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
杜正玄 李義琛 陳子昂 王 維 楊 暄
蕭穎士 喬 彝 許孟容 張正甫 閻濟美
潘 炎 令狐峘 熊執易
杜正玄
隋仁壽中,杜正玄、正藏、正倫,俱以秀才擢第。隋代舉進士,總一十人,正倫一家三人。出《譚賓錄》。
李義琛
武德五年,李義琛與弟義琰、三從弟上德同年三人進士。義琛等隴西人,世居鄴城。國初草創未定,家業素貧乏,與上德同居。事從姑,定省如親焉。隨計至潼關,遇大雪,逆旅不容。有咸陽商人見而憐之,延與同寢處。居數日,雪霽而去。琛等議鬻驢,以一醉酬之。商人竊知,不辭而去。復先贈以稻糧。琛後宰咸陽,召商人,與之抗禮親厚。位至刑部侍郎、雍州長史,義琰相高宗,上德司門郎中。出《摭言》。
杜正玄
隋文帝仁壽年間,杜正玄、杜正藏、杜正倫,都以秀才而中進士第。隋文帝時,每年只取十名進士,那一科,杜正倫一家三兄弟都考中了。出自《譚賓錄》。
李義琛
唐高祖武德五年,李義琛同他的二弟李義琰以及三堂弟李上德,三人同年中了進士。他們是隴西人,世代居住在鄴城。唐政權剛建立不久,不是很穩固,李義琛家境一向貧寒,跟李上德住在一起。奉事他的堂姑,昏定晨省像對待自己的親孃一樣。三兄弟商議到潼關去,遇到大雪,旅店不接納他們。有位咸陽的商人看見了很同情他們,請他們一起住。住了好幾天,雪停了要離開。李義琛三兄弟商議把所騎的驢賣掉,請商人喝酒,以報答他。商人私下聽到他們的打算,沒告別就走了。又事先贈送給他們糧食。李義琛後來做了咸陽縣丞,把那個商人請來,以平等的禮節待他。李義琛後來升到刑部侍郎,也做過雍州長史,李義琰在唐高宗時做到宰相,李上德做到司門郎中。出自《摭言》。
陳子昂
陳子昂,蜀射洪人。十年居京師,不為人知。時東市有賣胡琴者,其價百萬。日有豪貴傳視,無辨者。子昂突出於眾,謂左右:“可輦千緡市之。”眾鹹驚問曰:“何用之?”答曰:“餘善此樂。”或有好事者曰:“可得一聞乎?”答曰:“餘居宣陽裡。”指其第處:“並具有酒,明日專候。不唯眾君子榮顧,且各宜邀召聞名者齊赴,乃幸遇也。”來晨,集者凡百餘人,皆當時重譽之士。子昂大張宴席,具珍羞。食畢,起捧胡琴,當前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馳走京轂,碌碌塵土,不為人所知。此樂賤工之役,豈愚留心哉!”遂舉而棄之。舁文軸兩案,遍贈會者。會既散,一日之內,聲華溢都。時武攸宜為建安王,闢為記室,後拜拾遺。歸覲,為段簡所害。出《獨異志》。
王 維
王維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閒音律,妙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時進士張九皋聲稱籍甚,客有出入公主之門者,為其地。公主以詞牒京兆試官,令以九皋為解頭。維方將應舉,言於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貴主之強,不可力爭,吾為子畫焉。子之舊詩清越者可錄十篇,琵琶新聲之怨切者可度一曲,後五日至吾。”維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謂曰:“子以文士請謁貴主,何門可見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維曰:“謹奉命。”
岐王乃出錦繡衣服,鮮華奇異,遣維衣之,仍令齎琵
陳子昂
陳子昂是蜀郡射洪縣人。在京城住了十年,沒有人知道他。當時東市有一個賣胡琴的,要價一百萬。每天都有有錢的人去看這件東西,沒人明白它的價值。陳子昂突然從人群裡走出來,跟左右的人說:“我可以用車裝載一千緡來買它。”大家都驚訝地問:“這東西有什麼用?”陳子昂回答說:“我善於彈奏這件樂器。”有好事的人便問:“你能彈給我們聽聽嗎?”陳子昂說:“我住在宣陽裡。”指著他的住處,告訴說:“明天我一起準備美酒,專門等候諸位。不僅各位榮幸地惠顧,各位還可以邀請一些知名人士一起來,就是大家會一會,很榮幸。”第二天早晨,聚集了一百多人,都是當時名望很高的人士。陳子昂擺了盛大的宴席,好酒好菜款待他們。吃過飯,站起來捧出胡琴,對客人們說:“蜀人陳子昂有文章好幾百軸,跑到京城來,東奔西走,卻不為人所知。這件樂器是賤工製作,怎麼值得我放在心上!”於是把胡琴舉起來摔了。把他寫的文章取出來,擺了兩案子,分別贈送給客人。宴會散了以後,一天之內,陳子昂的名聲溢滿京都。當時武攸宜被封為建安王,徵他做記室,後來又授官拾遺。回家省親,被段簡殺死。出自《獨異志》。
王 維
王維王右丞未成年時,因文章出名,嫻熟於音律,擅長彈奏琵琶。來往於各顯貴之間,尤其被岐王眷愛看重。當時進士張九皋聲名很高,有經常出入公主家裡的人,把張九皋的文章拿給公主,為其周旋。公主將張九皋的詞作給京兆府的主考官,讓他們取張九皋為府解第一名。王維正打算參加考試,把這件事告訴岐王,請求岐王保護幫助。岐王說:“以公主的尊貴和勢力,是不能力爭的,我給你想辦法。你把過去寫的詩,選清越的抄十篇,琵琶曲子悲切的準備一曲,五天後,到我這裡來。”五天後,王維就按照他說的如期而來。岐王說:“你以文士的身份去謁見公主,怎麼能接見你呢!你能按我教的做嗎?”王維說:“謹聽你的命令。”
岐王拿出錦繡的衣服,華美奇異,讓王維穿上,讓他捧著琵
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貴主出內,故攜酒樂奉宴。”即令張筵,諸伶旅進。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立於行,公主顧之,謂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獨奉新曲。聲調哀切,滿坐動容。公主自詢曰:“此曲何名?”維起曰:“號《鬱輪袍》。”公主大奇之。岐王因曰:“此生非止音律,至於詞學,無出其右。”公主尤異之,則曰:“子有所為文乎?”維則出獻懷中詩卷呈公主。公主既讀,驚駭曰:“此皆兒所誦習,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維風流蘊藉,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欽矚。岐王因曰:“若令京兆府今年得此生為解頭,誠為國華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應舉?”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薦,義不就試,然已承貴主論託張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預兒事,本為他人所託。”顧謂維曰:“子誠取,當為子力致焉。”維起謙謝。公主則召試官至第,遣宮婢傳教,維遂作解頭,而一舉登第矣。
及為太樂丞,為伶人舞黃師子,坐出官。黃師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天寶末,祿山初陷西京,維及鄭虔、張通等,皆處賊庭。洎克復,俱囚於宣楊裡楊國忠舊宅。崔圓因召於私第,令畫數壁。當時皆以圓勳貴無二,望其救解,故運思精巧,頗絕其能。後由此事,皆從寬典;至於貶黜,亦獲善地。今崇義裡竇丞相易直私第,即圓舊宅也,畫尚在焉。維累為給事中。祿山授以偽官,及賊平,兄縉為北都副留守,
琶一起到公主的府第。岐王進去對公主說:“承蒙您看得起我,所以我帶著好酒還有好的音樂來為宴會助興。”公主即刻讓人備辦酒席,各伶人依次進來。王維正少壯之年,面目潔白,風姿美好,站在行列裡,公主看見他,問岐王:“這個人是誰?”岐王說:“他是知音人。”就讓王維獨奏新曲。王維的琵琶彈得哀哀切切,滿座的人為之動容。公主親自問道:“這個曲子叫什麼名字?”王維站起來回答說:“叫《鬱輪袍》。”公主覺得非常奇怪。岐王趁機說:“這個讀書人不僅精通音律,至於詩詞文章,沒人能超過他。”公主更覺得王維不一般,就問:“你有什麼文章嗎?”王維就把懷裡的文章拿出來呈獻給公主。公主讀了王維的詩後,非常吃驚,說:“這都是我兒子和張九皋這些少年們讀的,都說是古人佳作,原來是你寫的呀?”於是讓他換了衣服,坐在客位的首席。王維風雅含蓄,談吐諧趣,深為在座的達官貴人們欽佩、矚目。岐王於是說:“若令今年京兆府的推薦,讓王維做第一,絕對是全國的光榮。”公主卻問:“那為什麼不讓他去參加考試?”岐王說:“這個讀書人不能做首薦,他是不肯參加考試的,然而聽說已承公主舉薦了張九皋。”公主笑著說:“我其實不參與少年們的事,本來是別人託我的。”公主回頭對王維說:“你確實可取,我當為你盡力推薦。”王維站起來謙恭地致謝。公主就把主考官叫到府裡,叫她的婢女傳話,王維於是做了府解第一名,一舉登第。
王維後來做太樂丞,教伶人跳黃獅子舞,獲罪罷官。黃獅子舞,不是一個人跳的。唐玄宗天寶末年,安祿山攻陷長安,王維同鄭虔、張通這些人都在賊庭。到平定叛亂,收復了長安,把他們都關押在宣楊裡楊國忠原來的府第裡。崔圓把王維請到私宅,讓他畫幾幅壁畫。當時都認為崔圓顯貴無二,鄭虔、張通等人都指望他解救,所以王維作畫構思精巧,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藝。後來因為這件事情,鄭虔等人都得到從寬發落;即使被貶出京,也能得到一個好地方。現在的長安崇義裡丞相竇易直的私宅,就是崔圓過去的住宅,那些璧畫還在。王維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授給王維偽官,安祿山被平定後,兄弟王縉做北都副留守,
請以己官爵贖之,由是免死。累為尚書右丞。於藍田置別業,留心釋典焉。出《集異記》。
楊 暄
楊國忠之子暄,舉明經,禮部侍郎達奚珣考之,不及格,將黜落,懼國忠而未敢定。時駕在華清宮,珣子撫為會昌尉。珣遽召使,以書報撫,令候國忠,具言其狀。撫既至國忠私第,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國忠方乘馬,撫因趨入,謁於燭下。國忠謂其子必在選中,撫蓋微笑,意色甚歡。撫乃白曰:“奉大人命,相君之子試不中,然不敢黜退。”國忠卻立大呼曰:“我兒何慮不富貴?豈藉一名?為鼠輩所賣!”即不顧,乘馬而去。撫惶駭,遽奔告於珣曰:“國忠恃勢倨貴,使人之慘舒,出於咄嗟,奈何以校其曲直?”因致暄於上第。既為戶部侍郎,珣才自禮部侍郎轉吏部侍郎,與同列。暄話於所親,尚嘆己之淹徊,而謂珣遷改疾速。出《明皇雜錄》。
蕭穎士
蕭穎士開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曼無與比。常自攜一壺逐勝郊野,偶憩於逆旅,獨酌獨吟。會有風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領一小僮避雨於此。穎士見之散冗,頗肆陵侮。逡巡,風定雨霽,車馬卒至,老人上馬,呵殿而去。穎士倉忙覘之,左右曰:“吏部王尚書。尚書名丘。 ”穎士常造門,未之面,極驚愕。明日,具長箋造門謝。丘命引至
請求以他的官爵來贖王維,由此免死。又逐漸升到尚書右丞。王維在藍田買了別墅,潛心研究佛經。出自《集異記》。
楊 暄
楊國忠的兒子楊暄應明經科考試,由禮部侍郎達奚珣考他,不及格,達奚珣準備讓楊暄落第,又懼怕楊國忠的勢力,不敢決定。當時,唐玄宗在華清池,達奚珣的兒子達奚撫做會昌縣尉。達奚珣立即派使者給達奚撫送了書信,讓他去等候楊國忠,講清情況。達奚撫到了楊國忠的私宅,天剛五更,宅第燭光、火把通明,楊國忠將去上朝,車輛冠蓋如市。楊國忠剛乘上馬,達奚撫就跑進來,在燭光下參謁。楊國忠以為他的兒子一定能考中,手扶彩幡的杆子微笑著,很高興的樣子。達奚撫卻稟告說:“奉我父親的命令,來報告宰相,您兒子沒有考中,然而不敢免去他。”楊國忠退了幾步站住,大聲說:“我兒子還愁不富貴嗎?哪裡在乎一個進士?被你們這些鼠輩出賣!”丟下達奚撫,騎馬走了。達奚撫很害怕,立即趕回去見父親,說:“楊國忠倚仗自己有勢力倨傲,讓人心情愁悶,嘆息不已,怎麼跟他說理呢?”達奚珣沒有辦法,嘆來嘆去,終於把楊暄取在前幾名。楊暄做到戶部侍郎後,達奚珣才由禮部侍郎轉為吏部侍郎,與他同列。楊暄在親信面前還嘆息自己的官升得慢,反說達奚珣轉官快。出自《明皇雜錄》。
蕭穎士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蕭穎士考中進士,他自恃才華,傲視他人,以為沒有能與他相比的。曾經自己拎著一壺酒尋勝到了郊外,偶然住在旅店,獨酌獨吟。趕上風雨突至,有位穿紫衣的老人領著一個小童在此避雨。蕭穎士見老人閒散,任意凌辱他們。很快,風定雨停,車馬都來了,老人上了馬,侍衛前呵後殿而去。蕭穎士急忙去看,他身邊的人說:“這是吏部王尚書。尚書名丘。 ”過去蕭穎士曾去求見,沒有被接見,此時很驚愕。第二天,寫了很長的信,到王尚書家裡去謝罪。王尚書讓人把蕭穎士領到
廡下,坐責之。且曰:“所恨與子非親屬,當庭訓之耳。”頃曰:“子負文學之名,踞忽如此,止於一第乎?”穎士終揚州功曹。出《明皇雜錄》。
喬 彝
喬彝,京兆府解試時,有二試官。彝日午扣門,試官令引入,則已矄醉。視題曰《幽蘭賦》,彝不肯作,曰:“兩個漢相對,作得此題?速改之。”遂改《渥窪馬賦》,曰:“此可矣。”奮筆斯須而成。警句雲:“四蹄曳練,翻瀚海之驚瀾。一噴生風,下湘山之亂葉。”便欲首送。京兆曰:“喬彝崢嶸甚,以解副薦之可也。”出《幽閒鼓吹》。
許孟容
許孟容進士及第,學究登科,時號錦襖子上著莎衣。蔡京與孟容同。出《摭言》。
張正甫
李丞相絳,先人為襄州督部。方赴舉,求鄉薦。時樊司空澤為節度使,張常侍正甫為判官,主鄉薦。張公知絳有前途,啟司空曰:“舉人中悉不如李秀才,請只送一人。諸人之資,悉以奉之。”欣然允諾。又薦絳弟為同舍郎,絳感澤殊常之恩,不十年登庸。澤之子宗易為朝官,人問宗易之文於絳,絳戲而答曰:“蓋代。”時人因以“蓋代”為口實。相見論文,必曰:“莫是李三蓋代否?”及絳為戶部侍郎也,
偏房的廊屋下,坐下來責備他。並說:“遺憾和你不是親屬,不然我一定要像父訓子一樣教訓你。”停了一會兒又說:“你自恃才名,傲慢如此,只是考中個進士嗎?”蕭穎士最後做官做到揚州功曹。出自《明皇雜錄》。
喬 彝
喬彝參加京兆府推薦的考試時,有兩個考官。喬彝快到中午時去敲門請見,考官讓人領他進來,自己醉醺醺的。一看題目是《幽蘭賦》,喬彝不肯作,說:“兩個男人相對坐在這裡,寫這個《幽蘭賦》?請快快改個題目。”考官就改題目為《渥窪馬賦》,喬彝說:“這可以了。”揮筆疾書,片刻而成。其中有這樣的警句:“四蹄曳練,翻瀚海之驚瀾。一噴生風,下湘山之亂葉。”考官准備取他第一。京兆府尹說:“喬彝這個人鋒芒太露,以第二名推薦可以。”出自《幽閒鼓吹》。
許孟容
許孟容考中進士,又通過了學究科考試,當時的人說他這是穿了錦襖子在上面又套了一層蓑衣。蔡京與許孟容相同。出自《摭言》。
張正甫
丞相李絳,先父為襄州都督的部屬。李絳準備赴考,需要州縣推薦。當時司空樊澤為節度使,常侍張正甫為判官,主持鄉薦。張正甫知道李絳有前途,就向樊澤稟告說:“舉子中都不如李絳,請只舉薦他一個人。把準備贈送給諸舉子的資費全都給他。”樊澤高興地答應了。又舉薦李絳的弟弟做同舍郎,李絳感激樊澤不同尋常的恩德,不到十年,李絳做到宰相。樊澤的兒子樊宗易在朝裡做官,有人問李絳樊宗易的文章怎麼樣,李絳開玩笑地說:“蓋世文章。”當時的人把“蓋世”作為談資。每看到什麼新的文章,必說:“莫不是李三蓋世的文章?”等李絳做了戶部侍郎,
常侍為本司郎中。因會,把酒請侍郎唱歌,李終不唱而哂之,滿席大噱。出《嘉話錄》。
閻濟美
閻濟美,前朝公司卿許與定分,一志不為,某三舉及第。初舉,劉單侍郎下雜文落。第二舉,坐王侍郎雜文落第。某當是時,年已蹭蹬,常於江徼往徑山欽大師處問法。是春,某既下第,又將出關。因獻坐主六韻律詩曰:“謇諤王臣直,文明雅量全。望爐金自躍,應物鏡何偏。南國幽沉盡,東堂禮樂宣。轉今遊異士,更昔至公年。芳樹歡新景,青雲泣暮天。唯愁鳳池拜,孤賤更誰憐。”座主覽焉,問某,今年何者退落?具以實告。先榜落第,座主赧然變色,深有遺才之嘆,乃曰:“所投六韻,必展後效。足下南去,幸無疑將來之事。”某遂出關。
秋月,江東求薦,名到省後,兩都置舉,座主已在洛下。比某到洛,更無相知,便投跡清化裡店。屬時物翔貴,囊中但有五縑,策蹇驢而已。有舉公盧景莊已為東府首薦,亦同處焉。僕馬甚豪,與某相揖,未交一言。久乃問某曰:“閻子自何至止?”對曰:“從江東來。”敬奉不敢怠。景莊一旦際暮醉歸,忽蒙問某行第,乃曰:“閻二十,消息絕好,景莊大險。”某對曰:“不然,必先大府首薦。聲價已振京洛,如某遠地一送,豈敢望有成哉?”景莊曰:“足下定矣。”
十一月下旬,遂試雜文。十二月三日,天津橋放雜文榜,景莊與某俱過。其日苦寒。是月四日,天津橋
張正甫做了戶部郎中。在一次宴會上,張正甫持著酒杯請李絳唱歌,李絳微笑不唱,滿席大笑。出自《嘉話錄》。
閻濟美
閻濟美,前朝公、司、卿對他有定評,所以他一心應考不做其他的事,經三次才考中。第一次考,他的雜文被侍郎劉單批落。第二次考,又因為王侍郎考他雜文批落。當時,他的年齡已長,曾到江邊往徑山欽大師處問法。這年春天,因為落第,他準備出關。於是向主考贈送了一首六韻詩:“謇諤王臣直,文明雅量全。望爐金自躍,應物鏡何偏。南國幽沉盡,東堂禮樂宣。轉今遊異士,更昔至公年。芳樹歡新景,青雲泣暮天。唯愁鳳池拜,孤賤更誰憐。”主考讀了他的詩,問他今年因何落第。閻濟美把兩試不中的因由以實相告。對他前兩榜落第,主考慚愧得變紅了臉,深深嘆息自己的失誤,又為他的才華惋惜,便說:“你送來的這首六韻詩,肯定會有用處。你如今南行,希望不要擔心將來的事情。”閻濟美於是出了關。
秋天,朝廷要求各地舉薦人才,江東請求舉薦閻濟美,名字報到禮部後,在長安和洛陽分別設立考場,主考官已到了洛陽。等閻濟美到了洛陽,更沒有認識的人,便投宿在清化裡的一個客店裡。當時物價昂貴,他的口袋裡僅有五匹縑,趕著一頭瘸驢而已。有個舉子盧景莊已被洛陽作為頭名舉薦,也住在這裡。這個人很有錢,跟著不少僕人,騎著高頭大馬,初次見面,與閻濟美作了揖,沒說一句話。過了些日子,盧景莊才問閻濟美:“你從哪裡來?”閻濟美說:“從江東來。”對人家很敬重,不敢怠慢。一天傍晚,盧景莊喝醉了酒回來,忽然問閻濟美是排行老幾,閻濟美回答後,盧景莊接著說:“閻二十,你的消息絕好,我非常危險了。”閻濟美說:“不是這樣,必定先錄取大府的首薦。你的名聲已振兩京,像我這樣從遠地方舉薦來的,哪敢期望什麼成功呢?”盧景莊說:“你肯定考中了。”
十一月下旬,考試雜文。十二月三日,天津橋放雜文榜,盧景莊和閻濟美都通過了。那天,天氣極為寒冷。這月四日,天津橋
作鋪帖經,景莊尋被絀落,某具前白主司曰:“某早留心章句,不工帖書,必恐不及格。”主司曰:“可不知禮闈故事?亦許詩贖。”某致詞後,紛紛去留。某又遽前白主司曰:“侍郎開獎勸之路,許作詩贖帖,未見題出。”主司曰:“《賦天津橋望洛城殘雪詩》。”某隻作得二十字。某詩曰:“新霽洛城端,千家積雪寒。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陽殘。”已聞主司催約詩甚急,日勢又晚,某告主司:“天寒水凍,書不成字。”便聞主司處分:“得句見在將來。”主司一覽所納,稱賞再三,遂唱過。
其夕,景莊相賀雲:“前與足下並鋪,試《蠟日祈天宗賦》,竊見足下用魯丘對衛賜。據義,衛賜則子貢也,足下書‘衛賜’作‘駟馬’字,唯以此奉憂耳。”某聞是說,反思之,實作“駟馬”字,意甚惶駭。比榜出,某濫忝第,與狀頭同參座主。座主曰:“諸公試日,天寒急景,寫札雜文,或有不如法。今恐文書到西京,須呈宰相。請先輩等各買好紙,重來請印,如法寫淨送納,抽其退本。”諸公大喜。及某撰本卻請出,“駟”字上朱點極大。座主還闕之日,獨揖前曰:“春間遺才,所投六韻,不敢慚忘,聊副素約耳。”出《乾 子》。
潘 炎
侍郎潘炎,進士榜有六異:朱遂為朱滔太子;王表為李納女婿,彼軍呼為駙馬;趙博宣為冀定押衙;袁同直入番為阿師;竇常二十年稱前進士;奚某亦有事。時謂之六差。竇常新及第,薛某給事宅中逢桑道茂。給事曰:“竇秀才新及第,早晚得官。”桑生曰:“二十年後方得官。”一坐皆哂,
考帖經,盧景莊不久考場除名,閻濟美上前對考官說:“我早先重視章句,沒有專力學習帖書,恐怕不及格。”考官說:“不明瞭考試舊例嗎?允許用詩賦來代替帖書。”聽到閻濟美的問話後,考生們紛紛離開。閻濟美又快步走上前,對考官說:“考官大人既然開出鼓勵勸勉之路,允許以詩代替帖試,但未見題目。”考官即出題目:”《賦天津橋望洛城殘雪詩》。”閻濟美只寫了二十字。他的詩寫道:“新霽洛城端,千家積雪寒。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陽殘。”已聽到考官催要交卷,天色又將晚,閻濟美又對考官說:“天寒水凍,寫不成字。”便聽到考官吩咐:“把現在寫完的拿來。”考官一看閻濟美交上來的詩句,再三讚賞,於是就通過了。
晚上,盧景莊向他表示祝賀,說:“那天同你臨桌考試,考題《蠟日祈天宗賦》,偷看到你用孔子對衛賜的典故。依義,衛賜就是子貢,你把‘衛賜’寫了‘衛駟’,我很替你擔憂。”閻濟美聽後想了半天,確實作“駟馬”字,心裡很惶懼。等貼出榜來,閻濟美胡亂考中了,跟考第一的一起拜見主考官。主考官說:“你們考試的日子,天又冷,要求的又急,所做雜文,或許不合定法。今天若把你們的文章送到長安要呈給宰相審閱,怕不合適。請你們去買好紙,重新給你們蓋印,按著定法抄好送來,把舊卷子抽回去。”舉子們非常高興。閻濟美把原卷拿來,錯訛的“駟”字上面有一個極大的硃紅筆點。主考官攜卷子回長安那天,獨拱手對閻濟美說:“春闈沒有取中你,屈了你的才,你贈送給我的六韻詩,不敢忘記,這次取中你,姑且實現先前的約定。”出自《乾 子》。
潘 炎
潘炎任禮部侍郎,擔任考官,主持的進士榜有六異:朱遂是朱滔的太子;王表是李納的女婿,李納的軍隊呼他為駙馬;趙博宣是冀定押衙;袁同直做了番王的國師;竇常中進士,二十年後得任職官;還有一個奚某也有說道。當時被稱“六差”。竇常新中進士,薛某在給事府中遇見桑道茂。給事說:“竇秀才新考中,早晚會授給官職。”桑道茂說:“二十年後才得官。”在座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不信。然果耳五度奏官,皆敕不下,即攝職數四。其如命何!出《嘉話錄》。
令狐峘
大曆十四年改元建中,禮部侍郎令狐峘下二十二人及第。時執政間有怒薦託不從,勢擬頃覆。峘惶恐甚,因進其私書。上謂峘無良,放榜日竄逐,不得與生徒相面。後十年,門人田敦為明州刺史,峘量移本州別駕,敦始使陳謝恩之禮。出《摭言》。
熊執易
熊執易通於《易》義。建中四年,侍郎李紓試易《簡知險阻論》。執易端座割析,傾動場中,一舉而捷。出《國史補》。
不相信。果不其然,五次奏請給竇常任官,皇帝的敕令都沒有批下,多次做暫時署理的臨時官。確實二十年後才得任職官,這就是命運!出自《嘉話錄》。
令狐峘
唐德宗大曆十四年改年號為建中,禮部侍郎令狐峘主持科舉下二十二人及第。當時執政的人中有人惱怒他沒錄取所薦所託的人,準備找他的毛病,罷他的官,把他整倒。令狐峘非常惶恐,把這些請託人的私信呈送德宗。德宗認為令狐峘這樣做不好,發榜那天放逐了他,並且不准他跟門生見面。十年後,他的學生田敦做了明州刺史,令狐峘被朝廷起用為明州別駕,田敦才有機會向令狐峘行謝師禮。出自《摭言》。
熊執易
熊執易通曉《易經》義理。唐德宗建中四年,侍郎李紓考熊執易《簡知險阻論》。熊執易正襟危坐,剖析條理分明,傾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一舉考中。出自《國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