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一百三十八 徵應四人臣休徵

裴 度  段文昌  李逢吉  牛僧孺  王智興

牛 師  杜中立  李 蠙  馬 植  高 駢

孔溫裕  孫 偓  李全忠  侯弘實  戴思遠

張 籛  齊州民  朱慶源

裴 度

唐中書令晉公裴度微時,羈寓洛中。常乘蹇驢,入皇城,方上天津橋。時淮西不庭,已數年矣。有二老人倚橋柱而立,語云:“蔡州用兵日久,徵發甚困於人,未知何時平定。”忽睹度,驚愕而退。有僕者攜書囊後行,相去稍遠,聞老人云:“適憂蔡州未平,須待此人為將。”既歸,僕者具述其事。度曰:“見我龍鍾相戲耳!”其秋,果領鄉薦,明年及第。洎秉鈞衡,朝廷議授吳元濟節鉞。既而延英候對,憲宗問宰臣,度奏曰:“賊臣跋扈四十餘年,聖朝姑務含弘,蓋慮凋傷一境。不聞歸心效順,乃欲坐據一方,若以旄鉞授之,翻恐恣其凶逆。以陛下聰明神武,藩鎮皆願勤王,臣請

裴 度

唐朝中書令晉公裴度未顯貴的時候,客居洛中。他曾經騎著一匹跛腳驢,進到皇城裡,正走上天津橋。當時淮西不朝於王庭有好幾年了。有兩位老人倚著橋柱子站著,嘴裡說道:“蔡州用兵的時間已很長了,官府徵發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困苦,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忽然看見了裴度,吃驚錯愕地走開了。裴度的僕人揹著書囊走在後面,彼此距離稍遠一點,僕人聽老人說:“剛才憂慮蔡州沒有平定,原來是等待這個人做將。”回來以後,僕人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裴度。裴度說:“他看我這潦倒的樣子,特意戲弄我罷了!”那年的秋天,果然得到州縣舉薦參加了鄉試,第二年就科舉及第。到執掌重務時,朝廷議定授予吳元濟符節和斧鉞。不久朝廷邀請英才對答事宜,憲宗問宰相和群臣,裴度上奏說:“賊臣飛揚跋扈四十多年了,朝廷聖明暫且含忍,是考慮到怕傷害了一方的生靈。可是卻沒有聽到他們有歸順朝廷的意思,而且還想要獨霸一方,如果再授給他們軍權,反而會更加助長他們凶惡叛逆的氣焰。憑著皇帝的聰明威武,分封的諸鎮都願意盡力於王事,臣請

一詔進兵,可以平蕩妖孽。”於是命度為淮西節度使,興師致討。時許滑三帥,先於郾城縣屯軍,度統精甲五萬會之,受律鼓行而進,直造蔡州城下。才兩月,擒賊以獻,淮西遂平。後入朝居廊廟,大拜正司徒,為侍中、中書令。儒生武德,振耀古今,洎留守洛師,每話天津橋老人之事。出征淮西,請韓愈自中書舍人為掌書記。及賊平朝覲,樂和李僕射方為華州刺史,戎服橐鞬,迎於道左。愈有詩云:“荊山行盡華山來,日照潼關四扇開。刺史莫嫌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出《劇談錄》。

段文昌

唐丞相鄒平公段文昌,負才傲俗,落拓荊楚間。常半酣,靸屐於江陵大街往來。雨霽泥甚,街側有大宅,門枕流渠。公乘醉,於渠上脫屐濯足,旁若無人。自言我作江陵節度使,必買此宅,聞者皆笑。其後果鎮荊南,遂買此宅。又嘗佐太尉南康王韋皋為成都館驛巡官,忽失意,皋逐之,使攝靈池尉。羸童劣馬,奔迫就縣。縣去靈池六七裡,日已昏黑,路絕行人。忽有兩炬前引,更呼曰:“太尉來。”既及郭門,兩炬皆滅。先時為皋奉使入長安,素與劉禹錫深交。禹錫時為禮部員外,方與日者從容,文昌入謁,日者匿於箔下。既去,日者謂禹錫曰:“員外若圖省轉,事勢殊遠,須待十年後,此客入相,方轉本曹正郎耳。”是時禹錫失意,

一道出兵的詔書,我願帶兵討伐叛賊,掃除妖薛。”於是皇帝就任命裴度做了淮西節度使,興師討伐逆賊。這時許滑統帥三軍先在郾城縣駐紮了軍隊,裴度統領五萬精銳人馬和他會師,擂鼓搖旗,紀律嚴明,士氣大振,一直攻到了蔡州城下。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獻上了擒獲的叛賊,淮西自此平定了。之後回到朝廷,被拜為正司徒,做侍中、中書令。文人而兼武德,威震天下,光耀古今,等到留守洛師時,還常常說起天津橋那兩個老人的事。在出徵淮西時,奏請將韓愈從中書舍人改為掌書記。等平定了叛賊回朝覲見時,樂和李僕射正做華州刺史,他們穿著軍服,佩戴弓箭,在大道上迎接裴度。韓愈還寫了一首詩說:“荊山行盡華山來,日照潼關四扇開。刺史莫嫌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出自《劇談錄》。

段文昌

唐朝丞相鄒平公段文昌,依仗自己有才學而傲視世人,沒做官以前,流落在荊楚之間。他常常喝酒喝得半醉,趿拉著鞋在江陵大街上來回地走。一次大雨剛停,路上特別泥濘,大街的一側有個很大的宅院,門下形成水渠。文昌藉著酒醉,脫掉了鞋襪在水渠裡洗腳,旁若無人。他自言道我做了江陵節度使,一定要買這個宅院,旁邊聽見的人都感到很可笑。那以後文昌果然鎮守荊南,他就買下了這個宅院。他又曾輔佐太尉南康王韋皋,做了成都館驛的巡官,忽然失去信任,被韋皋給攆走了,叫他去做靈池縣尉。他帶著一個瘦弱的小童,騎著一匹劣馬,急忙往縣裡趕路。縣城離靈池有六七裡,天已經黑了,路上已沒有了行人。忽然有兩盞燈籠在前面引路,並喊著:“太尉來了。”到了城門,兩個火把都滅了。文昌以前替韋皋辦事去長安,和劉禹錫交情很深。劉禹錫當時為禮部員外,正和會占卜的人閒談,文昌進去請見,佔者隱藏在竹簾子後面。文昌走後,佔者出來對劉禹錫說:“員外想探問官職升轉,情勢還差得遠。須等十年以後,剛來的客人當了丞相,才能提升為本曹正郎。”這時劉禹錫很不得志,

連授外官。後十餘年,文昌入相,方除禹錫禮部郎中。出《錄異記》。

李逢吉

唐丞相涼公李逢吉,始從事振武日,振武有金城佛寺,寺有僧,年七十餘。嘗一日獨處,負壁而坐,忽見一人,介甲持矛,由寺門而入。俄聞報李判官來,僧具以告,自是逢吉與僧善。每造其室,即見其人先逢吉而至,率以為常矣。故逢吉出入將相,二十餘年,竟善終於家。出《補錄記傳》。

牛僧孺

唐河南府伊闕縣前大溪,每僚佐有入臺者,即水中先有小灘漲出,石礫金沙,澄澈可愛。丞相牛僧孺為縣尉,一旦忽報灘出。翌日,邑宰與同僚列筵於亭上觀之,因召耆宿備詢其事。有老吏雲:“此必分司御史,非西臺之命。若是西臺,灘上當有鸂 雙立,前後邑人以此為驗。”僧孺潛揣,縣僚無出於己,因舉杯曰:“既有灘,何惜一雙鸂 。”宴未終,俄有鸂 飛下。不旬日,拜西臺監察。出《劇談錄》。

王智興

唐王智興始微時,嘗為徐州門子。有道士寓居門側,

連續多次授職都是外官。後十多年,文昌做了丞相,才把劉禹錫提升做了禮部郎中。出自《錄異記》。

李逢吉

唐朝丞相涼公李逢吉,在振武軍任職的時候,振武有座金城佛寺,寺院裡有個和尚,七十多歲了。曾有一天他獨自一人靠著牆壁坐著,忽然看見一人,身穿鎧甲手拿長矛,從寺院的門口進來。不一會兒就聽到有人報告說李判官來了,老和尚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李逢吉,從這以後李逢吉和老和尚十分友善。每次到老和尚那裡拜訪,老和尚就能看見那人在逢吉之前先到了,時間久了也就認為很正常了。所以李逢吉做將相二十多年,最後竟得善終死在家裡。出自《補錄記傳》。

牛僧孺

唐朝河南府伊闕縣前面有一條大河,每當官員中有人做了御史,河水中就事先露出小沙灘來,河水清澈,河石沙礫著實可愛。丞相牛僧孺做縣尉時,一天忽然有人報告說小灘露出來了。第二天,縣官和同僚擺上酒宴在亭子上觀看,並召來了年歲大的老人來詢問是怎麼回事。有個老吏說:“這一定是任命東都洛陽的分司御史,而不是長安的西臺御史。如果是西臺御史,那麼沙灘上應當有兩隻紫鴛鴦對立著,從前和現在的人都把這種現象看作是驗證。”僧孺暗暗地揣摩著,縣裡和我一起做官的人裡,沒有一個能超過我的,因此舉起酒杯說:“既然沙灘已露出來,一對紫鴛鴦有什麼可惜的。”飲宴還沒有結束,不一會兒就有兩隻紫鴛鴦飛下來了。沒過十天,牛僧孺就被提升為西臺監察御史。出自《劇談錄》。

王智興

唐朝時有一個叫王智興的人,他當初未顯達的時候,曾經做過徐州的看門人。當時有個道士就住在大門旁邊的房子裡,

智興每旦起持帚,因屏穢於道,必掃其道士之門,道士深感之。後智興母終,辭焉。道士謂智興曰:“吾善審墓地,若議葬,當為子卜之。”智興他日引道士出視地,道士以智興所執竹策,表一處,道士曰:“必窆此,君當壽,而兩世位至方伯。”及智興再往理穴,其竹策有枝葉叢生,心甚異之,遂葬焉。智興又曾自郡齎事赴上都,宿郾城逆旅,遇店婦將產。見二人入智興所寢之舍,驚曰:“徐州王侍中在此。”又曰:“所生子後五歲,當以金瘡死。”智興志之。及期,復過店,問婦所生子,雲:“近因斧傷,已卒矣。”出《唐年補錄紀傳》。

牛 師

唐長慶中,鄂州里巷間人,每語輒以牛字助之。又有一僧,自號牛師,乍愚乍智,人有忤之,必雲:“我兄即到,豈奈我何!”未幾,奇章公牛僧孺以舊相節度武昌軍,其語乃絕,而牛師尚存。方知將相之任,豈偶然耶!先是元和初,韓尚書皋鎮夏口,就加節度使,自後復為觀察使。長慶三年,崔相國植,由刑部尚書除觀察使。明年冬,僧孺實來。宰臣建節鎮夏口,自僧孺始也。出《因話錄》。

杜中立

唐杜皋,字中立,少年時,贍於財產,他無所採取。其與遊徒,利於酒炙,其實蔑視之也。一日,同送迎於城外,客有善相者,歷觀諸賓侶,獨指中立曰:“此子異日當為將矣。”

智興每天早晨起來都拿著掃帚清掃,除去道上的髒東西,而每次又一定會把道士的門前掃乾淨,道士非常感謝他。後來智興的母親去世了,他告辭回家。道士對智興說:“我會看墓地,如果商議埋葬的事,我給你卜算找個風水寶地。”智興改天就領著道士去看墓地,道士用智興拿著的竹竿在一處做了標記,道士說:“一定要把你的母親落葬在這個地方,這樣你可以長壽,而且兩代都可以做高官。”智興再去挖墓穴時,那竹竿上長滿了竹葉,他心裡感到特別奇怪,之後就把母親埋葬了。智興又曾經從郡去京都辦事,住在了郾城的旅館裡,正遇上店主的妻子將要臨產。看見兩個人進到智興住的房間裡,驚訝地說:“徐州王侍中在這。”又說:“所生的孩子五歲時當因金瘡而死。”智興記住了這些話。等到第五年時,智興又路過這個店,就詢問婦人所生的孩子,那婦人說:“最近因為斧子砍傷而死了。”出自《唐年補錄紀傳》。

牛 師

唐朝長慶年間,在鄂州里巷間的人,每當說話,就用牛字來做助詞。又有一個和尚,自稱牛師,他一會兒愚昧,一會兒聰慧,有人說話忤逆了他,他就一定說:“我的兄長馬上就到了,你們能把我怎麼樣!”沒有多久,奇章公牛僧孺以舊丞相的身份做了武昌的節度使,雖然那些話是聽不到了,可是牛師還活著。這才知道,將相的任職哪裡是偶然的!之前元和初年,韓皋鎮守夏口,就任節度使,以後又做了觀察使。長慶三年,崔植,由刑部尚書出任觀察使。第二年冬天,牛僧孺才來。以宰相任節度使來鎮守夏口,是從牛僧孺開始的。出自《因話錄》。

杜中立

唐朝杜皋,字中立,少年時候,家產充足,他什麼都不要。他常和遊手好閒的人在一起,只為吃喝,其實看不起他們。一天,在城外送迎客人,客人中有個會相面的人,一個個地看著在場的賓客,然後單獨指著中立說:“這人日後可以做大將軍。”

一坐大笑。中立後尚真源公主,竟為滄州節度使。初李瑑之出鎮,旗竿道折,乃 殺其執旗者。中立在道亦然,杖之二十。瑑竟無患,而中立卒焉,豈殺之可以應其禍!出《玉泉子》。

李 

唐司空李 ,始名虯。赴舉之秋,偶自題名於屋壁,經宵,忽睹名上為人添一畫,乃成蝨字矣。 曰:“蝨者 也。”遂改名 。明年果登第。出《南楚新聞》。

馬 植

唐丞相馬植,罷安南都護。與時宰不通,又除黔南,殊不得意。維舟峽中古寺,寺前長堤,堤畔林木,夜月甚明。見人白衣,緩步堤上,吟曰:“截竹為筒作笛吹,鳳凰池上鳳凰飛。勞君更向黔南去,即是陶鈞萬類時。”歷歷可聽,吟者數四。遣人邀問,即已失之矣。後自黔南入為大理卿,遷刑部侍郎,判鹽鐵,遂作相。出《本事詩》。

高 駢

唐燕公高駢微時,為朱叔明司馬,總兵巡按。見雙鵰,謂眾曰:“我若貴,矢當疊雙。”乃伺其上下,果一矢貫二雕。眾大驚異,因號為落雕公。出《感定錄》。

在場的聽了都大笑。中立後來娶了真源公主,最終做了滄州節度使。當初李瑑出任地方官,旗杆在上任路上折斷了,他就把拿旗的人殺了。中立在路上旗杆也折斷了,他只是把拿旗的人打了二十杖。李瑑最終沒有災禍,而中立卻死了,殺人哪裡可以應驗災禍啊!出自《玉泉子》。

李 

唐朝司空李 ,當初名叫虯。在他去趕考的那年,偶然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屋子的牆壁上,過了一夜,突然看見名字上被人添上了一筆,變成了“蝨”字了。李 說:“‘蝨’是‘ ’啊。”於是就改名叫李 了。第二年,果然就考中了。出自《南楚新聞》。

馬 植

唐朝丞相馬植,被免除了安南都護的職務。因和當時的宰相不和,被調到了黔南做官,他特別不得志。途中他把船停在了峽谷中的古寺旁,古寺前面有長長的河堤,河堤的兩旁有片樹林,夜晚,月色特別明亮。他看見一個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在大堤上慢慢地走,並隨口吟誦著:“截竹為筒作笛吹,鳳凰池上鳳凰飛。勞君更向黔南去,即是陶鈞萬類時。”他聽得清清楚楚,那吟誦的人連續說了四遍。他派人迎上去詢問,可是那人卻消失不見了。後來馬植從黔南升為大理卿,又升為刑部侍郎、判鹽鐵,然後做了丞相。出自《本事詩》。

高 駢

唐朝燕公高駢沒發跡時,做朱叔明的司馬,統領軍隊巡行按察。高駢看見兩隻大雕,就對大家說:“我如果是貴人,一箭就應當射中雙鵰。”他等到雙鵰一上一下飛著的時候,一箭果然射下了雙鵰。大家都非常吃驚詫異,因此叫他落雕公。出自《感定錄》。

孔溫裕

唐河南尹孔溫裕,任補闕日,諫討党項事,貶郴州司馬。久之,得堂兄尚書溫業書,報雲:“憲府欲爾作侍御史。”日望敕下。忽又得書雲:“宰相以右史處之。”皆無音耗。一日,有鵲喜於庭,直若語狀。孩稚拜且祝雲:“願早得官。”鵲既飛去,墜下方寸紙,有“補闕”二字,極異之。無幾,卻除此官。出《因話錄》。

孫 偓

長安城有孫家宅,居之數世,堂室甚古。其堂前一柱,忽生槐枝。孫氏初猶障蔽之,不欲人,期年之後,漸漸滋茂,以至柱身通體而變,壞其屋上衝,祕藏不及。衣冠士庶之來觀者,車馬填咽。不久,偓處巖廊,儲居節制。人以為應三槐之朕,亦甚異也。近有孫煒,乃偓之嗣,備言其事。出《玉堂閒話》。

李全忠

唐乾符末,范陽人李全忠,少通《春秋》,好鬼谷子之學。曾為棣州司馬,忽有蘆一枝,生於所居之室,盈尺三節焉。心以為異,告於別駕張建章。建章博古之士也,乃曰:“昔蒲洪以池中蒲生九節為瑞,乃姓蒲,後子孫昌盛。蘆茅也,合生陂澤間,而生於室,非其常矣,君後必有分茅之貴。三節者,傳節鉞三人,公其志之。”全忠後事李可舉,為

孔溫裕

唐朝河南尹孔溫裕,任職補闕的時候,曾因進諫過党項的事,被貶為郴州司馬。很久後,得到堂兄溫業的書信說:“御史臺想要讓你做侍御史。”他每天都等待著詔書下達。忽然又得到一封書信說:“宰相準備叫你做右史。”但都沒有音信。一天,有喜鵲愉悅地落在庭院,像有話說的樣子。幼小的孩子下拜並且禱告說:“希望早日得官。”喜鵲飛走後,空中落下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補闕”二字,非常的奇怪。沒過多久,他真的就做了補闕。出自《因話錄》。

孫 偓

長安城有個孫家的宅院,孫家在這裡已經住了好幾代了,這裡的堂室特別古老。那堂前的一個大柱子上忽然長出了槐樹枝。孫氏開始還用布帷遮擋著不想讓人看見,一年以後,槐樹的枝葉逐漸茂盛起來,整個柱子都變了形狀,把屋子都給頂壞了,這時祕密再也隱藏不住了。來觀看的人有當官的也有普通百姓,每天車馬行人十分擁擠。不久,孫偓入朝為官,並候缺準備充任節度使。人們都認為是應了“面三槐,三公位焉”的預兆,他自己也特別奇怪。近代有個叫孫煒的人,是孫偓的後代,他詳盡地說了這事。出自《玉堂閒話》。

李全忠

唐乾符末年,范陽人李全忠,從小就精通《春秋》,喜歡鬼谷子的學問。曾經做棣州司馬,他住的屋裡忽然長出一根蘆草,有一尺長共三個蘆節。他心裡覺得奇怪,把這事告訴了別駕張建章。張建章是一位通今博古的人,就說:“過去蒲洪把生長在池沼中的長有九個節的蒲草看作是吉祥的徵兆,就改姓蒲,後代子孫因此很興盛。蘆草應生長在池塘和沼澤地裡,可是長在屋裡,非同尋常,你以後一定能做高官。蘆草長有三個節,這表明官位可以傳遞三人,你可記住我的話。”李全忠後來輔佐李可舉,做

戎校,諸將逐可舉而立全忠,累加至檢校太尉,臨戎甚有威政。全忠死,子匡威,為三軍所逐。弟匡儔,挈家赴闕,至滄州景城,為盧彥盛所害。先是匡威少年好勇,不拘小節,以飲博為事。曾一日與諸遊俠輩釣於桑乾赤欄橋之側,自以酒酹曰:“吾若有幽州節制分,則獲大魚。”果釣得魚長三尺,人甚異焉。出《北夢瑣言》。

侯弘實

侯弘實,本蒲阪人也。幼而家貧,長為軍外子弟。年方十三四,常寐於簷下,天將大雨,有虹自河飲水,俄貫於弘實之口。其母見,不敢驚焉。良久,虹自天沒於弘實之口,不復出焉。及覺,母問有夢否,對曰:“適夢入河飲水,飽足而歸。”母聞之默喜,知其必貴矣。後數月,忽有蜀僧詣門求食。臨去,謂侯母曰:“女弟子當有後福,合得兒子力。”侯母呼弘實出,請僧相之。僧視之曰:“此蜺龍也。但離去鄉井,近江海客宦,方有顯榮。”又曰:“此子性識慘毒,必有生靈之患。儻敬信三寶,即得善終。”言訖而去。弘實後果自行伍出身,至於將領。同光三年,從興聖太子收蜀。蜀平之後,無何,與陝府節度使康延孝等作叛。及延孝誅滅,弘實得赦,尋為眉州刺史,節度夔州。復自寧江遷於黔府,一州二鎮,皆近大江,官業崇高。敬奉三寶,信心無怠。然於臨戎理務,持法御下,傷於嚴酷,是知蜀僧所云不謬矣。出《鑑戒錄》。

戎校,但各位將官把李可舉攆走了,而推舉了李全忠,這樣全忠官位一直做到檢校太尉,臨陣打仗特別有威嚴。全忠死後,他的兒子匡威被三軍攆走。匡威的弟弟匡儔,帶著家眷奔赴京城,到滄州景城時,被盧彥盛殺害了。匡威年少時好跟人鬥,又不拘小節,整天飲酒賭博。曾經有一天,和許多遊手好閒的人在桑乾赤欄橋的旁邊釣魚,他自己把酒灑在地上說:“我如果有幽州節制的緣分,就應釣個大魚上來。”果然他釣上來一條三尺長的大魚,人們都感到特別的奇怪。出自《北夢瑣言》。

侯弘實

侯弘實,本是蒲阪人。從小家裡很貧窮,長期是軍外子弟。他十三四歲時,曾在屋簷的下面睡覺,天將要下起大雨,有條彩虹在河中喝水,一會兒就鑽進了弘實的口裡。他的母親看見了,不敢驚動他。很長時間,這條虹才全部進入弘實嘴裡,沒有再出來。等弘實睡醒,母親就問他做夢了沒有,他回答說:“剛才夢見到河裡喝水,飽飽地喝了一頓才回來。”母親聽了默默地高興,知道弘實將來一定會富貴。幾個月後,忽然有個蜀地的和尚到弘實家要吃的。臨走時他對侯母說:“你應當有後福,全靠兒子的力量。”侯母把弘實叫出來,讓和尚給他相面。和尚看了看弘實說:“這個孩子是條蜺龍。但會背井離鄉,去靠近江海的地方做官,才能有顯耀的機會。”和尚又說:“這個孩子性情殘忍毒辣,一定會有生靈塗炭的禍患。倘若敬奉信仰佛教,就能得到善終。”說完和尚就走了。弘實後來果然在軍隊裡出人頭地,做了將領。同光三年,跟從興聖太子收復蜀地。蜀地平定以後不久,他和陝府節度使康延孝等叛亂。康延孝被誅殺以後,侯弘實被赦免,不久做了眉州刺史,節度夔州。又從寧江遷到了黔府,一州兩鎮都靠近大江,官位很高。他敬奉佛教十分虔誠,專心不倦。然而在處理軍務時,持法嚴厲,過於殘酷,因此知道蜀地的和尚說的一點兒也不錯。出自《鑑戒錄》。

戴思遠

樑朝將戴思遠任浮陽日,有部曲毛璋,為性輕悍。常與數十卒追捕盜賊,還宿於逆旅,毛枕劍而寢。夜分,其劍忽大吼,躍出鞘外。從卒聞者,愕然驚異。毛亦神之,乃持劍咒曰:“某若異日有此山河,爾當更鳴躍,否則已。”毛復寢未熟,劍吼躍如初,毛深自負之。其後戴離鎮,毛請留,戴從之。未幾,毛以州歸命於唐莊宗,莊宗以毛為其州刺史。後竟帥滄海。出《玉堂閒話》。

張 籛

密牧張籛少年時,常有一飛鳥,狀若尺 ,銜一青銅錢,墮於張懷袖間。張異之,常系錢於衣冠間。其後累財鉅萬,至死物力不衰。即飛鳥墮錢,將富之祥也。出《玉堂閒話》。

齊州民

齊州有一富家翁,郡人呼曰劉十郎,以鬻醋油為業。自雲:壯年時,窮賤至極,與妻傭舂以自給。忽一宵,舂未竟,其杵忽然有聲,視之,已中折矣。夫婦相顧愁嘆,久之方寐。凌旦既寤,一新杵在臼旁,不知自何而至。夫婦前視,且驚且喜。自是因穿地,頗得隱伏之貨。以碓杵為神鬼所賜,乃寶而藏之。遂棄舂業,漸習商估。數年之內,

戴思遠

後梁朝大將戴思遠在浮陽任職時,部下有個叫毛璋的人,此人性情輕躁強悍。毛璋曾和數十人一齊追捕盜賊,回來的時候在旅館住宿,枕著寶劍睡覺。半夜,那寶劍忽然大聲吼叫,跳出了劍鞘。跟從的人聽到了叫聲都驚恐詫異。毛璋也感到神奇,於是他就拿著寶劍禱告說:“我如果他日能佔據這裡的山河,你應當再鳴叫跳躍,如果不能,就請停止。”毛璋禱告完就又睡下了,還沒等睡熟,那寶劍又像原來一樣吼叫跳躍起來,毛璋自此非常自負。之後有一天戴思遠要離開鎮裡,毛璋請求留下來,被同意了。沒有多久,毛璋舉州歸順了後唐莊宗,莊宗讓毛璋做了這個州的刺史。後來竟統帥了天下。出自《玉堂閒話》。

張 籛

密牧張籛小時候,曾有一隻像斥 的飛鳥,口中含著一枚青銅錢飛來,銅錢掉在了張籛的懷袖裡。張籛感到很奇怪,就把這枚銅錢系在了衣帽上。那以後他積累的財物成千上萬,到他死的時候,財物富庶不減。所以飛鳥投錢,是富裕的吉祥徵兆。出自《玉堂閒話》。

齊州民

齊州有一家富翁,郡裡的人都叫他劉十郎,以賣醋賣油為職業。他自己說:年輕時,家裡非常貧窮,只能和妻子通過給人家舂米來維持生活。忽然有一天晚上,正在舂米時,那舂米的棒子突然發出一陣聲音,一看,棒子已折斷了。夫妻二人互相看著,無可奈何,為失去了維生的物什而憂愁嘆息,好長時間才睡下。清早醒來,忽然看到一個新的舂米棒子立在石臼的旁邊,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夫妻二人上前一看,又驚訝又高興。從這時開始,在挖地時得了很多隱埋在地下的財物。所以他們就認為舂米的工具碓杵是神鬼恩賜的,把它看成寶貝收藏了起來。接著就放棄了舂米的活計,漸漸地做起了買賣。幾年之內,

其息百倍,家累千金。夫婦神其杵,即被以文繡,置於匱匣中,四時致祭焉。自後夫婦富且老,及其死也,物力漸衰,今則兒孫貧乏矣。出《玉堂閒話》。

朱慶源

婺源尉朱慶源,罷任方選,家在豫章之豐城。庭中地甚爽塏,忽生蓮一枝,其家駭懼,多方以禳之。蓮生不已,乃築堤汲水以回之,遂成大池,芡荷甚茂。其年,慶源選授南豐令。後三歲,入為大理評事。出《稽神錄》。

獲得了百倍的利息,家裡積累了千金。夫妻把那舂米的棒子看作是神物,用彩色的繡花綢子包了起來放在了櫃匣裡,一年四季都要祭奠。從這以後夫妻也就富足起來,並且也漸漸地老了,他們死後,財力漸漸匱乏,現在他們的兒孫又都貧窮了。出自《玉堂閒話》。

朱慶源

婺源尉朱慶源,被罷了官在家待選時,住在豫章的豐城。他的庭院高爽乾燥,忽然長出了一枝蓮花,全家都很震驚而且害怕,千方百計祈禱消災。蓮花不停地生長,就築起大堤打水來澆灌它們,於是就變成了大池塘,芡和荷花生長得特別茂盛。這一年,朱慶源被選授為南豐令。後三年,又晉升做了大理評事。出自《稽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