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
東方朔 劉 向 胡 綜 張 華 束 晳
沈 約 虞世南 傅 奕 郝處俊 孟 詵
唐文宗 賈 耽 段成式 江陵書生
東方朔
漢武帝時,嘗有獨足鶴,人皆不知,以為怪異。東方朔奏曰:“此《山海經》所謂畢方鳥也。”驗之果是。因敕廷臣皆習《山海經》。《山海經》,伯翳所著,劉向編次作序。伯翳亦曰伯益。《書》曰:“益典朕虞。”蓋隨禹治水,取山海之異,遂成書。出《尚書故實》。
劉 向
貳負之臣曰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發,系之山上,在關提西北。郭璞注云:漢宣帝使人發上郡磐石,石室中得一人,徒裸,被髮反縛,械一足。以問,群臣莫知。劉向按此言之。宣帝大驚,由是人爭學《山海經》矣。出《山海經》。
東方朔
漢武帝時,曾經出現過獨腳鶴,人們不知是什麼鳥,認為它的出現是一種怪異現象。東方朔向武帝上奏說:“這是《山海經》中所說的畢方鳥。”經過驗證果然是這樣。於是,漢武帝下詔書,命令大臣們都學習《山海經》。《山海經》,伯翳所著,西漢劉向進行了整理編排,並作了序言。伯翳也叫伯益。《尚書》上說:“益任朕虞。”因為益曾跟隨大禹治水,遍採山川河海的奇異之處,寫成了此書。出自《尚書故實》。
劉 向
貳負手下有一個臣子叫危,和貳負一起殺了窫窳,帝把危拘禁在疏屬山上。右腳戴著鐐銬,兩手和頭髮被反綁著,拘禁在山上,在關提西北部。郭璞在《山海經》的註文中說:“漢宣帝劉詢派人在上郡採掘大石塊,在一個石室中發現了一具古屍,全身赤裸,披髮,雙手被反綁,一隻腳被銬著。漢宣帝詢問這件事,大臣們沒有知道的。劉向按《山海經》的記載回奏。漢宣帝很吃驚,由此,人們爭學《山海經》。出自《山海經》。
胡 綜
胡綜博物多識。吳孫權時,有掘地得銅匣長二尺七寸,以琉璃為蓋,雕縷其上,得一白玉如意,所執處皆刻龍虎及蟬形。時莫能識其所由者。權以綜多悉往事,使人問之。綜雲:“昔秦始皇東遊,以金陵有天子氣,乃改縣名。並掘鑿江湖,平諸山阜,處處輒埋寶物,以當王土之氣。事見於《秦記》,此蓋是乎?”眾人鹹嘆其洽聞,而悵然自失。出《綜別傳》。
張 華
魏時,殿前鍾忽大鳴,震駭省署。華曰:“此蜀銅山崩,故鐘鳴應之也。”蜀尋上事,果雲銅山崩。時日皆如華言。出《小說》。
又
晉陸士衡嘗餉張華,於時賓客盈座。華開器,便曰:“此龍肉也。”眾雖素伏華博聞,然意未知信。華曰:“試以苦酒灌之,必有異。”試之,有五色光起。士衡乃窮其所由,鮓主曰:“家園中積茅下,得一白魚,質狀殊常,以作鮓過美,故以餉陸。”出《世說》。
又中朝時,有人畜銅澡盤,晨夕恆鳴如人扣。以白張華。華曰:“此盤與洛鍾宮商相諧,宮中朝暮撞,故聲相應。可 令輕,則韻乖,鳴自止也。”依言,即不復鳴。出《小說》。
胡 綜
胡綜博學多識。東吳孫權時,有人在掘地時得到一個銅匣,長二尺七寸,上有琉璃蓋,匣上雕刻著花紋,裡邊有一個白色玉石如意,手拿的地方刻著龍、虎、蟬形圖案。當時,誰也不知道這物件的來由。孫權認為胡綜對過去的事情很熟悉,便派人去問。胡綜說:“當年秦始皇東遊,認為金陵一帶有天子氣,便改了縣名。掘江挖河,推平山丘,並在各地埋下寶物,用這種辦法壓制王土之氣。此事在《秦記》上有記載,這些東西大概就是當年埋下的寶物吧。”眾人很歎服胡綜的博學多聞,自己感到很慚愧。出自《綜別傳》。
張 華
魏時,殿前的大鐘忽然自己鳴響了起來,省署內外一片驚慌。張華說:“這是由於蜀地銅山山崩,大鐘自鳴以應和。”不久,蜀地上奏,果然是銅山山崩。日期、時間和張華說的一樣。出自《小說》。
又
晉時,陸士衡曾請張華吃飯,當時賓客滿座。張華揭開一個食器,便說:“這是龍肉。”大家雖然知道張華博學多識,但這次卻有點不大相信。張華說:“你們用苦酒澆一下試試,必然有奇異現象。”一試,那肉發出了五色光。陸士衡追問是怎麼回事,廚師說:“我在我家園中堆積的茅草下得到一條白魚,肉質、形狀都很特殊,我覺得製成菜餚一定美味,所以才送給您品嚐。”出自《世說》。
又,晉中朝時,有人家中蓄有一個銅澡盆,早晚定時發出鳴響,就像有人擊打似的。這人把這事告訴了張華。張華說:“你這個銅澡盆和洛陽宮中大鐘的音律相諧,所以宮中早晚敲鐘時,你的銅盆也發聲相應和。你可以用銼把澡盆銼輕一些,它們的音律就不同了,就不會再鳴響了。”按他說的辦法做了,果然不再鳴響了。出自《小說》。
又武庫內有雄雉,時人鹹謂為怪。華雲:“此蛇之所化也。”即使搜除庫中,果見蛇蛻之皮。出《小說》。
又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無聲。以問華。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矣。”即從華言,聲聞數十里。出《小說》。
又惠帝時,有得一鳥毛長數丈。華見而嘆曰:“此所謂海鳧毛。此毛出則天下土崩。”果如其言。出《異苑》。
又洛中有一洞穴深不可測。有一婦人慾殺夫,謂夫曰:“未曾見此穴。”夫自過視之。至穴,婦推夫墜穴。至底,婦擲飯物,如欲祭之。此人當時顛墜恍惚,良久乃蘇。得飯食之,氣力稍強。周惶覓路,乃得一穴。匍匐從就,崎嶇反側。行數十里,穴小寬,亦有微明,遂得寬平廣遠之地。步行百餘里,覺所踐如塵,而聞粇米香,啖之芬美,過於充飢。即裹以為糧,緣穴行而食。此物既盡,復遇如泥者,味似向塵,又齎以去。所歷幽遠,裡數難測。就明曠而食所齎盡,便入一都。郛郭修整,宮館壯麗。臺榭房宇,悉以金魄為飾。雖無日月,明逾三光。人皆長三丈,被羽衣,奏奇樂,非世所聞也。便告請求哀。長人語令前去,從命進道。凡遇如此者九處。最後所至,苦告飢餒。長人入,指中庭一大柏樹,近百圍,下有一羊,令跪捋羊須。初得一珠,長人取之。次捋又取,後捋令啖食,即得療飢。請問九
又,武器庫中出現了一隻公山雞,當時人們都感覺奇怪。張華說:“這是蛇變的。”他們便在庫中搜尋,果然找到了蛇蛻的皮。出自《小說》。
又,吳郡臨平水邊有一高岸崩裂,出現了一隻石鼓,敲打時不出聲。有人去問張華。他說:“可用蜀地產的桐木,刻成魚形,用這個敲打石鼓,就能發出聲音。”按他的說法辦了,鼓的響聲十里外都能聽到。出自《小說》。
又,晉惠帝時,有人得到一根數丈長的鳥毛。張華看見了嘆息說:“這是海鳧毛。此毛出現,天下大亂。”果然如此。出自《異苑》。
又,洛中地方有一個洞穴,深不可測。有一個婦人想殺害自己的丈夫,對他說:“我沒看見過這個洞穴。”丈夫走來看。當他走到洞口時,妻子把他推到穴中。婦人扔了些食物,好像祭祀一樣。這人當時因顛簸下墜,精神恍惚,過了好久才甦醒過來。他把婦人扔下的食物吃了,有了些力氣。他小心翼翼地四處尋找出路,找到一個洞穴。伏下身子在裡邊爬,曲曲彎彎,爬了數十里,穴洞漸寬,也有了微弱的亮光,逐漸路也平了,地方也寬闊了。又步行了一百多裡,覺得腳下踩的像塵土,聞著有股米香味,嚐了嚐味道很美,比一般食物還管飽。他就背了一些當糧食,路上食用。這東西吃光後,又遇到像泥一樣的東西,味道和之前那些塵土樣的東西相似,他又帶了一些走。他走了很遠,也不知有多少裡。在一個明亮開闊的地方,泥土吃光了,進入一座都城。城中的建築很整齊,宮館也很壯麗。樓臺亭榭,都用金子裝飾。這裡雖然沒有太陽、月亮,但特別亮。人都有三丈高,身上披著羽毛衣,演奏的音樂也很奇特,在世間沒有聽到過。他把自己的情況向長人說明,並請求幫助。長人叫他還往前走,他聽命又往前走。總共走過了九處這樣的地方。到了最後一處,他向長人訴苦,說自己餓壞了。長人帶他進入一院,指著庭中一棵大柏樹,這樹粗近百圍,樹下有一隻羊,長人叫他跪下捋羊鬍子。最初得到一個珠子,長人拿去了。又捋出一個珠子,又被取去。最後捋出一個,才叫他吃了,他馬上就不餓了。他詢問這九處
處之名,求停不去。答曰:“君命不得停,還問張華當悉。”此人便復隨穴而行,遂得出交郡。往還六七年間,即歸洛。問華,以所得二物視之。華雲:“如塵者是黃河龍涎,泥是崑山下泥,九處地仙名九館,羊為痴龍。其初一珠,食之與天地等壽,次者延年,後者充飢而已。”出《幽明錄》。
又豫章有然石,以水灌之便熱,用以烹煮,可使食成。熱盡,下可以冷水灌之更熱。如此無窮。世人貴其異,不能識其名。雷煥元康中入洛,乃齎以示華。華雲:“此所謂‘然石’。”出《異物志》。
又嵩高山北有大穴空,莫測其深,百姓歲時每遊其上。晉初,嘗有一人誤墜穴中。同輩冀其儻不死,試投食於穴。墜者得之為糧,乃緣穴而行。可十許日,忽曠然見明。又有草屋一區,中有二人,對坐圍棋,局下有一杯白飲。墜者告以飢渴。棋者曰:“可飲此。”墜者飲之,氣力十倍。棋者曰:“汝欲停此不?”墜者曰:“不願停。”棋者曰:“汝從西行數十步,有一井,其中多怪異,慎勿畏,但投身入中,當得出。若飢,即可取井中物食之。”墜者如其言。井多蛟龍,然其墜者,輒避其路。墜者緣井而行,井中有物若青泥,墜者食之,了不復飢。可半年許,乃出蜀中。因歸洛下,問張華。華曰:“此仙館,所飲者玉漿,所食者龍穴石髓也。”出《小說》。
束 晳
晉武帝問尚書郎摯仲冶:“三月三日曲水,其義何旨?”答曰:“漢章帝時,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而俱亡。一村以為怪,乃相推之水濱盥洗,因流以濫觴。曲水
的名字,請求留在這裡不走了。長人回答說:“您的命運是不能在這裡住下的,回去問張華就明白了。”這人又順著穴道往前走,終於在交郡出了洞穴。這一趟竟走了六七年的時間,回到洛陽。他問張華,並把他得到的兩樣東西給張華看。張華說:“像塵土的是黃河龍涎,泥是崑山下的泥,九處地方是地仙的九館,羊是痴龍。第一個珠子若是吃了,與天地同壽,第二個能延長壽命,最後那個,只能充飢而已。”出自《幽明錄》。
又,豫章有然石,用水澆便發熟,用來烹煮,可以做熟飯。放完熱後,再用冷水澆,更熱。可以反覆生熱。人們很看重它的奇異功能,卻不知它叫什麼。雷煥元元康年間到洛陽時帶了一塊給張華看。張華說:“這就是所說的‘然石’。”出自《異物志》。
又,嵩高山北側有個大洞穴,深不可測,老百姓一年四季都會在上面遊玩。晉初,曾有一個人誤墜洞中。一起來的夥伴們希望他僥倖不死,便往洞中投放了一些食物。墜者就吃這些食物,沿著洞穴往前走。十多天後,忽然前面寬闊明亮。又有一處草房,房中有二人對坐下棋,棋盤下有一杯白水。墜者訴說自己又飢又渴。下棋的人說:“可以喝這個。”墜者喝完,力量增加了十倍。下棋人問:“你願不願意留下?”墜者說:“不願意。”下棋人說:“你往西走幾十步,有一口井,井裡多有怪異,你不要害怕,只管跳進去,就能出去。若餓了,就吃井中的東西。”墜者按照說的這麼辦了。井裡有很多蛟龍,墜者避路而行。他沿著井壁往前走,井中有像青泥一樣的東西,吃了就不覺得餓了。就這樣走了半年多,才從蜀中走出來。他回到洛陽,問張華。張華說:“那是仙館,你喝的是玉漿,吃的是龍穴石髓。”出自《小說》。
束 晳
晉武帝司馬炎問尚書郎摯仲冶:“三月三日曲水這個節日,是怎麼個來歷?”摯仲冶回答說:“東漢章帝劉炟時,平原人徐肇在三月初生了三個女兒,三天後全都死了。村裡人認為是件怪事,便都到水邊盥洗,以洗去黴氣。這就是事情的起源。曲水
之義,蓋起此也。”帝曰:“若如所談,便非嘉事也。”尚書郎束晳進曰:“仲冶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請說其始。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雲:‘羽觴隨東流。’又秦昭王三日上巳置酒河曲,見金人自淵而出,奉水心劍曰:‘今君制有西夏,乃秦霸諸侯。’乃因此處立為曲水。二漢相沿,皆為盛業。”帝曰:“善。”賜金五十斤,而左遷仲冶為陽城令。出《續齊諧記》。
沈 約
梁武帝多策事。因有貢徑寸慄者,帝與沈約策慄事。帝得十餘事,約得九事。及約出,人問今日何不勝。約曰:“此人忌前,不讓必恐羞死。”時又策錦被事。出《盧氏雜說》。
又天監五年,丹陽山南得瓦物,高五尺,圍四尺,上銳下平,蓋如合焉。中得劍一,瓷具數十,時人莫識。沈約雲:“此東夷罨盂也,葬則用之代棺。此制度卑小,則隨當時矣。東夷死則坐葬之。”武帝服其博識。語在《江右雜事》。出《史系》。
虞世南
唐太宗令虞世南寫《列女傳》,屏風已裝,未及求本,乃暗書之,一字無失。出《國史異纂》。
又太宗常出行,有司請載副書以從。帝曰:“不須,虞世南此行祕書也。”
之意,大概就是依據這而來的。”武帝說:“若是如你所說,這不是一件好事。”尚書郎束晳進言說:“仲冶年輕,不知這樣的事,請允許我說說它的起源。從前,周公營建洛陽,用流動的水運送酒杯。所以《逸詩》中說:‘羽觴隨東流。’又因為,秦昭王在三日上巳時將酒放置在河彎,看到一個銅人從深水中走出,手捧水心劍說:‘你現在統治西夏,將來一定稱霸諸侯。’因此,就在此地制定了曲水流觴之制。東西兩漢沿襲不變,成為盛會。”晉武帝說:“很好。”賞束晳黃金五十斤,將仲冶降為陽城縣令。出自《續齊諧記》。
沈 約
梁武帝蕭衍很喜歡賭物遊戲。這時宮中有進貢的一寸大小的栗子,武帝與沈約賭栗子。武帝記了十多條,沈約記了九條。沈約出來時,別人問他今天怎麼輸了。沈約說:“這個人忌妒比他強的人,不讓他,恐怕他要羞死。”當時他們還玩賭錦被的遊戲。出自《盧氏雜說》。
又,梁武帝天監五年時,在丹陽山南面得了一件瓦器,高五尺,周長有四尺,上尖下平,像個盒似的。裡面裝著一把劍和十幾件瓷器,當時人不認識這是什麼東西。沈約說:“這是東部少數民族使用的一種葬具,葬人時用來代替棺槨。它的尺寸比較小,估計是按當時風俗制定的。因為東部少數民族死後都是坐葬的。”梁武帝佩服他的博學多識。這事記載在《江右雜事》中。出自《史系》。
虞世南
唐太宗李世民命令虞世南在屏風上書寫《列女傳》,當時屏風已裝好,來不及去取書,虞世南憑記憶書寫,一字不漏。出自《國史異纂》。
又,唐太宗常常出行,有司請求帶上各種書冊的副本。太宗說:“不用,虞世南就是我的行祕書。”
傅 奕
唐貞觀中,有婆羅門僧言得佛齒,所擊前無堅物。於是士女奔湊,其處如市。傅奕方臥病,聞之,謂其子曰:“非佛齒。吾聞金剛石至堅,物莫能敵,唯羚羊角破之。汝可往試焉。”僧緘縢甚嚴,固求,良久乃見。出角叩之,應手而碎,觀者乃止。今理珠玉者用之。出《國史異纂》。
郝處俊
唐太宗問光祿卿韋某,須無脂肥羊肉充藥。韋不知所從得,乃就侍中郝處俊宅問之。俊曰:“上好生,必不為此事。”乃進狀自奏:“其無脂肥羊肉,須五十口肥羊,一一對前殺之,其羊怖懼,破脂併入肉中。取最後一羊,則極肥而無脂也。”上不忍為,乃止。賞處俊之博識也。出《朝野僉載》。
孟 詵
唐孟詵,平昌人也,父曜明經擢第,拜學官。詵少敏悟,博聞多奇,舉世無與比。進士擢第,解褐長樂尉,累遷鳳閣舍人。時鳳閣侍郎劉禕之臥疾,詵候問之,因留飯,以金碗貯酪。詵視之驚曰:“此藥金,非石中所出者。”禕之曰:“主上見賜,當非假金。”詵曰:“藥金仙方所資,不為假也。”禕之曰:“何以知之?”詵曰:“藥金燒之,其上有五色氣。”遽燒之,果然。禕之以聞。則天以其近臣,不當旁稽異術,左授台州司馬,累遷同州刺史。每歷官,多煩政,人吏殆不堪。薄其妻室,常曰:“妻室可烹之以啖客。”人多議之。出《御史臺記》。
傅 奕
唐朝貞觀年間,有一個婆羅門僧說他得到一顆佛牙,能夠穿透任何堅硬的東西。於是,男男女女都來觀看,門庭若市。傅奕正臥病在床,聽說後告訴他兒子說:“那不是佛牙。我聽說金剛石特別堅硬,一般的東西打不碎它,只有羚羊角可以。你可以去試試。”那僧人將佛牙收藏甚密,傅奕兒子懇求了很久才讓他看。他用羚羊角一打,應手而碎。從此,再沒有人去看了。現在打磨珠玉的人都用金剛石。出自《國史異纂》。
郝處俊
唐太宗告訴光祿卿韋某,說他要用無脂肥羊肉做藥。韋某不知去哪裡找,便到侍中郝處俊家去問。郝處俊說:“皇上有好生之德,必不會做這件事。”於是親自上奏說:“無脂肥羊肉,要用五十口肥羊,一個一個在羊面前殺死,羊很害怕,脂便破了,入到肉中。取最後一隻羊,這羊肉很肥但無脂。”太宗不忍心這樣做,就作罷了。太宗很讚賞郝處俊的博學多識。出自《朝野僉載》。
孟 詵
唐朝孟詵是平昌人氏。他的父親孟曜,以明經科及第,任學官。孟詵年少聰明,博聞多識,舉世無比。他進士及第,初任長樂尉,後升為鳳閣舍人。當時鳳閣侍郎劉禕之患病臥床,孟詵去問候,劉禕之留他吃飯,用金碗盛乳酪。孟詵看到很驚奇地說:“這碗是用藥金做的,不是石頭中冶煉出的。”劉禕之說:“這是皇上的賜物,應該不會是假金。”孟詵說:“藥金是用仙方配製出來的,不是假金。”劉禕之說:“你怎麼知道?”孟詵說:“用火燒它,能出現五色氣。”馬上去燒,果然有五色氣。劉禕之告訴了武則天。武則天認為他是近臣,不應該搞旁門異術,把他降為台州司馬,後來又升為同州刺史。他每到一處為官,為政繁瑣雜亂,官民都不堪忍受。他對妻室也很刻薄,常說:“妻室可以用來做菜餚,招待客人。”人們對他議論紛紛。出自《御史臺記》。
唐文宗
唐文宗皇帝聽政暇,博覽群書。一日,延英顧問宰臣:“《毛詩》雲:‘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蘋是何草?”時宰相李珏、楊嗣復、陳夷行相顧未對。珏曰:“臣按《爾雅》,蘋是 蕭。”上曰:“朕看《毛詩疏》,蘋葉圓而花白,叢生野中,似非
蕭。”又一日問宰臣:“古詩云:‘輕衫襯跳脫。’跳脫是何物?”宰臣未對。上曰:“即今之腕釧也。”《真誥》言,安姑有斫粟金跳脫,是臂飾。出《盧氏雜說》。
賈 耽
唐賈耽好地理學。四方之使,乃是蕃虜來者,而與之坐,問其土地山川之所終始。凡三十年,所聞既備,因撰《海內華夷圖》。以問其郡人,皆得其實,事無虛詞。出《盧氏雜說》。
段成式
唐段成式詞學博聞,精通三教。復強記,每披閱文字,雖千萬言,一覽略無遺漏。嘗於私第鑿一池,工人於土下獲鐵一片,怪其異質,遂持來獻。成式命尺,周而量之,笑而不言。乃靜一室,懸鐵其室中之北壁。已而泥戶,但開一牖方才數寸,亦緘 之。時與近親闢牖窺之,則有金書兩字,以報十二時也。其博識如此。出《南楚新聞》。
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在處理朝政的閒暇時間,經常博覽群書。一天,他在延英殿中問宰臣:“《詩經》中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蘋是一種什麼草?”當時宰相李珏、楊嗣復、陳夷行相互看了看,沒有回答。李珏說:“臣按《爾雅》的解釋,蘋是 蕭。”文宗說:“我看過《詩經疏》,那上面說,蘋葉圓、花白,在野地叢生,好像不是
蕭。”又有一天,他問宰臣:“古詩有一句:‘輕衫襯跳脫。’這跳脫是什麼東西?”宰臣們沒有回答。文宗說:“就是現在手腕上戴的鐲子。”《真誥》上說,安姑有斫粟金跳脫,是手臂上的裝飾物品。出自《盧氏雜說》。
賈 耽
唐時賈耽非常喜好地理學。各地使者乃至蕃虜來人,他都請他們坐下來,詢問他們那裡的山川風貌,自然情況。他這樣積累了三十年,準備好了資料,撰寫了一部《海內華夷圖》。問各地來的人,書中所寫的內容和各地的實際情況完全相符。出自《盧氏雜說》。
段成式
唐時段成式不但在詩詞上有很高的造詣,而且精通道、釋、儒三教。他的記憶力特別好,他披閱過的文字,就是千言萬語,也能過目成誦,略無遺漏。他曾經在私宅開鑿一個池子,工人在土中挖出了一片鐵,驚訝這鐵的質地特殊,便給他送來。段成式用尺量了量鐵的周圍後,笑而不語。他騰出一間房子,把這片鐵懸在房中的北牆上。然後用泥把門封住,只開一個幾寸見方的小窗,這小窗也用鎖鎖著。他不時地和近親開窗窺視,看到上面有兩個金字,用來報告每天的十二時辰。他就是這樣有學問。出自《南楚新聞》。
又
成式多禽荒,其父文昌嘗患之。復以年長,不加面斥其過,而請從事言之。幕客遂同詣學院,具述丞相之旨,亦唯唯遜謝而已。翌日,復獵於郊原,鷹犬倍多。既而諸從事各送兔一雙,其書中徵引典故,無一事重疊者。從事輩愕然,多其曉其故實。於是齊詣文昌,各以書示之。文昌方知其子藝文該贍。山簡雲:“吾年四十,不為家所知。”頗亦類似。出《玉堂閒話》。
江陵書生
江陵南門之外,雍門之內,東垣下有小瓦堂室一所,高尺許,具體而微。詢其州人,曰:“此息壤也。”鞠其由,曰:“數百年前,此州忽為洪濤所漫,未沒者三二版。州帥惶懼,不知所為。忽有人白之曰:‘洲之郊墅間,有一書生博讀甚廣,才智出人。請召詢之。’及召問之:‘此是息壤之地,在於南門。僕嘗讀《息壤記》雲:“禹湮洪水,茲有海眼。泛之無恆,禹乃鐫石,造龍之宮室,置於穴中,以塞其水脈。”後聞版築此城,毀其舊制,是以有此懷襄之患。請掘而求之。’果於東垣之下,掘數尺,得石宮室,皆已毀損。荊帥於是重葺,以厚壤培之。其洪水乃絕。今於其上又起屋宇,志其處所。”旋以《息壤記》驗之,不謬。出《玉堂閒話》。
又
段成式喜歡打獵,他父親段文昌常常憂慮這件事。段成式已經年長,做父親的也不便當面訓斥,就請從事告訴成式。幕客們便一同到學院去,把丞相的意思轉告給他,他很認真地聽並表示感謝。第二天,又去郊外打獵,所帶的鷹犬比平時多一倍。不久,他給那些從事每人送了一對兔子。並附信一封,信中所引用的典故,沒有一件是重複的。那些從事都感到驚訝,佩服他信中的典故是那樣多。他們一起去見段文昌,把信給段文昌看。看過之後,段文昌才知道了他兒子的學識、技藝是那麼廣博。山簡曾說:“我都四十歲了,家中人還不瞭解我。”段成式和山簡很相似。出自《玉堂閒話》。
江陵書生
江陵縣城的南門之外,雍門之內,東牆下有一所小瓦房,高約一尺,規模雖小,而樣式完備。向州人打聽情況,回答說:“這是息壤。”追問其來由,回答說:“幾百年以前,這個州暴發洪水,土地大部分被淹沒,沒淹沒的只有三兩處建築。州帥很惶恐,不知怎麼辦好。忽然有人告訴他說:‘在城郊有一個書生,博覽群書,才智出眾。請把他召來問一問。’把那讀書人召來詢問,他說:‘這是息壤之地,在南門。我曾讀過《息壤記》,書中說:“大禹治水時,這裡有海眼。氾濫無常,大禹於是鑿石造了一個龍宮,填在穴中,用以堵塞水脈。”後來聽說為了建築此城,把舊建築都毀掉了,所以才造成了這麼大的水災。請挖掘一下找找。’在東牆下挖了數尺,果然挖出了一個石頭雕刻的宮室,已經被損壞了。荊州帥於是重新修葺,用厚土掩埋,才沒有再發生洪水。現在在土上面又建起這個房舍,用來標誌這個地方。”用《息壤記》一對照,果然不錯。出自《玉堂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