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實務 v15

17 貨櫃運輸與複合運輸

貨櫃 (container)是一種用以裝載貨物的單位化運輸設備,其外形爲一長方體的貨箱,可將包裝大小不一的零碎散件貨 (break-bulk cargo)裝入其內,具有耐久的特質和足夠的強度,適合反覆使用,並附有特殊設計,有利於各種搬運機械的裝卸操作,可配合各種海、陸、空運輸工具的聯運。因此,貨櫃運輸 (container shipment)的發明被稱爲是「運輸革命」。

一 貨櫃與貨櫃船的種類

一、貨櫃的種類

(一)依尺寸大小的不同分類

1. 40呎貨櫃:其規格爲寬 8呎、高8呎、長 40呎,這種規格貨櫃的載運能量稱爲40呎等量單位(Forty-foot Equipment Unit,簡稱FEU)。

2. 20呎貨櫃:其規格爲寬 8呎、高8呎、長 20呎,這種規格貨櫃的載運能量稱爲20呎等量單位(Twenty-foot Equipment Unit,簡稱TEU)。

以上兩種乃是標準的貨櫃尺寸,但目前使用較爲普遁的是寬同爲 8呎、長40呎或20呎,但高 8.5呎的高櫃,也有高 9.5呎的高櫃 (high cube container),但不如8.5呎櫃普遁。

(二)依用途及構造的不同分類

1密封貨櫃 (rigid container) : 又稱爲乾貨貨櫃 (dry cargo container),長方體不能折疊具防水設備的貨櫃,多用以裝載乾貨類貨物,爲最常見的貨櫃種類。

2開頂貨櫃(open top container) : 頂部敞開,一端設門,或其上另設帆布蓋以遮蔽風雨的貨櫃。這種貨櫃多用以裝運機器、玻璃或粗重大件的貨物,裝卸時將櫃頂掀開,以起重機從上面裝卸貨物。

3. 通風貨櫃(ventilated container) : 與密封貨櫃類似,但有通風裝置,用以裝載須通風的貨物。

4框架貨櫃(rack container) : 主要結構爲底板及四角支柱,四周及櫃頂設有板條,形成框架,裝載小型車輛時,可以平板分隔爲兩層,以上下分裝,增加運用率。

5.平床貨櫃(flat bed container) : 僅有底板及兩端端牆,無蓋頂及邊牆,多用以裝載大件不易毀損或遭竊的貨物,例如:汽車、鋼鐵材料、木材、電纜、鋼纜等。目前多數的平床貨櫃兩端擋板可以折疊收起,適用於單程運輸,回程時可節省船舶艙位。

6.冷藏貨櫃(refrigerated container) : 形狀與密封貨櫃同,但櫃體有隔熱功能,且具有冷凍機的設備,用以裝載生鮮魚肉及各類蔬果。

7. 保溫貨櫃(insulated container) : 與冷藏貨櫃相同,但無冷凍機的裝置,使用前先將貨櫃預冷至所需溫度後,再裝載貨物,保溫時間約爲一週,多用以裝載短程運輸的蔬果。

8. 液體貨櫃(tank container) : 主要結構爲底板及四角支柱,其上裝有橢圓形液櫃,固定於底板上,用以裝運油脂、紙漿等液態貨物。

(三)依其材料的不同分類

1. 鋁質貨櫃(aluminum container) : 以鋁合金爲主要材料,其優點爲質輕壽命長,但缺點爲造價及修理費均較高。

2. 鋼質貨櫃(steel container) : 以高張力鋼爲主要材料,其優點爲造價低、堅固耐用、修理費低,但缺點爲保養費較高。

 

二、貨櫃船的種類

(一)依裝卸貸櫃的方法不同分類

1. 吊上吊下型貨櫃船(lift on / lift off vessel) : 又稱細胞式貨櫃船(celular container ship),貨櫃依垂直方向裝卸,船上的貨艙以角鐵依貨櫃尺寸,分隔成有如細胞型的貨櫃框格,貨櫃經由船上或岸上的起重機吊起,沿艙格的範圍垂直放下,固定於艙格內,貨櫃船到達目的港後,再以相反的程序將貨櫃卸下。

2.駛進駛出型貨櫃船(roll on/ roll off vessel) : 這種型式的貨櫃船於船尾或船首開一艙門,以供拖車駛進駛出,艙門開啓時,即有一鋼製跳板伸出,架於艙門與岸肩之間,拖車即由此門駛進駛出,甲板上亦可同時裝載貨櫃。

3駁進駁出型貨櫃船(float on/float off vessel) : 又稱子母船(Lighter Aboard Ship , 簡稱國LASH) , 每一艘母船(LASH ship )可承載數十艘子船(LASH lighter ) 每一子船相當於一大型的貨櫃,母船到港後,可利用船上起重機裝卸子船,或將母船下, 沉將船尾門打開,所載的子船即可駁進駁出。由於裝卸子船時,母船無須停靠碼頭,係由拖船將子船拖至碼頭卸貨,或將子船拖至母船停泊處裝入母船,因此這種類型的船舶不受港口擁擠的影響,可提高航運的效率。

(二)依貨揠化程度不同分類

1全貨櫃船(full container ship或all container ship) : 全部的船艙都可裝載貨櫃,乃貨櫃運輸發展後新設計製造的船舶,這類型的貨櫃船僅能做貨櫃運輸之用。

2半貨櫃船(semi container ship或partial container ship) : 部分船艙或甲板用以裝載貨櫃,其餘船艙則用以裝載一般雜貨,這類型的貨櫃船多是由傳統貨輪改造而來。

3可變貨櫃船(convertible container ship) : 船艙可用以裝載貨櫃,也可以裝載一般雜貨,這種船舶是經特殊設計,具有特殊性能,可視攬貨情形,變換船舶用途。

 

二 貨櫃運輸的優缺點

一、貨櫃運輸的優點

(一)對運送人而言

1. 裝卸快速:貨櫃運輸的裝卸效率較傳統貨船高出甚多,可加速船舶的營運周轉,增加運量及運費收益,此外,由於裝卸貨物簡化,且雨天可照常裝卸,因此船舶停泊碼頭的時間縮短,可降低裝卸成本。

2運輸安全:貨櫃可保護貨物,減低貨物毀損、遭竊的危險,並可減少貨物在運輸途中的裝卸次數,使貨物安全運達,減少理賠的事故。

3. 降低運輸成本:由於貨櫃裝卸機械化,可節省工資的支出,降低成本;另外,由於貨櫃船停港時間縮短,可節省港口費用,貨物運輸安全,可減少理賠金額。

(二)對貨主而言

1. 節省貨運費用:貨櫃具保護性,可節省貨物包裝費用;貨物搬運及轉運次數減少,可節省裝卸及倉儲費用;貨物運輸安全性提高,可節省保險費用;運輸作業簡化,可節省各種手續費用。

2貨物運送安全:由於裝卸簡化,包裝科學化,可減少貨物搬運破損及汙染情事。

3縮短航運時間:船舶航運時間較傳統貨船短,易於配合市場的緊急需要。

二、貨櫃運輸的缺點

(一)對運送人而言

1. 貨櫃船因構造特殊、航速快,故造價昂貴,船公司投資成本高,資金壓力大。

2. 貨櫃船艙內無法利用的艙位約占國15%,且貨櫃本身的重量又耗占船舶載重噸量,造成艙位使用的限制。

3. 貨櫃基地須廣大集散場地,特種拖車及裝卸設備,船公司無論是自行興建或長期租用,均須高額投資。

4. 各國有關貨櫃的驗關程序規定並不一致,形成迅速聯運的障礙。

5. 貨櫃到埠卸下後,若以陸運續運至內陸目的地拆櫃,則當發現貨物受損時,很難求證損害究係發生於海運或陸運階段,對運送人責任的劃分將產生困擾。

(二)對貨主而言

1. 有些越洋貨櫃船只彎靠基本港口,其他港口的貨櫃必須以小型近海貨櫃船(稱爲飼給船國feeder)轉船至越洋貨櫃船,往往造成貨主時間上的耽擱。

2貨主若以整櫃方式託運貨物,而未事先向船公司聲明貨櫃內裝運貨物的件數,則當發生運送索賠事故時,船方經常視整艘貨櫃爲一件貨物,適用每件賠償限額,貨主吃虧很大。

 

三 貨櫃運輸的作業万式

貨櫃運輸係一聯運系統,其作業設施除包含貨櫃、貨櫃船、貨櫃車架及各式起重機外,貨櫃基地〔container base,又稱爲貨櫃終點站(container terminal)〕的設置也非常重要。貨櫃基地係指在貨櫃運輸過程中,不同的運輸單位相連接之處,也就是陸上貨櫃運輸與海上貨櫃運輸相會合之處,一般多設於港區,以便一方面能使貨櫃船泊靠,另一方面能使陸上貨櫃車停靠,貨主直接在貨櫃基地進行交貨、提貨、交櫃及取櫃,海關査驗也是在各貨櫃基地執行。貨櫃基地的設施包括貨櫃船席(container berth)、貨櫃堆積場(Marshall yard)、貨櫃儲存場(container yard)、貨櫃貨物集散站(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及控制塔 (control tower)等。

貨櫃運輸是一種海陸(有時尙包含空運)聯合運輸作業,目前整個作業系統是以達到門至門 (door to door)的運輸服務爲終極目標,並已由初期設在港區附近的貨櫃集散場站,改進到目前分布內陸各地的貨櫃基地,可使貨櫃只經由貨櫃港,直接運入各內陸貨櫃基地,或由各內陸貨櫃基地直接運往貨櫃港出口,海關査驗也在各貨櫃基地辦理,船公司得以進一步接辦內陸聯運,提供眞正運輸到家的服務。

貨櫃貨物依其裝櫃情形,可分爲整櫃裝載 (Full Container Load,簡稱FCL)與併櫃裝載 (Less than Container Load,簡稱LCL),前者係指整個貨櫃中的貨物屬於同一貨主,而後者則指將數亻同貨主的貨物併裝於同一貨櫃。由於貨櫃在起運地有整櫃交運與併櫃交運的不同裝載作業,在目的地有整櫃交付與拆櫃交付的不同卸載作業,因此,貨櫃運輸作業方式可分爲下列四種型態,貨主於辦理貨物託運時,即須指明選用何種型態。

(一)整裝/整拆 (FCL/FCL; CY/CY )

貨物由託運人在其工廠或倉庫自行裝櫃,送到起運地的貨櫃場 (Container Yard,簡稱CY)交給船公司後,由船公司運到目的地的貨櫃場,再由受貨人至目的地的貨櫃場提櫃,自行運回其工廠或倉庫拆櫃卸貨。在這種裝運方式下,貨櫃內的貨物通常是屬於同一個託運人及同一亻同受貨人,在起運地的裝櫃作業由託運人負責,在目的地的拆櫃作業由受貨人負責。由於運送人是將貨櫃自起運地的貨櫃場 (CY),運到目的地的貨櫃場 (CY),因此,一般稱這種方式爲CY/CY,但在歐洲地區則習慣稱爲 FCL/FCL。

(二)整裝/分拆 (FCL/LCL; CY/CFS )

貨物由託運人在其工廠或倉庫自行裝櫃,送到起運地的貨櫃場交給船公司後,由船公司運到目的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 (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簡稱CFS)拆櫃卸貨,再交付給各個受貨人。在這種裝運方式下,貨櫃內的貨物通常是屬於同一個託運人,但在目的地是屬於多個不同的受貨人,在起運地的裝櫃作業由託運人自行負責,而目的地的拆櫃作業由船公司負責。由於運送人是將貨櫃自起運地的貨櫃場(CY)運到目的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CFS),因此一般稱這種方式爲CY/CFS,但在歐洲地區則習慣稱爲FCL/LCL。

(三)併裝/整拆 (LCL/FCL; CFS/CY )

託運人將貨物自行運到起運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後,由船公司將各個託運人所交付的貨物裝入貨櫃中,運到目的地的貨櫃場,再由受貨人至目的地的貨櫃場提櫃,自行運回其工廠或倉庫拆櫃卸貨。在這種裝運方式下,貨櫃內的貨物在起運地是屬於多個不同的託運人,而在目的地則是屬於同一個受貨人,在起運地的裝櫃作業由船公司負責,而目的地的拆櫃作業由受貨人自行負責。由於運送人是將貨櫃自起運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CFS)運到目的地的貨櫃場(CY),因此一般稱這種方式爲CFS/CY,但在歐洲地區則習慣爲LCL/FCL。

(四)併裝/分拆 (LCL/LCL; CFS/CFS )

託運人將貨物自行運到起運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後,由船公司將各個託運人所交付的貨物裝入貨櫃中,運到目的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拆櫃卸貨,再交付給各個受貨人。在這種裝運方式下,貨櫃內的貨物通常是屬於多數個不同託運人及多數個不同受貨人,在起運地的裝櫃作業及在目的地的拆櫃作業均由船公司負責。由於運送人是將貨櫃自起運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CFS)運到目的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CFS),因此一般稱這種方式爲CFS/CFS,但在歐洲則習慣稱爲LCL/LCL。

貨櫃場(CY)與貨櫃貨物集散站(CFS)在作業內容上有所不同,前者乃爲專供集散貨櫃之用,船公司在此處接受已由託運人自行裝妥等待出口的貨櫃或由受貨人送還的空貨櫃,並在此處將進口貨櫃交給受貨人自行拖回拆櫃取貨,或將空貨櫃交給託運人拖回自行裝櫃。後者則專供集散利用貨櫃裝運的貨物,並辦理裝櫃及拆櫃之用,船公司在此處接受待裝運的貨物,經整理及驗關完稅後,依其目的地分別裝入貨櫃,並在此處將進口貨櫃拆開取出貨物,經報關繳稅後由受貨人自行提領運回。但在我國,並無此分別,我國的貨櫃貨物集散站多兼具CY與CFS兩種功能。

 

四 貨櫃運輸的托運手續

貨物以貨櫃運輸的託運手續,與傳統定期船運輸的託運手續大致相同。

一、選定運送人

託運人依據船公司或船務代理所印發的船期表或報刊船期欄所登的船期預定表,針對船期、航線、船公司信用及運費等因素做一考慮後,選定適當的船公司。

二、洽訂船位

選定運送人後,即由託運人向運送人或其代理行預訂艙位,取得運送人或其代理行簽發的裝貨單(S/O)。貨櫃裝貨單的格式內容與傳統定期船運輸裝貨單並無太大不同,主要不同點在於貨櫃裝貨單上載有貨櫃運送條件即CY或CFS(或FCL或LCL),由於目前國際海運絕大多數都是以貨櫃運輸,因此特別爲傳統運輸設計一不同格式裝貨單者已不多見,多數船公司的裝貨單格式均只有一種(格式請參閱第十六章第三節表 16-1) , 其上已印有貨櫃運送條件,託運人只須勾選即可。領取裝貨單後,託運人即可憑以向海關申請進倉及報關驗貨。

三、裝櫃

託運人裝櫃的手續,依貨櫃運送條件的不同而不同,茲分述如下:

(一)整櫃貨物 (CY cargo)時

託運人先向船公司取得設備交接單 (equipment despatch order),再到貨櫃存放場 (CY)借領空貨櫃,在自己的地方(通常爲出口商的營業場所、工廠或貨物存放倉庫等)將貨物裝入貨櫃,此時海關亦派驗貨關員到場根據出口報單査驗貨物,査驗無訛,即監視裝櫃予以封櫃,並開發貨櫃運送單 (container note),貨櫃運到船公司指定的碼頭貨櫃場 (CY)後,即由貨櫃場簽發收貨單 (dock receipt)。但在我國,大多數係由託運人將裝好貨物的貨櫃運至船公司指定的貨櫃場,經海關駐站關員查驗封櫃後,再將貨櫃運至碼頭貨櫃場裝船。

(二)併櫃貨物 (CFS cargo)

由託運人自行以卡車將貨物運至貨櫃貨物集散站 (CFS),貨櫃場於核對貨物無誤後,即簽發收貨單予託運人,經海關駐站關員查驗無訛後,再由貨櫃場管理人員丈量體積噸位,審視貨物性質和運送目的地,和其他託運人的貨物,在駐站關員的監視下,併裝入貨櫃,封櫃後,憑駐站關員簽發的貨櫃運送單,以拖車將貨櫃運到碼頭貨櫃場裝船。

四、換頜提單

貨櫃裝船後,託運人即可憑貨櫃場簽發的收貨單,至船公司換領提單。

 

五 複合運送

一、複合運送的意義

複合運送 (combined transport; multimodal transport; intermodal transport)係指依複合運送契約,以至少兩種以上的不同運送方式(鐵路、公路、海上、內河或航空等),由複合運送人 (Combined Transport Operator,簡稱CTO或Multimodal Transport Operator,簡稱MTO)將貨物自一國境內接管貨物的地點運至另一國境內的指定交付貨物的地點,並且全部的運送途程均涵蓋於一張提單內的運送方式。

如前所述,貨櫃貨物具有便於不同運輸工具間裝卸及搬運的特性,因此,貨櫃運輸可與卡車、火車、貨櫃船及飛機聯合起來,做複合式連貫性的運輸。近年來,由於貨櫃運輸的蓬勃快速發展,爲實施門至門 (door to door)的一貫運輸,利用貨櫃的複合運送已有代替傳統的單一運送方式 (single modal transport),而成爲今後國際貨運主流的趨勢。

爲配合國際複合運送的發展。聯合國於 1980年通過「聯合國國際貨物複合運送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 of Goods),1975年國際商會複合運送單據統一規則 (Uniform Rules for a Combined Transport Document, 1975) ; 或是以聯合國國際貿易與發展委員會以及國際商會在 1991年所共同擬定之複合運送單據規則(UNCTAD / ICC Rules for Multimodal Transport Documents, 1991)等,爲目前有關國際貨物複合運送的運送規範。

二、複合運送的種類

目前常用的貨櫃複合運送方式有下列四種:

(一)陸橋作業 (land-bridge service)

爲海運與陸運的複合運送,利用大陸爲中間橋梁,將貨櫃以貨櫃船運到大陸的某一港口後,以火車接運橫越大陸至另一港口,再以貨櫃船運至目的港,以節省海運繞道路程。全球主要的陸橋有二,一爲北美洲大陸,另一爲歐亞大陸,兩者均爲聯繫亞洲太平洋地區與歐洲地區之間的貨物運送,例如:自臺灣、日本或香港等地區運送貨物到歐洲,若利用北美洲陸橋,其方式爲先將貨物以海運運到美國或加拿大西岸港口,卸下貨物後,改以鐵路運到東岸的大西洋海岸港口,再轉海運運至歐洲;若利用歐亞陸橋,目前有兩種路線:

1傳統的西伯利亞陸橋:利用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作爲陸地橋梁,運輸路線東自海參威港,橫貫歐亞大陸,運至莫斯科之後,第一種路線是從莫斯科至波羅的海沿岸的港口,再轉運往西歐或北歐;第二種路線是從莫斯科到俄羅斯西部轉歐洲其他國家鐵路(公路)湞運歐洲各國;第三種路線是從莫斯科運往黑海沿岸,再轉運往中東、地中海沿岸港口,可連結太平洋遠東地區與波羅的海、黑海以及西歐大西洋等口岸。

2新歐亞陸橋:東起中國的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港或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主要是利用歐亞大陸的鐵路,連結太平洋與大西洋的貨物運輸,這是目前新崛起的歐亞陸橋。由於這條路線是經過古代的「絲綢之路」,所以又被稱爲「現代絲綢之路」 °以陸橋作業方式運送貨物,較以全程海運方式節省時間。

(二)小型陸橋作業 (Mini-Land-Bridge service,簡稱MLB)又稱爲迷你陸橋作業,亦爲海運與陸運的複合運送,將貨櫃以貨櫃船運到大陸的某一港口後,以陸運接運橫越大陸至對岸的目的港,而不再轉接海運。由於只利用陸橋作業的前半段,故稱爲小型或迷你陸橋作業。例如:貨物自遠東地區運到北美洲東岸,其方式爲先將貨物以海運運到北美洲西岸港口,卸下貨物後,以鐵路接運到北美洲東岸港區的貨櫃場,再經由內陸貨運公司分別運至內陸各地。

(三)微陸橋作業 (Micro-Bridge Service,簡稱MBS)

又稱為一貫運輸 (Interior Point Intermodal,簡稱IPI),, 即貨物先利用貨櫃船自遠東地區運到美國西岸卸下後,由船公司辦理通關手續,並負責安排以火車或內陸運輸公司,直接運到內陸城市交櫃的複合運送方式。利用微陸橋作業方式,可較利用小型陸橋作業方式提早收到貨物。

(四)門至門捷運作業 (door step service) 由美國總統輪船公司於 1981年首創的複合運送服務,其方式是在美國幾個內陸的大城市設立貨櫃的集散中心,再由這些中心將貨物分送到其周圍小城市的受貨人倉庫門前。這種運輸方式乃複合運送的極致理想。此外,另有一種與微陸橋作業相當類似的運送方式,稱爲陸路共同地點作業

(Overland Common Point servicee,簡稱OCP service),係源於美國西部開發後。行駛美西的船公司及鐵路公司爲爭攬美國中部 North Dakota、 South Dakota、 Nabraska、 Colorado和New Mexico以東地區的貨運能利用西部的港口及運輸設備,於是聯合營運,若貨主利用 OCP service,可適用較優惠的運費率 OCP rate。貨物自遠東地區輸往上述美國地區或加拿大 Manitoba及以東地區時,出口商將貨物交給船公司運到美國太平洋沿岸港口卸貨,再由承辦聯運的鐵路公司依進口商或其代理人的指示,將貨物轉運到內陸目的地。由於OCP service之下,海運部分與陸運部分係分別由海運運送人及陸運運送人各自簽發提單,而不是涵蓋在同一張提單之內,因此,這種方式並非複合運送方式,不可混爲一談。

三、複合運送單據

依聯合國國際貨物複合運送公約的定義,複合運送單據 (Combined Transport document,簡稱CT document)係指證明複合運送契約及證明複合運送人接管貨物,並負責依契約條款交付貨物的單據。由此可知複合運送單據與一般的海運提單,有以下不同之處:

1. 複合運送單據涵蓋兩種以上的運送方式,而一般海運提單只涵蓋海運一種運送方式。

2在複合運送,負責簽發複合運送單據者,稱爲複合運送人 (Combined Transport Operator,簡稱CTO,或Multimodal Transport Operator,簡稱MTO),複合運送人多爲運送過程中第一階段的運送人,但也可由貨運承攬人擔任,而實際上由於貨櫃運輸的發展,爲實施「門至門」的運輸,複合運送單據由貨運承攬人發行的情形已相當普遁,依信用狀統一慣例的規定,銀行將接受由貨運承攬人以複合運送人或複合運送人的具名代理人的身分所簽發的運送單據。這一點,與海運提單的發行人只限於眞正的運送人(即船公司或其代理人)有所不同。

3. 複合運送人不論是否眞正參與運送,都應該爲貨主安排全程的運輸,並對整個複合運送過程中,任何階段所發生貨物的滅失或毀損負責,亦即無論貨物的損失發生於哪一運送階段,皆由複合運送人直接對貨主負責,而一般海運提單的發行人,通常並不爲貨主安排其他運輸工具,其所負責的範圍,也以自己承運的運送階段所發生的滅失或毀損爲限。

4貨主將貨物交付複合運送人接管時,即由複合運送人簽發複合運送單據,故複合運送單據乃是一種「備運」 (received for shipment)性質的單據;而一般海運提單多於貨物實際裝船後才發行,是一種「裝運」(on board)性質的運輸文件。

有關複合運送單據,國際商會制定「複合運送單據統一規則」 (Uniform Rules for a Combined Transport Documente),以供有關各方遵守。

最後附帶一提的,貨物若是以貨櫃複合運送方式運送,有關運輸費用的計算與一般的海運方式有所差別,除海運費外,尙有裝卸費用、裝拆費用及接運費用等額外費用,買賣雙方若是採用 FOB、 CFR或CIF等傳統貿易條件,易發生上述各項費用的分擔問題,因此,最好改用 FCA、 CPT或CIP等專爲複合運送設計的貿易條件。

實務上,運送人所簽發的運送單據,在格式上並不特地區分「港至港海運提單」(port-to-port B/L)、「複合運送提單」 (Combined/Multimodal Transport B/L)或聯運提單 (Through Transport B/L),大多使用同一格式(如前一章的表16-4)。應就提單實際的內容記載以爲判斷,例如:就收貨地 (place of receipt)、裝貨港 (port of loading)、卸貨港 (port of discharge)與交貨地 (place of delivery)等各項地點的記載,判別其是否包含兩種以上運送方式。只要提單的記載合乎信用狀的規定,不論提單在格式上是否載有(或印有)「Combined Transport B/L」或「 Multimodal Transport B/ L」,銀行都應該接受。即使信用狀規定應提示 Combined/Multimodal Transport B/L,只要所提示的提單內容與信用狀規定相符,提示一般格式的海運提單,銀行也不得拒絕 (ISBP第69條)。

 

習題

一、是非題1

1. egg貨櫃運輸已成目前定期船運輸的主流。1

2. egg貨櫃最常見的長度尺寸為30呎及40呎。1

3. egg平床貨櫃多用以裝載大件不易毀損或遭竊的貨物,例如:木材、電纜等。1

4. egg駛進駛出型貨櫃船又稱爲子母船。1

5. egg貨櫃運輸的裝卸效率較傳統貨船高,可加速船舶的營運周轉。1

6. egg海運提單上註明「shipper’s load, count & seal」時,該提單將被視為不清潔提單。1

7. egg貨櫃基地一般多設於港區,以便一方面能使貨櫃船泊靠,另一方面能使陸上貨櫃車停靠,但目前也有設於內陸地區的貨櫃基地。1

8. egg在CY/CY的裝運方式之下,貨櫃內的貨物通常是屬於多個不同的託運人及多個不同的受貨人。1

9. egg一般而言,以北美陸橋方式運輸,較以通過巴拿馬運河的全海運運輸節省時間。1

 

10. egg若信用狀要求受益人應提示Combined Transport Bill of Lading」,而受益人提示的提單名稱爲Bill of Lading,未冠以「Combined Transport」,則開狀銀行將拒絕該提單。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選擇題1

1. egg目前貨櫃最普遍的高度為(1)8呎(2)8.5呎(3)9呎(4)9.5呎。1

2. egg以下何者適用於貨櫃運輸中,裝載於貨櫃中的貨物屬於同一shipper,而不同consignee時? (1)CY/CY (2)CY/CFS (3)CFS/CY (4)CFS/ CFS。

3. egg CY/CFS又稱爲 (1)FCL/FCL (2)FCL/LCL (3)LCL/FCL (4)LCL/ LCL。

4. egg在LCL/LCL作業方式之下,在起運地的裝櫃作業及在目的地的拆櫃作業均由(1)出口商(2)船公司(3)進口商1(4)海關負責。

5. egg Multimodal Transport係指下列何者?1(1)至少兩種貨物混合一起運送(2)至少兩種以上不同運輸方式運送貨物(3)至少由兩個以上運送人負責運輸的運輸方式(4)整櫃加併櫃的運送方式。1

6. egg以下何者不是複合運送方式?(1)陸橋作業(2)小型陸橋作業(3)微陸橋作業(4)陸路共同地點作業。1

7. egg陸橋作業係海運與(1)海運(2)陸運(3)空運的複合運送。1

8. egg以下有關複合運送單據的敘述,何者錯誤?1(1)爲一種證明運送契約成立的文件(2)由複合運送人所簽發(3)启一種「裝運」性質的單據(4)涵蓋兩種以上的運送方式。1

9. egg以下有關複合運送人的敘述,何者錯誤?1(1)多爲運送過程中第一階段的運送人(2)可由貨運承攬人擔任(3)負責為貨主安排全程運輸(4)僅對自己承運的運送階段所發生的滅失或毀損負責。1

10. egg以下哪一種貿易條件係專為複合運送所設計?1(1)CFR (2)CPT

1. (2) 2. (1) 3. (2) 4. (2) 5. (2) 6. (4) 7. (2) 8. (3) 9. (4) 10. (2)

 

三、填充題

1貨櫃最常使用的製造材料爲??與??。

1. 鋁質、鋼質

2貨櫃船依其裝卸貨櫃的方法不同,可分爲??、??與??,又依其貨櫃化程度的不同,可分爲??、??與??。

2. 駛進駛出型、吊上吊下型、駁進駁出型、全貨櫃船、半貨櫃船、可變貨櫃船

3貨櫃貨物依其裝櫃情形,可分爲??與??兩種,前者係指整個貨櫃中的貨物屬於同一貨主,而後者則指將數個貨主的貨物併裝於同一貨櫃。

3. 整櫃裝載、併櫃裝載

4在複合運送,負責簽發??的,稱爲複合運送人,複合運送人多為運送過程中第??階段的運送人,但也可由??擔任。

4. 複合運送單據、一、貨運承攬人

5陸橋作業爲??與??的複合運送,利用??為中間橋梁。1

5. 海運、陸運、大陸

 

四、解釋名詞

1.FEU

1. 40呎等量單位:係計算貨櫃船載運能量的單位,一個FEU等於一個長40呎,寬、高各8呎的貨櫃所能容許的載運能量。

2.LASH

2. 子母船:一種新興的運輸工具,每一艘母船可承載數十艘子船,每一子船相當於一大型的貨櫃,母船到港後可利用船上起重機裝卸子船,或將母船下沉將船尾門打開,所載子船即可駁進駁出,由於裝卸子船時,母船無需停靠碼頭,係由拖船將子船拖至碼頭卸貨,或將子船拖至母船停泊處裝入母船,因此這種類型的船舶不受港口擁擠的影響,可提高航運效率。

3.FCL/LCL

3. 整裝/分拆:貨櫃裝運方式的一種,貨物由託運人在其工廠或倉庫自行裝櫃,送到起運地的貨櫃場交給船公司後,由船公司運到目的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拆櫃卸貨,再交付給各個受貨人。在這種裝運方式下,貨櫃內的貨物通常是屬於同一個託運人,但在目的地是屬於多數個不同的受貨人,在起運地的裝櫃作業由託運人自行負責,而目的地的拆櫃作業由船公司負責。

4.CY

4. 貨櫃場:專供集散貨櫃的場地,船公司在此處接受已由託運人自行裝妥等待出口的貨櫃或由受貨人送還的空貨櫃,並在此處將進口貨櫃交給受貨人自行拖回拆櫃取貨,或將空貨櫃交給託運人拖回自行裝櫃。

5.MLB

5. 小型陸橋作業:複合運送方式的一種,船公司將貨櫃以貨櫃船運到大陸的某一港口後,再以陸運接運橫越大陸至對岸的目的港,由於只利用陸橋作業的前半段,故稱為小型陸橋作業。

 

五、問答題

1試分別說明以貨櫃方式運輸,對運送人及貨主的優點。

1. (1) 對運送人而言:

① 裝卸快速:可加速船舶的營運周轉,增加運量及運費收益。

② 運輸安全:可減低貨物毀損、遭竊的危險,並減少理賠事故的發生。

③ 降低運輸成本:貨櫃機械化的裝卸方式,可節省工資、港口費用的支出。

(2) 對貨主而言:

① 節省貨運費用:可節省包裝費用、倉儲費用及保險費用等。

② 貨物運送安全:可減少貨物搬運破損及汙染的機會。

③ 縮短航運時間:航運時間短,易於配合市場的緊急需要。

2請說明以貨櫃運輸的託運手續。

2. (1) 選定運送人:託運人依船期表,針對船期、航線、船公司信用及運費等因素選定適當的船公司。

(2) 洽定艙位:向運送人或其代理行預定艙位,取得裝貨單,憑以向海關申請進倉及報關驗貨。

(3) 裝櫃:若為整櫃貨物,則由託運人到貨櫃存放場借領空貨櫃,在自己的地方將貨物裝入貨櫃,再將貨櫃運到指定的貨櫃場,經海關駐站關員查驗封櫃後,再將貨櫃運至碼頭貨櫃場裝船;若為併櫃貨物,則由託運人自行將貨物運至貨物貨櫃處理站,經海關駐站關員查驗無訛後,和其他託運人的貨物,併裝入貨櫃,運到碼頭貨櫃場裝船。

(4) 換領提單:貨櫃裝船後,託運人即可憑貨櫃場簽發的收貨單至船公司換領提單。

3試述貨櫃運輸作業的四種型態。

3. (1) 整裝/整拆:貨物由託運人在其工廠或倉庫自行裝櫃,送到起運地的貨櫃場交給船公司後,由船公司運到目的地的貨櫃場,再請受貨人至目的地的貨櫃場提櫃,自行運回其工廠或倉庫拆櫃卸貨。

(2) 整裝/分拆:貨物由託運人在其工廠或倉庫自行裝櫃,送到起運地的貨櫃場交給船公司後,由船公司運到目的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拆櫃卸貨,再交付給各個受貨人。

(3) 併裝/整拆:託運人將貨物自行運到起運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後,由船公司將各個託運人所交付的貨物裝入貨櫃中,運到目的地的貨櫃場,再由受貨人至目的地的貨櫃場提櫃,自行運回其工廠或倉庫拆櫃卸貨。

(4) 併裝/分拆:託運人將貨物自行運到起運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後,由船公司將各個託運人所交付的貨物裝入貨櫃中,運到目的地的貨櫃貨物集散站拆櫃卸貨,再交付給各個受貨人。

4何謂複合運送?目前常用的貨櫃複合運送方式有哪四種?

4. (1) 複合運送係指依複合運送契約,以至少兩種以上的不同運送方式,由複合運送人將貨物自一國境內接管貨物的地點運至另一國境內的指定交付貨物的地點,並且全部的運送途程約涵蓋於一張提單的運送方式。

(2) 目前常見的貨櫃運送方式有四種:陸橋作業、小型陸橋作業、微陸橋作業、門至門捷運作業。

5何謂複合運送單據?複合運送單據與一般海運提單有何不同?

5. (1) 複合運送單據係指證明複合運送契約及證明複合運送人接管貨物,並負責依契約條款交付貨物的單據。

(2) 複合運送單據與一般海運提單有以下不同:

① 複合運送單據涵蓋兩種以上的運送方式,而一般海運只涵蓋海運一種運送方式。

② 複合運送單據的發行人可由運送人擔任,也可由貨運承攬人擔任;而海運提單的發行人只限於運送人。

③ 複合運送人應為貨主安排全程運輸,並對整個複合運送過程中任何階段所發生貨物的滅失或毀損負責;而一般海運提單的發行人,通常並不為貨主安排其他運輸工具,其負責的範圍,也以自己承運的運送階段所發生的毀損或滅失為限。

④ 複合運送單據是一種「備運」性質的單據;而一般海運提單則為多「裝運」性質的運輸文件。

 

案例

一、臺北A出口商擬以 CIF條件出口一批紫外線燈管給日本的 B進口商,出口港為基隆,目的港是日本橫濱,該批貨物共裝 80箱,每箱體積 100cm X 50cm X 60cm,每箱毛重15kgs,運送人報價: CY: USD750/20,OR CFS: USD45/M3 , 貨主應選擇以整櫃或併櫃出口較節省運費 ? (20貨櫃內容量長590cm、寬235cm、高240cm,最大載重 21.63M/T)

一、CFS:體積共100×50×60÷1,000,000×80 =24(CBM)

     運費共45×24 = 1,080(USD)

  CY:一只20呎貨櫃最多可裝590×235×240÷1,000,000 = 33.28(CBM),21.63M/T

     該批貨物可裝入一只20呎貨櫃,運費USD750

  故整櫃出口較有利。

二、請依據上題的結果,再配合以下資料,塡於下頁空白S/O表格(如表 16-1):

1受貨人:由 C銀行指示

2被通知人:B公司

3船名: BLUEMOUNTAIN

4航次: 66666

5裝運標誌: BB

6. YOKOHAMA

7. C/No.1-80

8領提單處:臺北

三、由任課教師安排帶領參觀貨櫃場,並於參觀後,撰寫心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