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獸二

周穆王八駿 漢文帝九逸 隋文帝獅子驄 唐玄宗龍馬

代宗九花虯 德宗神智驄 曹 洪    司馬休之

慕容廆   秦叔寶   張納之    宋 察

舞 馬   續 坤   楊翁佛    季 南

趙 固   韓 晞   江東客馬   陳 璋

馬。虜中護蘭馬,五白馬也,亦曰玉面、 真馬、十三歲馬也。以十三歲已下,可以留種。馬八尺,戎馬八尺,田馬七尺,駑馬六尺。瓜州飼馬以 草,沙州以茨萁,涼州以勃突渾,蜀以稗草。以蘿蔔根飼馬,馬肥。安北飼馬以沙蓬狼針。大食國出解人語馬。悉怛國、怛幹國出好馬。馬四歲兩齒,至二十歲,齒盡平。體名有輸鼠、外鳧、烏頭、龍翅、虎口。豬槽飼馬,石灰泥槽,汗而系門,三事落駒。回毛在頸、白馬黑毛、鞍下腋下回毛、左脅白毛、左右後足白、白馬四足黑、目下橫毛、黃馬白喙、旋毛在吻、後汗溝上通尾本、

馬。虜中護蘭馬,就是五白馬,也叫玉面馬、 真馬或十三歲馬。從十三歲以下的,就可以留作馬種了。馬高八尺,戎馬高八尺,田馬高七尺,駑馬高六尺。瓜州人用 草餵馬,沙州用茨萁餵馬,涼州用勃突渾餵馬,蜀地用稗草餵馬。用蘿蔔根餵馬,馬很肥。安北用沙蓬狼針餵馬。大食國出產一種能聽懂人話的馬。悉怛國和怛幹國都出產良馬。馬四歲的時候只有兩顆牙齒,到二十歲,牙齒全都磨平。馬的身體部位名稱有“輸鼠”“外鳧”“烏頭”“龍翅”“虎口”等。用豬食槽餵馬,用石灰泥塗抹馬槽,把出過汗的馬拴在門口,這三件事都會使母馬掉駒。曲毛長在脖子上的、白馬長著黑毛的、鞍下背部或腋下長著曲毛的、腋下肋骨處長著白毛的、左右後蹄長著白毛的、白馬四條蹄腿是黑色的、眼下邊長著橫毛的、黃馬卻白嘴的、旋毛長在脣吻邊的、臀部流汗的股溝直通尾巴根的、

目赤睫亂及反睫、白馬黑目、目白卻視,並不可騎。夜眼名附蟬,戶肝名縣熢,亦曰雞舌。綠秩方言,以地黃甘草啖,五十歲生三駒。出《酉陽雜俎》。

吐火羅國波訕山陽,石壁上有一孔,恆有馬尿流出。至七月平旦,石崖間有石閣道,便不見。至此日,厭噠人取草馬,置池邊與集,生駒皆汗血,日行千里。今名無數頗梨,隨西域中浴,須臾即回。

《圖記》雲:吐火羅國北,有屋數頗梨山,即宋雲所云“波訕山者”也。南崖穴中,神馬糞流出。商胡曹波比親見焉。出《洽聞記》。

浴馬港,疏水流也。漢時,常有馬數百匹出其中。馬形皆小,似巴滇馬,遂名其孔為馬穴。初得此馬,乘出沔水上浴之,遂名其處曰“浴馬溉”“沔頓宿”,今名“騎亭”。三國時,陸遜攻襄陽,又值此穴中有馬十匹。遜載還建業。出《洽聞記》。

漢章帝時,蜀郡王阜為益州太守,治化尤異。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

唐武德五年三月,景谷縣治西,水有龍馬,身長八九尺,龍形,有鱗甲,橫文五色,龍身馬首,頂有二角,白色。口銜一物,長可三四尺。凌波回顧,百餘步而沒。出《洽聞記》。

西陵北,陸行三十里,有石穴名馬穴,常有白馬出此穴。人逐之,潛行出漢中。漢中人失馬,亦出此穴。相去數千裡。今馬穴山在峽州夷陵。出《洽聞記》。

眼睛發紅睫毛紛亂或睫毛朝反方向長的、白馬黑眼圈的、白眼睛又不正眼看的,這幾種馬性子烈,都不可騎乘。夜眼馬又名附蟬,戶肝馬又名縣熢,也叫雞舌。綠秩方說,用地黃、甘草喂母馬,五十歲可以生三個馬駒。出自《酉陽雜俎》。

吐火羅國波訕山的南面,石壁上有一個洞,常有馬尿流出來。到了七月的早晨,石崖間打開石閣棧道,馬尿便不見了。到了這天,厭噠人把草馬弄到池邊上來,把馬集中到一起,這樣生出來的馬駒,都是汗血寶馬,可以日行千里。現在稱這種馬叫“無數頗梨馬”,騎著這種馬到西域浴佛,不一會兒就能回來。

《圖記》上說:吐火羅國北,有一座屋數頗梨山,也就是宋雲所說的“波訕山”。此山南崖的山洞中,神馬的糞便經常流出來。一個叫曹波比的胡商親眼見過。出自《洽聞記》。

浴馬港,是疏水的一條暗流。漢朝時,常常有幾百匹馬出入其中。這些馬個頭都比較小,像巴滇一帶的馬,於是人們就稱那個山洞為“馬穴”。當初發現這種馬,就騎著它到沔水上洗浴,於是就稱那個地方叫“浴馬溉”“沔頓宿”,現在叫“騎亭”。三國時,陸遜領兵攻打襄陽,又遇上這個洞中有十匹馬。他把這十匹運回到建業。出自《洽聞記》。

漢章帝的時候,蜀郡王阜是益州太守,他把這地方治理得非常好。當時在滇池河中,發現了四匹神馬。

唐朝武德五年三月,景谷縣治下的西邊,河裡面出現一匹龍馬,有八九尺長,龍的形狀,有鱗甲,有五色橫紋,龍身馬頭,頭頂上有兩隻角,角是白色的。龍馬的口裡銜著一樣東西,有三四尺長。它在河裡遊走,時不時回顧,游出一百多步才沉入水中。出自《洽聞記》。

西陵峽的北邊,在旱路上走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個石洞叫“馬穴”,常常有白馬從這個洞中跑出來。有人追趕它,它就在水裡潛行,游出漢中。漢中人丟了馬,也能從這個洞中找到。兩地相距幾千裡。現在馬穴山在峽州的夷陵。出自《洽聞記》。

周穆王八駿

周穆王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馭八龍之馬。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騰霧,乘雲而趨;八名挾翼,身有肉翅。遍而駕焉,按轡徐行,以巡天下之域。穆王神智遠謀,使轍跡遍於四海。故絕地之物,不期而自報。出《王子年拾遺記》。

漢文帝九逸

漢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之駿。一名浮雲,二名赤電,三名絕群,四名逸驃,五名紫燕騮,六名綠螭驄,七名龍子,八名鱗駒,九名絕塵,號名九逸。有來宣能御馬,代王號為王良焉。出《西京雜記》。

隋文帝獅子驄

隋文皇帝時,大宛國獻千里馬,鬃曳地,號“獅子驄”。上置之馬群,陸梁,人莫能制。上令並群驅來,謂左右曰:“誰能馭之?”郎將裴仁基曰:“臣能制之。”遂攘袂向前,去十餘步,踴身騰上,一手撮耳,一手摳目,馬戰不敢動,乃鞴乘之。朝發西京,暮至東洛。後隋末不知所在。唐文武聖皇帝敕天下訪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訪得其馬,

周穆王八駿

周穆王即位三十二年,他巡行於天下,駕馭著被稱為“八龍”的八匹馬。第一匹叫“絕地”,跑起來蹄子不沾地;第二匹叫“翻羽”,馳騁起來能趕過飛禽;第三匹叫“奔霄”,一夜之間可行萬里;第四匹叫“越影”,能追趕著太陽行走;第五匹叫“逾輝”,毛色光芒四射;第六匹叫“超光”,一個身形映出十個影子;第七匹叫“騰霧”,可以乘著雲霧前進;第八匹叫“挾翼”,身上長有肉翅。他把八匹神馬一齊駕到車上,按住馬轡緩慢地行進,來巡視天下的疆域。周穆王才智卓越、深謀遠慮,讓車轍遍及四海。所以極偏僻的地方出產的物品,不用徵繳也會自行貢獻上來。出自《王子年拾遺記》。

漢文帝九逸

漢文帝從代郡回來的時候,得到九匹好馬,都是天下有名的駿馬。一匹叫“浮雲”,第二匹叫“赤電”,第三匹叫“絕群”,第四匹叫“逸驃”,第五匹叫“紫燕騮”,第六匹叫“綠螭驄”,第七匹叫“龍子”,第八匹叫“鱗駒”,第九匹叫“絕塵”,總起來號稱“九逸”。有個叫來宣的人,善於駕馭馬匹,代王(即漢文帝)稱他為“王良”。出自《西京雜記》。

隋文帝獅子驄

隋文帝的時候,大宛國獻來一匹千里馬,馬鬃長得拖到地上,號稱“獅子驄”。皇上把它放到馬群裡,該馬狂暴跳躍,沒有人能制服它。皇上讓人把整個馬群全趕來,對左右說:“誰能駕馭它?”郎將裴仁基說:“我能制住它。”於是他就挽起袖口走上前去,離馬還有十幾步的時候,他縱身跳到馬背上,一手揪住馬的耳朵,一手摳住馬的眼睛,馬疼得打戰不敢動彈,於是就套上鞍轡騎上它。早晨從西京出發,晚上就能到達東洛。後來隋朝末年就不知這匹馬哪兒去了。唐朝文武聖皇帝(唐太宗)下令在全國尋找這匹馬的下落,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訪得這匹馬,

老於朝邑市面家,挽磑,駿尾焦禿,皮肉穿穴。及見之悲泣。帝自出長樂坡,馬到新豐,向西鳴躍。帝得之甚喜。齒口並平。飼以鍾乳,仍生五駒,皆千里足也。後不知所在。出《朝野僉載》。

唐玄宗龍馬

海岱之間,出玄黃石,或雲:“茹之可以長生。”玄宗皇帝嘗命臨淄守,每歲採而貢焉。開元二十七年,江夏李邕為臨淄守。是歲秋,因入山採玄黃石,忽遇一翁。質甚妙,而丰度明秀,髭髯極豐。衣褐衣,自道左出,叩李邕馬,且告曰:“君侯躬自採藥,豈不為延聖主之壽乎?”曰:“然。”翁曰:“聖主當獲龍馬,則享國萬歲,無勞採藥耳。”邕曰:“龍馬安在?”答曰:“當在齊魯之郊。若獲之,即是太平之符,雖麟鳳龜龍,不足以並其瑞。”邕方命駕以後乘,遽亡見矣。邕大異之,顧謂從事曰:“得非神人乎?”即命其吏王乾真者,求龍馬於齊魯之間。至開元二十九年夏五月,乾真果得馬於北海郡民馬會恩之家。其色騅毛,兩脅有鱗甲,鬃尾若龍之鬐鬣,嘶鳴真虡笛之音,日馳三百里。乾真訊其所自,會恩曰:“吾獨有牝馬,常浴於淄水,遂有胎而產,因以龍子呼之。”乾真即白於邕,邕甚喜,以表其事,獻之。上大悅,詔內閒廄異其芻豢,命畫工圖其狀,用頒示中外。出《宣室志》。

它在朝邑一家賣面的家裡,已經老了,主人用它拉磨,它的尾巴已經又焦又禿,皮肉被打磨得千瘡百孔。宇文士及見到它後,悲傷地哭泣起來。皇帝親自到長樂坡迎接這匹老馬,老馬走到新豐的時候,就向著西方嘶鳴騰躍。皇帝得到這匹馬特別高興。馬的齒口都長平了。用鍾乳餵它,它還生了五個小馬駒,都是日行千里的好馬。後來不知去向。出自《朝野僉載》。

唐玄宗龍馬

海岱之間,出產玄黃石,有人說:“吃了這種石頭可以長生不老。”唐玄宗曾經命令臨淄太守年年採集進貢。開元二十七年,江夏人李邕任臨淄太守。這年秋天,他帶人進山採玄黃石,忽然遇上一位老頭。這老頭的氣質特別,風度明秀,鬚髯茂密。身穿粗布衣服,從道邊走出來,敲打李邕的馬,並且對他說:“你親自採藥,難道不是為了延長聖主的壽命嗎?”李邕說:“是的。”老頭說:“聖主應當得到一匹龍馬,那就可以享國萬年,用不著採藥了。”李邕問:“龍馬在哪裡?”老頭說:“應該在齊魯之郊。如果弄到龍馬,那就是太平盛世的祥瑞之兆,即使是麒麟、鳳凰、靈龜、神龍,也比不上這馬的祥瑞。”李邕正要邀請老頭騎後面的一匹馬,老頭卻突然不見了。李邕感到非常奇怪,他回頭對隨從們說:“這難道不是神仙嗎?”於是就讓自己手下的官吏王乾真到齊魯之間去訪求龍馬。到了開元二十九年夏天的五月,王乾真果然在北海郡民馬會恩家中得到一匹好馬。它的毛色混雜,兩肋間有鱗甲,鬃和尾像龍的鬐鬣,嘶鳴的聲音像笛的聲音,一天能跑三百里。王乾真問這馬是從哪裡弄來的,馬會恩說:“我只養了一匹母馬,這匹母馬常到淄水裡洗浴,於是就不知為什麼懷了胎而生下這個馬駒來,因而就叫它‘龍子’。”王乾真向李邕說明之後,李邕非常高興,就把這來歷寫到奏章裡,把龍馬獻給了皇帝。皇上特別高興,下令用宮內閒的馬廄特殊餵養它,讓畫工勾畫出龍馬的形狀,以此頒佈詔示中外。出自《宣室志》。

代宗九花虯

代宗命御馬九花虯並紫玉鞭轡,以賜郭子儀。子儀固讓久之。上曰:“此馬高大,稱卿儀質,不必讓也。”子儀身長六尺八寸。九花虯,即范陽節度使李懷仙所貢也,額高九尺,毛拳如鱗,頭頸鬃鬣,真虯龍也。每一嘶,即群馬聳耳。以身被九花,故號九花虯。上往日東幸,觀獵于田,不覺日暮,忽顧謂侍臣曰:“行宮去此幾裡?”奏曰:“四十里。”上令速鞭,恐礙夜。而九花虯緩緩然,如三五里而已,侍從奔驟,無有及者。出《杜陽編》。

德宗神智驄

德宗西幸,有二馬,一號神智驄,一號如意騮。皆如上意,故常謂之功臣。耳中有毛,引之一尺。《馬經》雲:“耳中有毛者,日行千里。”一日花柳方春,上游幸諸苑。侍者進瑞鞭,指二驄語近臣曰:“昔朕西幸,有二駿,謂之二絕。今獲此鞭,可謂三絕。”遂命酒飲之。因吟曰:“鴛鴦赭白齒新齊,晚日花開散碧蹄。玉勒鬥回初噴沫,金鞭欲下不成嘶。”即中書舍人韓翃詩也。出《杜陽編》。

德宗幸樑洋,唯御騅馬,號曰望雲騅。駕還,飼以一品料。暇日牽而視之,必長鳴四顧,若感恩之狀。後老死飛龍廄中,貴戚畫為圖。出《國史補》。

代宗九花虯

唐代宗下令把御馬九花虯和紫玉的馬鞭、鞍轡一塊賞賜給郭子儀。郭子儀再三推讓了很久。皇上說:“這匹馬高大,和你郭子儀的儀表正好相稱,不必謙讓了。”郭子儀身長六尺八寸。九花虯,就是范陽節度使李懷仙獻的那匹馬,額高九尺,馬毛蜷曲如鱗,頭頸上的鬃鬣,像真正的虯龍一樣。它每一次嘶鳴,群馬都豎起耳朵來聽。因為它身上長了九種花紋,所以叫作“九花虯”。皇上過去東巡時,觀看打獵,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忽然看著侍臣們說:“這裡離行宮多遠?”侍臣奏道:“四十里。”皇上命令大家快馬加鞭,怕天黑前趕不回去。這匹九花虯卻是輕鬆緩慢的樣子,就像走三五里似的,侍臣們的馬緊急地追趕,卻沒有能趕上它的。出自《杜陽編》。

德宗神智驄

德宗西遊,乘坐的兩匹馬,一匹叫作“神智驄”,一匹叫作“如意騮”。這兩匹馬都讓皇上感到滿意,所以常常說它們是功臣。馬的耳朵裡有毛,拽出來有一尺長。《馬經》上說:“耳朵裡有毛的,一天可行一千里。”一天,花枝吐豔,柳條搖曳,正值初春,皇上到禁苑去遊賞。有一位侍者獻給他一把瑞玉馬鞭,皇上指著兩匹寶馬對身邊的大臣說:“以前我西巡的時候,有兩匹寶馬,稱為‘二絕’。現在又得到了這把鞭子,可以叫作‘三絕’了。”於是下令賜給隨從酒喝。於是皇上吟誦著:“鴛鴦赭白齒新齊,晚日花開散碧蹄。玉勒鬥回初噴沫,金鞭欲下不成嘶。”這是中書舍人韓翃的詩。出自《杜陽編》。

德宗到樑洋去,駕馭的只是一匹毛色混雜的馬,叫作“望雲騅”。回到京都以後,皇上讓人餵它一等飼料。皇上沒事的時候,就讓人把馬牽出來看看,它一定會長聲地嘶鳴,向四下觀望,像感恩的樣子。後來它老死在飛龍廄中,貴戚為它畫了像。出自《國史補》。

曹 洪

魏曹洪,武帝從弟,家盈產業,駿馬成群。武帝討董卓,夜行失馬,洪以其所乘馬曰白鶴,與武帝乘。此馬走,唯覺耳中風聲,腳似不踐地。至深水,洪不能得渡,武帝引首上馬,共濟深水。行數百里,瞬息而至。下視馬足,毛皆不溼,帝衣猶沾濡。時人謂乘風行也,為一代神駿。諺雲:“憑空虛躍,曹家白鶴。”出《王子年拾遺記》。

司馬休之

晉司馬休之為荊州。宋公遣使圍之,休之未覺。常所乘馬,養於床前。忽連鳴不食,注目視鞍。休之試鞴之,即不動。鞴訖還坐,馬又驚跳,如此者數四。騎馬即驟出門,奔馳數裡,休之顧望,已有使至矣。遂去而獲免。出《渚宮故事》。

慕容廆

慕容廆初有赭白馬,常自乘之。既為石虎所圍,力弱,分將危陷,棄眾將逃。以此馬奔而鞴之,馬見鞍,輒蹄齧不得近,乃止。俄而鄴使至,石虎國有難,虎旋歸。至是時,馬年四十九歲矣。出《廣古今五行記》。

秦叔寶

唐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 ,嘗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卒,嘶鳴不食而死。出《酉陽雜俎》。

曹 洪

三國魏時的曹洪,是魏武帝曹操的堂弟,他家裡產業豐足,駿馬成群。魏武帝討伐董卓,夜間行軍丟了馬,曹洪就把自己騎的一匹名叫“白鶴”的馬,讓給曹操騎。這匹馬奔跑起來,只覺得耳邊有風聲,馬蹄好像不沾地。到了水深的地方,曹洪過不去,曹操就拉他上馬,一起渡過深水。走了幾百裡,轉眼的工夫就到了。下馬看馬蹄,馬毛全沒溼,武帝的衣服已經溼了。當時人們稱這匹馬為“乘風行”,屬於一代神馬。有這樣一句諺語:“憑空虛躍,曹家白鶴。”出自《王子年拾遺記》。

司馬休之

晉朝司馬休之治理荊州。宋公派使者包圍他,他並未發覺。他平常騎的一匹馬,養在他的床前。馬忽然連連嘶鳴,不吃草料了,並且目不轉睛地盯著馬鞍子。司馬休之試著將鞍轡給它套上,它就不動了。但是套完之後,司馬休之回來坐下,它就又驚跳起來,如此幾次。司馬休之騎上馬,馬就突然間奔出城門,跑出幾裡之後,司馬休之回頭一看,宋公派來的人已經追來了。於是就逃走而倖免於難。出自《渚宮故事》。

慕容廆

慕容廆當初有一匹赭白馬,常常騎它。被石虎包圍後,他的兵力很弱,眼看將慘敗,想扔下眾人逃跑。因為這匹赭白馬善跑,就去備鞍轡,馬見了鞍,就又踢又咬不讓靠近,只好作罷。不久建鄴郡的信使到了,說石虎國中有難,石虎立即撤兵回去了。這時,慕容廆的馬已經四十九歲了。出自《廣古今五行記》。

秦叔寶

大唐秦叔寶騎的那匹馬,叫“忽雷 ”,常給它酒喝。每到月明之夜試跑,它可以跳過三領立起來的黑氈。等到秦叔寶去世,它嘶鳴不停,不吃不喝而死。出自《酉陽雜俎》。

張納之

德州刺史張納之,一白馬,其色如練。父雄為數州刺史,常乘。雄薨,子敬之為考功郎中,改壽州刺史,又乘此馬。敬之薨,弟納之,從給事中、相府司馬改德州刺史,入為國子祭酒,出為常州刺史。至今猶在,計八十餘,極肥健,行驟,腳不散。出《朝野僉載》。

宋 察

廣平宋察娶同郡遊昌女。察,先代胡人也,歸漢三世矣。忽生一子,深目而高鼻。察疑其非嗣,將不舉。須臾,赤草馬生一白駒。察悟曰:“我家先有白馬,種絕已二十五年,今又復生。吾曾祖貌胡,今此子復其先也!”遂養之。故曰“白馬活胡兒”,此其謂也。出《朝野僉載》。

舞 馬

玄宗嘗命教舞馬四百蹄。分為左右,各有部,目為某寵某家驕。時塞外亦有善馬來貢者,上俾之教習,無不曲盡其妙。因命衣以文繡,絡以金銀飾其鬃鬣,間雜珠玉。其曲謂之《傾杯樂》者數十回,奮首鼓尾,縱橫應節。又施三層板床,乘馬而上,旋轉如飛。或命壯士舉一榻,馬舞於榻上。樂工數人立左右前後,皆衣淡黃衫,文玉帶,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節,命舞於勤政樓下。其後上既幸蜀,舞馬亦散在人間。祿山常睹其舞而心愛之。自是

張納之

德州刺史張納之有一匹白馬,它的毛色就像白絹。他的父親張雄做過幾個州的刺史,常常騎這匹馬。張雄死後,兒子張敬之是考功郎中,改任壽州刺史,又騎這匹馬。張敬之死後,弟弟張納之也騎這匹馬,他從給事中、相府司馬改任德州刺史後,入朝做國子祭酒,又出京任常州刺史。這匹馬至今還在,已經八十多歲,仍特別肥健,跑起來很快,腳步不散亂。出自《朝野僉載》。

宋 察

廣平縣的宋察娶了同郡遊昌的女兒為妻。宋察的祖先是胡人,歸附中原已經三代了。他的妻子忽然生了一個孩子,深眼窩,高鼻樑。宋察懷疑他不是自己的後代,不想要他。不一會兒,他家的赤草馬生了一個白色馬駒。宋察恍然大悟,說:“我家原先有白馬,絕種二十五年了,現在又生了白馬。我曾祖父是胡人,現在這孩子是像我的祖先啊!”就養育了這孩子。民間流傳一個故事叫“白馬救活胡兒”,說的就是這件事。出自《朝野僉載》。

舞 馬

唐玄宗曾經命人訓練一百匹舞蹈用的馬。把馬分為左右兩組,各有部屬,馬的名稱一般都是某某寵馬某某驕馬。當時塞外也有好馬貢上來,皇上讓人把這些馬馴習得沒有不聽到樂曲就按照樂曲節奏跳舞的。於是皇上命人給馬穿上錦繡衣服,用金銀裝飾馬的鬃鬣,其間還夾雜著珠玉。那樂曲是《傾杯樂》,共有幾十章,馬跳舞的時候,昂首翹尾,無論前後還是左右走動,都非常合乎節拍。還放置三層板床,騎馬跳上去,在上面旋轉如飛。有時讓壯漢舉起床榻,讓馬在床榻上起舞。幾名樂手站在前後左右,都穿著淡黃色的衣衫,繫著有花紋的玉帶,挑選的都是那些年輕而又身材標緻、模樣好看的人擔任。每年的千秋節,唐玄宗就命令在勤政樓下舞馬。後來皇上到蜀地去了,這些舞馬也都散失到民間。安祿山經常看這個舞蹈,很喜愛這些馬。叛亂後

因以數匹置於范陽。其後轉為田承嗣所得,不之知也,雜之戰馬,置之外棧。忽一日,軍中享士,樂作,馬舞不能已。廝養皆謂其為妖,擁彗以擊之。馬謂其舞不中節,抑揚頓挫,猶存故態。廄吏遽以馬怪白。承嗣命棰之,甚酷,馬舞甚整。而鞭撻愈加,竟斃於櫪下。時人亦有知其舞馬者,懼暴而終不敢言。出《明皇雜錄》。

續 坤

鹹通、乾符中,京師醫者續坤頗得秦醫和之術,評脈知吉凶休咎,至於得失,皆可預言。適有燕中奏事大將暴得風疾,服醫藥而癒,所酬帛甚多,仍以邊馬一匹留贈。馬之骨相甚奇,然步驟多蹶。雖制以銜勒,加之鞭策,而款段之性,竟莫能改。坤以浪費芻粟,託人以賤價賣之。求駿者才試,還復如此,累月不售。鄰伍有王生,貨易於中貴之門,頗甚貧窶,忽詣坤雲:“有青州監軍將發,須鞍馬備行李。亦知馳騁非駿,但欲置於牽控之間。”坤直以無用之畜付焉,亦不約鬻馬之價。自此經旬不至,謂其脫略亡逸。一旦復來,所直且逾十萬。坤既獲善價,因以十千遺之。俄見王生,易衣裝,致僕馬,至於妻孥服飾,亦皆鮮潔。或曰:“王生賣馬,金帛兼資,計三四百萬。”坤甚驚,試詢其

便弄走幾匹舞馬,運回范陽。後來這些馬被田承嗣得去,他不知道這些是舞馬,把它們混雜在戰馬當中,放在外面的馬棚裡。忽然有一天,軍中舉行宴會,犒賞兵士,一奏樂,馬就不停地跳舞。養馬的人認為馬是妖孽,拿著掃帚就打。馬以為是跳舞不合節拍,跳得更起勁,抑揚頓挫,還保留原先的神態。馬廄的小官急忙把馬的怪事向田承嗣報告。田承嗣讓他用鞭子抽打它們,打得特別重,馬卻跳得很整齊。舞馬跳得越好,打得也越厲害,最後都被打死在馬槽之下。當時也有人知道這是舞馬,但是由於懼怕田承嗣的殘暴,始終沒敢說出來。出自《明皇雜錄》。

續 坤

鹹通、乾符年間,京城裡的名醫續坤較好地掌握了秦醫和的醫術,通過脈相就可以知道吉凶禍福,至於得失,全可以準確地預言。恰好有位燕州來朝廷奏事的大將軍突然得了風病,吃了他的藥就痊癒了,給了他很多布帛作為報酬,還送給他一匹邊塞出產的馬。這匹馬的骨相與眾不同,但是步法卻很雜亂。雖然用銜勒控制它,用馬鞭抽打它,還是改不了它緩慢拖沓的習性。續坤因為它浪費草料,便託人低價賣掉它。尋求馬的人把它牽出去試一試它的才能,它還是那個老樣子,因此好幾個月也沒賣出去。鄰街有一個王生,專門把貨物賣給顯貴侍從官宦之家,家中很貧困。忽然有一天這個王生來拜訪續坤,說:“有一個青州的監軍將要出發,需要一匹馬馱運行李。也知道這匹馬跑起來不是什麼好馬,只是想把行李放在牽控之中罷了。”續坤直接就把這匹無用的畜生交給王生,也沒約定賣馬的價錢。從此過去十幾天也沒有消息,續坤以為王生稀裡糊塗不知跑到哪裡去了。一天,王生又回來了,付給續坤賣馬錢十多萬。續坤認為賣了個好價錢之後,就取出十千給王生作為酬謝。不久後見王生,他已經換了新衣服,買了僕人和馬匹,妻子兒女的衣服也都煥然一新。有人告訴續坤:“王生賣這匹馬,金帛等物加到一起計算,共賺三四百萬。”續坤聽了大吃一驚。他試探著向王生打聽

事,王生初不備說。坤曰:“某以無用之物,獲價頗多,但未知駑劣之材,何以至此?”雲:“初致馬於青社監軍,舉足如有羈絆。及將還,途遇小馬坊中使,因遣留試。信宿而往,不復見焉,密詢左右。數日前,魏博進一馬,毛骨大小與此同,聖人常乘打毬,駿異未有偶。御廄有馬,毛色相類者,鹹有其對。 將到日,方遣調習步驟,縈轉如風,今則進御數朝,所賜之物甚厚。”其後王生因大索起價,遂以四百萬酬之。是以物逢時亦有數,不遇其主,則駑驥莫分。乃知耕莘野,築傅巖,未遇良途,奚異於此?出《劇談錄》。

楊翁佛別鳥語

漢廣陵楊翁佛聽鳥獸之音。乘蹇驢之野,田間有放眇馬。相遇,鳴聲相聞。翁佛謂其御者:“彼放馬目眇。”其御曰:“何以知之?”曰:“罵此轅中馬曰蹇,此馬亦罵之曰眇。”其御不信,使往視之,目果眇焉。出《論衡》。

季 南

季南乘赤馬行,逢人乘白馬。白馬先鳴,赤馬應之。南謂從者曰:“白馬言,汝南見一黃馬,左目盲,是吾子,可令快行相及也。”須臾,果逢黃盲馬。白馬先鳴,盲馬應之。出《抱朴子》。

這事,王生起先不打算說。續坤說:“我把一個沒有用的東西賣了這麼高的價錢,是滿意的,只是不知道這麼低劣的一匹馬,為什麼能值這麼多錢呢?”王生說:“最初把這匹馬帶到青社監軍那裡,它邁步就像有什麼絆著它的腳。等到要回來的時候,在路上遇到小馬坊中使,就把馬送到他那去讓他試試。過了兩宿,去小馬坊一看,這匹馬不見了,偷偷向左右打聽。原來幾天前,魏博進獻一匹馬,毛色及骨骼大小和這匹馬一樣,聖人常騎著它打球,這匹奇異的馬還沒有成雙。皇宮馬廄中的馬,毛色相近的,都是一對。 這匹馬被送去之後,他才開始調教演習它的步法,結果它縈繞環轉如風。現在已經進宮好幾天了,賞賜的東西特別豐厚。”從那以後,王生就去向那人狠狠地要價,對方便付給他四百萬作為酬謝。所以物的逢時與否也是有定數的,沒有遇到它的主人,那就分不清是駑馬還是良馬。也就可想而知,古代在莘野耕田的尹伊,在傅巖版築的傅說,在沒遇到識才的商湯和武丁踏上大道時,和這匹馬有什麼不同呢?出自《劇談錄》。

楊翁佛別鳥語

漢朝廣陵人楊翁佛能聽懂鳥獸的聲音。他乘著由瘸驢駕的車子來到野外,田野間有人放牧一匹瞎馬。兩馬相遇,嘶鳴的聲音相互能聽到。楊翁佛對趕車的人說:“那人放牧的那匹馬瞎了一隻眼。”那趕車的說:“你怎麼知道?”楊翁佛說:“那匹馬罵車轅裡的馬瘸,這匹馬就罵那匹馬是獨眼。”趕車的不信,派人過去看了看,那匹馬果然瞎了一隻眼。出自《論衡》。

季 南

季南騎著紅馬走路,遇上一個騎白馬的人。白馬先鳴叫一聲,紅馬應了一聲。季南對隨從說:“白馬說,你往南走看見一匹黃馬,左眼瞎了,那是我兒子,你讓他快走趕上我。”不一會兒,果然遇上一匹黃色的瞎馬。白馬先叫了一聲,小瞎馬就答應一聲。出自《抱朴子》。

趙 固

晉趙固所乘馬忽死,因問郭璞。璞曰:“可遣數十人,持竹竿東行三十里,有山陵林樹,便攪打之,當有一物出,急抱將歸。”於是如璞言,果得一物似猴。入門,見死馬,跳梁,走往死馬頭,噓吸其鼻,馬即能起,亦不見猴。出《搜神記》。

韓 晞

唐韓晞常知永豐倉。有一馬,乘來日久,遇過客有一蜀馬,齧頗甚。晞令取來,繫於庭樹。晞謂客曰:“此小馬,豈能如此?但亦痛治耳。”晞市圉人善騎調惡馬,即令召之。遣取鞭轡,此馬努目,斜睨於晞。忽然掣韁走上階,跑晞落床,屈膝於地,將齧之。時晞所乘馬系在別柱,見此,亦掣斷韁,來齧此馬。遂齧數口,方得免。眾買此馬,殺而食之。晞自後彌愛其馬焉。出《原化記》。

江東客馬

頃歲,江東有一客,常乘一馬,頗有至性。客常於飲處醉甚,獨乘馬至半路,沉醉,從馬上倚著一樹而睡,久不動。直至五更,客奴尋覓,方始扶策,而馬當時倒地,久乃能起,病十餘日方愈。此人無何,以馬賣與宣州館家。經二年,客後得一職,奉使至宣州。知馬在焉,請乘此馬。此馬

趙 固

晉朝趙固騎的馬忽然死了,於是他去問郭璞這是怎麼回事。郭璞說:“你可以派幾十個人,拿著竹竿往東走三十里,那裡有山陵和樹林,就攪打那樹林,應該有一個東西跑出來,就趕快把它抱回來。”於是他就按郭璞的話去做了,果然得到一個像猴子的動物。一進門,那東西見了死馬,就跳躍起來,直奔死馬的頭部,對著馬鼻孔噓吸幾下,死馬立即復活站起來了,這時猴子也就不見了。出自《搜神記》。

韓 晞

唐朝韓晞曾經掌管永豐倉。他有一匹馬,騎了好長時間了,遇到一位過客騎著的一匹蜀馬,特別能咬。韓晞讓人把這能咬的馬牽來,拴在院子裡的一棵樹上。韓晞對那位過客說:“這匹小馬,怎能讓它如此放肆呢?缺乏狠狠地管教。”韓晞任所的牲口市上有一位善於調治惡馬的養馬人,就令人把他找來。他讓人取來馬鞭和鞍轡,這匹馬瞪著眼睛,斜看著韓晞。忽然掙斷韁繩跑上臺階,把韓晞從坐榻上刨下來,韓晞屈膝在地,這匹馬就要上去咬他。這時候,韓晞騎的那匹馬正拴在另一棵樹上,見到這種情況,也掙斷韁繩,來咬那匹蜀馬。於是它們互相咬了幾口,韓晞才免了一場災禍。眾人把這匹馬買下來,殺了吃肉。韓晞從此以後更愛他的那匹馬了。出自《原化記》。

江東客馬

近年,江東有一位客人,經常騎著一匹馬,這匹馬很是通人性。他曾飲酒過量,獨自騎著馬往回走,走到半路,醉得厲害,就在馬上倚著一棵樹睡著了,這匹馬很長時間都不動。一直到五更,客人的奴僕們找到他,才把他扶下馬去,而馬當時就倒在地上了,過了很久才能站起來,病了十幾天才痊癒。這人沒多久就把這匹馬賣給宣州的一家客館。過了兩年,這個人得到一個官職,奉命出使到宣州。他知道馬還在這裡,就要騎這匹馬。這匹馬

索視良久,知本主也。既乘,遂躍此人於地,踐齧頗甚,眾救乃免。意恨其賣己也。出《原化記》。

陳 璋

淮南統軍陳璋加平章事,拜命於朝。李昪時執政,謂璋曰:“吾將詣公賀,且求一女婿於公家。公其先歸,吾將至。”璋馳一赤馬而去。中路,馬蹶而墜。頃之,昪至,璋扶疾而出。昪坐少選即去。璋召馬數之曰:“吾以今日拜官,又議親事,爾乃以是而墜我。畜生!”不忍即殺,使牽去,勿與芻秣,餓殺之。是夕,圉人竊具芻粟,馬視之而已,達旦不食。如是累日,圉人以告,璋復召語之曰:“爾既知罪,吾赦爾。”馬跳躍而去。是夕,乃飲 如故。璋後出鎮宣城,罷歸而薨。旬月,馬亦悲鳴而死。出《稽神錄》。

看了他很久,知道他是自己原來的主人。他騎上去之後,馬就跳起來把他摔到地上,又踩又咬得厲害,大夥把他救出來才免受重傷。馬的意思是怨恨他賣掉自己。出自《原化記》。

陳 璋

淮南統軍陳璋加封平章事,受命於朝廷。當時李昪執政,他對陳璋說:“我要到你家去拜賀,並且想從你家找一個女婿。你請先回去,我馬上就到。”陳璋騎著一匹紅馬向家裡奔馳。半路上,馬摔了一跤,陳璋從馬上摔下來。不一會兒,李昪就到了,陳璋帶著傷出來接待。李昪坐了一會兒選好女婿就走了。陳璋讓人把馬牽來數落道:“我因為今天被任命官職,又商議親事,你卻在這個時候摔我。畜生!”他不忍心立即就把馬殺死,讓人牽出去,不餵它草料,餓死它。這天晚上,養馬人偷偷地給它準備了草料,馬只是看看而已,直到天亮也沒吃。這樣連續好幾天,一直沒吃,養馬人把這事告訴了陳璋,陳璋又讓人把馬牽來,對馬說:“你既然知道有罪,我饒恕你了。”馬這才跳躍跑開。這天晚上,就像平常一樣吃喝了。陳璋後來出京鎮守宣城,任滿回來之後死了。一個多月以後,馬也悲鳴嘶叫著死去。出自《稽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