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Stephen Ross 公司理財 v12A

9.6 獲利能力指數

另一種評估項目的工具叫作獲利能力指數(profitability index,PI),也叫作收益-成本比率。它被定義為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除以初始投資成本。因此,如果一項投資的成本為200美元,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為220美元,則獲利能力指數值為220美元/200美元=1.1。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項目的NPV為20美元,因此這是一個可取的項目。

更加普遍地,如果某個項目有一個正的NPV,那麼它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肯定大於初始投資成本。因此,對於NPV為正的項目,獲利能力指數大於1;對於NPV為負的項目,獲利能力指數小於1。

我們如何理解獲利能力指數?在我們的例子當中,獲利能力指數(PI)為1.1,這代表著每1美元的投資可獲得1.1美元的價值或0.1美元的NPV。因此,獲利能力指數衡量的是“資金的效益”,也就是每1美元投資創造的價值。正因為如此,它常被用來衡量政府或者其他非營利組織的業績。並且,當資本稀缺時,把資源分配給獲利能力指數高的項目是合理的。我們在後面的章節會回到這個問題的討論上。

顯然,獲利能力指數和NPV十分相似。然而,考慮一項成本為5美元、淨現值為10美元的投資和另一項成本為100美元、淨現值為150美元的投資。前者的NPV為5美元,PI為2。後者的NPV為50美元,PI為1.5。如果這是兩個互斥項目,我們顯然會選擇後者,儘管它的PI較低。這兩種排序方法的衝突和我們前面一小節所遇到的NPV和IRR的排序問題十分相似。總而言之,似乎沒有什麼依據支持我們使用PI來代替NPV。下表歸納了有關PI的討論。

獲利能力指數(PI)法則的優點和缺點

概念問題

9.6a 獲利能力指數衡量的是什麼?

9.6b 如何表述獲利能力指數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