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三月十三日 飛將軍李廣

有一個初春的早晨,天氣很好,草木剛抽出新芽,遍地青翠。漢朝的第三個皇帝 文帝,帶著一些侍從,到深山去狩獵。

突然,颳起一陣大風,樹木被颳得“唰唰”響,草叢裡跳出一隻大老虎,張開紅紅的大嘴,凶猛地撲向皇帝。衛士們來不及彎弓射箭,都驚呆了。

漢文帝帶著侍從去打獵,草叢裡突然跳出一隻白額虎。

“喝!”

一聲震耳的大喊,一個高大的年輕人空手衝向前,用拳頭猛力捶向老虎有白色斑點的額頭。老虎被擊,眼前一黑,跌倒在地上,年輕人盡全力再補上一拳,就把老虎打死了。

這個救了皇帝的年輕人是誰?他就是漢朝最英勇的將軍李廣。當時李廣只是一個小小的侍衛官,但是已經像大將一般的威風凜凜,氣度不凡了。

漢文帝很感謝李廣救了他,賜給他很多東西,並且告訴他說:“漢朝如果多一些像你這樣勇敢強壯的將軍,哪裡還會懼怕可惡的匈奴人呢!”

李廣的祖先曾經做過將軍,李家代代都學習祖先傳下的射箭技術,李廣最是出色。他的力氣非常大,練了一身好武藝。他的手臂就像猿猴般,又長又靈活,所以射箭技術特別好,沒有人能比得上他。

有一次李廣和部下去打獵。黃昏時,遠遠看見草叢中伏著一個龐大的黑影,狂風猛吹,草叢一搖一晃,黑影卻一動也不動。李廣說:“這八成是隻老虎,看我的!”於是拉滿了弓,用勁把箭射出。

“咻!”箭筆直地朝黑影飛去,夾著尖銳的風聲。

這時太陽已經下山了,四周什麼也看不清。部下說:“老虎恐怕跑了。”李廣說:“不,一定射中了。”他們決定先回城,第二天再來找。

第二天一早,天才微微亮,李廣又帶了部下去原處找。在濛濛的晨霧中,他們找著了。哈!哪裡是老虎,原來只是一塊大石頭。他射出的白羽箭,竟然整支箭都深入石中,只留下箭尾白色的羽毛露在外頭。

由這一件事,我們可以知道他射箭的本事是多麼高強。

漢朝初期,中原一直受到北方蠻族匈奴的侵略。當時有不少勇敢善戰的將軍,常率領軍隊去打匈奴。李廣便是其中非常厲害的一個。

李廣對他的部下很照顧。在外作戰時,他一定把食物和水給兵士吃夠了、喝足了,他才吃;平時得到皇上的賞賜,他也立刻分賞給部下。因此士兵們都很愛戴他,願意跟隨他。

由於李廣作戰時特別大膽,時常奮勇爭先,不顧自己的安危,所以常常陷入險境,被匈奴人包圍,或是在北方的沙漠中迷失了路。而每次他打了勝仗,殺了許多匈奴人,自己的部隊卻也損失慘重。

有一次,李广部隊中有三十人離開軍隊,在草原上遇到三個匈奴人,結果幾乎全部被殺,只逃回來兩個人。

這兩人向李廣報告後,李廣判斷這麼厲害的敵人一定是射鵰謀生的匈奴人。於是立刻率領一百名騎兵,前往追趕。跑了十幾里路就趕上了。李廣命騎兵左右散開,由兩邊包抄,他親自用箭射死兩人,俘虜了一人,果然是射鵰的匈奴人。當他們正要回營時,突然發現幾裡外的山丘上,出現了數千名的匈奴騎兵。

匈奴兵也發現李廣的部隊,立刻就在山頭擺開陣勢。

李廣的部下看了,個個都驚慌萬分,想騎馬逃走。這時,李廣卻依然很鎮定,他立刻下令:“不要怕!向山丘前進!”部下不知道李廣的用心,但又不敢違背命令,只好前進。

到了距離敵軍還有兩裡的地方,李廣又傳令說:“全體下馬,把馬鞍卸下,大家隨地坐著休息。”

兵士都害怕極了,其中一人顫抖著說:“將軍,這兒距敵人這麼近,萬一他們來攻擊,我們不就走投無路了嗎?”

李廣堅持要大家照他的話做。等完全安頓好之後,他才向眾人解釋:“我們離自己大軍有好幾十里路,匈奴人馬快,我們逃是逃不掉。現在敵人在山丘上列陣,不馬上來攻擊我們,顯然是在懷疑我們這些人只是誘敵的陷阱。我們一百人不退反而前進,又解下馬鞍,必定使他們更加相信是誘敵,就不敢來攻擊了。”

他們裝作休息的樣子,匈奴果然不敢進攻。李廣隨時注意著山丘。不多時,他看見一個騎白馬的匈奴將軍,遠遠地察看李广部隊的情形。

李廣迅速地跳上馬,向前急奔,在滾滾黃沙中,接近了山丘,很快地張弓搭箭,“咻”一箭射死了白馬將軍。然後,他調轉馬首,又急奔回原地,下馬,又坐下來休息。

李廣的力氣很大,又練了一身好武藝。尤其射箭技術特別精良。匈奴人對他十分敬畏,尊稱他為『飛將軍』。

一人去,一人回,射殺了一個匈奴的將軍,李廣威武的神態震懾住所有的敵人,他們更加懷疑不安,不敢冒險來攻打。

太陽下山了,匈奴軍認為附近一定有漢朝大軍埋伏,等夜一深就會來偷襲匈奴。他們越想越害怕,於是,在黑暗中悄悄撤退了。

第二天早晨,李廣帶著部下,安全回到自己的大營中。由此可見他不但是箭術高超,臨危不亂的功夫也是令人敬佩的。

在李廣的軍旅生涯中,遇到過數不清的危難。最驚險的一次,是李廣率兵出雁門關去打匈奴。經過一場激戰,因為匈奴兵多,李廣的部隊打了個大敗仗,李廣自己中了七八支箭,竟然就被匈奴活捉了。幸好,匈奴的單于平時就很敬佩李廣,所以早已下令活捉,不可以殺死他。

匈奴看見李廣傷得很重,全身到處是傷痕,又昏迷不醒,便在兩匹馬中間用粗繩子結成網袋,把他平放在網袋中,然後向北方走去。

起先匈奴兵很緊張,因為李廣是出名的猛將,他們不得不在馬旁邊防備得很嚴密。走了一段路,李廣還是一直昏迷,動也不動,匈奴兵的防備慢慢地就鬆懈了。

大約走了十多裡,李廣躺在一晃一晃的網袋裡清醒過來,但他還是不動聲色,悄悄睜開眼睛來觀察四周的情況。

他突然看見有一個匈奴少年騎馬過來,李廣心想:“看來這個少年比較容易對付。”再看看少年所騎的馬,真是一匹可以快跑的駿馬。李廣看準這個少年靠近過來,他忍著身上的疼痛,突然從網袋裡躍起來,跳上少年的馬,搶了他手上的弓,用力一推,把嚇呆的少年推落馬下。

匈奴軍隊沒想到重傷的李廣竟然還能這麼勇猛,一下子都愣住了。李廣就趁這機會,一拉韁繩,用力鞭馬,向南方快快奔馳而去。

好幾百個匈奴兵立刻追來,李廣拿起匈奴少年的弓,連發幾箭,射倒了追得最近的幾個匈奴兵,後面的追兵一看情形都嚇壞了,不敢再追。

於是,李廣順利回到漢營。

就這樣,李廣和匈奴作戰了四十多年,匈奴非常怕他,也非常敬重他,稱他為“飛將軍”。他所防守的地方,匈奴都不敢去侵犯。他一生都為保護祖國而奮戰,後世的詩人們常常歌頌他,大家都永遠尊敬他、懷念他。

李廣一生都為國家守邊、徵邊,歷經漢朝文、景、武三代皇帝,憑著他的騎射功夫,身經大小戰役數百次,匈奴對他非常敬畏,但是他這種個人之勇,在兩國大戰之中,是非常不利的。終其一生,非但沒有加官晉爵,最後還被迫自殺,種種際遇的不幸,實在也是事出有因的。

●大圖模仿傳統皮影戲的皮偶風格,繪出皮革上色的質感及皮影偶透光的特性,至於馬腿和尾巴上的黑點則模仿皮偶的活動關節。全圖大小接近原寸皮影偶,具體呈現皮影戲偶特有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