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 Robert Jacobs 運營管理 v15

15.2 與物流相關的決策

如何將產品以一種儘可能好的方式從工廠送給顧客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它影響著產品的成本。成本上的權衡主要包括產品運輸、交付速度以及應對變化的柔性等方面。信息系統在各項活動的協調方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這些活動包括資源配置、庫存管理、調度和訂單跟蹤。對這類系統的全面討論已超出本書的範圍,但是後面的章節會提到基本的庫存控制和調度。

15.2.1 運輸模式

一個關鍵的決策是物料應以何種方式運輸。圖15-1所示的物流系統設計矩陣給出了幾種基本的方式。廣為人知的運輸方式有6種:高速公路(貨車)、水運(輪船)、空運(飛機)、鐵路(火車)、管道以及人工運送。每種方式都有各自所適合的產品,如下所述。

·高速公路(貨車)。實際上,幾乎所有產品的運輸都涉及高速公路這種運輸方式。在將產品運送到任何一個不為水域所分割的地點上時,高速公路提供了很大的柔性。各種尺寸、重量的產品、液體狀或大塊的產品都適合採用這種運輸方式。

·水運(輪船)。這種方式的運輸能力大,運輸成本低,但是運輸時間長,且世界上大部分區域並不能直接使用水運裝載工具。這種方式尤其適用於像原油、煤炭以及化工等大型產品。

·空運(飛機)。這種方式速度快但費用高。小、輕且昂貴的物品最適合採用這種運輸方式。

·鐵路(火車)。這是一種成本相對較低的方式,但運輸時間也可能比較長且存在變動性。鐵路的適用性取決於鐵路設施的建設。歐洲鐵路的建設高度發達,使得鐵路較公路而言,更加具有吸引力。然而在美國,鐵路建設在過去的50年裡有所下降,致使鐵路的吸引力下降。

·管道。這種一種高度專業化的運輸方式,而且限於液體、氣體以及半流質的固體。在管道方式下,包裝是不需要的,而且每公里的運輸成本低,但最初建造管道的成本很高。

·人工運輸。這是許多供應鏈中的最後一步。由於對勞動力的依賴度高,將產品送到顧客手中是一項相對較慢、費用較高的活動。

圖15-1 物流系統設計矩陣:物流過程描述框架

很少有公司只用其中一種運輸方式;採用多種運輸方式是很正常的。找到正確的組合策略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對裝載工具的協調及調度需要全面的系統來跟蹤物品。公司一般會採用標準化的集裝箱,這樣產品才能在貨車、飛機或輪船之間高效轉運。

15.2.2 倉庫設計

在把來源不同的貨物集合到一起並整合成為更大批次、有相同目的地的貨物時,需要用到一類特殊的集中式倉庫,這樣可以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越庫 (cross-docking)就是這類集中型倉庫中要用到的一種方法。越庫並非把貨物合成更大的批次,相反,它是把大批貨物分割成多個小部分,以配合當地的配送。這種方法通常採用的是一種協作的方式,這樣貨物就不需要儲存在倉庫。

零售商在自己當地的倉庫接受來自多個供應商的貨物,然後馬上通過計算機控制的越庫系統將其分類,並送往各個獨立的零售店鋪。這樣可以使倉庫持有的庫存量最小。

轉運中樞系統 (hub-and-spoke systems)結合了集中式倉庫和越庫的思想。這個系統中的倉庫被稱作“樞紐”(hub),它唯一的目的就是將貨物分類。進入的貨物經分類後會送到各個集中區域。每個集中區域上的貨物都會被髮往相同地區。樞紐的戰略位置一般坐落在靠近某個區域的地理中心,這可以最大限度地縮短一個商品所必須移動的路程。

設計一個系統是一項有趣而複雜的工作。下一節我們將集中討論工廠和倉庫的選址問題,這是一種典型的在物流中必須做出的決策。物流是一項大的議題,其所涵蓋的要素已拓展到物流供應商所提供的各項增值服務。具有合適的網絡規劃是該行業提高效率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