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11.4 次貸危機後金融監管向何處去
第9章中詳細討論過的近期發生的次貸危機,導致全世界範圍內爆發了(多次)銀行危機,現在要衡量這次事件後救助銀行所需花費成本的金額還為時過早(這就是沒有在表11-2中列出這一項的原因)。在對眾多金融機構實施緊急救助措施和國有化的既有規模條件下,金融監管系統必然會發生變化。在此,我們可以對由這次危機所導致的金融監管可能出現的變化加以推測。
基於次級抵押貸款和Alt-A抵押貸款的金融創新產品,以及諸如擔保債務憑證等結構化信用產品誘發了這次金融危機。雖然這些創新對於“信用民主化”有著潛在的積極意義,也就是說,增加了低收入者獲取社會信用的機會,但是由於發起-配售商業模式產生的委託-代理問題,所以它們存在嚴重的問題。未來的監管措施將會專注於降低由發起-配售商業模式產生的代理問題,從而確保整個金融系統的正常運作。下面的內容顯示了未來可能出現的八種監管措施。
11.4.1 加強對抵押貸款經紀人的監管
抵押貸款經紀人沒有足夠的動力去確保借款人是否可以正常償還貸款,並且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監管控制。目前看來,他們將會受到嚴格的監管控制。抵押貸款發起人的准入要求將會更加嚴格,而且將出臺更多的監管規定,要求他們更加詳細地披露抵押貸款的條款內容,並且阻止其鼓動借款者去承擔那些自己本來無法承擔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