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John Hull 風險管理與金融機構 v5

7.4 兩個世界必須同時使用的情況

在某些情況下,進行情景分析要求我們既使用真實世界,又使用風險中性世界。真實世界用來產生在需要考慮的時間範圍內可能發生的情景,風險中性世界則用來為在這個時段內仍未有效的交易進行定價。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我們剛才討論過的遠期合約是某投資組合中唯一的一筆交易。我們希望通過情景分析來研究一下6個月後,這個投資組合的價值會是什麼情況。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進行兩個步驟:

(1)計算真實世界中,6個月後股票價格的概率分佈。

(2)使用步驟(1)中得到的股票的可能價格,對6個月後的遠期合約進行定價,並得到遠期合約6個月後價值的概率分佈。此時,需要使用風險中性定價(6個月後,合約的期限為1.5年)。

假設我們想知道6個月後可能出現的“最壞”的情況。我們可以把“最壞”定義成6個月後合約價值概率分佈中對應於1%概率的低點。在這個例子中,因為該投資組合非常簡單,所以最壞的情況對應於在真實世界中6個月後股票價格可能以1%的概率達到的高點。根據式(7-4)此點對應的股票價格應為

將這個股票價格代入式(7-8),得到的遠期合約的價值為

55e-1.5×0.03-84.18=-31.61

因此,6個月後,有1%的概率,合約的價值會低於-3 161萬美元。

注意,最壞情況下的股價是在真實世界中計算出來的,然後用風險中性估值法對遠期合約的最壞情況進行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