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三月二十七日 仙洞裡的白米

在今天台灣基隆碼頭附近,有個很有名的好玩地方,叫做“仙洞”,相傳這個仙洞以前曾經流出過白米來呢!

原來,好久好久以前,那兒有一座小小的破廟,廟裡住著一大一小兩個和尚。由於地方偏僻,平常來祭拜的香客不多,能收到的香火錢也很少,因此不但沒辦法整修廟宇,和尚們常常連肚子都填不飽,瘦得只剩下一層皮包骨。最後沒辦法,兩人只好自己在廟旁種些菜,靠賣菜的收入來維持生活。

有一天,突然下起大雨來,“嘩啦嘩啦”一連下了三四天,好不容易才停下來。兩個和尚走出廟來一看,小和尚立刻大叫起來:“哎呀!真糟糕,咱們的菜全被雨打爛了,缸裡的米又沒了,以後吃什麼呢?”

大和尚恨恨地說:“就是嘛!燒香拜佛了十幾年,菩薩還讓我們整天捱餓,真是混賬!”

小和尚連忙制止他說:“不可以這麼說!菩薩是最仁慈、最公平不過的了,說不定他有辦法可以幫助我們呢!”

說也奇怪,當天晚上,小和尚就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正在大殿裡掃地,菩薩突然開口說話了:“小和尚啊,你們不是擔心會捱餓嗎?來,我告訴你個法子。咱們廟後的山壁上有個小洞,明天你到那兒去,用手往小洞的上方拍三下,就會有吃的啦!”

小和尚醒來後驚訝極了,天還沒亮呢,他就跑去把大和尚搖醒,拉著他往廟外的山壁那兒跑去。

這時候,太陽還沒完全出來,翠綠的青草上滴滿了亮晶晶的露珠,兩個和尚急急忙忙地穿過山林,把鞋襪全都弄溼了。

“搞什麼鬼嘛,大清早放著覺不睡,去拍山壁!害得我袍子和鞋子全溼了。”大和尚滿肚子不高興,一邊揉著眼睛,一邊不停地抱怨。

不一會兒,來到廟後的山壁。大和尚找了塊大石頭一屁股坐下,口裡直喘著氣,滿臉不情願。小和尚卻興致勃勃地仰起頭來,往長滿青苔的山壁上張望。

“啊,在這裡了!”小和尚找了半天,終於在山壁上找到了一個黑漆漆的小洞。他高興極了,急忙在洞口上方用力拍了三下。

“啪!啪!啪!”沒想到第三下剛剛拍完,就聽見一陣稀里嘩啦的聲音,接著一粒粒的白米就像是一條白色的小瀑布似的,從青綠色的山壁上飛濺下來,撒得滿地都是。這時太陽剛出來,白花花的米粒在陽光照耀下一閃一閃地發著光,好像珍珠一樣,美極了。

用手在石壁上拍三下,一粒粒的白米就像一條白色小瀑布,從山壁上的小洞飛濺下來

“老天,真的有米哇!”原來正在一旁打瞌睡的大和尚樂得從石頭上跳了起來,眉開眼笑地跑上前去。小和尚更是開心得很,兩人都撩起衣袍,蹲在地上拼命地把米撿到袍子裡包起來。但是不一會兒,洞裡就沒米流出來了。

“拍拍牆壁就有米吃,真是不錯,只可惜太少了。”大和尚看看撿起來的米,分量不多不少,剛好只夠兩人吃一頓飯,不禁有點失望。可是小和尚卻心滿意足地說:“哎呀!你別那麼貪心嘛!這些都是菩薩賜給我們的,菩薩既然肯幫忙,說不定以後還有呢!你急什麼呢?”

果然,以後他們需要米的時候,只要到洞前拍拍山壁,洞中就立刻會流出米來,只是每次不多不少,流出的分量正好只夠兩人吃飽。

這一天,天氣很好,廟裡來了好幾個燒香的人,捐了不少香火錢,打算留下來吃午飯,大和尚十分擔心地說:“糟糕,每次洞裡流出來的米只夠兩人吃,今天突然多了這麼多人,怎麼辦呢?”

小和尚說:“沒關係,我去看看,說不定菩薩也知道今天來了客人呢!”

於是小和尚便拿了籮筐到山洞前面,他邊拍著牆壁,口中邊禱告著:“菩薩啊菩薩,今天吃飯的人多,您就多給一些米吧!”話剛講完,洞裡又嘩啦嘩啦地流出米來,而且流得又急又多,分量是以往的好幾倍,拿回去煮出來的飯剛好使所有的人都能夠吃飽。然而奇怪得很,等到客人走了,晚上流出的米就又恢復成以前的分量了。

從此以後,不論來廟中拜佛的人有多少,洞裡的米總像是永遠流不完似的,一直沒有斷過,而且每次流出的分量都不多不少,剛夠大家吃飽,奇妙極了。因此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地流傳了出去,吸引了無數的善男信女前來朝拜,香火鼎盛得不得了。不但小破廟修得越來越漂亮,兩個和尚的日子也越過越好,養得白白胖胖的,連肚子都凸出來了。

這一天下午,突然又下起大雨來,廟裡冷清清的一個遊客也沒有,大小兩和尚就坐在大殿裡聊天。剛吃完飯的大和尚一邊抹著油光光的嘴巴,一邊拍著圓滾滾的肚子說:“我說啊,咱們廟後的洞實在太小了,每次流出來的米都只剛好夠吃。要是把它挖大一點,流出來的米一定更多些,那時候我們把多的米拿出去賣錢,不是更好嗎?”

小和尚一聽,連忙說:“別那麼貪心嘛,菩薩知道了一定會不高興的!”

大和尚瞪了小和尚一眼,說:“你懂什麼?趁現在沒事,我這就去!”說完拿了錘子就要往山洞跑去。

“不行啊,不能挖啊!”小和尚趕忙撲上去阻止,但是身強體壯的大和尚卻一把將他推進旁邊的廂房,並把房門鎖上。任憑小和尚在裡面大喊大叫,大和尚抓著錘子,頭也不回地往廟後的山壁跑去。

不一會兒,他就開始左一錘、右一錘地敲起山壁來,壁上的洞果然大了許多。大和尚很高興,立刻舉起手猛拍山壁

“啪!啪 ”沒想到第三下還沒拍下去呢,就聽見轟隆轟隆幾聲巨響,大堆的泥沙夾雜著許多大石頭,從洞裡滾了出來,像急雨悶雷一樣打在大和尚的頭上。

大和尚大叫一聲,就昏倒在地上了。還好這時候,小和尚從廂房的窗子爬了出來,趕到洞邊,才把大和尚給救回去。可是這一來,以後任憑他們再怎麼用盡吃奶的力氣猛拍山壁,洞裡卻再也不流米啦!

很快的,這個消息又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知道菩薩不再顯靈,也就不願來這座廟燒香、朝拜了。沒有了香火錢,兩個和尚凸起來的大肚子又癟了下去,瘦成一把皮包骨,只得又恢復以前種菜、賣菜的苦日子。但是這個山洞的故事卻一直傳了下來,直到今天,我們還叫這個山洞為“仙洞”呢!

仙洞是基隆以前很有名的名勝古蹟,大家到基隆去,總不忘到那兒一遊。向小朋友說過了這個故事,媽媽可以抽空帶他們去實地遊覽一番。

●圖畫為故事性彩畫,為強調米從山裡流出,畫面僅呈現山的局部,又刻意將山畫成“上大下小”,讓白米得以似瀑布般飛濺而出。若將山採一般“上小下大”的表現方式,則米從洞裡流出將會隱沒在山勢中,凸顯不出飛濺湧流的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