莫教射破寺家牆。”寺的西北角有病龍院和吳道子繪製的壁畫。出自《盧氏雜談》。
馮紹正
唐開元,關輔大旱,京師闕雨尤甚。亟命大臣遍禱于山澤間而無感應。上於龍池,新創一殿。因召少府監馮紹正,令於四壁各圖一龍。紹正乃先於西壁畫素龍。奇狀蜿蜒,如欲振躍。繪事未半,若風雲隨筆而生。上及從官於壁下觀之,鱗甲皆溼,設色未終,有白氣若簷廡間出,入於池中。波濤洶湧,雷電隨起。侍御數百人皆見白龍自波際,乘雲氣而上。俄頃陰雨四布,風雨暴作。不終日而甘澤遍於畿內。出《明皇雜錄》。
張 藻
唐張藻衣冠文學,時之名流。松石山水,擅當代名。唯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常以手握雙管,亦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氣傲煙霧,勢逾風雨。其槎枿鱗皴之質,隨意縱橫。生枝則潤合春澤,枯枝則乾裂秋風。其山水之狀,則高低秀絕,咫尺深重。石突欲落,泉噴如吼。其近也逼人而寒,其遠也極天之淨。圖障在人間最多。今寶應寺西院山水松石,具有題記。精巧之跡也。松石山水,並居神品。出《畫斷》。
又後士人家有張藻松石障。士人云:“兵部李員外約好畫成癖,知而購之。其家弱妻,已練為衣裡矣。唯得兩幅,雙柏一石在焉。嗟惋久之。”出《名畫記》。
馮紹正
唐玄宗開元年間,關中一帶大旱,京都長安雨水缺得尤其厲害。玄宗皇帝急迫地命令大臣們在山林川澤各處祈禱求雨,但一點反應也沒有。玄宗皇帝命人在龍池旁邊新造一座大殿,並召見少府監馮紹正,讓他在新造的這座大殿的四面牆壁上各畫一條龍。馮紹正先在西牆上畫了一條白龍。這條龍形狀奇特蜿蜒欲飛,沒畫到一半,似乎有風雲隨著筆的揮動而產生。玄宗皇上和侍從官們在壁下觀看,龍身上的鱗片都溼了。著色還未完,有白氣好像從廳堂的屋簷下飄出來,進入龍池中。龍池中波濤洶湧,接著電閃雷鳴,皇上身邊的幾百名侍從都看見一條白龍從龍池水中,乘著雲氣飛到天上。不一會兒陰雲佈滿四周,風雨暴作。不到一天的工夫整個京都地區都普遍下了一場雨。出自《明皇雜錄》。
張 藻
唐朝人張藻是文學士子,當時的社會名流。他在繪畫鬆、石、山、水方面,在當時很有名氣。他畫的松樹尤其出眾,超過古今的名家高手。張藻會用筆,常常手握雙筆,雙筆齊下。一支筆畫生枝,一支筆畫枯枝。他畫的鬆神韻傲視煙霧,氣勢超過風雨。畫松枝和鬆幹上的鱗片時,看他就像隨便往上塗抹似的。然而他畫出來的生枝像經過春雨的滋潤一樣,畫出來的枯枝則像讓秋風給吹裂了似的。張藻畫的山水畫,山勢有高有低峻秀極了。咫尺大的地方,山岩深重,巨石突兀欲落,泉水噴湧彷彿發出吼叫。你離它近了就感覺寒氣逼人,離遠了給人像天際一樣清淨的感覺。張藻畫的屏風在世間留存最多。現在寶應寺西院還有他畫的山水松石,旁邊還有他的題記,乃是精巧的墨跡。張藻畫的鬆、石、山、水,都位居神品行列。出自《畫斷》。
後來有一位士人家藏有張藻畫的松石屏風。這個人說:“兵部員外郎李約愛畫成癖,知道後購買了去。他的年輕妻子已經將屏風畫蒸煮漂白後作衣服裡子了,只剩下一柏一石兩幅了。李約對此感嘆惋惜了很長時間。”出自《名畫記》。
陳 閎
唐陳閎,會稽人。以能寫真人物子女等,本道薦之,玄宗開元中召入供奉。每令寫御容,妙絕當時。玄宗射豬鹿兔、按鷹等,並按舞圖真容,皆受詔寫貌。又太清宮肅宗真容。匪唯龍頭鳳姿,日角月宇之狀。而筆力遒潤,風彩英逸,合符應瑞。天假其能也。國朝閻令公之後,一人而已。今咸宜觀天尊殿內畫上仙圖及當時供奉道士等真,皆其蹤也。又曾為故吏部侍郎徐畫本行經幡二口。有女能織成,妙絕無並。唯寫真人神人物子女等,妙品上上。出《畫斷》。
韋無忝
唐韋無忝,京兆人也。玄宗朝,以畫馬異獸擅其名。時稱韋畫四足,無不妙也。曾見貌外國所獻獅子,酷似其真。後獅子放歸本國,唯畫者在圖,時因觀覽,百獸見之皆懼。又玄宗時獵,一箭中兩野豬,詔於玄武北門寫貌。傳在人間,英妙之極也。夫以百獸之性,有雄毅逸群之駿,有馴擾之良,爪距既殊,毛鬣各異。前輩或狀其怒則張口,善則垂頭。若展一筆以辨其性情,奮一毛而知其名字,古所未能也,韋公能之。《異獸圖》破分,人家往往有之。京都寺觀無畫處。其畫獸等妙品上上。出《畫斷》。
陳 閎
唐朝陳閎是會稽人。因為他會畫男女人物畫像,由本地道府推薦,在開元年間被唐玄宗召入宮內主給皇家作畫。他每次奉命為皇上畫的像,都是當時最好的畫像。唐玄宗狩獵射野豬、麇鹿、野兔以及駕鷹等場面,按樂起舞的場面,陳閎都受皇上的詔令將它們繪畫下來。太清宮的唐肅宗畫像也是陳閎繪製的。陳閎不只將皇上、嬪妃們的風采畫下來,而且把他們的福貴相也逼真地表現出來。他的筆力遒勁潤韞,畫出的人物風采英俊飄逸,而且符合應驗的祥瑞。這是上天賦於他的才能啊。在本朝的閻立本之後,陳閎可算是擅長畫人物像的第一高手了。現在咸宜觀天尊殿內的仙人壁畫和供奉道士的畫像,都是陳閎的手筆。陳閎還曾為已故吏部徐侍郎畫本行與經幡二口。他有個女兒會織布,織出的圖案絕妙無雙。陳閎的畫,只畫男女人物、神人的畫像,位列妙品的上上。出自《畫斷》。
韋無忝
唐朝人韋無忝是京兆人。唐玄宗在位時,他以畫馬和奇獸而聞名。當時人稱讚韋無忝畫的四腳動物沒有不好的。韋無忝曾經畫過外國人進獻的獅子,跟真獅非常相像。後來這頭獅子放回本國去了,只有它的像繪在畫上,供當時的人欣賞。百獸見了畫上的獅子都驚恐懼怕。有一次,唐玄宗狩獵時一箭射中兩隻野獵。玄宗非常高興,詔令韋無忝在玄武門北門畫玄宗一箭射殺雙豬的場面。這幅畫後來流傳在民間,畫得好極了。百獸有百性。有雄毅超群的駿馬,有經人工馴養性情溫順的良馬,它們的蹄爪、毛鬃各不相同。前輩人畫獸,畫它發怒則張著口,畫它溫順就垂下頭。然而像只畫一筆就能讓人辨識它的性情,只畫一根鬃毛就能讓人知道它的名稱,以前的古人是做不到的,只有韋無忝能有這麼高的造詣。韋無忝畫的《異獸圖》,打破常例,京都人家裡往往都有。京都的寺觀沒有韋無忝的畫。韋無忝畫的獸位列妙品上上。出自《畫斷》。
盧稜伽
唐盧稜伽,吳道玄弟子也。畫跡似吳,但才力有限。頗能細畫,咫尺間山水寥廓,物像精備。經變佛事,是其所長。吳生嘗於京師畫總持寺三門,大獲眾貨。稜伽乃竊畫莊嚴寺三門。銳思開張,頗臻其妙。一日,吳生忽見之,驚歎曰:“此子筆力,常時不及我,今乃類我。是子也,精爽盡於此矣。”居一月,稜伽果卒。出《名畫記》。
畢 宏
唐畢宏,大曆二年為給事中。畫《松石》於左省廳壁,好事者皆詩之。改京兆少尹為右庶子。樹石擅名於代。樹木改步變古,自宏始也。出《名畫記》。
淨域寺
唐大穆皇后宅。寺僧雲:“三階院門外,是神堯皇帝射孔雀處。”禪院門內外,《遊目記》雲:王昭隱畫門西里面,和修吉龍王有靈。門內之西,火目藥叉及北方天王甚奇猛。門東里面,賢門野叉部落,鬼首蟠蛇,汗煙可懼。東廊樹石嶮怪。高僧亦怪。西廊廟菩薩院門裡南壁,皇甫軫畫鬼神及雕。鶚勢若脫壁。軫與吳道玄同時。吳以其藝逼己,募人殺之。出《酉陽雜俎》。
盧稜伽
唐朝人盧稜伽是吳道玄的弟子。盧稜伽的畫形似吳道子的畫,但是他的才力不及吳道子。盧稜伽擅長工筆畫。他的畫咫尺之間可以山水寥廓,勾畫特別細密精緻。畫佛畫經變畫是他的專長。吳道玄曾經給京都的總持寺畫過山門,得到很多人的佈施。盧稜伽暗中為莊嚴寺畫山門,他的神思突然打開,繪的畫像頗為精妙。一天,吳道玄突然看到這幅畫像,驚異地讚歎道:“稜伽的筆力過去趕不上我,現在跟我相近了。這個人啊,他的精神全都在這幅畫像上用盡了。”過了一個月,盧稜伽果然死去了。出自《名畫記》。
畢 宏
唐朝人畢宏,在唐代宗大曆二年官任給事中。他曾在門下省廳堂的牆壁上畫《松石圖》,許多好事的人都寫詩讚許他的這幅畫。後來畢宏由京兆少尹改任右庶子。畢宏因擅長畫樹、石而聞名於世。我國的繪畫史上改用古法畫樹木,自畢宏開始。出自《名畫記》。
淨域寺
淨域寺原先是唐朝大穆皇后的宅第。寺裡的僧人說:“三層臺階的院門外面,是當年神堯皇帝射孔雀的地方。”禪院門內外,《遊目記》上說:王昭隱居在畫門西里面,和修吉龍王有神交。門裡的西邊,壁上畫的火目藥叉和北方天王都非常奇譎威猛。門裡面東側,牆壁上畫的賢門野叉部落,個個都是鬼腦袋、盤曲的蛇身,滿臉汗煙,讓人恐懼。東廊上畫的山石高峻,樹木怪異,畫上的僧人也怪異。西廊廟菩薩院門裡的南牆壁上,是皇甫軫畫的鬼神和大雕。大雕像要從壁上飛落下來的樣子。皇甫軫和吳道子是同一時代的人。吳道子認為皇甫軫繪畫的技藝有可能超過自己,於是花錢僱人將皇甫軫殺害了。出自《酉陽雜俎》。
資聖寺
資聖寺中門窗間,吳道子畫《高僧》,韋述贊,李嚴書。中三門外,兩面上層,不知何人畫人物,頗類閻令。寺西廊北隅,揚坦畫《近塔天女》。明睇將瞬。團塔院北堂有鐵觀音高三丈餘。觀音院兩廊《四十二賢聖》,韓幹畫,元載贊。東廊北《群馬》,不意見者,如將嘶蹀。聖僧中龍樹商船和循絕妙。團塔上菩薩,李真畫。四面花鳥,邊鸞畫。當藥上菩薩頂上茙葵尤佳。塔中藏千部《法華經》。詞人作諸畫連句,柏梁體。吳生畫勇矛戟攢,出奇騁變勢萬端。蒼蒼鬼怪層壁寬,睹之忽忽毛髮寒。稜伽效之力所癉,李真、周昉優劣難。活禽生奔推邊鸞,花方嫩彩猶未乾。韓幹變態如激湍。惜哉壁畫勢未殫,後人新畫何漫汗。出《酉陽雜俎》。
老君廟
東郡北邙山有玄元觀,觀南有老君廟。臺殿高敞,下瞰伊洛。神仙泥塑之像,皆開元中楊惠之所制。奇巧精嚴,見者增敬。壁有吳道玄畫五聖真容及老子化胡經事,丹青妙絕,古今無比。杜工部詩云:“配極玄都 ,憑高禁籞長。守祧嚴具禮,掌節鎮非常。碧瓦初寒外,金莖一氣旁。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樑。仙李蟠根大,猗蘭弈葉光。世家遺舊史,道德付今王。畫手看前輩,吳生遠擅場。森羅回地軸,妙絕動宮牆。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髮,旌旆盡飛揚。翠柏深留景,紅梨迥得霜。風箏吹玉柱,露井凍銀床。身退卑周室,經傳拱漢皇。穀神如不死,養拙更何鄉。”出《劇談錄》。
資聖寺
資聖寺中門窗之間有吳道子畫的《高僧圖》。上面有韋述撰寫的讚詞,李嚴書寫。中間那道山門外,兩面上層的人物畫不知道是誰畫的,很像閻立本的手筆。寺裡西廊北角,有揚坦畫的《近塔天女圖》。天女的明眸在向你睇視,似乎馬上就要移看別處。團塔所在的庭院北面殿堂裡有鐵鑄觀音塑像一尊,高三丈多。觀音院兩廊繪有《四十二賢聖圖》,是韓幹畫的,元載撰寫的讚辭。東廊北面畫有《群馬圖》,猛然看到的人,感到這是一群真馬,正要奮蹄嘶鳴。畫上聖僧中的龍樹和商船,次序和諧,佈局巧妙。團塔牆壁上的菩薩是李真畫的,四面的花鳥是邊鸞畫的。藥王菩薩頭頂上的那支蜀葵,畫得尤其精妙。團塔中藏有上千部《法華經》。有詞人以柏梁體給這些畫作了連句詩:“吳生畫勇矛戟攢,出奇騁變勢萬端。蒼蒼鬼怪層壁寬,睹之忽忽毛髮寒。稜伽效之力所癉,李真、周昉優劣難。活禽生奔推邊鸞,花方嫩彩猶未乾。韓幹變態如激湍。惜哉壁畫勢未殫,後人新畫何漫汗。”出自《酉陽雜俎》。
老君廟
東郡北邙山有座玄元觀,觀南有座老君廟。這座廟臺殿高大寬敞,居高臨下俯瞰伊水、洛水一帶。廟裡的泥塑神仙,都是開元年間楊惠之塑的,塑功精細嚴整,造形奇異巧妙,見到神像的人頓增敬意。廟內牆壁上,有吳道子畫的唐朝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位皇帝的畫像,以及老子過函谷關化胡的事。這些畫精妙到極致,古往今來無可比擬。杜甫曾寫一首《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的五言排律讚頌這些畫,詩稱:配極玄都 ,憑高禁籞長。守祧嚴具禮,掌節鎮非常。碧瓦初寒外,金莖一氣旁。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樑。仙李蟠根大,猗蘭弈葉光。世家遺舊史,道德付今王。畫手看前輩,吳生遠擅場。森羅回地軸,妙絕動宮牆。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髮,旌旗盡飛揚。翠柏深留景,紅梨迥得霜。風箏吹玉柱,露井凍銀床。身退卑周室,經傳拱漢皇。穀神如不死,養拙更何鄉。”出自《劇談錄》。
金橋圖
玄宗封泰山回,車駕次上黨。潞之父老,負擔壺漿,遠近迎謁,上皆親加存問。受其獻饋,錫賚有差。父老有先與上相識者,上悉賜以酒食,與之話舊。故所過村部,必令詢訪孤老喪疾之家,加吊恤之。父老欣欣然,莫不瞻戴,扣乞駐留焉。及卓駕過金橋,橋在潞州。 御路縈轉。上見數千裡間,旗纛鮮潔,羽衛齊整,謂左右曰:“張說言我勒兵三十萬,旌旂經千里間,陝右上黨,至於太原。見《后土碑》。 真才子也。”左右皆稱萬歲。上遂召吳道玄、韋無忝、陳閎,令同制《金橋圖》。聖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馬,陳閎主之。橋樑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鷹鳥,器丈帷幕,吳道玄主之。狗馬驢騾,牛羊橐駝,貓猴豬貀,四足之屬,韋無忝主之。圖成,時謂“三絕”焉。出《開天傳信記》。
崔圓壁
安祿山之陷兩京,王維、鄭虔、張通皆處於賊庭。洎克復,俱囚於楊國忠舊宅。崔相國圓因召於私第,令畫名畫數壁。當時皆以圓勳貴莫二,望其救解。故運思精深,頗極能事。故皆獲寬典。至於貶降,必獲善地。出《明皇雜錄》。
金橋圖
唐玄宗泰山封禪歸來,車駕留駐上黨。潞州的父老百姓挑著吃的喝的,遠近的都來迎接拜謁。玄宗都親自加以問候,接受人民的饋獻,給他們不同的賞賜。鄉親中有原先跟玄宗皇帝相識的,皇上都賞賜他們酒食,跟他們話舊。因此,凡是經過的村落,玄宗皇帝一定命令人前去詢訪孤老喪疾的人家,並給予弔唁與撫卹。鄉親們都非常高興,所到之處沒有不敬仰感戴的,並請求皇上暫時留駐在這裡。待到聖駕路經金橋時,橋在潞州。 道路盤繞回轉。玄宗皇帝看到幾千裡間,旌旗光豔,衛隊齊整,於是對左右的侍從們說:“張說說我統率三十萬大軍,旌旗逶迤千里,從陝右的上黨到山西的太原。見《后土碑 》。真是才子啊!”左右聽了後,都山呼萬歲。於是,玄宗皇帝召吳道玄、韋無忝、陳閎進見,命令他們共同繪製《金橋圖》。玄宗皇帝和他騎的那匹照夜白馬,由陳閎來畫;橋樑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鷹鳥、器丈帷幕,由吳道玄來畫;狗馬驢騾、牛羊駱駝、貓猴豬貀等四足動物,由韋無忝來畫。《金橋圖》畫成後,當時人稱它為“三絕”。出自《開天傳信記》。
崔圓壁
安祿山反叛後攻陷東、西兩京,王維、鄭虔、張通都在安祿山的朝中任職。待到唐肅宗李亨清除叛亂、收復兩京後,他們都被囚禁在楊國忠的舊宅。宰相崔圓將他們三人召到自己的家中,讓他們在他家的幾處牆上繪畫。當時,這三個人都認為崔圓的功勳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趕得上,都希望他能幫忙解救自己,因此都精心構思,發揮了最好水平。壁畫完成後,他們三個人都得到了寬大處理。有的人被貶降到外地,去的也是比較好的地方。出自《明皇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