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故事
642 六祖惠能
惠能是佛教禪宗的第六位繼承人,所以又稱為六祖惠能。他原來是個不認識字的鄉下人,卻因為一首偈,得到五祖弘忍的衣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請看下面的故事……
東禪寺最近來了一位嶺南人,名叫惠能,因為他不認識字,只能做些砍柴、打掃等工作。有一天,寺裡幾個和尚聚在樹下聊天,說著說著就聊起惠能來了。
「真是奇怪,師父怎麼會收惠能當弟子呢?」
「就是說呀,師父從小聰明過人,他怎麼會受得了不認識字的鄉下人?」
有個和尚注意到師父向這邊走來,趕緊跟大家說:「喂,師父來了,我們快點兒去做事吧。」「快走吧!」
這幾個和尚提到的師父,就是唐代知名的佛教禪宗大師-五祖弘忍。弘忍早就聽見他們聊天的內容,也很清楚有些弟子看不起惠能,因為他不認識字。弘忍忍不住嘆了口氣,心想:「惠能能夠說出:人有不同,佛性沒有不同的道理,他怎麼會是普通人呢?要是我向大家誇獎惠能的話,一定會有很多人不服氣的。唉!」
幾個月過去了,有一天,弘忍宣佈他要選出衣缽傳人,成為禪宗的六祖,選擇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寫出一首偈,說明自己對佛法的看法。在弘忍的弟子們中,最優秀的是大弟子神秀,大家都認為他最有希望成為師父的傳人。
晚上,神秀寫好偈後,正要拿給師父看時,忽然想到:「萬一我寫得不好,被師父嫌棄,那不是糟了嗎?」因此,他決定趁半夜把偈貼在走廊的牆上,然後裝作沒事兒的樣子回去睡覺。
第二天一早,弘忍看到神秀寫的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先是一愣,才開口讚美這首偈寫得好,還要大家把偈背起來。神秀很高興,沒想到到了晚上,弘忍卻告訴他:「從你的偈來看,你還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佛法。回去想一想,再寫一首吧。」神秀覺得非常難過,更沒有心情重寫偈了。
全寺的和尚都在讀神秀的偈,惠能自然也聽到了,但是他覺得寫偈的人還不瞭解佛法,於是他請人幫他寫了一首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的弟子們看到這首偈後,個個都很驚訝,弘忍聽到消息,也來看惠能的偈,一看之下,十分震驚。但是他竟然用鞋子擦掉偈,還對弟子們說:「這首偈寫得不好,沒有說清楚佛法是什麼。」
之後,弘忍半夜找惠能到房裡,為他講解《金剛經》,惠能當場大徹大悟,弘忍就決定把衣缽傳給他,還要他趕緊到南方弘揚佛法。沒過多久,弘忍選擇惠能當傳人的消息傳開了,其他的弟子非常不服氣,決定向惠能要回衣缽,於是兩百多名弟子連夜南下追趕,所幸,惠能沒有被抓到,禪宗也就在南方生根發芽,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註釋
1.惠能:人名(638-713年),為禪宗六祖。禪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六祖,禪宗第六任繼承者。
2.東禪寺:佛寺名,位於現在的湖北省黃梅山上。
3.嶺南:現在的廣東地區。
4.弟子:這裡指跟著師父學習佛法的人。
5.聰明過人:比一般人聰明。
6.五祖弘忍:弘忍,人名(601-675年),是禪宗五祖,也就是禪宗第五任繼承人。
7.人有不同,佛性沒有不同:佛性,一般人成佛的可能性。惠能曾對弘忍說,人有南方人、
北方人的分別,但是每個人能夠成佛的可能應該是一樣的。
8.不服氣:心裡覺得不公平、不滿意,具有生氣的意思。
9.宣佈:正式地告訴大家。
10.衣缽:佛教出家人用的衣服和飯碗,這裡指代表成為繼承人的物品。
11.傳人:繼承師父思想、技能的人。
12.偈:佛教的詩歌。
13.佛法:佛教的道理。
14.大弟子:師父收的第一個弟子(學生)。
15.神秀:人名(606~706年),後來成立禪宗北宗。
16.嫌棄:討厭、不喜歡。
17.趁:利用。
18.身是菩提樹等四句:身體像菩提那樣的智慧樹,內心像明亮的鏡臺,時時刻刻都要擦乾淨,不要讓心沾上灰塵了。
20.菩提本無樹等四句:菩提樹原來就不存在,明鏡臺也不是我們看到的樣子,一切本來都是空的,灰塵又會從哪裡沾到呢?
21.《金剛經》:佛教典籍,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22.當場:立刻。
23.大徹大悟:完全明白了道理。
24.弘揚:發揚光大。
25.連夜:當天的夜裡。
26.南下:往南方去。
27.所幸:幸好。
28.生根發芽:種子發芽長根,意思是說禪宗在南方開始流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