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實用漢語課本
NPCR
*第二十七課入鄉隨俗
(一)
服務員:幾位來點兒什麼?
陸雨平:來一壺茶,再來一些點心。
服務員:好的,請稍等。
陸雨平:這就是我常說的老茶館。今天我把你們帶到茶館來,你們可以瞭解一下我們這兒的風俗。
馬大為:茶館裡人不少,真熱鬧。
林娜:他們說話的聲音太大了。
服務員:茶——來——了!您幾位請慢用。
馬大為:我們正在說聲音大,這位服務員的聲音更大。
王小云:茶館就是最熱鬧的地方。有的人還把舞臺搬進茶館來了,在茶館裡唱戲,比這兒還熱鬧呢。
林娜:我覺得,在公共場所說話的聲音應該小一點兒。來中國以後,我發現在不少飯館、商店或者車站,人們說話的聲音都很大。說實在的,我真有點兒不習慣。
王小云:到茶館來的人都喜歡熱鬧。大家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兒,聊得高興的時候,說話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大。喜歡安靜的人不會到茶館來。他們常常到別的地方去,比如去咖啡館。
陸雨平:林娜說得對。在公共場所,有的人說話的聲音太大了。
王小云:我想在這兒聊一會兒天兒,可是你們都覺得這兒太鬧。好,咱們走吧。前邊有一個公園,那兒人不多。咱們到那個公園去散散步。
馬大為:好的,咱們一邊散步,一邊聊天兒。
(二)
丁力波:我們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你們會不高興嗎?
陸雨平:當然不會。我們常跟外國朋友在一起,知道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習慣。對我們來說,這很正常。
丁力波:不瞭解外國文化的人會怎麼想呢?
王小云:有些事兒他們會覺得很不習慣,比如說,中國人吃飯用筷子,西方人吃飯用刀叉。西方人把食物放在自己的盤子裡,把大塊切成小塊,再把它送到嘴裡。如果手指上有點兒食物,就舔手指,有的中國人看了也很不習慣。
馬大為:用刀叉吃飯,把手指上的食物舔乾淨,那是我們的好習慣。力波,你說是不是?
丁力波:是啊。我們從小到大都這樣做。
王小云:可是在我們這兒,吃飯的時候舔手指不是好習慣。
陸雨平:我看應該入鄉隨俗。我們在國外的公共場所說話的聲音要小一點兒;你們到中國人家裡吃飯也不一定要舔手指。
丁力波:對,我就是入鄉隨俗:吃中餐的時候,我用筷子;吃西餐的時候,我用刀子、叉子。我覺得都很好。我爸爸媽媽他們也都是這樣。
王小云:力波,把“入鄉隨俗”翻譯成英語,該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