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Stephen Ross 公司理財 v12A
19.1 持有現金的原因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他的經典之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中提出了保持流動性的三個動機:投機動機、預防動機和交易動機,我們接下來會進行討論。
19.1.1 投機動機和預防動機
投機動機(speculative motive)是指為了能夠利用額外的投資機會而持有現金的需要,例如優惠價格購貨、有吸引力的利率以及(對跨國公司而言)有利的匯率波動。
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保留借款能力和有價證券都可以用來滿足投機動機。因此可能會因為投機動機而需要流動性,但是不一定必須要持有現金。考慮這種情況:如果你有一張信用額度很大的信用卡,這樣你就能從任何非尋常的低價交易中獲利,而不必攜帶任何現金。
在一個較小的程度上,這一點對於預防動機也是如此。預防動機(precautionary motive)是作為財務儲備以應付安全供給的需要。同樣,我們也可能為了預防動機而保持流動性。然而,鑑於貨幣市場工具的價值相當確定,而且像國庫券這樣的工具極具流動性,因此實際上並不需要為了預防目的而持有大量的現金。
19.1.2 交易動機
為滿足交易動機(transaction motive)需要現金,即為付賬而持有現金。與交易相關的需求來自公司的常規現金支出和收款活動。現金的支出包括工資、薪金、購銷債務、稅金和股利的支付。
現金收款來自產品銷售、資產出售和新的融資。現金流入(收款)和流出(支出)並不是完全同步的,因此持有一定水平的現金作為緩衝是有必要的。
隨著電子轉賬和其他高速、“無紙化”支付工具的持續發展,即使是為交易需求持有的現金都可能完全消失。然而即便如此,仍然存在著對流動性和對其進行有效管理的需求。
19.1.3 補償性餘額
補償性餘額是持有現金的另一個原因。正如我們在上一章中討論的,現金餘額被保存在商業銀行中,作為公司接受銀行服務的補償費。最低補償性餘額的要求可能為公司持有的現金水平設置了下限。
19.1.4 持有現金的成本
當一個公司持有的現金超過其所需的最低金額時,就會產生一個機會成本。超額現金(以現鈔或銀行存款方式持有)的機會成本是將其用於其他的最優用途所能賺到的利息收入,例如投資於有價證券。
既然持有現金會產生機會成本,那麼為什麼有的公司會持有超過其補償性餘額所要求的現金?答案是必須持有一定的現金餘額以提供交易所需要的流動性——付賬。如果公司保持太小的現金餘額,它的現金可能用光。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公司將不得不在短期內籌措資金,例如銷售有價證券或者借款。
諸如賣出有價證券和借款這類活動都涉及不同的成本。正如我們所討論過的,持有現金有機會成本。為決定恰當的現金餘額,公司必須權衡持有現金的收益與成本。我們將在下個部分更詳細地討論這個話題。
19.1.5 現金管理與流動性管理
在轉換主題之前,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區分真正的現金管理和一個更一般性的主題——流動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很容易被混淆,因為實務中的現金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首先,是它的字面意思:手頭持有的真實的現金。然而,財務經理經常用這個詞來代表公司持有的現金以及有價證券,有價證券有時被稱作現金等價物(cash equivalents)或近似現金(near-cash)。例如,在本章的開始我們討論的思科和微軟的現金頭寸的例子中,實際所指的就是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總和。
流動性管理和現金管理的區別是非常直觀的。流動性管理考慮的是公司應該在手頭持有的流動資產的最優數量,它是我們在前一章討論的流動資產管理政策的一個特別的方面。現金管理則與收入和支出現金的最優機制更加緊密相關,這是我們在本章主要關注的主題。
概念問題
19.1a 什麼是交易動機,它是如何引導公司持有現金的?
19.1b 公司持有超額現金的成本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