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獸十
麈
吳 唐 李 嬰
獐
劉 憣
鹿
蒼 鹿 科 藤 銅 環 鹿 馬 紫 石
陸紹弟 唐玄宗 彭 世 鹿 娘 張盍蹋
車 甲 嵩山老僧 王 祜 雜 說
兔
嵐 州 楊 邁
麈
吳 唐
吳唐者,廬陵人也,少好射獵,矢不虛發。嘗方春,將其子出獵,乃值一麈,將麑戲焉。麈覺有人氣,引麑潛去。麑未知所畏,因前就唐,唐射之而死。麈驚還悲鳴。唐乃置麑淨地,自藏草中。麈來俯舐頓伏,唐又射之,應弦而倒。既而又逢一麈,張弩之間,箭忽自發,激中其子。唐即
麈
吳 唐
吳唐是廬陵人,年輕的時候愛好打獵,箭無虛發。他曾經在剛到春季的時候,帶著兒子一塊兒出去打獵,正好碰上一頭麈鹿和一頭幼鹿在嬉戲玩耍。麈鹿發覺有人的氣味,就領著幼鹿藏了起來。幼鹿不知道害怕,就向前走近了吳唐,吳唐把它射死了。麈鹿驚恐地跑回來,發出悲慘的叫聲。吳唐就把死了的幼鹿放在乾淨的地方,自己藏到了草叢裡。麈鹿過來俯首舔幼鹿跌倒了,吳唐又射麈鹿,麈鹿也應弦倒了下去。接著他又看到一頭麈鹿,拉弓的時候,箭忽然自己射出去了,射中了自己的兒子。吳唐立即
投弓抱子,撫膺而哭。忽聞空中呼曰:“吳唐,麈之愛子,與汝何異!”驚視左右,虎從旁出,遙前,搏折其臂。還家一宿而卒。出《宣室志》。
李 嬰
有李嬰者,與弟 皆善用弩。曾射得一麈,解其四腳,懸置樹間,剖以為炙,列於火上。方欲共食,忽見山下有一神人,長三丈許,鼓步而來,手持大囊。既至,悉斂肉及皮骨,並列火上者於囊中,徑還山去。嬰與弟
驚駭,莫知所措。亦竟無他焉。出《鄱陟記》。
獐
劉 憣
青州有劉憣者,元嘉初,射得一獐。剖腹,以草塞之,蹶然而起,俄而前走。憣怪而拔其塞草,須臾還臥。如此三焉。憣密錄此種,以求其類,理創多驗。出《述異記》。
鹿
蒼 鹿
鹿千年為蒼鹿,又五百年為白鹿,又五百年化為玄鹿。漢成帝時,中山人得玄鹿,烹而視其骨,皆黑色。仙方雲:“玄鹿為脯,食之,壽至二千歲。”餘干縣有白鹿,土人傳千
扔下弓,抱起兒子,拍著胸膛慟哭。忽然聽到空中有喊聲說:“吳唐,麈鹿愛它的孩子,和你愛你的兒子有什麼兩樣!”他吃驚地往左右看,一頭老虎從旁邊跳出來,遠遠地撲上前,跟他搏鬥,折斷了他的胳膊。吳唐回到家一晚上就死了。出自《宣室志》。
李 嬰
有一個叫李嬰的人,和他的弟弟李 ,都擅長用弩射獵。有一次他們射到一頭麈鹿,就割下鹿的四條腿,懸掛在樹木之間,割下來擺在火上炙烤。正要一起吃的時候,忽然看到山下有一個三丈多高的神人,邁著大步走來了,手裡拿著一個大口袋。來到之後,把麈鹿的肉、皮、骨頭,以及擺在火上的肉全部收進口袋裡,徑直走下山去。李嬰和李
非常驚懼,不知該怎麼辦。但也沒發生別的事。出自《鄱陟記》。
獐
劉 憣
青州有一個叫劉憣的人,元嘉初年的時候,射到一頭獐子。剖開肚子,用草塞上,這獐子居然掙扎著站了起來,頃刻之間就能往前走。劉憣感到奇怪,掏出塞在裡面的草,它立刻就又躺下了。如此多次。劉憣暗自記下這草的種類,去尋找同樣的草,用來治傷口,很有效。出自《述異記》。
鹿
蒼 鹿
鹿活千年變成蒼鹿,蒼鹿再活五百年變成白鹿,白鹿再活五百年變成黑鹿。漢成帝的時候,中山有人捕到一頭黑鹿,煮熟了看它的骨頭,全是黑色的。仙方上記載:“把黑鹿加工成肉乾,吃了可活到兩千歲。”餘干縣有一頭白鹿,當地人傳說它已經一千
歲矣。晉成帝遣人捕得,有銅牌鐫字在角後,雲:“寶鼎二年,臨江所獻蒼鹿。”出《述異記》。
科 藤
合浦康頭山有一鹿,額上戴科藤一枚,四條直上,各一丈許。出《交州記》。
雷郡有鹿,腥無味,不可食。俗雲:海魚所化。郡人嘗見魚首而身為鹿者,斯信矣。與鷹鳩雀雉之化奚異哉!出《投荒雜錄》。
銅 環
胡向為虢州時,獵人殺一鹿。重一百八十斤,蹄下貫銅環,環上有篆字,博物者不能識。
鹿 馬
洮陽縣東有華山,去縣九十里。回跨峙堞,峰嶺參差。昔有人因獵,見二鹿。其一者霜毛純素,照耀山谷;一者五彩成文,煥爛曜日。獵人驚其奇異而不射。前行數裡,見二人訶責雲:“使君何來,不見二馬耶?”答雲:“唯見雙鹿。”曰:“吾為虞帝所使,至衡山,與安丘道士相聞。君所見鹿,是吾馬也。”出《錄異記》。
紫 石
晉安有東山樵人陳氏,恆見山中有紫光燭天。伺之久,乃見一大鹿,光自口出。設罝捕而獲之,刳其腹,得一紫石,圓瑩如珠。因寶藏之,家自是富。至其孫,奢縱好
歲了。晉成帝派人捉到它,它的角後有一塊刻字的銅牌,上面寫著:“寶鼎二年,臨江所獻蒼鹿。”出自《述異記》。
科 藤
合浦的康頭山上有一頭鹿,額頭上戴著一棵科藤,四根枝條直伸向上方,各有一丈多長。出自《交州記》。
雷郡有一種鹿,一身腥味,肉不能吃。一般人都說:是海里的魚變的。郡裡有人曾經見過魚頭鹿身的動物,這才相信了。和鷹、鳩、雀、雉的變化有什麼不同呢!出自《投荒雜錄》。
銅 環
胡向治理虢州的時候,有一個獵人捕殺了一頭鹿。重一百八十斤,蹄子上邊拴著一個銅環,銅環上有篆字,知識淵博的人也不認識。
鹿 馬
洮陽縣東邊是華山,離縣九十里遠。華山的峰嶺高低起伏,連綿不斷。從前有一個人進山打獵,看到兩頭鹿。其中一頭是純白色的,照耀山谷;另一頭有五彩花紋,燦燦發光。獵人感到奇異,就沒有射這兩頭鹿。往前走了幾裡,遇見兩人呵斥道:“您從什麼地方來,沒看到兩匹馬嗎?”獵人回答說:“只見到兩頭鹿。”那兩個人說:“我們受虞帝派遣,到衡山去,和安丘道士相見。您看到的鹿,就是我們的馬。”出自《錄異記》。
紫 石
晉安縣東山有一個樵夫姓陳,經常見到山中有一束紫光照耀天空。他在那兒守候了好久,看見一頭很大的鹿,光是從鹿的口中發出來的。他便設下機關捕到了它,剖開它的肚子,得到一塊紫色石頭,又圓又瑩潤,像珍珠一樣。於是就把它當成寶貝珍藏起來,他家從此就富裕了。到了他的孫子輩,奢侈放縱喜歡
酒,醉而玩其珠,以為石何神,因擊碎之。家自是貧矣。出《稽神錄》。
陸紹弟
唐虞部郎中陸紹弟為盧氏縣尉,掌時獵。遇鹿五六頭臨澗,見人不驚,毛斑如畫。陸怪獵人不射,問之,獵者言:“此是仙鹿也,射之不能傷,且復不利。”陸不信,強之。獵者不得已,一發矢,鹿帶箭而去。及返,射者墜崖,折左足。出《酉陽雜俎》。
唐玄宗
開元二十三年秋,玄宗皇帝狩於近郊。駕至咸陽原,有大鹿興於前。贔然其軀,頗異於常者。上命弓射之,一發而中。及駕還,乃敕廚吏炙其䏶已進,而尚食具熟俎獻。時張果老先生侍。上命果坐於前,以其肉賜之,果謝而食。既食,且奏曰:“陛下以此鹿為何如?”上曰:“吾只知其鹿也,亦未知何如哉!”果曰:“此鹿年且千歲矣,陛下幸問臣。”上笑曰:“此一獸耳,何遂言其千歲耶?”果曰:“昔漢元狩五年秋,臣侍武帝畋於上林。其從臣有生獲此鹿而獻者。帝以示臣,奏曰:‘此仙鹿也,壽將千歲。今既生獲,不如活之。’會武帝尚神仙,由是納臣之奏。”上曰:“先生紿矣!且漢元狩五年,及今八百歲。其鹿長壽,豈歷八百歲而不為畋所獲乎?況苑囿內麋鹿亦多,今所獲何妨為他鹿乎?”果曰:“曩時武帝既獲此鹿,將捨去之。且命東方朔以鍊銅為牌,刻成文字,以識其年,繫於左角下。願得驗
喝酒,喝醉的時候玩弄那顆珠子,認為一塊石頭能有什麼神奇,就把它敲碎了。他家從此就變貧窮了。出自《稽神錄》。
陸紹弟
唐朝虞部郎中陸紹的弟弟是盧氏縣的縣尉,主管按時令打獵。遇到五六頭鹿在山澗旁邊,見了人也不害怕,毛色斑點像畫一樣美。陸縣尉責問獵人為什麼不射,獵人說:“這是仙鹿,射也射不傷它,而且還對自己不利。”陸縣尉不信,硬讓獵人射。獵人不得已,一放箭,鹿就帶著箭跑了。等到往回走的時候,射鹿的那個獵人掉到崖下,摔斷了左腿。出自《酉陽雜俎》。
唐玄宗
開元二十三年秋天,唐玄宗到近郊打獵。車馬到達咸陽原野,有一頭大鹿出現在面前。這頭鹿身軀很是壯大,和一般的鹿很不一樣。皇上讓人用箭射它,一箭就射中了。等到回到宮中,令廚吏把鹿大腿烤好了送進來,尚食宮做熟後用盛器端上來。當時張果老先生侍立在旁。皇上讓張果坐到前邊來,把鹿肉賜給他,張果謝恩之後便吃起來。吃完之後,便奏道:“皇上認為這頭鹿怎麼樣呢?”皇上說:“我只知道它是鹿,也不知道它怎麼樣。”張果說:“這頭鹿的年齡將近一千歲了。有幸皇上問到我。”皇上笑著說:“這只是一頭野獸罷了,怎麼就能說它一千年了呢?”張果說:“以前,漢朝元狩五年秋天,臣子侍奉漢武帝在上林打獵。有一個從臣活捉了這頭鹿獻上來。漢武帝把它給臣子們看,有一個臣子奏道:‘這是一頭仙鹿,活了將近一千年了。現在既然是活捉,不如放了它。’因為漢武帝崇尚神仙,因此採納了那個臣子的奏請。”皇上說:“先生撒謊了!漢朝元狩五年到現在已經八百年了,這頭鹿長壽,難道經歷八百年而沒被獵獲?況且苑囿裡有很多鹿,今天獵到的這一頭,怎麼就不是普通的鹿呢?”張果說:“以前漢武帝得到這頭鹿之後,將要放它。就讓東方朔用純銅做了一個牌子刻上文字,記上年月日,系在鹿左角上邊。希望查驗
之,庶表臣之不誣也。”上即命置鹿首於前,詔內臣高力士驗之。凡食頃,曾無所見。上笑曰:“先生果謬矣!左角之下,銅牌安在?”果曰:“臣請自索之。”即顧左右,命鐵鉗,鉗出一小牌,實銅製者,可二寸許。蓋以年月悠久,為毛革矇蔽,始不見耳。持以進,上命磨瑩視之,其文字刓弊,不可識矣。
上於是信果之不謬。又問果曰:“漢元狩五年,甲子何次?史編何事?吾將徵諸記傳,先生第為我言之。”果曰:“是歲歲次癸亥,武帝始開昆明池,用習水戰,因蒐狩以順禮焉。迨今甲戌歲,八百五十二年。”上即命按《漢史》,其昆明池,果元狩五年所開,其甲子亦無差。上顧謂力士曰:“異乎哉!張果能言漢武時事,真所謂至人矣。吾固不可得而知也。”出《宣室志》。
彭 世
鄱陽樂安彭世,晉鹹康中,以獵射為業。每入山,與子俱行。後忽蹶然而倒,化成一鹿,跳躍而去。其子終身不復弋獵。至孫卻習其事,曾射一鹿,兩角間有道家七星符,並其祖名字及鄉居年月焉,睹之悔懊,自此永斷射獵。出《異苑》。
鹿 娘
常州江陰縣東北石筏山者。樑時有伐材人入此山,見有麀鹿產,仍聞小兒啼聲。往視,見產一女子,因收取養之。及長,乃令出家為道士,時人謂之“鹿娘”。梁武帝為置觀,名為“聖觀”。出《洽聞記》。
一下,就能證明臣沒說錯。”皇上立即就讓人把鹿頭放到前邊,讓內臣高力士查驗。一頓飯都要吃完了,竟然沒看到什麼。皇上笑著說:“先生果然錯了!左角之下,銅牌在哪?”張果說:“請讓我親自找找看。”於是他看了看左右,讓人拿來一把鐵鉗,鉗出來一塊小牌,確實是銅做的,有二寸來長。大概因為年月久遠,被毛革矇蔽著,才看不見了。張果把它獻給皇上,皇上讓人把它磨光了看,那上面的文字磨損嚴重,辨認不出來了。
皇上於是便相信張果沒說錯。皇上又問張果說:“漢朝元狩五年按甲子紀年是什麼干支次序呢?歷史上有什麼大事?我要到記傳裡去查證,你只管對我講。”張果說:“那一年是癸亥年,漢武帝開始挖昆明池,用來習演水戰,因而打獵以順應禮儀。到今年是甲戌年,共八百五十二年。”皇上立即命人查閱《漢史》,那昆明池,果然是元狩五年開挖的,年月也沒錯。皇上看看高力士說:“奇怪呀!張果能說出漢武帝那時候的事來,真是所說的至人了。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知道。”出自《宣室志》。
彭 世
鄱陽樂安有個叫彭世的人,晉鹹康年間,以打獵為業。每次進山,他都帶著兒子一塊去。後來有一次彭世忽然僵仆跌倒,變成一頭鹿,跳躍著跑了。他的兒子終身不再打獵了。到了他的孫子卻又做起打獵的事來,曾經射死一頭鹿,鹿的兩角之間有道家的七星符,還有彭世的名字以及籍貫、出生年月等等。孫子看了非常懊悔,從此就永不射獵了。出自《異苑》。
鹿 娘
常州江陰縣東北有座石筏山。南朝梁時,有一個打柴的人進入此山,看到有一頭母鹿生產,接著聽到小孩的啼哭聲。他走過去看,見母鹿生下的是一個女孩,於是他就抱回家養。等到女孩長大,就讓她出家當了道士,當時人叫她“鹿娘”。梁武帝為她建起一座道觀,名叫“聖觀”。出自《洽聞記》。
張盍蹋
昔張盍蹋、甯成二人,並出家於蜀雲臺山石室中。忽有一人,著黃練單衣,葛巾,到其前曰:“勞乎道士!”因以鏡照之,見是一鹿。遂責問之曰:“汝草中老鹿,何敢詐為人形?”言訖,化成老鹿而走去。出《抱朴子》。
車 甲
陶潛《搜神記》曰:有一士人姓車,是淮南人。天雨,舍中獨坐。忽有二年少女來就之,著紫纈襦,立其床前,共語笑。車疑之:天雨如此,女人從外來,而衣服何不沾溼?必是異物。其壁上先掛一銅鏡,徑數寸。回顧鏡中,有二鹿在床前。因將刀斫之,而悉成鹿。一走去,獲一枚,以為脯食之。出《五行記》。
嵩山老僧
嵩山內有一老僧,結茅居薜蘿間,修持不出。忽見一小兒獨參禮,懇求為弟子。僧但誦經不顧。其小兒自旦至暮不退,僧乃問之曰:“此深山內,人跡甚稀,小兒因何至?又因何求為弟子?”小兒曰:“本居山前,父母皆喪,幼失所依,必是前生不修善果所致。今是以發願,舍離塵俗,來求我師,實欲修來世福業也。”僧曰:“能如是耶?其奈僧家寂寞,不同於俗人。志願雖嘉,能從道,心惟一乎?”小兒曰:“若心與言違,皇天后土,自不容耳,不惟我師不容也。”僧
張盍蹋
從前,張盍蹋、甯成二人,都在蜀地雲臺山的石室中出家修行。忽然有一個人,穿著黃色絹做成的單衣,戴著葛布頭巾,來到他們面前說:“道士辛苦了!”於是二人就用鏡子照他,發現他是一頭鹿。就責問他說:“你是山野中的一頭老鹿,怎麼還敢假冒變成人的樣子?”話音剛落,那人便變作一頭老鹿跑了。出自《抱朴子》。
車 甲
陶潛《搜神記》裡說:有一個姓車的士人,是淮南人。天下著雨,他一個人在屋裡坐著。忽然有兩個年輕女子來到他面前,她們身穿紫色絲綢短襖,站在他的床前,和他一起說笑。車士人暗自疑惑:天下這麼大的雨,兩位女子從外面進來,為什麼衣服沒有沾溼呢?一定是異物。他屋裡牆上原先掛著一塊銅鏡,直徑幾寸長。他回頭看鏡中,有兩頭鹿站在床前。於是他拿起刀來就砍,兩人都變成鹿。一頭跑掉了,一頭被他捉獲,被做成肉乾吃了。出自《五行記》。
嵩山老僧
崇山裡有一位老和尚,在薜荔女蘿之間蓋茅舍,堅持修行不出山。忽然看到一個小男孩單獨來行禮,懇求老和尚收他為弟子。老和尚只是唸經,不睜眼看他。那小男孩從早到晚不離開,老和尚就問他說:“這深山之內,人跡非常稀少,你一個小孩子是怎麼來的?又為什麼要我收你為弟子?”小男孩說:“我本住在山前,父母都死了,從小就失去依靠,一定是前生沒有修善果造成的。所以現在發誓拋棄凡念,捨棄塵俗,來這裡投奔師父,其實是想要修來世的福業啊!”老和尚說:“你能如此嗎?要知道佛門為僧寂寞悽苦,不同於俗人。你的志願儘管很好,可你能一心一意地從道嗎?”小男孩說:“如果我的心和說的相違背,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自然不會容我,不單單是師父不容我。”老和尚
察其敏悟,知有善緣,遂與落髮。小兒為弟子後,精進勤劬,罕有倫等。或演法於僧,僧不能對;或問道於僧,僧不能折。老僧深重之,以為聖賢也。後數年,時在素秋,萬木凋落,涼風悲起,磎谷悽清。忽慨然四望,朗吟曰:“我本長生深山內,更何入他不二門。爭如訪取舊時伴,休更朝夕勞神魂。”吟訖,復長嘯。良久,有一群鹿過,小兒躍然,脫僧衣,化一鹿,跳躍隨群而去。出《瀟湘錄》。
王 祜
岐州西二十里王祜者,豪富之家也。第宅華麗,擬於貴顯。常開館舍,以待往來。至於珍饌芳醪,雖有千人詣之,曾不缺乏。忽一日,有一道士謁祜,自稱華山道士學真,攜一張琴,負一壺藥,來求寄泊。祜性且好道,既問之,忻然出迎。延於深院,敬待倍常。道士問祜曰:“君如是富,足敵侯伯之樂也。福則福矣,其如不賢。”祜笑而起拜。道士曰:“君設食於門下,以俟賢俊耶?以待餓者而飼之耶?若以待餓,方今天下安樂,餘糧棲畝,人無乏絕,又何飼之?若以俟賢俊,則不聞君延一賢,揖一俊。足以知君自不賢耳。無訝我言,我恐君有憑痴之名,喧譁於人口,故以此直言以悟君,亦緣感君倍常敬仰我也。”祜遂慨然動容,再拜之。道士又曰:“我聞人之好樂,必有其師。事縱橫者,實存遊說之志;讀《孫》《吳》者,那無爭戰之心哉!某手攜一張琴,負一壺藥者,豈獨欲勞頓也?抑有旨耳。攜
見他很聰明,知道有善緣,就為他剃髮為僧。小男孩成為老和尚的弟子之後,勤奮刻苦,精心進取,很少有能與他相比的人。有時他在老和尚面前闡述佛法,老和尚不能應對;有時候他向老和尚探討教義,老和尚答不上來。老和尚很器重他,認為他是聖賢。幾年後的一個深秋,萬木凋落,涼風悲起,溪谷淒冷。他忽然感慨地四處觀望,大聲吟誦道:“我本長生深山內,更何入他不二門。爭如訪取舊時伴,休更朝夕勞神魂。”吟誦完畢,就長聲吟嘯。過了很久,有一群鹿跑過來,小和尚高興地脫去僧衣,變成一頭鹿,跳躍著跟著鹿群跑了。出自《瀟湘錄》。
王 祜
岐州西二十里,有一個叫王祜的人,他家是個豪富之家。宅院建得很華麗,可以與達官顯貴的府第媲美。經常開設館舍,接待來往行人。至於好酒好菜,即使上千人到這兒來,也不會缺乏。忽然有一天,有一個道士來拜訪王祜,自稱是華山的道士學真,帶著一張琴,揹著一壺藥,來求寄住。王祜本來就好道,聽說之後,高興地出來迎接。他把道士請進深院,比對待別人更加尊重。道士問王祜說:“您如此有錢,足以比得上王侯公卿的樂趣了。享福倒是挺享福的,卻不像個賢人。”王祜笑著站起來施禮。道士說:“您在家裡準備了飯菜,是用來等待賢俊之士呢,還是等待飢餓的人,以便供給他們吃喝呢?如果是用來等待飢餓的人,現在天下安樂,物多糧足,人們不缺少吃的,又給誰吃呢?如果是用來等待賢俊之士的,卻沒聽到您迎進一位賢士,拜見一個俊傑。足以知道您自己就不是賢者。對我的話不要感到驚訝,我擔心您在眾人的喧譁議論中,背上一個並不聰明的名聲,所以我就用這直言讓您醒悟,也因為感激您對我特別敬仰。”王祜於是慨然而動容,對道士拜了兩拜。道士又說:“我聽說人愛好音樂,一定有老師教他。從事合縱連橫的,確實有遊說的志向;讀《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的,哪能沒有爭戰之心!我帶著一張琴,揹著一壺藥的原因,難道只是想要勞苦嗎?只是另有意圖罷了。帶
琴者,我知琴有古風,欲人知我好古,又欲化人還淳樸,省澆浮也。負藥壺者,我知人之多病,欲人知我有痊平人病之意也。我琴非止自化也,化人也。我藥非止痊自病也,痊人病也。噫!君之富濟於人,與夫家累千金,剝割人者則殊。如以古之豪貴之家待士,則怍矣。必以賢愚有別,慎保身名,無反招謗耳。”祜復再拜。道士乃命酒自酌。才曙,遽辭而去。祜令人潛偵之,見道士化一大鹿,西走不知所之。出《瀟湘錄》。
雜 說
江陵鬆滋枝江村射鹿者,率以淘河烏脛骨為管,以鹿心上脂膜作簧,吹作鹿聲,有大號、小號、呦呦之異。或作麀鹿聲,則麚鹿畢集,蓋為牝聲所誘,人得彀矢而注之。南中多鹿,每一牡管牝百頭。至春羸瘦,蓋遊牝多也。及夏則唯食菖蒲一味,卻肥。當角解之時,其茸甚痛。獵人逢之,其鹿不敢逸走,伏而不動。獵者以繩系其茸,截而取之。先以其血來啖,然後斃鹿。何其苦也歟?夫狨麝孔雀,以有用賈害,良可愍之。出《北夢瑣言》。
兔
嵐 州
永淳年,嵐勝州兔暴。千萬為群,食苗並盡。不知何物變化。及暴已,即並失卻,莫知何所。異哉!出《朝野僉載》。
琴,是因為我知道琴有古風,想要讓人家知道我崇尚古道,又想要讓人變得淳樸些,減少浮華的世風。背藥壺,是因為我知道人大多有病,想要讓人家知道我有為人治病的想法。我的琴不只是感化自己,是為了感化別人。我的藥不是只為了治自己的病,是為了給別人治病。唉!您憑藉富貴幫助別人,與那些家有千金還剝削人的不一樣。如果用古代的豪貴之家對待賢士來比較,就慚愧了。一定要把賢和愚區分開,慎重地保持自己的名譽,不要反招來誹謗。”王祜又拜了兩拜。道士就讓端上酒自斟自飲。天剛亮,急忙告辭而去。王祜讓人暗中跟蹤察看,見道士變成一頭大鹿,向西跑去,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出自《瀟湘錄》。
雜 說
江陵郡鬆滋縣的枝江村射鹿的人,一般是用淘河烏的脛骨作管,用鹿心上的脂膜作簧,吹成鹿鳴的聲音,有大號、小號以及呦呦輕快鳴叫等種種區別。有的吹作母鹿鳴叫的聲音,公鹿就都集中而來,大概是被母鹿鳴聲引誘來的,人就能發箭射它們。南方森林中多鹿,一頭公鹿管上百頭母鹿。公鹿到了春季很瘦弱,大概是交配母鹿太多的原因。到了夏天就只吃菖蒲一種植物,就能長得很肥。當它的角脫落的時候,新長出的角是很痛的。獵人碰上它,它也不敢快跑,趴在那裡不動。獵人用繩子繫住它的茸角,把鹿茸截取下來。先喝它的血,然後就殺死它們。多麼殘酷啊!狨、香獐、孔雀等等,因為有用而遭到禍害,它們的確值得憐憫啊!出自《北夢瑣言》。
兔
嵐 州
永淳年間,嵐勝州發生兔災。千萬只兔子成群結隊,把莊稼苗全吃光了。不知是什麼東西變化的。等到災荒期一過,就都消失了,不知跑到哪兒去了。真是奇怪啊!出自《朝野僉載》。
楊 邁
司農卿楊邁少好畋獵,自雲:在長安時,放鷹於野,遙見草中一兔跳躍,鷹亦自見,即奮往搏之。既至無有,收鷹上鞴。行數十步,回顧其處,復見兔走。又搏之,亦不獲。如是者三,即命芟草以求之,得兔骨一具。蓋兔之鬼也。出《稽神錄》。
楊 邁
司農卿楊邁年輕的時候喜歡打獵。他自己說:在長安的時候,有一次在野外放鷹,遠遠地望見一隻兔子在草裡跳躍,鷹自己也看到了,就奮力撲上去捉它。撲下去之後卻沒有兔子,楊邁就把鷹收到手臂託著的架上。走了幾十步,回頭看那地方,又發現兔子在跑。就又撒鷹撲去,也沒捉到。如此多次。於是就讓人把草割去找那隻兔子,找到的是一具兔骨。大概是兔子的鬼魂在作怪吧。出自《稽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