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Harold Kerzner 項目管理 v12
17.16 風險應對方法的影響
大部分的項目管理體系都包含風險管理。這些風險管理可以用於以下方面的決策:
• 能對潛在的風險及這些風險產生的效果有更深刻的理解。
• 為即將發生的風險事件提供一個早期的警告系統。
• 如果允許的話,可以為如何管理和限制風險事件提供很好的指導。
• 在風險事件發生以後,可以對系統/過程進行修復。
• 在所有其他的手段都不能應付當前風險時,能為應對風險提供規避的措施。
PMBOK ® 指南,第6版
11.6 實施風險應對
11.7 監督風險
因為每位相關方對風險的容忍程度不同,因此有必要提供風險管理方面的指導。通過圖17-8可以發現,風險和安全系統的政策、程序及指導主要都在相對比較低的三個層次上。對於不同的項目而言,客戶的容忍程度可能大大高於或低於公司對風險的容忍程度。同樣的道理,基於項目需求,每個項目都願意接受組織程序允許的範圍內的風險。

圖17-8 風險容忍度
項目管理體系可以很明確地定義出所承擔的風險的規模,以及恰當地選擇應該使用何種處理手段。為某個風險假設選擇風險應對手段比只是單純地避免某種風險要複雜得多,我們可以從圖17-9中看出風險規模和風險應對策略之間的關係。當風險的規模增大時,會導致一種過激的反應,從而給風險管理過程和項目管理體系增加過度的壓力。風險應對手段的維護成本應該不超過項目所能夠承受的範圍。過多的風險管理程序會導致項目經理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成本。

圖17-9 風險應對手段
如果某個組織對風險管理花費過多,有可能造成破壞性的結果,如圖17-10所示。在風險管理方面投資過多,即當項目風險事件並不需要大量的措施或花費時,這會導致財務災難。對項目風險管理投資不足,又遇到很多複雜的風險事件時,也會引起慘重的損失和破壞,很有可能導致項目失敗。所以,對風險管理的投資需要一個平衡點。

圖17-10 風險管理的投資
決定投入多少資金用於風險控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圖17-11中可以看出,還需要考慮時間計劃的影響。如果使用的風險應對手段過少,甚至根本就沒有風險應對計劃,那麼可能導致項目工期延長。相反,如果使用太多的風險應對手段(如設計了過多的過濾器和門檻),也會延長項目的工期,因為員工花費了過多時間制訂應急計劃。也可以理解為,提供了過多的風險報告、文件和風險管理會議,導致項目進度緩慢。所以,有必要進行風險控制平衡。
與前面提到的一樣,在風險管理方面的投資並不能確保項目不會遭受損失或破壞。圖17-12描述風險管理規劃的最佳時機。每個組織應該為潛在的風險事件準備兩種方案,即主要的風險方案和輔助的風險方案。遺憾的是,在實際的風險管理過程中,風險計劃通常是不完善的,如圖17-13所示。這就是說,即使管理者意識到風險問題,但項目還是會不可避免地遭受破壞和損失。

圖17-11 風險應對和消耗的時間

圖17-12 完善的風險計劃

圖17-13 不完善的風險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