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
汝陰人 崔敏殼 張 安 仇嘉福 食羊人
王 晙
汝陰人
汝陰男子姓許,少孤。為人白皙,有姿調,好鮮衣良馬,遊騁無度。常牽黃犬,逐獸荒澗中,倦息大樹下。樹高百餘尺,大數十圍,高柯旁挺,垂陰連數畝。仰視枝間,懸一五色彩囊,以為誤有遺者,乃取歸,而結不可解。甚愛異之,置巾箱中。
向暮,化成一女子,手把名紙直前,雲:“王女郎令相聞。”致名訖,遂去。有頃,異香滿室,漸聞車馬之聲。許出戶,望見列燭成行。有一少年,乘白馬,從十餘騎在前,直來詣許曰:“小妹粗家,竊慕盛德,欲託良緣於君子,如何?”許以其神,不敢苦辭。少年即命左右,灑掃別室。須臾,女車至,光香滿路。侍女乘馬數十人,皆有美色。持步障,擁女郎下車,
汝陰人
汝陰有個男子姓許,年少時失去父母。他生得皮膚白皙,風流瀟灑。愛鮮衣良馬,經常四處遊玩無節制。有一次他牽著黃狗,在荒野追逐野獸,疲累了就在一棵大樹下歇息。這大樹高百餘尺,粗數十圍,高高的樹枝向四旁張開,樹蔭好幾畝大。他仰頭看見樹枝間掛著一個五色彩囊,以為是誰丟失的,就取下來帶回家,但囊上的結怎麼解也解不開。他很奇怪,也非常喜歡它,把它放在箱子裡。
到黃昏時,那彩囊竟變成了一個女子,手裡拿著寫名字的紙箋徑直上前,說:“我家府君的女兒讓我來通報。”說罷將名帖留下,就離開了。不大一會兒,許某就聞到滿屋異香,漸漸聽到遠處有車馬聲傳來。許某走出門外,遠遠看見燭燈羅列排成行。有一位少年,騎著白馬,十多個侍衛在前面,徑直來見許某說:“我妹妹是個粗陋的人,暗暗仰慕您的高尚品德,想和您結為良緣,不知您意下如何?”許某暗想這一定是神仙,不敢過分推辭,就應了下來。那少年立刻命左右清掃出另外一間屋子。過了一會兒,女郎的車子到了,滿路是珠光香氣。有幾十個侍女騎著馬,都很美貌。侍女們手持步障,簇擁著女郎下車,
延入別室,幃帳茵席畢具。家人大驚,視之皆見。少年促許沐浴,進新衣,侍女扶入女室。女郎年十六七,豔麗無雙,著青袿襡,珠翠璀錯,下階答拜。共升堂訖,少年乃去。房中施雲母屏風,芙蓉翠帳,以鹿瑞錦障映四壁。大設珍殽,多諸異果,甘美鮮香,非人間者。食器有七子螺、九枝盤、紅螺杯、蕖葉碗,皆黃金隱起,錯以瑰碧。有玉罍,貯車師葡萄酒,芬馨酷烈。座上置連心蠟燭,悉以紫玉為盤,光明如晝。
許素輕薄無檢,又為物色誇眩,意甚悅之。坐定,許問曰:“鄙夫固陋,蓬室湫隘,不意乃能見顧之深,歡忭交併,未知所措。”答曰:“大人為中樂南部將軍,不以兒之幽賤,欲使託身君子,躬奉砥礪。幸過良會,欣願誠深。”又問:“南部將軍今何官也?”曰:“是嵩君別部所治,若古之四鎮將軍也。”酒酣嘆曰:“今夕何夕?見此良人。”詞韻清媚,非所聞見。又援箏作飛鴻別鶴之曲,宛頸而歌,為許送酒。清聲哀暢,容態蕩越,殆不自持。許不勝其情,遽前擁之。乃微盻而笑曰:“既為詩人感帨之譏,又玷上客掛纓之笑,如何?”因顧令徹筵,去燭就帳,恣其歡狎。豐肌弱骨,柔滑如飴。明日,遍召家人,大申婦禮,賜與甚厚。
積三日,前少年又來曰:“大人感愧良甚,願得相見,使某奉迎。”乃與俱去,至前獵處,無復大樹矣。但見朱門素壁,
請進了別室,帷帳茵席都準備好了。許家的人大為驚訝,看看又都是親眼所見。那少年催促許某洗澡,給他送上新衣,便由侍女扶著進了女郎的屋子。那女郎年紀有十六七歲,豔麗無雙,穿著一身青色衣服,戴著珠翠首飾,降階答拜。然後二人一起進入屋後,那位少年就回避而去。屋內陳列著雲母屏風,床上是芙蓉翠帳,用鹿瑞錦緞掩映著四壁。桌上已備好豐盛的酒席,諸多奇異果品,甘美鮮香,不是人間所能有的。食具也十分華貴,有七子螺、九枝盤、紅螺杯、蕖葉碗,都是鑲金嵌碧,光耀奪目。還有一個玉罍,裡面裝的是西域車師國的葡萄酒,芬芳醇美。座上放置著連心蠟燭,都是用紫玉製成的盤子,照得室內亮如白晝。
許某平日就輕薄不太拘檢,又被器物美色吸引,心中十分高興。坐定之後,許某問:“我是個鄙陋的俗人,居室又很低下狹窄,沒想到竟得到您這樣的眷顧,使我又喜又驚,不知所措。”女郎回答說:“我的父親是中樂南部將軍,不因為女兒卑賤,想把我託付給您,親自侍奉。慶幸已促成這次相會,欣慰之情實在很深。”許某又問:“南部將軍是現在的什麼官呢?”少女說:“是嵩君別部管轄的,好像古代鎮守四方的將軍。”酒飲到暢快時,那女郎感嘆地說:“今天是什麼好日子啊,使我結識了這樣出色的郎君。”她說話的聲音清朗婉麗,聞所未聞。接著女郎又取過古箏,彈奏出飛鴻別鶴的曲調,邊彈邊歪著頭唱歌,向許某敬酒,女郎歌聲清麗哀婉,神態大膽奔放,幾乎把持不住自己了。許某情不自勝,突然上前緊緊把女郎擁在懷中。女郎睨著眼睛嗔道:“讓詩人嘲笑一下我們的輕浮,我們承擔一下動作不雅的惡名,可以嗎?”然後就讓人撤了筵席,滅了燈火。二人進了羅帳,盡情歡愛,直到天亮。女子玉體嬌美,皮膚柔滑如同軟糖一般。第二天,那女子又把許家所有人都招來,履行婦人該盡的禮數,賞給許家人不少貴重的禮品。
過了三天,之前那少年又來說:“我家大人十分感激您,想與您相見,特派我來迎接。”許某就隨他一起離開,來到以前許某打獵的地方,大樹已經不見了。只見一幢白牆紅門的府第,
若今大官府中,左右列兵衛,皆迎拜,少年引入,見府君,冠平天幘,絳紗衣,坐高殿上,庭中排戟設纛。許拜謁,府君為起,揖之升階,勞問曰:“少女幼失所恃,幸得託奉高明,感慶無量。然此亦冥期神契,非至精相感,何能及此。”許謝,乃與入內。門宇嚴邃,環廊曲閣,連亙相通。中堂高會,酣燕正歡,因命設樂。絲竹繁錯,曲度新奇。歌妓數十人,皆妍冶上色。既罷,乃以金帛厚遺之,並資僕馬,家遂贍給。仍為起宅於裡中,皆極豐麗。女郎雅善玄素養生之術,許體力精爽,倍於常矣。以此知其審神人也。後時一歸,皆女郎相隨,府君輒饋送甚厚。數十年,有子五人,而姿色無損。後許卒,乃攜子俱去,不知所在也。出《廣異記》。
崔敏殼
博陵崔敏殼,性耿直,不懼神鬼。年十歲時,常暴死,死十八年而後活。自說被枉追,敏殼苦自申理,歲餘獲放。王謂敏殼曰:“汝合卻還,然屋舍已壞,如何?”敏殼祈固求還,王曰:“宜更託生,倍與官祿。”敏殼不肯,王難以理屈,徘徊久之。敏殼陳訴稱冤,王不得已,使人至西國,求重生藥,數載方還。藥至布骨,悉皆生肉,唯腳心不生,骨遂露焉。其後家頻夢敏殼雲:“吾已活。”遂開棺,初有氣,養之月餘方愈。敏殼在冥中,檢身當得十政刺史,
像是現在大官的府邸。大門左右排列著侍衛兵卒,見他們到來,都行禮拜迎。少年領許某進了大門,見到府君,他頭戴平天巾,身著紅紗袍,坐在大殿上,堂上排列著各種畫戟和纛旗。許某趕忙下拜,府君起身迎下殿來,攜許某走上臺階,慰問說:“我女兒從小失去母親,如今有幸能託付給你,使我感激慶幸不已。然而這也是天意所定,如果不是精誠動天,怎麼能有今天。”許某再次拜謝,府君就請他到內院去。但見房屋嚴整深邃,環廊曲閣,勾連相通。在中堂裡舉行了宴會,酒酣正歡,又命奏樂。各種樂器交錯演奏,曲調清新奇妙。幾十個歌妓獻舞助興,都姿色絕美。宴會結束後,府君贈給許某許多金銀絲帛,還有一些僕人和良馬。許生家就富裕起來。府君還為許某蓋了一座宅院,都高大華麗,女郎精通養生益壽之術,許某體力精神越來越好,超過以前,由此更相信女子是神人。後來每隔一段時間,許某就到府君那裡,女郎都每次都跟隨同去,府君都有很豐厚的饋贈。他們在一起生活了好幾十年,女郎生了五個孩子,但仍像原來一樣姿色嬌美。後來許某去世,女郎也就帶著孩子們一起離開了,誰也不知道去了哪裡。出自《廣異記》。
崔敏殼
博陵崔敏殼,性情耿直,不怕鬼神。十歲那年,曾突然死去,過了十八年又復活了。自稱是被陰曹誤奪了性命,敏殼死後向閻羅王苦苦申訴,過了一年多才獲得釋放。閻王對敏殼說:“你應該返回陽世,但是你的遺體已腐爛了,怎麼辦呢?”崔某堅持要求還陽。閻王說:“那你就重新託生吧,託生後給你加倍的俸祿。”崔某不願意,閻王跟他講不通道理,又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敏殼繼續陳述冤情,閻王不得已,只好派人到西天,去求重生藥,好幾年才把藥求來了。把藥撒在崔某的白骨上,很快都長出了新肉,只有腳心不生肉,骨頭還露著。之後敏殼的家人多次夢見敏殼說:“我已經復活了。”家人於是打開棺材,剛開始有微弱的氣息,養了一個多月才活過來。敏殼在陰曹時,查得自己還陽後可做十任刺史,
遂累求凶闕,輕侮鬼神,卒獲無恙。其後為徐州刺史。皆不敢居正廳,相傳雲,項羽故殿也。敏殼到州,即敕灑掃。視事數日,空中忽聞大叫曰:“我西楚霸王也。崔敏殼何人,敢奪吾所居!”敏殼徐雲:“鄙哉項羽!生不能與漢高祖西向爭天下,死乃與崔敏殼競一敗屋乎!且王死烏江,頭行萬里,縱有餘靈,何足畏也。”乃帖然無聲,其廳遂安。後為華州刺史。華嶽祠傍,有人初夜,聞廟中喧呼。及視庭燎甚盛。兵數百人陳列,受敕雲:“當與三郎迎婦。”又曰:“崔使君在州,勿妄飄風暴雨。”皆雲:“不敢。”既出,遂無所見。出《廣異記》。
張 安
玄宗時,詔所在功臣、烈士、貞女、孝婦,令立祠祀之。江州有張安者,性落拓不羈。有時獨醉,高歌市中,人或笑之,則益甚,以至於手舞足蹈,終不愧恥。時或冠帶潔淨,懷刺謁官吏,自稱浮生子。後忽無疾而終,家人既葬之。每至夜,其魂即謁州牧,求立祠廟。言詞慷慨,不異生存。時李玄為牧,氣直不信妖妄。及累聞左右啟白,遂朝服而坐,召問之,其魂隨召而至。玄問曰:“爾已死,何能復化如人?言詞朗然,求見於餘,得何道致此?必須先言,餘即與爾議祠宇之事。”其魂曰:“大凡人之靈,無以尚之。物之妖怪,雖竊有靈,則雲與泥矣。夫人稟天地和會之氣,
於是多次尋求凶險的地方任職,輕視侮辱鬼神,始終沒有出過什麼災禍。後來出任徐州刺史。過去的刺史們都不敢住進刺史官邸的正廳,傳說那是項羽原來的宮殿。敏殼到徐州後,就命令打掃正廳,他辦公數日,一天忽然聽見空中有人大喊:“我是西楚霸王,崔敏殼是什麼人,敢來強佔我的住處?”敏殼緩緩地說:“項羽呀,你可真卑劣極了。你活著時跟劉邦爭不了天下,死了卻跟我爭一所破屋子嗎?何況你自刎烏江而死,頭卻行到萬里以外。縱然有點餘魂兒,有什麼威力能嚇住我?”空中果然再沒有聲音,這個正廳從此也安寧了。後來,崔某又當了華州刺史。在華嶽祠旁,有人在入夜時分,聽到廟中傳來喧譁的人聲。等向裡一看,祠中燈火通明。有幾百名士兵正在列隊,聽命說:“去給三郎迎娶新娘。”又說:“崔使君在州中,你們千萬不可亂施風雨驚動了他。”士兵們都說:“不敢。”那些人一出廟門,就什麼也看不見了。出自《廣異記》。
張 安
唐玄宗時,皇帝下詔書,命全國各地為功臣、烈士、貞女、孝婦立祠祭祀。江州有個叫張安的人,性情放蕩不羈。有時喝醉了酒,就在街上放聲高歌,有人嘲笑他,張安更加變本加厲,甚至手舞足蹈起來,毫不羞恥。有時又衣冠楚楚,帶著自己的名帖去見官吏,自稱“浮生子”。後來張安忽然無病而終,家人們只好將他安葬了。每到夜晚,張安的魂就去拜見州牧,要求也為自己立祠廟供奉。他講起話來慷慨激昂,和活著時一模一樣。當時李玄做江州牧,為人正直,從不相信妖怪神靈。後來他屢次聽人們說起張安顯靈要求立祠的事,就穿著官服坐在州衙大堂上,把張安的魂傳來相問,張安的魂聽召來到堂上。李玄就問道:“你已經死了,怎麼能又化為人形呢?而且言辭洪亮,要拜見我,你是得了什麼道才到達這地步的?必須先講清楚這些事,我就和你談立祠的事。”張安的魂說:“凡屬人類的靈魂,無法超越。而物之為妖為怪,雖然也可以有靈性,但與人比是雲泥之別。人秉承了天地會合的鐘靈之氣,
方能成形。故人面負五嶽四瀆之相,頭象天之圓,足象地之方。自有智可以料萬事,自有勇可以敵百惡,又那無死後之靈耶?況浮生子生之日,不以生為生;死之日,不以死為死。其生也既異於眾,其死也亦異於眾生。於今日聞使君之明,遇天子之恩,若不求一祠,則後人笑浮生子不及前代死者婦人女子也。幸詳而念之。設若廟食自使君也,使浮生子死且貴於生,又足以見人間貪生惡死之非也。”州牧曰:“天子立前代之功臣、烈士、孝女、貞婦之祠者,示勸戒,欲後人仿效之。苟立祠於爾,不知以何使後人仿效耶?”魂曰:“浮生子無功無孝無貞可紀也。使君殊不知達人之道,高尚於功烈孝貞也。”州牧無以屈,命私立祠焉。出《瀟湘錄》。
仇嘉福
唐仇嘉福者,京兆富平人,家在簿臺村。應舉入洛,出京,遇一少年,狀若王者,裘馬僕從甚盛。見嘉福有喜狀,因問何適。嘉福雲:“應舉之都。”人云:“吾亦東行,喜君相逐。”嘉福問其姓,雲:“姓白。”嘉福竊思朝廷無白氏貴人,心頗疑之。經一日,人謂嘉福:“君驢弱,不能偕行,乃以後乘見載。”
數日,至華岳廟,謂嘉福曰:“吾非常人。天帝使我案天下鬼神,今須入廟鞫問。君命相與我有舊,業已如此,能入廟否?事畢,當俱入都。”嘉福不獲已,隨入廟門。便見翠幙雲黯,陳設甚備。當前有床,貴人當案而坐,以竹倚床坐嘉福。
他們的魂才能成形。所以人的臉上就帶著江河山嶽的形象,頭象徵著天的圓,腳象徵著地的方。人有可以處理萬事的智慧,有可以戰勝萬惡的勇氣。人死後怎麼能沒有靈魂呢?況且我‘浮生子’活著的時候,並不認為我是活人;死了時,也不認為就是真死了。我活著時就與眾人不同,死了也和別人不同。現在我聽說使君您賢明通達,又逢皇上的恩德,我如果不請求立個祠廟,那豈不讓後代笑話我不如那些死了的死者,婦人、女子嗎?希望您能理解我的心願。如果能給我立祠供食,使我死了比生時還顯貴,就足以顯示人間貪生怕死的錯誤了。”李玄說:“皇上為前代的功臣、烈士、孝女、貞婦立祠,是為了勸誡,想讓後代人學習效仿。如果我為你立祠,不知讓後代人學習你的什麼呢?”張安的靈魂說:“我浮生子固然沒有什麼功德和忠孝貞烈之事可以紀念。可使君難道不知道高潔放達的人,在道德情操上比那些功烈孝貞的人還要高尚得多嗎!”州牧李玄說不過張安,只好偷偷下令為他立了一座祠堂。出自《瀟湘錄》。
仇嘉福
唐代有個叫仇嘉福的,是京兆富平人,家住簿臺村。他到洛陽去趕考,出了京城,遇見一個少年,狀貌頗像宮廷裡的王公貴族,車馬僕從很多。少年看到嘉福很高興,便問他到哪兒去。嘉福說:“到洛陽趕考。”少年說:“我恰好也要往東去,很樂意和你一起走。”嘉福問他姓什麼,回答說:“姓白。”嘉福暗想朝廷裡沒有姓白的王公貴人,心裡頗感疑惑。走了一天,少年對嘉福說:“你的驢子太瘦弱了,不能一起前行,你就坐在我的後車上吧。”
幾天後,二人來到華岳廟,少年對嘉福說:“我不是凡間的人。天帝派我巡察天下鬼神,現在我必須要進華岳廟審問案子。你命中註定和我是朋友,已經走到這裡了,能不能陪我進廟呢?事情結束後,我們再一同去洛陽。”嘉福不得已,隨少年進了廟門。只見廟堂翠色帳幔低垂,各種陳設都很齊全。面前有床,那少年當案而坐,讓嘉福坐在旁邊竹倚床上。
尋有教呼嶽神,神至俯伏。貴人呼責數四,因命左右曳出。遍召關中諸神,點名閱視。末至昆明池神,呼上階語。請嘉福宜小遠,無預此議。嘉福出堂後幕中,聞幕外有痛楚聲,抉幕,見己婦懸頭在庭樹上。審其必死,心色俱壞。須臾,貴人召還,見嘉福色惡,問其故,具以實對。再命審視,還答不謬,貴人驚雲:“君婦若我婦也,寧得不料理之!”遂傳教召嶽神,神至,問:“何以取簿臺村仇嘉福婦,致楚毒?”神初不之知,有碧衣人,雲是判官,自後代對曰:“此事天曹所召,今見書狀送。”貴人令持案來,敕左右封印之,至天帝所,當持出,已自白帝。顧謂嶽神:“可即放還。”亦謂嘉福:“本欲至都,今不可矣,宜速還富平。”因屈指料行程,雲:“四日方至,恐不及事,當以駿馬相借。君後見思,可於淨室焚香,我當必至。”言訖辭去。既出門,神僕策馬亦至,嘉福上馬,便至其家。家人倉卒悲泣,嘉福直入,去婦面衣候氣。頃之遂活,舉家歡慶。村裡長老,壺酒相賀,數日不已。其後四五日,本身騎驢,與奴同還,家人不之辨也。內出外入,相遇便合,方知先還即其魂也。
後歲餘,嘉福又應舉之都。至華嶽祠下,遇鄧州崔司法妻暴亡,哭聲哀甚。惻然憫之,躬往詣崔,令其輟哭,許為料理,崔甚忻悅。嘉福焚香淨室,心念貴人,有頃遂至。
接著少年讓人傳呼華嶽神,華嶽神來到,跪伏在下。少年對他斥責再三,便命侍從將他拖了出去。少年又傳喚關中所有的神都來,點名查看。最後點到昆明池神時,叫該神上臺階問話,並讓嘉福暫時迴避一下,不要參與他們的談話。嘉福走出正堂,到堂後的帳幕下,聽到帳幕外有痛叫呻吟聲,掀幕一看,看見自己的妻子被吊在庭院的樹上。嘉福審度妻子一定死了,心情和臉色都十分糟糕。過了一會兒,少年召他回去,見他臉色很壞,問他原因,嘉福實話實說。少年讓他再好好看看那吊著的女人,嘉福又看了看說不會有錯。少年吃驚地說:“你的妻子就如同我的妻子,我豈能不處理一下!”於是立刻又把華嶽神傳來,華嶽神到後,少年問:“為什麼把簿臺村仇嘉福的妻子抓來,導致她被毒打?”華嶽神開始說不知道。有個穿綠衣的人,自稱是判官,從華嶽神身後代答:“這個女子的案子是天曹下令辦的。現在天曹有書信來,讓呈送案狀。”少年命令把案卷拿來,附信一封讓左右把案卷封起來,到天帝那裡,把信取出,已向天帝做了說明。回頭對華嶽神說:“立刻把這女子放掉吧!”轉身又對嘉福說:“本想到洛陽去,現在不可能了,趕快回富平吧。”邊說邊屈指算回程所需的日子,說:“你四天才能到家,怕來不及了,我借你一匹快馬。以後你若想念我,可以在一個潔淨的房間焚香,我一定能來。”說罷辭別嘉福而去。嘉福出門後,見神僕已備好駿馬,嘉福上馬,片刻就到了家門口。只見家裡人正忙碌悲泣,嘉福直奔屋內,揭開蒙在妻子臉上的屍布等她喘氣,不一會她就活過來了。全家歡喜慶祝。村裡長老,也提酒前來祝賀,一連好幾天尚未結束。過了四五天,嘉福的軀體騎著驢,和僕人一起回來了,家裡人驚奇難以分辨。從屋裡出來的和從外進去的兩個嘉福遇在了一起,立刻就合成了一個。這才知道先回來的原來是嘉福的魂靈。
一年多後,仇嘉福又到洛陽趕考。走到華嶽祠下時,遇到鄧州崔司法的妻子突然死了,哭聲十分哀傷。嘉福心生悲憫,親自去見崔司法,讓他們停止哭泣,答應幫著想辦法,崔司法喜出望外。嘉福在一間淨室焚香,心念少年貴人,果然很快就來到面前。
歡敘畢,問其故,“此是嶽神所為,誠可留也。為君致二百千,先求錢,然後下手。”因書九符,雲:“先燒三符,若不愈,更燒六符,當還矣。”言訖飛去。嘉福以神言告崔,崔不敢違。始燒三符,日晚未愈。又燒其餘,須臾遂活。崔問其妻:“初入店時,忽見雲母車在階下,健卒數百人,各持兵器,羅列左右。傳言王使相迎,倉卒隨去。王見喜,方欲結歡,忽有三人來雲:‘太乙神問何以奪生人妻?’神惶懼,持簿書雲:‘天配為己妻,非橫取之。’然不肯遣。須臾,有大神五六人,持金杵,至王庭。徒眾駭散,獨神立樹下,乞宥其命。王遂引己還。”嘉福自爾方知貴人是太乙神也。爾後累思必至,為嘉福回換五六政官,大獲其力也。出《廣異記》。
食羊人
開元末,有人好食羊頭者。常晨出,有怪在門焉,羊頭人身,衣冠甚偉。告其人曰:“吾未之神也,其屬在羊。吾以汝好食羊頭,故來求汝。輟食則已,若不爾,吾將殺之。”其人大懼,遂不復食。出《紀聞》。
二人歡聚,敘罷別情,嘉福問崔妻是怎麼回事。少年說:“這事是華嶽神乾的,他的確想留住她。崔司法應先給二百千錢。你先要錢,然後再想別的辦法。”說著少年便畫了九張符交給嘉福,說:“先燒三張,如果不能復活,就再燒六張,那時一定能復活了。”說罷少年就騰空而去。嘉福就把符交給崔司法把神的話告訴了他。崔司法不敢違抗,就先燒了三張符,但到天黑也沒見效。接著又燒了其餘六張,一會兒果然妻子復活了。崔司法問她怎麼回事,她說:“我剛入店時,忽然看見空中有云母車降在階前,還有幾百名強健的兵士,各持兵器,站在車的周圍。有人傳話說大王讓他們來迎接我,我匆忙跟隨而去。大王看見我非常高興,剛要和我交歡,忽然雲中來了三個人,質問天王說:‘太乙神問你為什麼奪世間人的妻子?’天王很害怕,拿出一張文書說:‘這個女人是上天配給我的,不是我奪來的。’看樣子是不打算讓我回人間。過了一會兒,又來了五六個大神,手裡拿著金棒,來到大王庭院中,大王的侍從嚇得紛紛逃散,只剩天王站在樹下,懇求饒命。天王才讓我又回到人間。”這時仇嘉福才知道那位少年貴人原來就是太乙神。後來,嘉福只要一思念他,他一定會到來,他為嘉福調換了五六任政官,嘉福得到少年很大的幫助。出自《廣異記》。
食羊人
開元末年,有一個人喜好吃羊頭。有一次他剛早晨一出門,有個怪物站在門口,羊頭人身,穿戴著衣帽,顯得十分高大。怪物對這個人說:“我是分管未時的神,未時屬羊。我因為你好吃羊頭,所以專門來求你。今後你別再吃羊頭也就罷了,如果不改,我就宰了你。”這人嚇壞了,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吃羊了。出自《紀聞》。
王 晙
王晙氣充雄壯,有龍虎之狀,募義激勵,有古人之風。馭下整肅,人吏畏而義之。晙卒後,信安王禕,於幽州討奚告捷,奏稱,軍士鹹見晙領兵為前軍討賊。戶部郎中楊伯成上疏,請為晙墳增封域,降使享祭,優其子孫。玄宗從之。出《譚賓錄》。
王 晙
王晙精神飽滿,雄偉強壯,生得氣度如龍似虎,招募義士加以激勵,頗有古代大將風度。他對待部下也嚴格有條理,部下對他十分敬畏,也欽佩他的仗義。王晙死後,信安王禕在幽州討伐奚人,取得勝利,在給朝廷的奏章上說,軍士們都看見已去世的王晙領兵在前鋒攻擊叛賊。戶部郎中楊伯成上疏,請求為王晙擴充墳地的範圍,派官員祭祀,並優撫他的後代。唐玄宗接受了這些奏請並一一照辦。出自《譚賓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