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Harold Kerzner 項目管理 v12
1.3 機會成本分析和競爭的制約因素
儘管有很多項目完成得很“成功”,至少在權益方眼中是這樣的,但是,由於機會成本的存在,項目最終的成功衡量標準與最初的成功衡量標準不盡相同。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捨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圖1-2中的三角圖形是項目三重製約因素的經典模型,說明了時間、成本、績效是項目的制約因素,其中績效可以定義為範圍、質量或技術標準。這些制約因素不僅被定義為主要的制約因素,也常常被當作衡量項目是否成功的標準。
如今,我們已經意識到項目成功的標準有多元制約因素,而不僅僅是理論性的三重製約因素,因此,我們將關注點轉移到競爭性制約因素上。有時,制約因素還被分為主要的制約因素和次要的制約因素。次要的制約因素包括項目風險、客戶關係、企業形象、企業聲望等,這些次要的制約因素可能影響決策者偏離最初關注的成功標準,如時間、成本和績效。這些變化會貫穿項目的整個生命週期,因而要在三角約束模型中進行機會成本分析。因此,就可能對成功標準做出調整。在理想的狀態下,我們需要對任何一個或所有的競爭性制約因素進行機會成本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滿意的成功驗收標準。
舉一個例子,假設一個項目最初的成功標準是圖1-3中的三重製約因素。為簡單起見,圖1-3使用了一個三角模型來說明三重製約條件。然而,項目的制約因素可能更多,不能簡單地使用三角模型,用其他的幾何圖形(四邊形、五邊形之類)可能更為精準。隨著項目的進行,環境逐漸發生改變,如一個有自己獨立目標計劃的新的高級管理團隊的加入或者一個會導致公司的信譽受損的新的公司危機的出現。這種情況下,圖1-3右邊的三角模型中的制約因素就可能比最初的制約因素更重要。
次要的制約因素也是制約因素。有時,這些次要因素比主要因素還要重要。如多年前,項目經理們在迪士尼樂園和迪士尼度假區各個主題公園內設計並建造了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他們主要考慮以下六個制約因素:
• 時間。 • 安全。
• 成本。 • 審美價值。
• 範圍。 • 質量。
在迪士尼的項目中,後面三個制約因素(安全、審美價值、質量)被認為固有的不可替代的制約因素,在進行機會成本分析時要鎖定這些因素,不能改變。所有的取捨替代只能在時間、成本及範圍三個因素上進行。有的制約因素不可改變,而其他制約因素則可變通。

圖1-3 競爭性制約因素
所有制約因素的重要性並不相同。如在項目的啟動階段,範圍是最重要的制約因素,因而可以對其他因素如時間和成本進行機會成本的平衡分析。在項目執行階段,時間和成本因素變得更加重要,因而可以對範圍進行機會成本的平衡分析。關於機會成本的平衡分析更詳細的講解在第16章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