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 陳志霞

第四節 人際關係的測量與調適

一、人際關係的測量

人際關係的測量,一方面可以為個人人際關係的自我改善提供依據,另一方面還可以為教育與管理工作提供參考。下面是幾種測量人際關係的常見方法。

(一)社會測量法

莫里諾(J.L.Moreno,1941)首先採用社會測量法來測量群體成員關係。其基本思想是:通過對團體內每一個體所喜歡的組織成員的調查,我們可以獲得團體內成員間相互喜歡與厭惡的總體信息,以及每一個體在團體內的受歡迎程度、誰在組織內最有人緣或者最缺人緣等方面的信息。具體做法通常分為兩步:第一步是以問卷的方式對個體所喜歡的團體成員進行調查。提出的問題可以是一般性的,如“請你提出這個組織中三個你最喜歡的人,並按喜歡的程度依次排列。”也可以設想一定的活動情境,讓被試選擇他樂意接納的成員,如“你最喜歡和誰同桌?”“你喜歡和誰一起討論問題?”“如果去春遊,你願意和誰一起結伴同去?”這些問題代表了不同的社會測量標準。這些標準有強弱之分。涉及被試學習生活工作中重要活動方面標準的屬於強標準。有關短暫情境性因素的問題屬於弱標準,如值日、遊戲、一次性任務等。通常一份社會測量的標準多則5~7個,少則2~3個。第二步是把所獲得的調查資料加以整理,繪製人際關係圖。人際關係圖可以直觀地反映成員間喜歡與不喜歡、吸引與排斥的關係(見圖7.5)。圖中雙向箭頭表示相互喜歡和吸引,單向箭頭表示一方喜歡和吸引。常見的分析指標有中心性分析(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親近中心性等)、小團體分析、位置分析、關係數據分析等。

figure_0175_0112

圖7.5 人際關係圖示例

社會測量法的優點是簡便、省時、直觀,但因為不能保證被試全部如實回答,也難以確定被試選擇的真正動機,信效度可能會受到影響。在實際運用時,應注意保密,以免引起隔閡與矛盾,帶來不良後果。

(二)人際關係的參照測量法

針對社會測量法的某些不足,蘇聯心理學家彼得羅夫斯基發展了人際關係的參照測量法。彼得羅夫斯基認為,瞭解人際關係選擇背後的動機非常重要。團體中被人們所喜歡的人不一定是群體中最能發揮作用的人。他所發展的人際關係參照測量法比較便於發現團體中的權威人物。

測量的具體操作如下:首先讓團體成員進行相互書面評價,把這些評價分別裝入一個標有被評價人姓名的大信封裡。然後告訴團體所有成員,他不能看到所有人的評語,而只允許看到一小部分人對他的評語。最後,研究者根據每個成員所挑選的評語者,通過分析就可以發現團體中最受尊重的中心人物。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隱去了測驗的真實目的,便於瞭解被試的真實想法。缺點是要求對每個人都進行評價,比較費時,可採用多重選擇法加以改進。

(三)社會距離尺度法

社會距離尺度法的基本思想是讓被試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數量化。具體做法是讓群體每一成員給所有其他成員評分。例如,給自己最喜歡的人評五分,較喜歡的人評四分,既不喜歡也不討厭的人評三分,不大喜歡的人評二分,最不喜歡的人評一分。最後統計團體內每個成員的得分。得分最高者為最受歡迎的人,得分最低者為最為孤立的人。

(四)自我評定法

自我評定法的基本思想是通過設計人際關係問卷,請被試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選擇與回答,以瞭解自己的人際關係狀況。以下是黃希庭(1989)修訂的人際關係自我評定量表的樣例。

請你仔細閱讀下列16個問題。每個問題後面,各有A、B、C三種答案,請你按照自己的真實情況任選其一。

1.在人際關係中,我的信條是( )。

A.大多數人是友善的,可與之為友。

B.人群中有一半是狡詐的,一半是善良的,我將選擇善良者為友。

C.大多數人是狡詐虛偽的,不可與之為友。

2.外出旅行時,我總是( )。

A.很容易交上朋友。

B.喜歡一個人獨處。

C.想交朋友,但又感到很困難。

……

該量表的記分方法為3級記分,總分值為48分。總分值越高,表示人際關係越融洽。

自我測評

處世能力測試

下面每一個問題設計了一種具體的社會生活情景,並且列出了四個備選方案。請你設身處地地考慮一下,如果你面臨這種情境,你的表現將與哪一個方案更符合,請做相應選擇。注意,要用事實判斷,不要用價值判斷。

1.在聚餐會上,如果你與同桌的多數人素不相識,你會( )。

A.顯得心神不定,左顧右盼

B.靜聽別人的談話

C.只與相識的人高談闊論

D.神態自如地參與大家的談論

2.覺得自己與協同工作的人在性格和想法方面合不來,你會( )

A.委屈求全,儘量湊合下去

B.故意找事由,與他吵架,迫使領導解決

C.向領導彙報他的短處,要求領導調離他

D.儘量諒解,實在不行,向領導如實說明,等候機會解決

3.在公共汽車上,你無意踩了別人一腳,別人對你罵個不停,你會( )。

A.只當沒聽見,任他去罵

B.與他對罵,不惜大吵一架

C.推說別人擠了自己才踩到他的,不應該怪罪自己

D.請他原諒,同時提醒他罵人是不文明的

4.在影劇院看電影時,你的鄰座旁若無人地講話,使你感到討厭,你會( )。

A.希望別人能出面向他們提意見或他們自己停止

B.嚴厲地指責他們

C.叫服務員來制止他們

D.有禮貌地請他們別講話

5.你辛苦地幹完工作,自以為乾得很不錯,不料領導很不滿意,你會( )。

A.不作聲地聽領導埋怨,但心中十分委屈

B.拂袖而去,認為自己不應受埋怨

C.解釋說因客觀條件限制,自己無法做得更好

D.注意自己做得不夠的地方,以便今後改正

6.你買了一架嶄新的照相機,自己還未用過,但有朋友向你借,你會( )。

A.給他,但是滿腹牢騷

B.臉色很難看,使得朋友不得不改口

C.騙他說已經借給別人了

D.告訴他自己要試拍一下,檢查了照相機的性能後再借給他

7.當你正埋頭幹一件急事時,一位朋友上門來找你傾訴苦惱,你會( )。

A.放下手中工作,耐心傾聽

B.很不耐煩,流露處不想聽的神態

C.似聽非聽,腦子裡還在想自己的事情

D.向他解釋,同他另約時間

8.在你知道了別人的一些隱私之後,你會( )。

A.覺得好奇,但絕不傳給其他人聽

B.忍不住,會很快告訴其他人

C.當其他人談論起的時候,也會附和著一起談

D.根本沒有想要讓其他人也知道

9.星期天,你忙了一整天,把房間全部打掃乾淨,你的愛人下班回家後,卻指責你沒及時燒晚飯,你會( )。

A.心裡很氣,但仍勉強地去燒飯

B.發脾氣,罵愛人自私,要愛人自己去燒飯

C.氣得當晚不吃飯

10.當你搬到一個新的住處,周圍鄰居都不認識,顯得較冷淡,你會( )。

A.儘量避免與鄰居交往

B.故意顯出自己是很強硬的,讓人家有種敬畏感

C.視鄰居以後對自己的態度再行事

D.主動與鄰居打招呼,表現出友好的姿態

11.如果有人經常要麻煩你做一些事,你卻很忙,你會( )。

A.儘量避開他

B.告訴他很忙,不要再來麻煩了

C.敷衍他

D.儘自己能力幫助,有困難時則向他說明情況

12.一位朋友向你借了幾元錢,但後來沒還,好像不記得這回事了,你會( )。

A.今後再也不借錢給他

B.提醒他曾借過錢

C.向他借同等數額的錢,作為抵消

D.就當沒這回事

13.在餐館你買了一份飯菜,但發現味道太鹹,你會( )。

A.向同桌人發牢騷

B.粗暴地責罵廚師無能

C.默默地吃下去

D.平靜地問服務員,能否變淡些,如不能,則吃不下去。

14.一位熱情的售貨員為了使你買到滿意東西,向你介紹了一些東西,但你都不滿意,你會( )。

A.買一件你並不想買的東西

B.說這些商品質量不好,是賣不掉的商品

C.向他道歉,說是朋友託買的東西,一定要朋友滿意的才能買

D.說一聲謝謝,然後離去

二、人際關係的調適

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與調適過程,也是一個自我修養和自我完善的過程,必須重視良好個性的培養。除此之外,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還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相互尊重的原則

人人都希望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傲慢狂妄的態度和魯莽無禮的言行只能使人望而生厭、避而遠之。因此,在人際交往中,首先要注意基本的文明禮貌。與人見面時,應該注意自己儀表的整潔得體,言行舉止得當。其次,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與個人權力。不能隨便嘲笑他人的缺點,打探他人隱私。第三,要尊重他人意見。與人交談時要注意傾聽。當出現不同意見時,不能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應該以平等的態度彼此交流思想,以理服人。如果他人意見更有道理,要不怕丟面子,虛心接受。即使彼此不能達成一致性認識,也要儘量求同存異。

2.寬容理解的原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人際交往中,不能苛求他人。應該學會給對方臺階,留有餘地。只有寬容大度才能包納百川、廣結友情。“負荊請罪”的故事中,正是藺相如的寬宏大量才贏得了廉頗的尊重與悔過。《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最終達到民族和解的目的,靠的也是寬容博大的胸懷。在今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競爭十分激烈,但聰明的商人都知道“有錢大家賺”的道理,競爭對象也是合作伙伴。當企業居於有利形勢時,也要給對方東山再起的機會,不能乘人之危,把對方逼上絕路。否則,不僅會樹敵遭嫉,而且會在同業中失去威性,影響企業社會形象,最終失去民心、失信於客戶。結果是害了別人害了自己。

所謂理解,就是要學會角色互換,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現實生活中的衝突大多數是好人與好人的衝突,很多矛盾都是由於誤會造成的。一旦誤解消除,相互理解,人際關係自然就變得融洽了。莎士比亞名著《奧賽羅》中的奧賽羅因對妻子的疑心與誤會妒火中燒,釀成悲劇。簡·奧斯丁的名篇《傲慢與偏見》中聰明、機智的女主角伊麗莎白則通過親身感受,逐步消除了對男主人公達西的偏見,得到了甜美的愛情。截然不同的兩種結局啟示人們,深入的瞭解與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為了達到相互理解的目的,我們還要主動向他人敞開心扉,取得別人的理解、諒解與支持。一些青年朋友既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呼喚“理解萬歲”,又不願向他人袒露自己的心聲,不主動與他人溝通與交流,擔心自己的缺點被人發現而遭人鄙視和嫌棄。這種矛盾的心態與行為,不利於友誼的發展。

社會心理學家紐科姆曾經就人際關係的改善提出其溝通活動理論,這一理論也證明了溝通、理解在人際關係改善中所起的作用。紐科姆的理論即“A-B-X”模式。A表示知覺主體,B表示另一個體,X表示與A、B都有關係的客體。當A和B對X的態度相似或相同時,將產生A與B之間的親密關係;否則,將導致A與B之間的矛盾與疏遠。如果A與B之間本來存在著肯定性關係,而現在在對待 X 的態度上出現了不一致,那麼,A、B、X 之間就出現了不協調。恢復協調的途徑有兩個,一個途徑是A、B之一改變對X的認識與態度,另一個途徑則是A、B之間改變對彼此的態度。前者有利於友誼的保持與發展,後者則會傷害彼此的感情。如果 A與 B之間本身存在著否定性關係,通過溝通與理解促使他們在對 X的認識與態度上達成一致,也是改善彼此關係的有效途徑。

3.相互幫助的原則

在困難和逆境中所結下的友誼,最為深摯和持久,正所謂“患難見真情”。相互幫助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大體包括物質方面的幫助、知識和信息方面的幫助、具體行為上的幫助和心理支持等。例如,同學生病時,幫他求醫問藥,陪他上醫院,幫他買飯,借錢給他,真誠的問候等等都會讓對方感動,加深同學間的友情。心理學的研究還發現,不僅幫助他人有助於建立和深化彼此的感情,而且,就對方力所能及的小事向對方求助,也有助於加深彼此的感情。其中一個原因在於,被求者認為對方很看重自己,有一種受到尊重、重視和信任的感覺。

4.真誠熱情的原則

常言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真誠熱情的舉動會增加彼此的信任感,消除戒備心理,縮短彼此的心理距離。《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了請出諸葛亮而三顧茅廬,正是體現了求賢若渴的誠意,終於得到一位不可多得的謀士。有的同學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對待朋友當面一套背後另一套;有人對朋友過於勢利,有用時拼命討好、熱情有加,不用時冷漠無情、拒人千里。這些虛偽、欺騙和投機等行為,即便暫時取得了他人信任,也是不可能持久的。當然,真誠熱情的原則也不等於完全直來直去,不講究方式方法,必要時,也要注意採取某些婉轉的言辭和人際交往的行為技巧。有的青年朋友往往把握不好委婉和虛偽的界限。委婉的言行可能不完全真實,但它與欺騙有著明顯區別。前者是善意的,後者是惡意的;前者往往不涉及重要問題,後者則可能給他人帶來傷害。

5.黃金法則和白金法則

人際交往的黃金法則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以己度人,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要怎樣對待別人;反之亦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多數人的需求和願望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例如,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尊重,希望通過人際交往帶來愉快的情緒體驗和知識能力的提升等。因此,人際交往過程中可以將心比心,用積極的態度對待他人,往往也會得到對方同樣的回報和迴應。

人際交往的白金法則是指:“別人希望你怎樣對待他們,你就怎樣對待他們。”即以對方希望的方式對待他們。有時,我們自己喜歡和希望的,不一定就是對方喜歡和希望的。正所謂“人上一百各種各色”。因此,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進行就非常重要。領導需要了解下屬的需求和願望,下屬也需要了解領導的要求和希望;父母要站在子女角度瞭解孩子的心理,平等對待孩子,而不是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強加給孩子,子女也應當體諒父母渴望孩子成才的苦心;夫妻應該站在對方(丈夫或妻子)的角度,瞭解對方的想法、願望和需求。

思考與練習

一、重點概念

首屬關係 次屬關係 自我袒露 相似率 互補率 依戀 對愛情的不忠定律 人際關係的回報理論 性反感期 社會網絡 六度分隔理論 社會資本 護衛模型理論 差序格局 黃金法則 白金法則

二、填空題

1.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在相互交往過程中形成的( )關係。

2.舒茨認為,在人際關係的建立中,不同的人際關係需要會構成不同的人際關係。這裡的人際需要主要包括:包容的需要、( )和( )。

3.美國心理學家莫雷諾提出的用來測量群體成員之間人際關係的一種人際關係測量方法是( )。

4.良好人際關係建立的三個階段是( )階段、接觸階段和( )階段。

5.斯騰伯格愛情三元論認為,人類的愛情雖然複雜多樣,但基本上不外乎由( )、( )和( )三種成分所組成。

三、思考題

1.什麼是自我袒露?它在人際吸引的過程中起什麼作用?影響自我袒露的因素有哪些?

2.影響人際吸引與排斥的因素有哪些?

3.你宿舍/班級同學的人際關係如何?誰的人緣較好,誰的人緣較差,誰跟誰關係較好?為什麼?試用人際關係相關原理加以分析和解釋。

4.什麼是依戀?幼年依戀模式與成人愛情模式存在什麼關係?

5.不同年齡階段性心理髮展有哪些特點?不同年齡階段異性交往應注意些什麼?

6.簡述人際關係測量的幾種主要方法。

7.什麼是人際關係的差序格局,有哪些特點?

8.請剖析自我人際關係現狀及人際交往特點,提出自我人際關係改善的對策方案。

附錄 自我測評計分與評價

統計你各選項被選擇的次數,找出自己選擇次數最多的選項。

如果你選擇答案A的次數最多,說明你的處世態度過於消極,凡事與世無爭,實際上心中並不一定服氣,對任何有爭論性的事,你都不願意表態,希望他人做決定或承擔責任。人們瞭解你的時候,也許會同情你,但以後又會產生反感。

如果你選擇答案B的次數最多,說明你的處世能力較差,不善於待人接物,往往屬於好鬥型,遇不順利的事容易暴跳如雷,甚至粗魯地罵人。表面看來,你頗能佔上風,其實得不到他人對你的尊重,結果是使人們憎惡你或害怕和疏遠你。

如果你選擇答案C的次數最多,說明你具有一定的處事所需要的剋制力,能把怨氣或不滿意情緒隱藏起來,比前面兩種人更善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是有時為人不夠真誠坦率,結果是使人們感到你有時表現得比較虛偽或不能完全理解你。

如果你選擇答案D的次數最多,說明你有積極而理智的處事態度,遇事表現出較強剋制能力。尊重他人,對人誠懇坦率,不喜歡虛假和裝模作樣。結果是人們尊重你,願意和你交往和建立友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