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四月二十七日 仁慈的老將軍

趙充國年輕時在西域突圍血戰,立下戰功回國後,皇帝特別召見,還親自查看他的傷勢。

漢武帝的時候,經常派遣大軍主動攻擊匈奴人,在遼闊的草原上,在無邊的沙漠上,漢朝的軍隊矯健如游龍,打了好幾場勝仗,悍勇的匈奴人再也不敢看輕飄揚在大漠黃沙中的漢帝國的軍旗了。

但是這一年,將軍李廣利所率領的大軍卻中了匈奴人的埋伏,狠狠地吃了一個敗仗。他們好幾天沒有水喝、沒有東西吃了,眼看大家不死在刀箭下,也要渴死餓死了。李廣利本來就不是善戰的猛將,這下更是一點辦法也想不出。正慌亂中,忽然陣中有一個年輕的軍官挺身站了出來,對李廣利說:“將軍,我們現在一定要突破匈奴的包圍才行,請讓我帶領一百多個勇士做前鋒,騎馬衝殺出去。就是不成功,也總比困坐在這裡好。”

李廣利點點頭,就讓這青年軍官跨上戰馬,召集了一百多個敢死的戰士,隨他殺出重圍。只見他左手勒馬、右手握刀,在亂軍中左衝右突,竟然砍殺出一條血路,沒有人抵擋得住他凌厲的刀法和威風凜凜的氣勢。戰到後來,他的身上已被殺傷了二十幾個地方,鮮血把戰袍都染紅了,可是他卻越戰越勇,匈奴人一看見他的大刀遠遠砍過來,手就先軟了,不由得一邊大叫:“這個將軍一定是天神下降啊,我們快逃吧!”一邊勒轉馬頭避了開去,以求活命。李廣利一看重圍破了,立刻跟在突圍勇士後面衝出去,而終於解除危難。

化除危難的這位武功、膽識過人的青年英雄,名字叫做趙充國。他的出身低微,憑著一刀一槍的真本領立下無數戰功,這次突圍血戰更使他一舉成名,武帝特別召見,親自查看他身上的傷,又拔升他的軍職。

邊塞外的青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朝廷裡武帝去世後,昭帝即位;昭帝去世後,宣帝即位。趙充國在數十年中與邊疆的敵人打過無數次的戰爭,現在他已經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將軍了。在馬上的生涯裡,年輕時勇猛的性格,漸漸沉穩下來,他見到邊疆的漢人在胡人鐵蹄的威脅下,痛苦不安的情形,深深瞭解到國防的重要性。但他也知道戰爭的破壞力有多大,每一場戰役都必須要有周全的準備,妥善運用智謀和武力,否則寧可不戰。

宣帝在位不久,盤踞在今天青海一帶的邊疆民族羌人部落中,有一族特別凶狠,叫做先零族,他們渡過界河湟水,侵入漢帝國境內,邊境的漢軍一仗大敗。宣帝知道軍情後,立刻想要派趙充國出征,但又擔心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沒有體力在戰場奔馳。於是派人去問他,朝中誰最適合領兵出征。哪裡想到趙充國一向留意邊疆外患的情勢,心裡早有了主意,他拍拍胸膛說:“我看,這一仗由我領兵出征最適合不過了。”宣帝大為高興,就讓白髮老將軍開赴邊塞了。

老將軍趙充國率領軍隊到達邊疆的湟水邊上,先在河岸上巡視一遍,只覺河寬水冷,四野一片荒涼。一陣寒風吹來,他長長的白鬍子不住飄動。低頭想了想,趙充國決定讓大軍在半夜的時候偷偷渡過河。手下的部將聽到後,有人提出反對的意見,說:“將軍,晚上河水特別冰冷,我們為什麼不在白天過河呢?”

趙充國說:“河水這麼寬,渡河很費工夫。如果在白天過河,羌人知道後,只要在我們大軍渡河的時候迎頭一陣猛攻,我們的兵力大概就要損失一半。我們偏偏在漆黑、寒冷的晚上過河,神不知鬼不覺,羌人在睡夢中,也絕對想不到我們會偷渡。等到明天早上羌人睜開眼睛,我們已經在他們家裡了,這不是很好嗎?”

果然天亮後,漢軍都安全地過了河,羌人才發覺失去了攻擊的好機會。於是有數百個羌人騎著馬,哇哇吼叫著在漢軍陣旁奔過來、跑過去,故意要激怒漢軍的兵士。有些兵士果真冒火了,就想追殺出去。趙充國微微一笑,下令制止說:“慢慢來,慢慢來。我們累了一晚上,現在還不忙著衝鋒作戰。這些羌人都是些馬上的好手,恐怕是特地派來引誘我們中圈套的,我們偏偏不中他們的計。”

就這樣,漢軍慎重地往西前進,不論羌人怎麼叫罵挑戰,一概來個不理。一邊行軍,趙充國一邊仔細照顧軍士,每天殺豬宰羊,慰勞大家。軍士們都打心底裡愛戴他,願意好好地打一仗來報答他。

大家終於平安地通過蠻荒的野地,來到漢朝鎮守邊疆的基地都尉府。這時候羌人中有一族罕並族還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反抗漢朝,他們酋長的弟弟雕靡被扣留在都尉府中。趙充國知道以後,想了想,就把雕靡放出來,對他說:“只要你們不和先零族一起反叛,我們的大軍就一定不會燒殺你們的人、毀壞你們的農作物。假如你們幫忙捕殺叛徒,我們還會送很多財物給你們。”

雕靡回去後,趙充國的部下說:“把這野蠻人雕靡放了,豈不是把到手的老虎放回山裡嗎?”趙充國摸摸白鬍子,笑著說:“不要緊,不要緊,我們以仁義對待他,他怎麼會對我們野蠻呢?何況放這隻小老虎回去,會使我們更容易捉到那隻大老虎先零族的。”

趙充國利用寒冷的黑夜行動。當羌人發現時,漢軍已經渡過了湟水。

因為趙充國一直按兵不動,朝中的大臣不耐煩起來,紛紛大發議論,說趙充國年老怕事,不如另外再派將軍,先討伐罕並,再攻打先零。宣帝就一面點將發兵,一面頒下詔書去責備趙充國不會打仗。

趙充國接到皇帝的詔書後,立刻上書給皇帝,表示不接受朝廷的指示,並且說明了他的軍事策略:罕並已經被收服了,不用再去攻打。而先零因為一直在等待漢軍發動攻擊,日子越久,他們高昂的鬥志越是鬆弛,一舉撲滅他們並不是難事,實在不必另外再派兵將前來。

宣帝覺得很有道理,就讓趙充國去執行他的計劃。趙充國看見先零族的守備一天天鬆懈下來,忽然有一天,他閃電般地下令攻擊,一波波的軍隊就像急浪一般,漫山遍野地捲過來,馬上把先零人淹沒了。僥倖活命的先零人,都紛紛掉轉頭朝後跑,互相推擠踐踏,哀哀大叫。趙充國下令大軍不要急追,不快不慢地緊跟著他們就行了。部下說:“將軍啊,他們已經輸定了,我們快快追啊殺啊!”

騎在馬上的老將軍捻捻鬍子,拍拍馬脖子,才不慌不忙地說:“別急別急,我們慢慢地追、不放鬆地追,他們一害怕就會投降。如果我們狠命地追趕,逼得他們沒路可逃、沒法子可想,反而會回過頭拼命打上一仗。我們已經贏定了,為什麼要增加不必要的傷亡呢?”

果然這些先零人越逃越害怕,最後都放下武器投降了。這一仗,漢軍沒有使出全力,也沒有什麼死傷,就獲得最輝煌的勝利。趙充國下令部下不準殺傷羌族的百姓,也不能搶奪他們的東西、踩壞他們的田地,要為長遠打算,不要只以威勢來恐嚇異族。羌族人高興極了,大家都說:“趙將軍太好了,漢朝的大官和將軍如果都像他一樣,我們是永遠也不會反抗的。”

白鬍子老英雄就這樣妥善地結合了智謀、武力和仁愛的心懷,使中國青海一帶的邊疆地方安定了好一陣子。同他比較起來,一般武將會上馬殺敵倒不特別英雄了得,要像他這樣有見識、有氣魄、有建樹,才真是了不起啊!

戰爭的目的並不是以暴抑暴,一味地殺傷對方,而是要化解危險的局勢,再造和平、安定的人間秩序。我們看湟水邊上,白鬍子老將軍低頭沉思的情景,他一直不急於發動攻勢的戰略,還有他最後寬仁地對待異族,就能看出戰爭的真義,以及一個真正的軍人形象。

●大圖模仿敦煌壁畫的風格繪成,呈現渡河、搬運、整隊等夜間行動。圖中細膩描繪獨輪車載物、牛拉糧草等畫面;陣陣水波則傳達渡河陣容不斷,到最後一批時已微露天光;遠景繪有羌人探子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