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
田先生 穆將符 房 建 蕭洞玄
田先生
田先生者,九華洞中大仙也。元和中,隱於饒州鄱亭村,作小學以教村童十數人,人不知其神仙矣。饒州牧齊推,嫁女與進士李生,數月而孕。李生赴舉長安,其孕婦將產於州之後堂,夢鬼神責其腥穢,斥逐之。推常不信鬼神,不敢言,未暇移居,既產為鬼所惡害,耳鼻流血而卒。殯於官道側,以俟罷郡,遷之北歸。
明年,李生下第歸饒,日晚,於野中見其妻,訴以鬼神所害之事,乃曰:“可詣鄱亭村學中,告田先生,求其神力,或可再生耳。”李如其言,詣村學見先生,膝行而前,首體投地,哀告其事,願大仙哀而救之。先生初亦堅拒,李叩告不已,涕泗滂沱,自早及夜,終不就坐。學徒既散,先生曰:“誠懇如此,吾亦何所隱耶?但不早相告,屋舍已壞矣,誠為作一處置。”即從捨出百餘步桑林中。夜已昏瞑,忽光明如晝,化為大府崇門,儀衛森列。先生寶冠紫帔,
田先生
田先生是九華洞中的大仙。元和年間,他隱居在饒州鄱亭村,辦鄉塾教十幾個村中的小孩,人們都不知道他是神仙。饒州刺史齊推,把女兒嫁給了進士李生,幾個月後就懷孕了。李生去長安參加科舉,他懷孕的妻子將要在州衙的後堂生產,夜裡夢見鬼神責備她有腥臭氣,趕她走。因為齊推平常不信鬼神,孕婦不敢說,還沒來得及搬走,就在生產後被鬼所害,耳鼻流血死去。靈柩停在官道旁邊,以等待齊推任職期滿,遷葬回北方去。
第二年,李生科舉考試失利返回饒州,天晚了,在荒野中看見他的妻子,妻子訴說了被鬼神害死的事情,於是說:“可到鄱亭村的村塾中去,告訴田先生,請求他神力的幫助,或許可以再生。”李生按照她的話做了,到村塾中去見田先生,跪在地上爬到田先生跟前,五體投地,哀告他妻子被害的事,希望大仙哀憐並救救他妻子。田先生最初堅決拒絕,但李生叩拜請求不止,眼淚鼻涕如同雨下,從早到晚始終不就坐。學生已經散了,田先生說:“你這麼誠懇,我又有什麼隱瞞的呢?只是沒早點告訴我,你妻子的軀體已經腐爛,確實得給她處置一下。”於是從屋裡出來,到一百多步外的桑林中。天色已經昏暗,忽然光明得像白天一樣,出現一座大府高門,儀仗侍衛森嚴排列。田先生戴寶冠披紫帔,
據案而坐,擬於王者。乃傳聲呼地界,俄有十餘隊,各擁百餘騎,奔走而至,皆長丈餘。謁者呼名通入曰:“廬山江濱彭蠡等神到。”先生曰:“刺史女因產為暴鬼所殺事,聞之何不申理?”對曰:“獄訟無主,未果發謫。今賊是鄱陽王吳芮,刺史宅是其所居,怒其生產腥穢,遂肆凶暴;尋又擒吳芮,牒天曹而誅戮之。勘雲:‘李氏妻算命尚有三十二年,合生二男三女。’”先生曰:“屋舍已壞,如何?”有一老吏曰:“昔東晉鄴下,有一人誤死,屋宅已壞,又合還生,與此事同。其時葛仙君斷令具魂為身,與本無異,但壽盡之日無形爾。”先生許之,即時追李妻魂魄,合為一體,以神膠塗之,大王發遣卻生,即便生矣。見有七八女人,與李妻相似,吏引而至,推而合之,有藥如稀餳,以塗其身。
頃刻官吏皆散,李生及妻、田先生在桑林間。李生夫妻懇謝之。先生曰:“但云自得再生,勿多言也。”遂失先生所在。李與妻還家,其後年壽所生男女,皆如所言。出《仙傳拾遺》。
穆將符
穆將符者,唐給事中仁裕之侄也。幼而好學,不慕聲利,不規世祿,而深入玄關,縱逸自放,不知師匠何人,已得吐納內修之道。好飲酒,高閒傲睨,人莫能測之。長安東市酒肆姚生與其友善,時往來其家,則飲酒話道,彌日累夕。姚忽暴卒,舉家惶駭,使人奔訪將符。際夜方至,姚已
坐在桌案後,類似於帝王。於是傳聲招喚土地神,一會兒有十多隊人馬,各簇擁著一百多騎士,奔跑而來,他們的身高都有一丈多。報告的人叫著名字進去通報說:“廬山、江濱、彭蠡等神到。”田先生問諸位神說:“刺史的女兒因為生產被暴鬼所殺的事,各位聽說了為什麼不替受屈的人申辯?”回答說:“訴訟案件沒有主人,還沒有發落。現在已知賊是鄱陽王吳芮,刺史的住宅是他的居所,氣不過那個婦人生產時的腥臭氣,就肆行凶暴;不久又擒住吳芮,上報天庭後就殺了他。判詞說:‘李生妻子壽命還有三十二年,應當生二男三女。’”田先生說:“她的軀體已腐爛,怎麼辦?”有一個老吏說:“過去東晉鄴城,有一個人被誤殺而死,軀體已經腐壞,又應當還生,與這件事相同。當時葛仙君裁斷讓其還魂再生,和原來沒有區別,只是壽盡再死去時屍體也同時消失。”田先生允許這樣做,於是馬上追索李妻魂魄,合成一體,用神膠塗抹,大王發送她還生,於是就活了。又看見有七八個女人,和李生妻子相似,由官吏領來,把她們推在一起合為一人,有藥像糖稀一樣,用它塗抹那個合成的軀體。
不一會兒官吏都不見了,只有李生夫婦和田先生在桑林間。李生夫婦誠懇地拜謝田先生。田先生說:“你們只說是自己活過來的,不要多說別的。”隨後田先生就消失了。李生和妻子回到家,從那以後李生妻子的年壽和所生男女,都像所說的那樣。出自《仙傳拾遺》。
穆將符
穆將符是唐給事中穆仁裕的侄兒。幼年的時候非常好學,不追慕名聲和金錢,不謀求世代享受官爵俸祿,卻深入道門,放蕩不羈,不知道他的師父是什麼人,卻已經獲得了吐納內修的道術。他喜好飲酒,性格清高孤傲,誰也無法猜度他。長安東市酒鋪的姚生和他友善,時常到他家裡來,一起飲酒談論道術,晝夜不息。有一天姚生突然死了,全家惶恐驚駭,派人飛奔到穆家去找穆將符。接近夜晚的時候穆將符才來到他家,姚生已經
奄然,無復喘息。將符方醉,其家人哀號告之。笑曰:“可救也,無遽憂怖。”遂解衣與姚同衾而臥。戒其家,令作人蔘湯稀粥以候之,勿得悲泣驚呼,待喚即應。滅燭而寢。悄然中夜,方命燭視之,姚已起坐矣。少以人蔘湯注之,良久,乃以粥助之。乃能言曰:“適為黃衣使者三四人以馬載去,西行甚速,道途矇昧,如微月之中。逡巡,有赤色光,如日出之狀,照其行路。黃衣者促轡尤急,即聞傳呼雲:‘太乙有敕,使天兵遣回。’乃顧見騎乘旌旗,森然成列。所乘馬及黃衣者,奔迸不知所之。別有朱衣一人,引而歸之。”自是姚生平復如初。將符遁去,不知所適。羅浮軒轅先生,有道之士也。大中年,徵入關,至京,即使人訪之。將符以遁去。先生曰:“穆處士隱仙者也,名位列於九清之上矣。勿以其嗜酒昏醉為短,真和光混俗爾。”淮浙間頗顯其異跡,接於聞見,若左元放、葛孝先之流也。出《神仙拾遺》。
房 建
清河公房建,居於含山郡,性尚奇,好玄元之教。常從道士授六甲符及《九章真籙》,積二十年。後南遊衡山,遇一道士,風骨明秀。與建語,述上清仙都及蓬萊方丈靈異之事,一一皆若涉歷。建奇之。後旬餘,建自衡山適南海。道士謂建曰:“吾嘗客於南海,迨今十年矣,將有寺官李侯者護其軍。李侯以玉簪遺我,我以簪賜君,君宜寶之。”
奄奄一息,不再喘氣。穆將符當時正喝得大醉,姚生家人哀號著告訴他姚生的死訊。穆將符笑著說:“可以救活,你們不要恐懼憂慮。”於是解開衣服和姚生合蓋一條被子躺在床上。又告訴他的家人,讓他們做人蔘湯和稀粥等候,不得悲泣驚呼,等呼喚他們了就立即答應。說完吹滅蠟燭就睡覺了。悄悄地一直到半夜,穆將符才讓他們點著蠟燭看姚生,姚生已經起來坐著了。先給他灌了少量的人蔘湯,過了好久,才給他喝稀粥。姚生這才說話,他說:“剛才被三四個黃衣使者用馬載去,往西走得很快,道路生疏昏暗,好像是在微弱的月光之中行走。不一會兒,有紅色的光出現,像日出的樣子,照著走的路。黃衣使者急促地趕著馬,這時聽見傳呼聲說:‘太乙有命令,讓天兵遣送回去。’就看見車馬旌旗,威武森嚴,排列成行。我所乘坐的馬和黃衣使者,也不知道逃散到什麼地方去了。另有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人,引導我回來。”從這以後姚生恢復如初。穆將符於是隱去,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羅浮山的軒轅先生,是個有道之士。大中年間,他被徵召入關,到了京城,就派人尋訪穆將符。穆將符早已隱遁了。軒轅先生說:“穆處士是一位隱仙,名位列在九天之上。不要認為他好酒昏醉是短處,他是真的不露鋒芒、與世無爭啊。”淮浙一帶頗為流傳他的奇異事蹟,從人們耳聞目見來看,他是像左元放、葛孝先一類的人。出自《神仙拾遺》。
房 建
清河公房建,居住在含山郡,生性崇尚奇異,信奉道教。他曾經跟隨道士學習六甲符和《九章真籙》,累計有二十年。後來他往南去遊衡山,在那裡遇見一個道士,風骨清秀。他和房建談話,述說上清仙都和蓬萊方丈靈驗奇異的事情,每一件都像他親身經歷過一樣。房建感到這個道士很奇異。過了十多天,房建要從衡山到南海去。那個道士對房建說:“我曾經客居在南海,到現在已經十年了,有個寺官叫李侯,在南海領兵。李侯把一支玉簪贈送給我,我把這玉簪轉送給你,你要把它當作寶物。”
建得其簪,喜且甚,因而別去。是歲秋,建至南海。嘗一日獨遊開元觀,觀之北軒,有磚塗為真人狀者二焉。其位於東者左玄真人,及視左玄之狀,果衡山所遇道士也。奇而嘆者且久。及睹左玄之冠,已亡簪矣。時有觀居道士數輩在焉,建具以事言,次出玉簪示之。道士驚曰:“往歲有寺官李侯,護兵於南海。嘗以二玉簪飾左右真人,迨今且十年。其左玄之簪,亡之十年。今君所獲果是焉。”建奇之,因以玉簪歸道士。出《宣室志》。
蕭洞玄
王屋靈都觀道士蕭洞玄,志心學煉神丹。積數年,卒無所就。無何,遇神人授以大還祕訣曰:“法盡此耳。然更須得一同心者,相為表裡,然後可成。盍求諸乎?”洞玄遂周遊天下,歷五嶽四瀆,名山異境,都城聚落,人跡所輳,罔不畢至。經十餘年,不得其人。
至貞元中,洞玄自浙東抵揚州,至庱亭埭,維舟於逆旅主人。於時舳艫萬艘,隘於河次。堰開爭路,上下眾船,相軋者移時,舟人盡力擠之。見一人船頓,蹙其右臂且折。觀者為之寒慄,其人顏色不變,亦無呻吟之聲,徐歸船中,飲食自若。洞玄深嗟異之,私喜曰:“此豈非天佑我乎?”問其姓名,則曰:“終無為。”因與交結,話道欣然,遂不相舍,即俱之王屋。洞玄出還丹祕訣示之,無為相與揣摩。
房建得到那個玉簪,非常高興,於是就和道士告別去往南海。這年的秋天,房建到了南海。曾有一天獨自遊覽開元觀,觀的北邊長廊,有塗飾著真人形象的兩塊磚。那位於東側的是左玄真人,他一看左玄的樣貌,果真就是在衡山遇到的那個道士。房建驚奇讚歎了許久。等到他看左玄的帽子時,發現簪子已經沒有了。當時有在觀里居住的幾個道士,房建把衡山的事詳細地對他們說了,並把玉簪拿出來給他們看。道士們驚奇地說:“往年有個寺官叫李侯,在南海領兵。曾拿兩支玉簪裝飾左右真人,到現在快要十年了。那左玄真人的玉簪,丟失了也快十年了。現在你獲得的這支玉簪果然就是丟失的那個。”房建對此感到驚奇,於是把玉簪歸還給道士了。出自《宣室志》。
蕭洞玄
王屋山靈都觀道士蕭洞玄,立志學習燒煉神丹。過了幾年,始終沒有什麼成就。不久,遇到一個神人授給他大還丹祕訣說:“法術全部在這裡了。然而還需有一個志同道合的人,互為表裡,然後才可以成功。何不去尋求呢?”蕭洞玄於是周遊天下,遊歷五嶽四瀆,名山異境,都市村落,凡是人跡所聚集的地方,沒有不到的。經過十多年,仍然沒有找到那個志同道合的人。
到貞元年間,蕭洞玄從浙東到揚州去,走到庱亭埭,在一家旅館停船休息。當時有大船萬艘,阻塞在狹窄的河道中。攔河壩開放,船都爭路前行,上行和下行的船隻相互擠軋碰撞歷時不休,船家都盡力擁擠前行。蕭洞玄看見一個人的船被衝撞,船擠了他的右臂,幾乎骨折。觀看的人都為他不寒而慄,但那個人臉不變色,也沒有呻吟的聲音,慢慢地回到船中,飲食自若。蕭洞玄覺得這個人很奇異,讚歎不已,暗自高興地說:“這難道不是上天在佑助我嗎?”蕭洞玄問他姓名,他就說:“終無為。”二人由此結識交往,談論道術投機,都很高興,於是誰也離不開誰了,就都到王屋山去。蕭洞玄取出大還丹祕訣給終無為看,終無為與他一起研究。
更終二三年,修行備至。洞玄謁無為曰:“將行道之夕,我當作法護持,君當謹守丹灶,但至五更無言,則攜手上升矣。”無為曰:“我雖無他術,至於忍斷不言,君所知也。”遂十日設壇場,焚金爐,飾丹灶。洞玄繞壇行道步虛,無為於藥灶前,端拱而坐,心誓死不言。一更後,忽見兩道士自天而降,謂無為曰:“上帝使問爾,要成道否?”無為不應。須臾,又見群仙,自稱王喬、安期等,謂曰:“適來上帝使左右問爾所謂,何得不對?”無為亦不言。有頃,見一女人,年可二八,容華端麗,音韻幽閒,綺羅繽紛,薰灼動地。盤旋良久,調戲無為,無為亦不顧。俄然有虎狼猛獸十餘種類,哮叫騰擲,張口向無為,無為亦不動。有頃,見其祖考父母先亡眷屬等,並在其前,謂曰:“汝見我,何得無言?”無為涕淚交下,而終不言。俄見一夜叉,身長三丈,目如電赩,口赤如血,朱發植竿,鋸牙鉤爪,直衝無為,無為不動。既而有黃衫人,領二手力至,謂無為曰:“大王追,不願行,但言其故即免。”無為不言。黃衫人即叱二手力可拽去,無為不得已而隨之。須臾至一府署,雲是平等王。南面憑几,威儀甚嚴,厲聲謂無為曰:“爾未合至此,若能一言自辨,即放爾回。”無為不對。平等王又令引向獄中,看諸受罪者,慘毒痛楚,萬狀千名。既回,仍謂之曰:“爾若不言,便入此中矣。”無為心雖恐懼,終亦不言。平等王曰:“即令別受生,不得放歸本處。”
又經過兩三年,二人已經修行得很完備。蕭洞玄告訴終無為說:“將要修道的那天晚上,我來負責做法護持,你就謹慎地守丹灶,只要到五更一直不說話,我們就一起得道昇天了。”終無為說:“我雖然沒有別的道術,但至於抑制自己絕對不說話,這你是知道的,我能夠做到。”於是花十天時間準備壇場,點燃金爐,修整丹灶。到那天晚上,蕭洞玄繞壇做法誦經,終無為在藥灶前面,端正拱手而坐,心裡發誓死也不說話。一更以後,忽然看見兩個道士從天而降,對終無為說:“上帝派我們來問你,要不要得道成仙?”終無為不回答。過了一會兒,又看見一群神仙來了,自稱是王喬、安期等,對終無為說:“剛才上帝派他親近的人來,問你的意思,你為什麼不回答?”終無為還是不說話。過了一會兒,看見一個女人,年齡十六歲左右,容貌端正美麗,說話聲音幽雅嫻靜,衣服五彩繽紛,濃郁的香氣感染著周圍處所。她留連了很久,然後去調戲終無為,終無為也不看她。忽然又有虎狼猛獸十餘種,奔騰咆哮,張著大口撲向終無為,終無為也不動。過了一會兒,看見他的祖先、父母等早已死去的親人,都站在他的面前,對他說:“你看見我們,為什麼不說話?”終無為涕淚交流,但始終不說話。不久見一個夜叉,身長三丈,目如閃電,口似血盆,紅髮直立,牙如鋸齒,手爪如鉤,直衝向終無為,終無為還是不動。不久有一個身穿黃衫的人,領兩個差役來到,對終無為說:“大王召你,你如果不願意去,只要說明其中的原因就可以。”終無為不說話。穿黃衫的人就呼喝兩個差役將他拽去,終無為不得已,只得跟隨他們走。不一會兒到了一所官府衙門,說是平等王的府衙。平等王面南憑靠著桌案坐著,儀仗護衛森嚴,他厲聲對終無為說:“你不應該到這裡,如果能夠說句話為自己辯解,就放你回去。”終無為不回答。平等王又命令人把終無為領進獄中,看眾多受罪的人,荼毒悽慘,苦不堪言,受罪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看完了回來,仍舊對終無為說:“你如果不說,便進入這些人當中去。”終無為心裡雖然很恐懼,但始終不說話。平等王說:“讓他到別處託生,不能放歸本處。”
無為自此心迷,寂無所知。俄然復覺,其身託生於長安貴人王氏家。初在母胎,猶記宿誓不言;既生,相貌具足,唯不解啼。三日、滿月,其家大會親賓,廣張聲樂。乳母抱兒出,眾中遞相憐撫。父母相謂曰:“我兒他日必是貴人。”因名曰貴郎。聰慧日甚,只不解啼。才及三歲便行,弱不好弄。至五六歲,雖不能言,所為雅有高致。十歲操筆,即成文章,動靜嬉遊,必盈紙墨。既及弱冠,儀形甚都,舉止雍雍,可為人表。然自以喑瘂,不肯入仕。其家富比王室,金玉滿堂,婢妾歌鐘,極於奢侈。年二十六,父母為之娶妻。妻亦豪家,又絕代姿容,工巧伎樂,無不妙絕。貴郎官名慎微,一生自矜快樂,娶妻一年,生一男,端敏惠黠,略無倫比。慎微愛念,復過常情。一旦妻及慎微,俱在春庭遊戲,庭中有盤石,可為十人之坐,妻抱其子在上,忽謂慎微曰:“觀君於我,恩愛甚深,今日若不為我發言,便當撲殺君兒。”慎微爭其子不勝,妻舉手向石撲之,腦髓迸出。慎微痛惜撫膺,不覺失聲驚駭,恍然而寤,則在丹灶之前。而向之盤石,乃丹灶也。時洞玄壇上法事方畢,天欲曉矣,俄聞無為嘆息之聲,忽失丹灶所在。二人相與慟哭,即更煉心修行。後亦不知所終。出《河東記》。
終無為從此心中迷惑,頭腦空廓一無所知。突然又醒悟了,他的身子已經託生在長安一個姓王的富貴人家中。初在母胎的時候,還記得以前發誓不說話;出生後,他的五官相貌都很好,只是不會啼哭。出生後第三天以及滿月時,他家大會親友賓朋,大張鼓樂。乳母抱著小兒出來,在眾人中相互傳遞,愛憐撫摸。父母互相說:“我兒他日一定是貴人。”於是起名叫貴郎。貴郎一天比一天聰明,只是不會啼哭。才三歲就會走,但身體柔弱不願意玩耍。到五六歲,雖然不能說話,但愛好文雅高尚。十歲時拿筆就能寫成文章,動靜嬉戲,都用筆墨來表達。等到了二十歲,儀表形體非常漂亮,舉止雍容典雅,可做人的表率。然而自己因為口不能言,不肯去做官。他家的富有可以和王室相比,金銀財寶極多,婢妾成群,編鐘歌舞,極其奢華。貴郎二十六歲時,父母給他娶妻。妻子也是豪富之家的女兒,又有絕代姿容,女工技巧,音樂舞蹈,沒有一樣不精通。貴郎的大名叫慎微,一生自得其樂,娶妻一年,生一男孩,端正聰慧,大概沒有能和他匹敵的。慎微對孩子的疼愛,超過常情。一天妻子及慎微,一起在春庭遊玩,庭院中有一塊大石,可以坐十個人,妻子抱著兒子坐在上面,忽然對慎微說:“看你對我,恩愛非常深,今天你如果不給我開口說話,我就摔死你的兒子。”慎微爭奪他的兒子沒有爭奪過來,妻子舉起兒子向大石摔去,腦漿迸裂。慎微悲痛惋惜,頓足拍胸,不覺失聲驚叫,恍然醒悟,卻是在丹灶的前面。而之前那塊大石,就是丹灶。當時蕭洞玄壇上的法事剛剛完畢,天要亮了,不一會兒他聽到終無為的嘆息聲,忽然丹灶就不見了。二人一起痛哭,馬上重新煉心修道。後來也不知究竟修成沒有。出自《河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