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九月十四日 誰騙走了千佛洞寶藏

在我國西部的甘肅省河西走廊一帶,放眼所能見到的幾乎都是一片漫漫黃沙,黃沙上很少有人走過,非常冷清。但是在敦煌附近有座鳴沙山,山麓上卻重重疊疊地被人工開鑿出千百個石洞,遠遠看起來簡直像蜂窩似的。每個石洞裡面都塑造了一尊尊高大的佛像,三面牆壁和石洞頂上也畫滿了華麗的圖畫,任何人進去一看,都會覺得好像走進一個神佛的世界,不由得肅然起敬。鳴沙山上的石窟就是著名的“千佛洞”。

為什麼在這荒涼的地帶,會有千佛洞這樣偉大的佛教藝術寶窟呢?原來,自從兩千多年前,西漢的大冒險家張騫,由中原走到西域以後,那條聯通中原和西域的古道“絲路”,就不斷有各國的人來來往往。然而不論是從東往西走,或是從西往東走,都要穿越一望無際的西域大沙漠,隨時面臨迷路、渴死、病死或被盜匪搶劫的危險。所以許多人走到敦煌的時候,為了祈求將來一出玉門關,踏上沙漠以後,能夠一路平安,並且活著回來,就會先捐出大筆金錢,在鳴沙山麓開鑿出供奉神佛的石洞。

經過東晉南北朝,到大唐盛世的時候,鳴沙山的千佛洞寶窟簡直可以說是佛教的聖地,許多法師和信徒帶來大量的經卷,在這裡研究佛經的道理,或把佛經翻譯成西域各國的文字。

但是戰亂和沙漠上不斷吹來的灰沙,使千佛洞的光彩逐漸暗淡下來,前來參拜的人越來越少。到了清朝,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海上路線打通了,很少有人再走危險的絲路,風沙下的千佛洞幾乎完全被人遺忘了。

距現在大概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有一個瘦小、貧窮的老道士王圓籙來到荒涼的千佛洞,悄悄在一座小廟裡住了下來。王道士覺得千佛洞殘破得那麼厲害,實在太可怕了。於是他四處化緣,募到了一點錢,就僱工匠來修一修千佛洞,給壁畫或佛像上一上彩漆。

這一天,王道士興沖沖地帶著幾個工人去修一座石洞。大家先動手清理牆壁,用小刷子慢慢刷掉蒙在壁畫上的灰沙。忽然有一個工人大叫起來:“咦?這堵牆裡面好像是空心的呢!你們聽這聲音。”說著,他用力“哐、哐、哐”地敲了幾下牆壁。聽起來,牆裡面確實像是空的。

斯坦因拍攝的王道士。

王道士提著油燈走過來一照,只見牆上有一道長長的裂縫。他再眯著眼睛瞧了一瞧,嘿,牆上還有比較短的裂痕,這些裂縫好像圍成了一個長方形,差不多有一扇門那麼大。

“對了,這裡原來一定是一扇門,後來被人堵起來了!顏色看起來比較新。”王道士興奮地大叫。過了一會,他又幻想起來:“說不定裡面藏了許多金銀財寶,我們快把牆挖開!”

大夥連忙用鋤頭把牆壁挖開一個大洞,王道士慌慌張張地探頭進去,用油燈一照,哇!牆後面果然藏了一間祕密的石室,裡頭塞滿了大大小小的紙卷和布包,像一座小山似的。

王道士說:“快,快進去把布包打開,看看有沒有值錢的東西。”他興奮得聲音都發抖了。

沒想到,打開一個大布包一看,哪有什麼金銀財寶,全是些古舊的經卷。王道士很失望,又打開一個布包,唉,還是些古舊的經卷。王道士不識字,隨便翻一翻,就洩氣地把這個布包扔到一邊去。除了經卷以外,他們又翻出一些佛經的圖畫和刺繡的絹帛,顏色鮮豔奪目,王道士看了卻長長地嘆了口氣,說:“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還是放在這裡好了,走吧。”

於是大家跨出石室,又胡亂用些磚塊堆在洞口。

七八年的時間又過去了,敦煌西邊的沙漠上,響起了一串串“丁零零……丁零零……”的駝鈴聲,原來是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聽說千佛洞一個老道士發現了大批古代的經卷、圖畫和刺繡,就帶了一隊人和一個專門幫他翻譯的中國人蔣孝琬,往千佛洞來了。

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帶著一隊人馬,往千佛洞尋找寶物。

斯坦因騎在馬上,一雙銳利的眼睛不時透過望遠鏡,注意沙漠上有沒有古代的碉堡、石碑等遺蹟。忽然,他看見前頭有一座金光閃閃的山,山下是好一片青蔥濃密的樹林,真是沙漠中難得的美景。原來,這座山就是千佛洞的所在地鳴沙山啊!

到達千佛洞以後,斯坦因飛快地跳下馬,帶著翻譯蔣孝琬,去見發現祕密石室的老道士王圓籙。王道士看見來了個外國人,一句話也不肯多說,就轉身走了。

精明厲害的斯坦因立刻知道這位王道士很不容易打交道,就立刻追上去,滔滔不絕地說:“王道士,一千兩百年以前,偉大的玄奘法師走過千山萬水,到印度去取經。一千兩百年以後,我,斯坦因,很榮幸地踏著他的足跡,走過千山萬水,從印度來到中國。玄奘法師曾經在千佛洞翻譯過佛經,也留下很多佛經,我希望這一次能從千佛洞帶一些佛經回去,在英國大大地宣揚佛經的道理。”

蔣孝琬在一旁翻譯的時候,又指著斯坦因,加油添醋地對王道士說:“他就是萬里以外英國的玄奘法師。”

王道士一聽,眼睛都發亮了,因為他最崇拜的人正是玄奘法師啊。他馬上比一比手勢,帶領斯坦因和蔣孝琬爬上千佛洞底層的一座洞窟。洞裡非常陰暗,他們剛從大太陽下走進來,一下子什麼都看不見。王道士點燃了一支蠟燭,剎那間,石窟裡一尊尊好幾人高的佛像和四周牆壁上形形色色的繪畫、圖案,好像同時從一個沉沉的夢裡醒了過來。斯坦因不由得張開嘴巴愣住了。他覺得石室中間最高大的那尊如來佛彷彿慈悲地望著他,在對他說:“你來啦……”

王道士點燃蠟燭,剎那間,石窟裡的大佛和牆上無數座小佛,好像同時從一個沉沉的夢裡醒了過來,斯坦因不由得張開嘴巴愣住了。

斯坦因在洞口呆站了一會,才慢慢繞著洞窟走了一圈,只見三面石壁和頂上都畫滿了肅穆的菩薩、飛舞的天女、一段段生動的佛經故事,還有各種繁複的圖案。古代的工匠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有時候爬在梯子上畫,有時候躺在地上畫,才能完成這樣偉大的壁畫啊!

這時候,王道士舉著蠟燭走到一個黑黝黝的角落,指著一個胡亂堵起來的牆洞說:“這裡面有佛經。”然後他主動從袖子裡面掏出一卷發黃的紙卷給斯坦因。

當天晚上,斯坦因在鳴沙山下的帳篷裡,翻來覆去地仔細研究那捲發黃的經卷,他雖然不懂中文,但是有蔣孝琬在,多少可以瞭解一點經卷的內容。忽然,蔣孝琬湊上眼睛,看了半天,說:“這卷子的末尾寫著唐太宗的年號,算一算到現在差不多已經有一千兩百年了啊!”

斯坦因高興得差點跳起來,如果他能得到石室裡面那批神祕的寶藏,全世界都會被他震撼,對他歡呼了呢!他下定決心,為了得到石室的寶藏,他願意使出任何卑鄙的手段。

於是,斯坦因和蔣孝琬就一直不斷地纏著王道士,說了很多好話。王道士雖然不准許他們進入祕密石室,但卻終於答應搬出一些經卷或布包給他們看。斯坦因發現自己不但沒有看過,也從來沒有聽過,世界上竟有這樣古老、珍貴的經卷。很多經卷是用古代的藏文、梵文、伊朗文、突厥文等文字寫的,雖然他一個字也不認得,但是他覺得每一個字都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美麗,那裡面是沒有人知道的世界。

接下來幾天,斯坦因天天像催眠似的對王道士說:“當初玄奘法師從西域取回佛經,一定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那些佛經。但是現在石室裡藏著一大堆佛經,沒人看,沒人知道,一點用處也沒有。你還不如讓我帶回去,我願意給你很多錢呢!”

王道士最後被這一番話說得心動起來,他想:“我在這苦地方募捐了幾年,總募不到多少錢。如果我有很多錢,就可以好好整修石洞。這可是一件大事啊!”他終於點點頭答應了。

斯坦因只花了五百兩銀子,就得到二十九大箱寶物,包括七千卷佛經、史書、文件、文學作品,五千件古畫、刺繡,以及一百五十件其他的工藝品。他得意地對蔣孝琬說:“這裡面任何一件東西都不只五百兩銀子,我們撿到這個便宜貨,可真是划得來啊。哈哈,你知道嗎?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批寶藏啊!這些經典將會改寫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歷史,使古代的文化重新發出萬丈光芒!”

“丁零零……丁零零……”探險隊的鈴聲漸漸在遙遠的沙漠裡消失了,二十九大箱寶物也一步一步地被帶到外國去了。對斯坦因來說,騙到大批中國的國寶,是他一生中最光輝的事情。但是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這卻是一件莫大的恥辱。斯坦因走了以後,法國的伯希和、日本的橘瑞超、俄國的奧登堡也都先後來到千佛洞找王道士,半買半騙地帶走了大批我們的國寶。我們希望:遲早有一天,這些珍貴的經典、古物能夠回到自己的國家,放在中國的博物館裡。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認識古物的價值,進而去研究蘊含在古物中的古代歷史、社會各方面的知識。小朋友,中國的歷史悠久,有太多珍貴的古物可以研究,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吧!

給媽媽的話:

清末王圓籙發現千佛洞古經,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大事。當時我國國力極弱,國人對古經的價值觀念也尚未確立,直到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騙走了其中最珍貴的部分,中國政府得到消息,才到敦煌把剩下的經卷運回北平。大量古代經卷被外國人騙走,是我國文化的一大損失,現在國內學者要研究敦煌古經,都得去大英博物館或巴黎肖立圖書館,這實在令人痛心和惋惜。

●大圖重現了千佛洞的彩塑佛像與壁畫,並將故事人物安排其間。外國考古學家驚訝的神情,顯示敦煌藝術將帶給世人極致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