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John Hull 風險管理與金融機構 v5

28.4 財富管理

傳統上,財富管理對銀行來說是非常有利可圖的。費用通常在每年投資額的1%~1.5%,如果將與共同基金投資和交易成本相關的隱性費用考慮在內,費用可能會高得多。一旦評估了客戶的風險偏好,財富管理就開始為客戶尋找合適的投資。通常,類似的投資被推薦給所有有類似風險偏好的客戶,從而減輕了理財經理的工作負擔。但是,財富管理行業正處於被顛覆的過程中,這並不奇怪。正如在第4章中提到的,約翰·博格在1975年第一個指數基金中邁出了降低投資成本的第一步。從那以後,指數基金變得非常受歡迎,收費低至0.15%,不需要理財經理的人為干預。

機器人投顧(robo-advisers)最早出現在2010年左右。在大多數國家,它們必須向當局登記,並接受監管。它們提供數字平臺,讓投資者表達他們的風險偏好,然後選擇一個投資組合,通常包括跟蹤股票指數和安全投資的ETF,並在必要時自動對該投資組合進行再融資。幾乎沒有人為干預。機器人投顧的收費比傳統的財富管理公司要低,一般為每年投資額的0.50%~0.75%。在這一領域知名的公司包括Wealthfront和Betterment。一些銀行和其他財富管理公司現在正通過提供自己的自動化財富管理服務來應對機器人投顧的競爭。事實上,那些未能做到這一點的企業不太可能生存下來。先鋒等指數共同基金提供商也在這一領域表現活躍。

機器人投顧正將投資建議提供給比以往更廣泛的個人投資者。投資者的最小投資額通常可以是500美元或1000美元,而傳統的財富管理公司的最小投資額可能是5萬美元。機器人投顧讓客戶可以很容易地定期向管理的基金中增加資金。可以說,它們在社會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鼓勵人們在可能不會儲蓄的時候儲蓄。在早期,機器人投顧往往以小額投資吸引年輕投資者,但現在使用該服務的投資者範圍要廣泛得多,包括那些被列為“高淨值”和“亨利一族”(高收入但還不富裕的人群)的投資者。

到目前為止,機器人投顧的主要創新在於以一種更便宜、更新穎的方式提供服務,同時許多投資者認為這種方式頗具吸引力。所提供的投資策略通常與投資行業多年來使用的策略相似(見第1章)。與稅收相關的策略(如稅收損失獲取)通常被納入所提供的建議中。[1]

這些策略很有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投資可以更好地實現國際和跨部門的多樣化,更好地針對投資者的目標,考慮到投資者的年齡、退休計劃、子女的高等教育計劃等。

1992年,高盛集團的費希爾·布萊克和羅伯特·利特曼發表了一種廣泛使用的方法,將投資者的觀點納入投資組合的選擇之中。[2]機器人投顧可能會找到方法,擴大使用這項技術的投資者的選擇範圍,或者可以提出具有理論依據的不同意見,請投資者從中做出選擇,甚至有可能讓投資者的意見成為決定投資組合的一種不那麼結構化的直接輸入。

在第27章中,我們提到了在決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認知偏差,投資者容易受到這些偏差的影響。例如,他們不願意賣出虧損的股票,他們追逐潮流,他們幻想破滅,在應該長期持有的時候退出股市。專業投資者與業餘投資者的區別,往往在於專業投資者擁有避免這些偏差的能力。而機器人投顧可以開發創新的解決方法,從而試圖阻止投資者成為這種偏差的受害者。最後,機器人投顧可以與其他金融創新相結合,使客戶的資金有一定比例分配給P2P貸款或股權眾籌。

機器人投顧已經成為金融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千禧一代逐漸積累財富,它可能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對這一代人來說,用iPhone投資比去銀行要酷得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10年開始提供機器人投顧服務以來,股票市場表現非常好。但是,當經濟低迷、之前從未做過投資的機器人投顧的客戶抱怨虧本時,機器人投顧的吸引力可能會下降。人們同時也希望,這些投顧將能夠教育投資者保持長期關注的重要性。

[1] 稅收損失獲取包括在年底出售出現資本損失的股票,以減少應付的資本利得稅。

[2] See F. Black and R. Litterman, “Global Portfolio Optimization,”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48, no.5 (1992):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