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第二篇 金融市場
危機與反危機(政策):2008年10月的信貸市場混亂和股票市場崩潰
在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價值驟然下降時,美國次貸危機的規模開始不斷擴張。考慮到公眾對於拯救華爾街措施的不滿情緒,眾議院否決了布什政府2008年9月29日提出的7000億美元一攬子救市計劃之後,次貸危機形勢進一步惡化,儘管這個一攬子救市計劃在4天后得以通過。
以“安全投資轉移”(flight to quality)為目的的投資活動迫使3個月期美國國庫券跌至接近零利率,而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期間。作為風險指標的信貸利差(credit spreads)達到頂峰,國庫券對歐洲美元的利差(TED)從次貸危機之前的約40個基點(0.4個百分點)達到10月中旬超過450個基點的歷史高點。繼前期的暴跌之後,股票市場進一步崩潰,在2009年10月6日開始的一週中,出現了美國股市歷史上的最大單週跌幅。
次貸危機向我們展示了金融市場能夠出現的(劇烈的)波動幅度。由於這種波動會導致貸款門檻提高,住宅價值下跌,養老金賬戶價值下降以及失業風險提高等結果,從而直接損害了金融產品消費者的利益。那麼,政策如何應對這種金融市場崩潰問題呢?通過對金融市場,特別是利率市場的內部運行機制的考察,我們將詳細闡述這個問題。本書第4章考察了利率的定義,以及利率、債券價格和收益率之間的關係。本書第5章闡述了利率市場整體水平的決定機制。本書第6章將對債券市場的分析擴展到對利差變動以及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之間關係等問題的研究。本書第7章考察了股票市場中預期的作用,以及影響股票價格的各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