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
魏人鑽火 齊俊士 元魏臣 幷州士族 高敖曹
樑權貴 柳騫之 阮 嵩 郝象賢 朱前疑
張由古 侯思正 王及善 逯仁杰 袁 琰
臺中語 沈子榮 武懿宗 張 衡 李良弼
來子珣 閻知微 崔 湜 權龍襄
魏人鑽火
魏人夜暴疾,命門人鑽火。是夕陰暝,督迫頗急。門人忿然曰:“君責人亦大無理。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當得覓鑽火具,然後易得耳。”孔文舉聞之曰:“責人當以其方也。”出《笑林》。
齊俊士
《漢書·王莽贊》雲:“紫色蛙聲,餘分閏位。”謂以偽亂真。顏之推常言:“吾近共人讀書,與言及王莽形狀,有一俊士自許知史學,名價甚高,乃雲:‘王莽非直鴟目虎吻,亦紫色蛙聲。’”出《顏氏家訓》。
元魏臣
元魏之世,在洛京時,有一才學重臣,新得《史記》音,
魏人鑽火
三國時,有個魏國人夜晚突然得了重病,叫門人鑽木取火。這天夜裡特別陰暗,他督促得很急迫。門人憤然道:“你責備人也太無理了。現在夜黑如漆,為何不拿火來給我照照?先能夠找到鑽火用的工具,之後才容易得到火。”孔文舉聽說這件事後說:“責備人應當講究方法才行。”出自《笑林》。
齊俊士
《漢書》中《王莽傳》的最後部分寫道:“紫色蛙聲,餘分閏位。”謂以偽亂真。顏之推常說:“我近來和人一道讀書,在跟他們談到王莽的相貌時,有位俊士自稱熟知史學,名聲很高,他說:‘王莽不只長著鷹眼虎嘴,而且紫臉蛙聲。’”出自《顏氏家訓》。
元魏臣
北魏時,京都洛陽有才學的大官,對《史記》的字音有新發現,
而頗紕誤。及見顓頊字為許綠,錯作許緣。其人遂謂朝士言:“從來謬音專旭,當專翲耳。”此人先有高明,翕然行信。期年之後,更有碩儒,苦相究討,方知誤焉。出《顏氏家訓》。
幷州士族
北齊幷州有士族,好為可笑詩賦,輕蔑邢魏諸公。眾共嘲弄,虛相稱讚,必擊牛釃酒延之。其妻明鑑人也,泣而諫之。此人嘆曰:“才華不為妻子所容,何況行路。”至死不覺。出《顏氏家訓》。
高敖曹
高敖曹常為《雜詩》三首雲:“冢子地握槊,星宿天圍棋。開壇甕張口,卷席床剝皮。”又:“相送重相送,相送至橋頭。培堆兩眼淚,難按滿胸愁。”又:“桃生毛彈子,瓠長棒槌兒。牆欹壁亞肚,河凍水生皮。”出《啟顏錄》。
樑權貴
樑有一權貴,讀誤本《蜀都賦》,註解“蹲鴟,芋也”,而為“羊”字。後有人餉羊肉,答書雲:“損惠蹲鴟。”舉朝驚駭,不解事義。久後尋繹,方知如此。出《顏氏家訓》。
柳騫之
隋內史舍人河東柳騫之,奏事好錯。嘗有周家公主,表請出家。騫之奏雲:“周家公主上表,求作道人。”上大笑。
其實他的發現很多都是錯誤的。他見顓頊的頊字拼作“許綠”,便錯誤地拼作“許緣”,於是他就對朝士們說:“從來‘顓頊’二字就錯誤地讀成‘專旭’,應當讀作‘專翲’才對。”此人既然先有了高明,其他人也只好跟著念“專翲”。一年之後,有一位更有學問的人,與他苦苦地探討研究,他才知道自己錯了。出自《顏氏家訓》。
幷州士族
北齊幷州有個讀書人,專好寫一些令人發笑的詩賦,而且鄙視邢邵、魏收等有學問人。人們經常嘲弄他,如果有人虛假地稱讚幾句,他一定會殺牛斟酒招待人家。他的妻子是個明白人,曾含著眼淚苦苦地規勸他。此人卻感嘆道:“有才華的人,自己的妻子都容忍不得,何況路人了。”至死也未醒悟。出自《顏氏家訓》。
高敖曹
高敖曹曾經寫《雜詩》三首說“冢子地握槊,星宿天圍棋。開壇甕張口,卷席床剝皮。”又:“相送重相送,相送至橋頭。培堆兩眼淚,難按滿胸愁。”又:“桃生毛彈子,瓠長棒槌兒。牆欹壁亞肚,河凍水生皮。”出自《啟顏錄》。
樑權貴
樑朝時有一位權貴,讀了一篇有錯誤的《蜀都賦》,註解中將“蹲鴟,芋也”中的“芋”,解釋為“羊”。後來有人要請他去吃羊肉,他在回覆的信箋中寫道:“損惠蹲鴟。”滿朝的官員聽說後無不感到驚訝,不解其意。過了很久,找出了原因,才知道是這麼回事。出自《顏氏家訓》。
柳騫之
隋朝時,有一位內史舍人,河東人柳騫之,在朝堂奏事的時候經常出錯。有一次,周氏的一位公主要出嫁,需要奏請皇上。柳騫之向皇上奏道:“周氏公主上表,求作道人。”皇上大笑。
及出,虞僕射慶則問之曰:“奏事若為錯。”騫之復錯答曰:“周家公主,欲得還俗。”騫之歷位光祿卿。
阮 嵩
唐貞觀中,桂陽令阮嵩,妻閻氏,極妒。嵩在廳會客飲,召女奴歌,閻被髮跣足袒臂,拔刀至席。諸客驚散,嵩伏床下,女奴狼狽而奔。刺史崔邈為嵩作考詞雲:“婦強夫弱,內剛外柔。一妻不能禁止,百姓如何整肅?妻既禮教不修,夫又精神何在?考下。”省符,解見任。出《朝野僉載》。
郝象賢
唐郝象賢,侍中處俊之孫,頓丘令南容之子也,弱冠。諸友生為之字曰寵之,每於父前稱字。父紿之曰:“汝朋友極賢,吾為汝設饌,可命之也。”翌日,象賢因邀致十數人,南容引生與之飲,謂曰:“諺雲:‘三公後,出死狗。’小兒誠愚,勞諸君制字,損南容之身尚可,豈可波及侍中也?”因泣涕,眾慚而退。寵之者,反語為痴種也。出《朝野僉載》。
朱前疑
周朱前疑淺鈍無識,容貌極醜。上書雲:“臣夢見陛下八百歲。”即授拾遺,俄遷郎中。出使回,又上書雲:“聞嵩山唱萬歲聲。”即賜緋魚袋,未入五品,於綠衫上帶之,朝野莫不怪笑。後契丹反,有敕京官出馬一匹供軍者,即酬五品。
退出朝堂後,僕射虞慶則問他道:“你上奏的事情好像說錯了。”柳騫之又錯誤地回答說:“啊,周氏公主,想要還俗。”柳騫之還做過光祿卿。
阮 嵩
唐朝貞觀年間,有一個桂陽縣令叫阮嵩,他的妻子閻氏忌妒心極強。阮嵩在客廳裡與客人飲酒時,把一個女僕叫來為大家唱歌助興,閻氏便披頭散髮光腳袒臂持刀衝進客廳。客人們驚慌散去,阮嵩嚇得藏於床下,女僕狼狽而逃。在對官吏進行考課的時候,刺史崔邈給阮嵩的鑑定中寫道:“婦強夫弱,內剛外柔。一妻不能禁止,百姓如何整肅?妻既禮教不修,夫又精神何在?考為下等。”經吏部審核符合事實,阮嵩被解除現職。出自《朝野僉載》。
郝象賢
唐朝的郝象賢,是侍中郝處俊的孫子,頓丘縣令郝南容的兒子,二十歲。朋友們給他取字寵之,每次在其父親面前喊他的字。父親便哄騙他說:“你的朋友們很賢明,我為你設宴,可以把他們請來。”第二天,郝象賢邀請到十幾個人,郝南容與他們一起飲酒,他對郝象賢的朋友說:“諺語云:‘三公後,出死狗。’小兒確實很愚痴,有勞各位給他取字了,損害我南容倒沒什麼,怎可以波及侍中呢?”於是哭了起來,眾人慚愧而去。所謂寵之,反話講是痴種。出自《朝野僉載》。
朱前疑
後周朝時,有個叫朱前疑的人,淺薄遲鈍而又無知,相貌也很醜陋。他向皇上上書道:“臣夢見陛下活八百歲。”於是被授予拾遺,不久又升為郎中。出使歸來,又上書寫道:“我聽到嵩山有唱萬歲的聲音。”於是又賜給他緋魚袋,未入五品,在綠色官服上佩帶一個相當五品的緋魚袋,朝野沒有不笑他的。後來契丹人反叛,皇上下令京官如果獻給軍隊一匹馬,就可得到五品官階。
前疑買馬納訖,表索緋。上怒,批其狀:“即放歸丘園。”憤恚而卒。出《朝野僉載》。
張由古
唐張由古有吏才而無學術,累歷臺省。嘗於眾中,嘆班固有大才,而文章不入《文選》。或謂之曰:“《兩都賦》《燕山銘》《典引》等,併入《文選》,何為言無?”由古曰:“此並班孟堅文章,何關班固事?”聞者掩口而笑。又謂同官曰:“昨買得《王僧襦集》,蓋僧孺也。 大有道理。”杜文範知其誤,應聲曰:“文範亦買得《佛袍集》,倍勝《僧襦集》。”由古竟不知覺。累遷司計員外,以罪放於庭州。時中書令許敬宗綜理詔獄,帖召之。由古喜,至則為所責,懼而手戰,笏墜於地,口不能言。初為殿中正班,以尚書郎有錯立者,謂引駕曰:“員外郎小兒難共語,可鼻衝上打。”朝士鄙之。出《大唐新語》。
侯思正
唐侯思正出自皁隸,言音不正,以告變授侍書御史。按制獄,苛酷日甚。嘗按中丞魏元忠曰:“急承白司馬,不然,即吃孟青。”白司馬者,洛陽有阪,號曰白司馬阪。孟青者,將軍姓孟名青,曾杖殺琅琊王衝者也。思正閭巷庸人,常以此言逼諸囚。元忠辭氣不屈,思正怒而倒曳之。元忠徐起曰:“我薄命,如乘惡驢而墜,腳為鐙所掛,遂被賊曳耳。”
朱前疑買了馬送去後,上表索要緋色官服。皇上大怒,在其狀文上批道:“立即放歸田園。”前疑憤恨而死。出自《朝野僉載》。
張由古
唐朝人張由古有做官的能力但沒有學問,多年曆位臺省官職。曾在眾人之中感嘆說班固雖是個很有才能的人,可他的文章卻未被收入《文選》。有人對他說:“《兩都賦》《燕山銘》《典引》等一起收入了《文選》,怎麼能說沒有呢?”張由古說:“這些都是班孟堅(班固的字)的文章,與班固有什麼關係?”聽到他的話的人都掩嘴而笑。又對同僚們說:“昨天買到一套《王僧襦集》,大概應是僧孺。 講得很有些道理。”杜文範知道他又弄錯了,隨聲說道:“我也買到一套《佛袍集》,大大勝過《僧襦集》。”張由古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張由古一直升至司計員外,後因獲罰被流放庭州。當時中書令許敬宗治理詔獄,便寫了帖子把他召回來。張由古十分歡喜,當他來見許敬宗時,卻受到責難,懼怕得雙手戰抖,把笏板都掉在了地上,嘴裡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當時由古被授予殿中正班,因有位尚書郎在上殿時站錯了位置,他便對領駕的長官說:“跟這個員外郎小兒沒什麼好講的,就該把他倒提起來狠打。”朝官們都很鄙視他。出自《大唐新語》。
侯思正
唐代時有個叫侯思正的人,當過衙役,說話時吐字音不正,他因告發別人叛變而被授予侍書御史。他在審理皇上交辦的案子時,十分刻毒殘酷。曾經在審問中丞魏元忠時說:“快受板,不然,吃棍杖。”白司馬是洛陽有阪,人們稱它叫白司馬阪。孟青是姓孟名青的將軍,曾用棍棒打死了琅玡王衝。侯思正是巷裡中的平庸之輩,因而常用這樣的話去威逼囚徒。但是魏元忠在語言和氣度上均未屈服,侯思正氣怒而將他大頭朝下地倒拖。魏元忠慢慢地站起來道:“算我運氣不好,就好像是騎了頭惡驢被摔了下來,可是腳還被掛在鞍鐙上,於是被這賊好頓拖拉。”
思正大怒,又曳之曰:“汝拒捍制使,奏斬之。”元忠曰:“侯思正,汝今為國家御史,須識禮儀輕重。如此須魏元忠頭,何不以鋸截去!無為抑我反。奈何佩服朱紱,親銜天命,不能行正道之事,乃言白司馬孟青,是何言也?若非魏元忠,無人仰教!”思正驚起,悚怍曰:“思正死罪,實不解,幸蒙中丞見教。”乃引上階,禮坐而問之。元忠徐就坐自若。又思正言音不正,時斷屠殺,思正曰:“今斷屠殺,雞、古梨反。 魚、愚。 豬、計。 驢蔞。 俱居。 不得吃,苦豉反。 謂空吃米弭。 面,滅之去聲。 如檽齊。 何得飽?”侍御史霍獻可笑之。思正訴於則天。則天怒謂獻可曰:“我知思正不識字,我已用之,卿笑何也?”獻可具言雞豬之事,則天亦大笑。思正嘗命作籠餅,謂膳者曰:“與我作籠餅,可縮蔥作。”比市籠餅,蔥多而肉少,故令縮蔥加肉也。時人號為“縮蔥侍御史”。時來俊臣棄故妻,奏逼娶太原王慶詵女,思正亦奏請娶趙郡李自挹女,敕政事商量。鳳閣侍郎李昭德撫掌謂諸相曰:“大可笑!大可笑!”諸相問之,昭德曰:“往年來俊臣賊劫王慶詵女,已大辱國。今日此奴又請娶李自挹女,無乃復辱國耶?”事遂寢。竟為李昭德榜殺之。出《御史臺記》。
王及善
唐王及善才行庸猥,風神鈍濁。為內史時,人號為“鳩集
侯思正聽後大怒,又把他拖了一陣,道:“你竟敢抗拒皇上派來的人,我要上奏把你殺了。”魏元忠道:“侯思正,你如今是國家的御史,必須知道禮儀輕重。你這樣需要我魏元忠的頭顱,為什麼不乾脆拿鋸來截去!用不著逼我反抗。你身穿朱紱官服,擔負著上邊的使命,不能正確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卻說什麼‘白司馬孟青’,這是什麼話?若不是我魏元忠,沒人會對你指教!”侯思正驚慌地站起來,害怕而又慚愧地說:“思正該死,我真的不明白這些,多虧了魏中丞的指教。”於是他把魏思正領上臺階,按照禮數請其坐下並尋問。魏元忠也慢慢地坐下,神情自若。侯思正語音不正,有段時間禁止屠宰,侯思正道:“現在禁止屠宰,雞(說成gī)、魚(說成愚)、豬(說成計)、驢(說成蔞)俱(說成居)不得吃(說成kǐ),光吃米(說成弭)、面(說成滅),怎麼能吃飽?”侍御史霍獻可聽到後忍不住笑了。侯思正便把他告到了武則天那裡。武則天憤怒地對霍獻可說道:“我知道思正不識字,既然我已經任用他了,你為什麼還要嘲笑他呢?”獻可便把“雞豬”之事學了一遍,武則天也不禁大笑。侯思正叫人作籠餅,他對廚師說:“給我做籠餅時,可少些放蔥。”因為他去市場買的籠餅蔥多肉少,所以讓廚師少些蔥多加肉。當時人們稱他為縮蔥侍御史。那時還有個叫來俊臣的人,拋棄了原配妻子,上奏皇上非要娶太原王慶詵的女兒不可,侯思正此時也奏請要娶趙郡李自挹的女兒,皇上下敕讓政事堂商議。鳳閣侍郎李昭德拍著手對各位宰相說:“太可笑了!太可笑了!”宰相們問他怎麼回事,他說:“之前來俊臣賊劫王慶詵的女兒,已經大為辱國了(暗喻臣娶王女)。今日此奴又請娶李自挹的女兒(唐皇帝也李姓),這不是又一次辱國嗎?”於是這件事被阻止。後來侯思正竟被李昭德榜殺。出自《御史臺記》。
王及善
唐朝時有個叫王及善的人,才學平庸,行為猥瑣,精神遲鈍,頭腦十分不清醒。在任中書令的時候,人們說他是“雉鳩落在
鳳池”。俄遷文昌右相,無他政,但不許令史之驢入臺,終日迫逐,無時暫舍。時人號“驅驢宰相”。出《朝野僉載》。
逯仁杰
周朝有逯仁杰,河陽人。自地官令史出尚書,改天下帳式,頗甚繁細,法令滋章。每村立社官,仍置平直老三員,掌簿案,設鎖鑰。十羊九牧,人皆散逃。而宰相淺識,以為萬代皆可行,授仁杰地官郎中。數年,百姓苦之,其法遂寢。出《朝野僉載》。
袁 琰
週考功令史袁琰,國忌,眾人聚會,充錄事勾當。遂判曰:“曹司繁鬧,無時暫閒。不因國忌之辰,無以展其歡笑。”合坐嗤之。出《朝野僉載》。
臺中語
周夏官侍郎侯知一,年老,敕放致仕。上表不伏,於朝堂踴躍馳走,以示輕便。張悰丁憂,自請起復。吏部主事高筠,母喪,親戚為舉哀,筠曰:“我不能作孝。”員外郎張棲貞,被訟,詐遭母憂,不肯起對。時臺中為之語曰:“侯知一不伏致仕,張悰自請起復,高筠不肯作孝,張棲貞情願遭憂。皆非名教中人,並是王化外物。獸心人面,不其然乎?”出《朝野僉載》。
鳳凰池(中書省又稱鳳閣)”。不久又遷轉文昌臺(尚書省)任右相,身為宰相不去處理國家大政,只去監管令史的驢子是否進入了都省的官署,並且整天都在監督驅趕,從不暫停。因而人們又稱他為“驅驢宰相”。出自《朝野僉載》。
逯仁杰
武周朝時有個叫逯仁杰的人,是河陽人。從地官令史出任尚書,一改全國租稅賬式,規定十分繁細,法令之下又派生出許多條文。規定每村必須設一社官,而且仍然保留舊有人員,掌管各種賬簿案卷,並要求上鎖。一時間在鄉間村吏氾濫成災,十羊九牧,百姓紛紛散逃。可是宰相見識淺薄,認為這是萬代可行的好政策,因而授予逯仁杰戶部郎中的官職。實行數年後,百姓以此為苦,這項法令才逐漸停止。出自《朝野僉載》。
袁 琰
武周時,吏部考功司的令史袁琰,在禁止娛樂的國忌日裡,與眾人聚會,他在酒席上監酒令主賞罰。其狀子上判道:“司曹官署裡總是很繁鬧,沒有一時間歇。沒有因國忌之時,就不展現其歡樂。”在座的人都嘲笑他。出自《朝野僉載》。
臺中語
武周朝的兵部侍郎侯知一,在他年老的時候,皇上下敕讓他退休。他上表不服老,並在朝堂裡跳躍奔走,以表現自己敏捷輕便。張悰在丁憂期間,自己請求復職。吏部主事高筠的母親去世,親戚要舉辦喪禮,高筠說:“我不能守孝。”員外郎張棲貞被人起訴,他卻騙人說自己正遭母憂守孝,不肯去答辯。當時臺中對此批語道:“侯知一不伏致仕,張悰自請起復,高筠不肯作孝,張棲貞情願遭憂。這些人都是沒有教養的人,全是些禮教之外的東西。人面而獸心,不正是這樣的嗎?”出自《朝野僉載》。
沈子榮
周天官選人沈子榮誦判二百道,試日不下筆。人問之,榮曰:“無非命也,今日誦判,無一相當,有一道跡同,人名又別。”至來年選,判水磑,又不下筆。人問之,曰:“我誦水磑,乃是藍田,今問之富平,如何下筆?”聞者莫不撫掌焉。出《朝野僉載》。
武懿宗
周則天內宴甚樂,河內王懿宗忽然起奏曰:“臣急告君,子急告父。”則天大驚,引前問之,對曰:“臣封物,承前府家自徵。近敕州縣徵送,大有損折。”則天大怒,仰觀屋椽,良久曰:“朕諸親飲正樂,汝是親王,為三二百戶封,幾驚殺我,不堪作王。”令曳下。懿宗免冠拜伏,諸王救之曰:“懿宗愚鈍,無意矣。”上乃釋之。出《朝野僉載》。
張 衡
周張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加一階,合入三品,已團甲。因退朝,路旁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出《朝野僉載》。
李良弼
周右拾遺李良弼,自矜脣頰,好談玄理,請使北蕃說骨篤祿。匈奴以木盤盛糞飼之,臨以白刃。弼懼,食一盤並盡,
沈子榮
武周時,吏部候選官員沈子榮,背誦評判了二百道題,可是考試那天一直沒動筆。有人問他怎麼不答,他說:“無非是運氣不佳,今日的題目,沒有一個與我準備的相同,有一道題中講述的事蹟倒跟我知道的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人名又不同。”到第二年又參加考試,題目是關於水磨的,沈子榮又未動筆。人們問他時,他說:“我能答的水磨是藍田縣的,今天問的是富平的水磨,我如何下筆?”聽到的人沒有不拍掌大笑的。出自《朝野僉載》。
武懿宗
武周時武則天賜宴招待內親,正喝的高興時,河內王武懿宗忽然奏道:“臣有急事要稟告君主,子有急事要稟告父親。”武則天一聽大驚,急招引他到跟前詢問,武懿宗道:“臣的封地,從前都是由我家府直接徵收稅賦。近來皇上下令由州縣徵送,這樣一來就大有折扣。”武則天聽後大怒,她仰望屋椽,很久才說道:“我的親屬們正喝得高興,你是親王,竟為了區區三二百戶的封賞之事,幾乎嚇死我,不配做王。”於是下令讓人拉下去。武懿宗脫帽拜倒在地,各位親王請救道:“懿宗愚蠢遲鈍,完全是無意的。”武則天這才寬恕釋放了他。出自《朝野僉載》。
張 衡
武周朝人張衡,令史出身,官階達到四品,又給他加了一階,應當進入三品,已經團甲。退朝時,他在路旁看見有人賣剛熟的蒸餅,就買了一張馬上吃了,因此被御史檢舉揭發。武則天下敕道:“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於是落甲。出自《朝野僉載》。
李良弼
武周朝,右拾遺李良弼因能說會道而自負,好談論些玄奧的道理,他曾請求出使北蕃去遊說骨篤祿。匈奴木盤盛上糞便讓他吃,並用刀逼迫他。李良弼害怕,將一盤糞便吃了個乾淨,
乃放還。人譏之曰:“李拾遺能拾突厥之遺。”出為真源令,秩滿,還瀛州。遇契丹賊孫萬榮,使何阿小取滄、瀛、冀具入。良弼謂鹿城令李懷璧曰:“孫者胡孫,即是獼猴,難可當也。萬字者有草,即是草中藏。”勸懷璧降。何阿小授懷璧三品將軍。阿小敗,懷璧及良弼父子四人,併為河內王武懿宗斬之。出《朝野僉載》。
來子珣
唐來子珣,則天委之按制獄,多希旨。賜姓武氏,字家臣。丁父憂起復,累加遊擊將軍右羽林軍中郎將。常衣錦半臂,言笑自若,朝士誚之。諭德張元一好譏謔,曰:“豈有武家兒,為你來家老翁制服耶?”出《御史臺記》。
閻知微
周春官尚書閻知微庸瑣駑怯,使入蕃,受默啜封為漢可汗。賊入恆定,遣知微先往趙州招慰。將將軍陳令英等守城西面,知微謂令英曰:“陳將軍何不早降下,可汗兵到然後降者,剪土無遺。”令英不答。知微城下連手踏歌,稱“萬歲樂”。令英曰:“尚書國家八座,受委非輕,翻為賊踏歌,無慚也。”知微仍唱曰:“萬歲樂,萬歲年,不自由,萬歲樂。”時人鄙之。出《朝野僉載》。
崔 湜
唐崔湜為吏部侍郎,貪縱。兄憑弟力,父挾子威,鹹受囑求,贓汙狼籍。父挹,為司樂,受選人錢,湜不之知也,
然後才被放回來。人們都譏笑他說:“李拾遺能拾突厥人的遺。”後自朝中外放任真源縣令,屆滿後回瀛州。遇上契丹孫萬榮派遣何阿小攻取滄州、瀛州、冀州等地。李良弼對鹿城縣令李懷璧說:“孫,乃胡孫,就是獼猴,遇上大難可以抵擋。萬(萬)字有草,就是在草中藏身。”勸懷璧投降契丹。何阿小授予李懷璧三品將軍官職。何阿小失敗後,李懷璧、李良弼父子四人均被河內王武懿宗斬首。出自《朝野僉載》。
來子珣
唐代人來子珣,常被武則天委派審理案子,他也多能迎合上意。武則天便賜他武姓,字家臣。父喪丁憂後又重新復職,官職累累相加,從遊擊將軍到右羽林軍中郎將。他經常半臂套著錦衣,談笑自若,朝官們因此譏誚他。諭德張元一喜好諷人,他說:“哪有武家的兒郎,為來家的老頭子服喪的?”出自《御史臺記》。
閻知微
武周朝時禮部尚書閻知微,猥瑣怯懦而又才智低劣,派他出使北蕃時,接受了默啜給他的封號漢可汗。後來蕃人侵入恆定,朝廷派他先去趙州慰勞前方將士。將軍陳令英等守在城的西面,閻知微對陳令英說道:“陳將軍何不盡早投誠,如果可汗的兵到了之後再投降,就會死無葬身之地。”陳令英不回答。閻知微便在城下拉著手踏著足唱起“萬歲樂”。陳令英道:“尚書是國家的重臣,你受到的恩遇和委託已算不輕,可你反而去為蕃賊唱歌,這是不知羞恥。”閻知微仍然唱道:“萬歲樂,萬歲年,不自由,萬歲樂。”當時的人們都十分鄙視他。出自《朝野僉載》。
崔 湜
唐朝崔湜為吏部侍郎,為人貪婪而放縱。他的父兄都憑藉他的勢力,接受請託,貪贓受賄,聲名狼藉。他的父親崔挹,任司樂,曾接受了一個選人的一筆賄賂,可是崔湜並不知道這件事,
長名放之,其人訴曰:“公親將賂去,何為不與官?”湜曰:“所親為誰?吾捉取鞭殺。”曰:“鞭即遭憂。”湜大怒慚。主上以湜父年老,瓜初熟,賜一顆。湜以瓜遺妾,不及其父,朝野誚之。時崔、岑、鄭愔,併為吏部,京中謠之曰:“岑義獠子後,崔湜令公孫,三人相比接,莫賀咄最渾。”出《朝野僉載》。
權龍襄
唐左衛將軍權龍襄性褊急,常自矜能詩。通天年中,為滄州刺史,初到,乃為詩呈州官曰:“遙看滄海城,楊柳鬱青青。中央一群漢,聚坐打杯觥。”諸公謝曰:“公有逸才。”襄曰:“不敢,趁韻而已。”又《秋日述懷》曰:“簷前飛七百,雪白後園強。飽食房裡側,家糞集野蜋。”參軍不曉,請釋,襄曰:“鷂子簷前飛,值七百文。洗衫掛後園,乾白如雪。飽食房中側臥,家裡便轉,集得野澤蜣螂。”談者嗤之。皇太子宴,夏日賦詩:“嚴霜白浩浩,明月赤團團。”太子援筆為贊曰:“龍襄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晝耀,嚴霜夏起。如此詩章,趁韻而已。”襄以張易之事,出為容山府折衝。神龍中追入,乃上詩曰:“無事向容山,今日向東都。陛下敕進來,今作右金吾。”又為《喜雨》詩曰:“暗去也沒雨,明來也沒雲。日頭赫赤出,地上綠氳氤。”為瀛州刺史日,新過歲,京中數人附書曰:“改年多感,敬想同之。”正新喚官人集雲:“有詔改年號為多感元年。”將書呈判司已下,眾人大笑。龍襄復側聽,怪赦書來遲。高陽博野兩縣,競地陳牒,
公佈名單時此人落選,那人質問崔湜道:“你的親屬收了我賄賂,為什麼不給我官職?”崔湜道:“這個親屬是誰?我要把他抓來用鞭子抽死。”那選人道:“用鞭子抽死他你就會遭丁憂。”崔湜很生氣又很慚愧。皇上因為崔湜的父親年歲已老,在瓜剛剛成熟的時候,便賞賜了一個。可崔湜都把瓜給了自己的小老婆,沒有送他的父親,朝內外都譏誚他。當時崔湜、岑義、鄭愔一起在吏部做官,京城裡有歌謠詠道:“岑義獠子後,崔湜令公孫,三人相比接,莫賀咄最渾。”出自《朝野僉載》。
權龍襄
唐代左衛將軍權龍襄,性情急躁而肚量窄小,經常自誇能寫詩。通天年間,被任命為滄州刺史,剛上任,便寫詩給州官們看,詩寫道:“遙看滄海城,楊柳鬱青青。中央一群漢,聚坐打杯觥。”各位官員都稱讚道:“你有超群的才華。”龍襄說:“不敢當,湊韻而已。”又作《秋日述懷》詩道:“簷前飛七百,雪白後園強。飽食房裡側,家糞集野蜋。”參軍不明白,請他解釋,他說:“鷂鷹在屋簷前飛旋,能值七百文錢。洗過的衣衫涼掛在後園,晒乾後潔白如雪。吃飽了飯就在房子裡側身躺臥,家裡的糞便,必然會招來野泡子裡的屎殼郎。”談到這件事的人無不嘲笑他的。皇太子賜宴,正好是夏天,他賦詩道:“嚴霜白浩浩,明月赤團團。”皇太子題寫“贊”道:“龍襄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晝耀,嚴霜夏起。如此詩章,趁韻而已。”他曾受張易之事牽連,被派出去做了容山府折衝。到神龍年間又被調回京師,於是給皇上寫詩道:“無事向容山,今日向東都。陛下敕進來,今作右金吾。”又作《喜雨》詩道:“暗去也沒雨,明來也沒雲。日頭赫赤出,地上綠氳氤。”任瀛州刺史時,有一年春節剛過,京城中數人寫信跟他說:“改年多感,敬想同之。”意謂新的一年,感嘆良多,想必你也一樣。正月裡他把所有官員都召集來說道:“有詔改年號為多感元年。”並把書信拿給判司以下看,眾人大笑。他側耳聽到人們的鬨笑時,又怪敕書遲遲不到。高陽、博野兩縣為了爭奪土地,都狀書各自的理由,
龍襄乃判曰:“兩縣競地,非州不裁。既是兩縣,於理無妨付司。權龍襄示。”典曰:“比來長官判事,皆不著姓。”龍襄曰:“餘人不解,若不著姓,知我是誰家浪驢也。”龍襄不知忌日,謂府史曰:“何名私忌?”對曰:“父母亡日,請假,獨坐房中不出。”襄至日,於房中靜坐,有青狗突入,龍襄大怒曰:“衝破我忌。”更陳牒,改作明朝,好作忌日。談者笑之。出《朝野僉載》。
權龍襄判狀道:“兩縣爭地盤,不是本州府不予裁決。既是兩個縣的事,按理應交付主管部門去裁判。權龍襄示。”典吏說:“近來長官判事,皆不寫姓。”龍襄曰:“其他人不清楚的,若不寫姓,知道我是誰家的浪驢。”權龍襄不知道什麼叫忌日,問府史道:“什麼叫私忌?”府史道:“父母死亡時,要告假在家,獨坐房中不能出門。”後來在他遇上喪憂之時,便在房中一人靜坐,不巧有隻黑狗突然闖入,權龍襄大怒,道:“衝破我的忌日。”於是更換請假文牒,改為明天再作忌日。談論的人莫不大笑。出自《朝野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