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
羅元則 李元平 劉 參 閻敬立 崔書生
李 則 陸 憑 潯陽李生
羅元則
歷陽羅元則,嘗乘舟往廣陵,道遇雨,有一人求寄載,元則引船載之。察其似長者,供待甚厚。無他裝囊,但有書函一枚,元則竊異之。夜與同臥,旦至一村,乃求:“暫下岸,少頃當還。君可駐船見待,慎無發我函中書也。”許之,乃下去。須臾,聞村中哭聲,則知有異,乃竊其書視之,曰:“某日至某村,當取某乙。”某村名良是。元則名次在某下,元則甚懼而鬼還,責曰:“君何視我書函?”元則乃前自陳伏,因乞哀甚苦。鬼愍然,謂:“君嘗負人否?”元則熟思之曰:“平生唯有奪同縣張明通十畝田,遂至失業,其人身已死矣。”鬼曰:“此人訴君耳。”元則泣曰:“父母年老,惟恃元則一身,幸見恩貸。”良久曰:“念君厚恩相載,今捨去,君當趨歸。三年無出門,此後可延十年耳。”即下船去。元則歸家中,歲餘,其父使至田中收稻,即固辭之。父怒曰:“田
羅元則
歷陽的羅元則,曾經乘船到廣陵去,途中遇雨,有一人請求搭乘,羅元則將船靠岸讓他上船。看他像個長者,待他特別好。他沒有什麼行裝,只有一封書信,元則暗自覺得奇怪。夜間一起睡覺,第二天早晨到達一個村莊,那人請求說:“暫時下船上岸,一會兒就回來。您可停船等一下,千萬不要打開我的書信。”羅元則答應了,那人就下船離去。一會兒,聽到村中有哭聲,元則明白有異常情況,就私自打開他的信看,上面寫道:“某日到某村,應該取某人。”那村名正是這個村。元則的名字排在某人的下面。元則非常恐懼而那鬼回來了,責備道:“您為什麼看我的書信?”元則上前陳訴認錯,苦苦哀求。鬼露出憐憫的樣子,問他:“您曾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嗎?”元則細細想後說:“一生只搶奪過同縣張明通十畝田地,於是造成他失去生計,那人已經死了。”鬼說:“那人告您了。”元則哭著說:“父母年老,只靠我一人,希望您發發慈悲。”鬼過了很久才說:“念您厚恩讓我乘船,現在放您離去,您應該趕緊回家。三年內不要出家門,此後可延長十年壽命。”鬼就下船離去。元則回到家中,過了一年多,他的父親讓他到田裡去收割稻穀,元則堅決推辭。父親生氣地說:“種田
家當自力,乃欲偷安甘寢,妄為妖辭耶?”將杖之,元則不得已,乃出門,即見前鬼,髡頭裸體,背盡瘡爛,前持曰:“吾為君至此,又不能自保惜。今既相逢,不能相置。”元則曰:“舍我辭二親。”鬼許,具以白父。言訖,奄然遂絕。其父方痛恨之,月餘亦卒。出《廣異記》。
李元平
李元平者,睦州刺史伯成之子,以大曆五年客於東陽精舍讀書。歲餘暮際,忽有一美女服紅羅裙襦,容色甚麗,有青衣婢隨來,入元平所居院他僧房中。平悅而趨之,問以所適,及其姓氏。青衣怒雲:“素未相識,遽爾見逼,非所望王孫也。”元平初不酬對,但求拜見。須臾,女從中出,相見忻悅,有如舊識,歡言者久之,謂元平曰:“所以來者,亦欲見君,論宿昔事,我已非人,君無懼乎?”元平心既相悅,略無疑阻,謂女曰:“任當言之,僕亦何懼?”女雲:“己大人昔任江州刺史,君前生是江州門夫,恆在使君家長直,雖生於貧賤,而容止可悅。我以因緣之故,私與交,通君才百日,患霍亂沒。故我不敢哭,哀倍常情。素持《千手千眼菩薩咒》,所願後身各生貴家,重為婚姻。以硃筆塗君左股為志,君試看之。若有朱者,我言驗矣。”元平自視如其言,益信,因留之宿。久之,情契既洽,歡愜亦甚。欲曙,忽謂元平曰:“託生時至,不得久留,意甚恨恨。”言訖悲涕,雲:“後身父今為縣令,及我年十六,當得方伯。此時方合為婚姻,未間,幸無婚也。然天命已定,君雖欲婚,亦不可得。”言訖訣去。出《廣異記》。
人家應當親自出力,你只想偷安做美夢,妄說什麼鬼話!”要用杖打他。元則沒有辦法,於是出了門,就看見了以前的那個鬼,光頭裸體,背上都是爛瘡,上前抓住他說:“我為您落到這種地步,又不能保護自己。今既相遇,不能放過。”元則說:“放我辭別二老雙親。”鬼答應了,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父親。說完就斷了氣。他的父親才痛苦悔恨,過了一個多月也死了。出自《廣異記》。
李元平
李元平是睦州刺史伯成的兒子,於大曆五年客居在東陽精舍讀書。一年後的一個傍晚,忽然有一個美女穿著紅羅衣裙,容貌姿色甚美,有青衣婢女跟隨,進入元平所住院子其他僧房中。元平高興地跑去,問她們要到哪裡去,以及她的姓名。青衣婢女怒道:“素不相識,就來逼問,真不是所盼望的貴家子弟啊。”元平根本不答對,只求拜見。一會兒,那女人從屋裡出來,相見很高興,好像是舊相識,歡快地談了好久,她對元平說:“我之所以來,就是要見您,談談往昔的事。我已經不是人,您不害怕嗎?”元平內心喜悅,沒有一點疑慮,對女人說:“任憑你說,我有什麼害怕的。”女人說:“我父親從前做江州刺史,您前生是江州門夫,長期在刺史家當差,您雖然生長在貧賤人家,可是容貌舉止令人喜歡。我以因緣之故,私自與您交往,僅僅才百日,您就患霍亂死亡。但我不敢哭,倍感哀傷。我平素奉持《千手千眼菩薩咒》,但願來世各自投生到高貴人家,重新結為婚姻。我用紅筆塗您左大腿作為記號,您看看。如有紅的,我說的就驗證了。”元平自己看了,果然如此,更加相信,於是留她住下。過了很久,二人情投意合,非常歡愉。天快亮了,她忽然對元平說:“投生時辰已到,不能久留,感到非常遺憾。”說完悲傷痛哭,又說:“投生後的父親現在做縣今,到我十六歲時,能做地方長官。那時才能完婚,不到時候,希望不要結婚。天命已定,即使您想結婚,也是辦不到的。”說完告別離去。出自《廣異記》。
劉 參
唐建中二年,江淮訛言有厲鬼自湖南來,或曰毛鬼,或曰毛人,或曰棖,不恆其稱,而鬼變化無方。人言鬼好食人心,少女稚男,全取之。民恐懼,多聚居,夜烈火不敢寐,持弓刀以備。每鬼入一家,萬家擊板及銅器為聲,聲振天地。人有狂懾而死者。所在如此,官禁不能息。前兗州功曹劉參者,舊業淮泗,因家廣陵。有男六人,皆好勇,劉氏率其子,操弓矢夜守。有數女閉堂內,諸郎巡外。夜半後,天色暝晦,忽聞堂中驚叫,言鬼已在堂中,諸郎駭。既閉戶,無因入救,乃守窺之。見一物方如床,毛鬣如蝟,高三四尺,四面有足,轉走堂內。旁又有鬼,玄毛披體,爪牙如劍,把小女置毛床上,更擒次女。事且迫矣,諸郎壞壁而入,以射毛床,毛床走,其鬼亦走。須臾,失鬼所在,而毛床東奔,中鏃百數,且不能走。一人擒得,抱其毛,力扦之。食頃,俱墮河梁,大呼曰:“我今抱得鬼。”鬼困。急以火相救,及以火照之,但見抱橋柱耳。劉子盡爪損,小女遺於路。居數日,營中一卒夜見毛鬼飛馳屋上,射之不可,叫呼頗動眾。明日伏罪,以令百姓,因而有盜竊,託以妖妄。既而自彌,亦不知其然。出《通幽記》。
閻敬立
興元元年,朱泚亂長安。有閻敬立為段秀實告密使,潛途出鳳翔山,夜欲抵太平館。其館移十里,舊館無人已久,敬立誤入之,但訝萊蕪鯁澀。即有二皁衫人迎門而拜,控轡至廳,即問此館何以寂寞如是,皁衫人對曰:“亦可
劉 參
唐朝建中二年,江淮一帶謠傳有厲鬼從湖南來,有的說是毛鬼,有的說是毛人,有的說是木柱子,說法不一,而鬼變化無常。人們傳說鬼喜歡吃人的心臟,遇害的少女少男的心臟全都被挖走了。老百姓害怕,大多數都聚集起來居住,夜間點燃烈火不敢睡覺,拿著弓箭大刀以備不測。每當鬼進入一戶人家,萬家都擊打木板和銅器發出聲響,響聲震天動地。有人因驚嚇而死。到處都是如此,官府禁止也不能平息。前任兗州功曹劉參,籍貫在淮泗,家遷廣陵。他有六個兒子,都好鬥,劉參率領他們,操持弓箭守夜。有幾個女兒關在屋內,兒子們在外巡視。半夜後,天色昏暗,忽然聽到屋內驚叫,說鬼已在屋裡,兒子們驚懼。門已關閉,無法進入救人,就守在外面往裡看。看見一物,方形,像床,剛毛像刺蝟,高有三四尺,四面有腳,在屋內轉著跑。旁邊又有一鬼,黑毛披散在身體上,爪和牙像利劍,把小女兒放在毛床上,接著去抓次女。情況緊急,兒子們破牆而入,用箭射毛床,毛床跑,那鬼也跑。一會兒,失去鬼的蹤影,毛床向東奔跑,中箭數百,不能跑了。一個兒子捉到它,抱住它的毛,用力拽它。一頓飯的工夫後,一起掉到河裡,兒子大叫道:“我現在抱住鬼了!”鬼被困住。趕緊用火相救,等到用火照時,只見他抱著的是橋柱。劉參的兒子身上都是抓傷,小女兒被扔在路上。過了幾天,軍營中有一個士兵,夜間看見一個毛鬼飛奔到屋上,射它沒有射著,叫喊驚動了很多人。第二天受到懲處,用以使百姓明白,這是有盜賊盜竊,藉故推託是妖怪。以後自行消失,也不知那是怎麼回事。出自《通幽記》。
閻敬立
興元元年,朱泚作亂長安。閻敬立是段秀實的告密使,偷出鳳翔山,夜晚要到太平館去。那館已遷移了十里,舊館久已無人。敬立誤入舊館,只是驚奇荒蕪阻滯。有兩個黑衣人迎門而拜,拉著馬轡到大廳,敬立問此館為何如此荒涼,黑衣人說:“也可
住。”既坐,亦如當館驛之禮。須臾,皁衫人通曰:“知館官前鳳州河池縣尉劉俶。”敬立見之,問曰:“此館甚荒蕪,何也?”對曰:“今天下榛莽,非獨此館,宮闕尚生荊棘矣。”敬立奇其言,語論皆出人右。俶乃雲:“此館所由並散逃。”因指二皁衫人曰:“此皆某家崑崙奴,一名道奴,一名知遠,權且應奉爾。”敬立因於燭下,細目其奴。皁衫下皆衣紫白衣,面皆崑崙,兼以白字印面分明,信是俶家人也。令覘廚中,有三數婢供饌具,甚忙,信是無所由。
良久,盤筵至,食精。敬立與俶同餐,甚飽。畜僕等皆如法,乃寢。敬立問俶曰:“緣倍程行,馬瘦甚,可別假一馬耶?”答曰:“小事耳。”至四更,敬立命駕欲發,俶又具饌,亦如法。俶處分知遠,取西槽馬,送大使至前館。兼令道奴被東槽馬:“我餞送大使至上路。”須臾馬至,敬立乃乘西槽馬而行,俶亦行。可二里,俶即卻回執別,異於常館官。
別後數裡,敬立覺所借馬,有人糞之穢,俄而漸盛,乃換己馬被馱。而行四五里,東方似明。前館方有吏迎拜,敬立驚曰:“吾才發館耳。”曰:“前館無人,大使何以宿?”大訝。及問所送僕馬,俱已不見,其所馱輜重,已卻回百餘步置路側。至前館,館吏曰:“昔有前官鳳州河池縣尉劉少府殯宮,在彼館後園,久已頹毀。”敬立卻回驗之,廢館更無物,唯牆後有古殯宮,東廠前有搭鞍木馬,西側中有高腳木馬,門前廢堠子二,殯宮前有冥器數人。漸覺喉中有生食氣,須臾吐昨夜所食,皆作朽爛氣,如黃衣麴塵之色。斯乃櫬中送亡人之食也。童僕皆大吐,三日方復舊。出《博異記》。
以住。”坐下後,一切都遵照館驛的禮數進行著。過了一會兒,黑衣人通報說:“知館官前鳳州河池縣尉劉俶到。”閻敬立接見他,問道:“這館很荒蕪,為什麼?”回答說:“現在天下都是一片草莽,不單單這個驛館,宮殿還生荊棘呢。”敬立覺得他的話奇怪,談論比一般人高明。劉俶說:“此館所用的人都已逃走。”指著兩個黑衣人說:“這都是我家的崑崙奴,一個叫道奴,一個叫知遠,暫且來侍奉。”閻敬立於是在燈燭下,細看那奴僕。黑衫下都穿著紫白衣服,面容都是崑崙奴的樣子,再加上臉上有白色印字很分明,確實是劉俶家的人。讓去看看廚房,說是有幾個女僕在陳設食具,很忙,確實沒有其他的人。
過了很久,筵席擺上,食物精美。閻敬立和劉俶一起進餐,吃得很飽。馬匹和僕人等也都吃飽了,才睡覺。閻敬立問劉俶道:“一路兼程,馬累得很瘦,能另外借一匹馬嗎?”回答說:“小事罷了。”到了四更天,閻敬立命令整理車馬準備出發,劉俶又像昨天一樣準備了飯菜。劉俶安排知遠取西槽的馬,送大使到前邊的驛館。並讓道奴備好東槽的馬,說:“我親自送大使上路。”一會兒馬到了,閻敬立騎西槽馬前行,劉俶也跟著走。走了約二里地,劉俶就執手告別返回,和平常的館官不同。
分別後走了幾裡,閻敬立感覺所借的馬,有人糞的穢氣,一會兒漸漸味大,於是換自己的馬騎。走了四五里,天像要亮了。前邊驛館正好有館吏迎拜,閻敬立吃驚地說:“我才出驛館呀。”那館吏說:“前館沒有人,大使是怎麼住宿的?”大驚。再找所送的僕從、馬匹,全都不見了,那所馱的輜重,已退回百餘步放到路邊。到了前館,館吏說:“從前有原做鳳州河池縣尉的劉少府的墓地,在那驛館的後園,早已廢毀。”閻敬立回去驗證,廢館再無什麼東西,只是牆後有個古墓,東廠前有個搭鞍的木馬,西側中有個高腳木馬,門前有廢土堡兩座,墓前有冥器數人。閻敬立漸漸感覺嗓子眼有生食味,一會兒,吐出昨夜所吃的食物,都有腐爛味,像酒麴發了黴的顏色。這是棺材裡送給死人的食物。童僕等人都大吐,三日後才復舊。出自《博異記》。
崔書生
博陵崔書生,住長安永樂裡。先有舊業在渭南。貞元中,嘗因清明節歸渭南,行至昭應北墟壠之間,日已晚,歇馬於古道左。比百餘步,見一女人,靚妝華服,穿越榛莽,似失路於松柏間。崔閒步劘逼漸近,乃以袂掩面,而足趾跌蹶,屢欲仆地。崔使小童逼而覘之,乃二八絕代之姝也。遂令小童詰之曰:“日暮何無儔侶,而愴惶於墟間耶?”默不對。又令一童,將所乘馬逐之,更以僕馬奉送。美人回顧,意似微納,崔乃僂而緩逐之,以觀其近遠耳。美人上馬,一僕控之而前。才數百步,忽見女奴三數人,哆口坌息,踉蹌而謂女郎曰:“何處來?數處求之不得。”擁馬行十餘步,則長年青衣駐立以俟。崔漸近,乃拜謝崔曰:“郎君愍小娘失路,脫驂僕以濟之,今日色已暮,邀郎君至莊可矣?”崔曰:“小娘子何忽獨步悽惶如此?”青衣曰:“因被酒興酣至此。”
取北行一二里,復到一樹林,室屋甚盛,桃李甚芳。又有青衣七八人,迎女郎而入。少頃,一青衣出,傳主母命曰:“小外生因避醉逃席失路,賴遇君子,恤以僕馬。不然日暮,或值惡狼狐媚,何所不加。闔室戴佩。且憩,即當奉邀。”青衣數人更出候問,如親戚之密。頃之,邀崔入宅。既見,乃命食。食畢酒至,從容敘言:“某王氏外生女,麗豔精巧,人間無雙,欲待君子巾櫛,何如?”崔放逸者,因酒拜謝於座側。俄命生出,實神仙也。一住三日,宴遊歡洽,無不酣暢。王氏常呼其姨曰玉姨。玉姨好與崔生長行,愛崔口脂合子。玉姨輸,則有玉環相酬。崔輸且多,先於長安買得合子六七枚,半已輸玉姨,崔亦贏玉指環二枚。
崔書生
博陵姓崔的書生,住在長安永樂裡。祖先有舊業在渭南。貞元年間,曾經在清明節回渭南,走到昭應北的荒墳之間,天色已晚,在古道旁歇馬。百餘步外,看見一女子,濃妝華服,穿越在蕪雜叢生的草木中,好像在松柏間迷了路。崔生漫步前行漸漸走近,那女子用衣袖遮臉,而腳下跌跌撞撞,幾次險些摔倒。崔生讓小童走近看她,是個年方二八的絕代美人。於是讓小童問她:“天已晚,為什麼沒有伴侶,悽愴驚慌地在荒墳之中行走呢?”女子沉默不回答。又讓另一童騎馬追她,又把僕人和馬匹送她使用。美人回頭看看,意思像同意接受,崔生就彎著身子慢慢地追她,看她到何處去。美人上馬,一僕人牽馬在前。才走了幾百步,忽然看見幾個女奴,張口喘息,踉蹌而來對女郎說:“從何處來?到處找你找不到。”簇擁著馬走了十餘步,一個年長的婢女站立等待。崔生漸漸走近,婢女拜謝崔生說:“郎君憐憫小娘子迷路,讓出馬匹和僕人幫助她,現在天色已晚,邀請郎君到莊上可以嗎?”崔生曰:“小娘子為什麼獨自行走悽愴驚慌到如此程度?”婢女說:“因喝酒喝盡興了才這樣的。”
取道向北走了一二里,又到一樹林,林中房屋很美,桃李香氣很濃。又有七八個婢女,迎接女郎進去。片刻,一婢女出來,傳達女主人的命令說:“小外甥女因避醉,逃離宴席迷了路,幸虧遇著您,賙濟了僕人和馬匹。不然的話,天晚了,如果遇上惡狼狐狸精,怎麼能不遇害。我們全家都很感激。您暫且休息一下,馬上邀您進去。”幾個婢女連續出來問候,像親戚那樣親密。一會兒,邀請崔生進屋。見面後,命令上飯。吃完又上酒,女主人緩緩說:“王氏是我的外甥女,姿色豔麗精巧,人間無二,想要嫁給您,怎麼樣?”崔生是個豪放的人,乘著酒興在座側拜謝。女主人一會兒命外甥女出來,確實是神仙。崔生一住就是三天,飲宴遊玩歡樂融洽,無比暢快。王氏常叫她姨為玉姨。玉姨喜歡與崔生賭長行,喜愛崔生的口脂合子。玉姨輸了,就給玉環酬對。崔生輸得多,先前在長安買的六七個合子,一半輸給了玉姨,崔生也贏了兩個玉指環。
忽一日,一家大驚曰:“有賊至。”其妻推崔生於後門出。才出,妻已不見,但自於一穴中。唯見芫花半落,松風晚清,黃萼紫英,草露沾衣而已。其贏玉指環猶在衣帶。卻省初見美人之路而行,見童僕以鍬鍤發掘一墓穴,已至櫬中,見銘記曰:“後周趙王女玉姨之墓。平生憐重王氏外生,外生先歿,後令與生同葬。”棺柩儼然,開櫬,中有一合,合內有玉環六七枚。崔比其賭者,略無異矣。又一合,中有口脂合子數枚,乃崔生輸者也。崔生問僕人,僕曰:“但見郎君入柏林,尋覓不得,方尋掘此穴,果不正也。”玉姨呼崔生奴僕為賊耳。崔生感之,急為掩瘞仍舊矣。出《博物志》。
李 則
貞元初,河南少尹李則卒,未斂,有一朱衣人來,投刺申吊,自稱蘇郎中。既入,哀慟尤甚。俄頃屍起,與之相搏。家人子驚走出堂,二人閉門毆擊,及暮方息,孝子乃敢入。見二屍共臥在床,長短形狀,姿貌鬚髯衣服,一無差異。於是聚族不能識,遂同棺葬之。出《獨異志》。
陸 憑
吳郡陸憑少有志行,神彩秀澈,篤信謙讓。家於湖州長城,性悅山水,一聞奇麗,千里而往,其縱逸未嘗寧居。貞元乙丑歲三月,遊永嘉,遘疾而歿。憑素與吳興沈萇友善,萇夢憑顏色憔悴,曰:“我遊至永嘉,苦疾將困。君為知我者,願託家事。”萇悲之。又敘舊歡,宴語久之。因述文章,話虛無之事,乃謂萇曰:“贈君《浮雲詩》一篇,以寄其懷。詩曰:‘虛虛復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
忽然一天,全家大驚說:“來賊了。”崔生的妻子推他從後門出去。才出去,妻子已經不見了,只有自己在一個洞穴中。只見芫花半落,鬆間夜晚的清風,黃萼紫英,草上的露水沾溼了衣服罷了。那贏的玉指環還在衣帶上。沿著當初見美人的路走去,看見童僕用鍬挖掘一個墓穴,已挖到棺材,發現那上面刻記著:“後周趙王女玉姨之墓。平生愛憐王氏這個外甥女,外甥女先死,後讓與外甥女同葬。”棺柩整齊完好。打開棺材,裡面有一個合子,合子裡有玉環六七個。崔生和他賭贏的比較,沒有一點差異。另有一合,裡面有口脂合子數個,是崔生輸的。崔生問僕人,僕人說:“只見您進入柏林,尋找不著,才追尋挖掘這個墓穴,果然不錯。”原來玉姨驚呼的賊是崔生的奴僕。崔生感慨,立刻掩埋如舊。出自《博物志》。
李 則
貞元初年,河南少尹李則死了,未下葬,有一個紅衣人來,投上名片想要弔唁,自稱是蘇郎中。進去後,哀傷慟哭特別厲害。一會兒屍體起來,與他搏鬥。全家人嚇得跑出屋,二人關門毆打,到晚上才平息,孝子才敢進去。見兩具屍體一起躺在床上,長短形狀,姿態容貌鬍鬚衣服,沒有一點兒差別。於是全族的人都不能辨別,就同棺埋葬了他們。出自《獨異志》。
陸 憑
吳郡人陸憑年少就有志向和品行,神采秀美,誠信謙讓。他家在湖州長城,天性喜歡山水,一聽到有奇麗的景觀,不遠千里而往,他恣縱豪放未曾安穩住過。貞元乙丑年三月,遊覽永嘉,得病而死。陸憑平時與吳興人沈萇友好,沈萇夢見陸憑臉色憔悴,說:“我遊覽到永嘉,病得要死了。您是我的知己,想把家事託付於您。”沈萇很悲痛。又敘說過去的歡樂,閒談了很久。又談論文章,說些虛無的事,對沈萇說:“贈您《浮雲詩》一篇,以寄託我的情懷。詩為:‘虛虛復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
亦非吾躬。’”悲吟數四。臨去曰:“憑船已發來,明日午時到此。”執手而去。及覺,所記甚分明,乃書而錄之。如期而憑喪船至。萇撫孤而慟,賻助倍禮。詞人楊丹為之志,具旌神感,銘曰:“篤生府君,美秀而文。沒而不起,寄音浮雲。”出《通幽記》。
潯陽李生
李生者,貞元中,舉進士,下第歸潯陽,途次商洛。會漢南節使入覲,為道騎所迫,四顧唯蒼山萬重,不知所適。時日暮馬劣,無僕徒,見荊棘之深,有殯宮在焉,生遂投匿其中。使既過,方將前去,又不知道途之幾何,乃嘆曰:“吾之寄是,豈非命哉?”於是止於殯宮中,先拜而祝曰:“某家廬山,下第南歸,至此為府公前驅所迫,既不得進,又不得退,是以來。魂如有知,願容一夕之安。”既而閒望,時風月澄霽,雖郊原數裡,皆可洞見。又有殯宮,在百步外,彷彿見一人,漸近,乃一女子,妝飾嚴麗,短不盡尺,至殯宮南,入穴中。生且聽之,聞其言曰:“金華夫人奉白崔女郎,今夕風月好,可以肆目,時難再得,願稍留念。”穴中應曰:“屬有貴客,寄吾之舍,吾不忍去,乖一夕之歡,不足甚矣。”其人乃去,歸殯宮下。生明日至逆旅問之,有知者,是博陵崔氏女也。隨父為尉江南,至此而歿,遂藁葬焉。生感之,乃以酒膳致奠而去。出《宣室志》。
亦非吾躬。’”悲吟多遍。臨去時說:“我的船已開來,明天午時到這裡。”握手離去。沈萇睡醒後,記憶特別清楚,就寫了下來。陸憑的喪船如期到了。沈萇撫摸著遺孤而痛哭,拿出很多喪儀資助辦喪事。詞人楊丹為他寫墓誌,很是旌揚他的神感,墓誌銘寫道:“先生生而得天獨厚,美秀而有文才。雖然去世了,卻留下浮雲詩寄託情懷。”出自《通幽記》。
潯陽李生
李生,貞元年間考進士,落榜回潯陽,途經商洛。適逢漢南節使入京會見天子,被道騎所逼迫,四外望去只有蒼山萬重,不知道應到哪裡去。當時天晚馬累,沒有僕人,只看見深深的荊棘,有殯宮在那裡,李生於是藏匿在裡面。節使過後,李生繼續向前走,又不知道前路有多遠,就嘆息說:“我寄住在這裡,難道是命嗎?”於是就留在了殯宮中,先拜謝而禱告說:“我家在廬山,落第向南回家,到這裡被府公前驅所逼迫,既不能前進,又不能後退,這才來到這裡。鬼魂如果有知,希望能容我安睡一晚。”接著四下閒看,當時風清月朗,即使郊野幾裡,都可以看見。又有一座殯宮,在百步以外,彷彿看見一個人,漸漸走近。是一個女子,妝飾端整美麗,身高不足一尺,走到殯宮南面,進入墓穴中。李生姑且聽著,聽到她說:“金華夫人奉告崔女郎,今晚風月美好,可以觀望,時機再難得到,希望您能賞臉。”穴中應答說:“適值有貴客,住在我的館舍,我不忍心離去,耽誤一夕的歡樂,不是特別可惜的。”那人於是離去,回到了殯宮。李生第二天到客舍打聽,有了解的,說這是博陵崔氏女,跟隨父親赴江南尉任,到這兒死了,於是埋葬在那裡。李生感激她,用酒食祭奠後離去。出自《宣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