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一百四十 徵應六

大 星  火 災  水 災  僧一行  汪 鳳

僧普滿  秦城芭蕉 睿陵僧  興聖觀  駱駝杖

大 星

唐開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夜,大流星如甕,或如盆大者,貫北斗,並西北落,小者隨之無數。天星盡搖,至曉乃止。七月,襄王崩,諡殤帝。十月,吐蕃入隴右,掠羊馬,殺傷無數。其年六月,大風拔樹髮屋,長安街中樹,連根出者十七八。長安城初建,隋將作大匠高熲所植槐樹,殆三百餘年,至是拔出。終南山竹,開花結子,綿亙山谷,大小如麥。其歲大飢,其竹並枯死。嶺南亦然,人取而食之。醴泉雨面,如米顆,人可食之。後漢襄楷雲:“國中竹柏枯者,不出三年,主當之。人家竹結實枯死者,家長當之。”終南竹花枯死者,開元四年而太上皇崩。出《朝野僉載》。

火 災

開元五年,洪潭二州,復有火災。晝日,人見火精赤燩燩,所詣即火起。東晉時,王弘為吳郡太守,亦有此災。

大 星

唐朝開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的晚上,有大流星像甕那樣大,還有像盆那樣大的,貫穿北斗星,都墜落在西北方,小的跟著落下來的有無數個。天上的星星全都搖動了,到天亮時才停止。七月襄王死了,諡號殤帝。十月吐蕃進入了隴右,掠奪羊馬,殺傷無數百姓。這年的六月,大風將大樹和房屋都給颳倒了,長安街上的樹,連根拔出的有十之七八。長安城剛開始建設時,隋將作大匠高熲種植的槐樹,大概有三百多年了,到這時也被連根拔出。終南山的竹子,開花結子,佈滿整個山谷,大小如麥子一樣高。那年天下鬧饑荒,竹子也都枯萎而死。嶺南也是這樣,人們都拿它來吃。醴泉下了麵粉,像米粒,人可以吃它。後漢襄楷說:“國家的竹柏枯萎,不出三年,國主當死。民家的竹子結了子而枯死的,一家之長當死。”終南山的竹子開花並枯死了,果然在開元四年的時候太上皇駕崩了。出自《朝野僉載》。

火 災

開元五年,洪潭二州都有火災。白天有人看見火精閃閃發光,所到之處就著火。東晉王弘做吳郡太守時也遇到這樣的火災。

弘撻部人,將為不慎。後坐廳事,見一物赤如信幡,飛向人家舍上,俄而火起。方知變不復由人,遭爇人家,遂免笞罰。出《朝野僉載》。

水 災

唐開元八年,契丹叛。關中兵救營府,至澠池缺門,營於穀水側。夜半水漲,漂二萬餘人。唯行綱夜樗蒲不睡,接高獲免。村店並沒盡,上陽宮中水溢,宮人死者十七八。其年,京興道坊一夜陷為池,沒五百家。初,鄧州三鴉口見二小兒以水相潑。須臾,有大蛇十圍已上,張口向天,人或有斫射者,俄而云雨晦冥,雨水漂二百家。小兒及蛇,不知所在。出《朝野僉載》。

僧一行

唐開元十五年,一行禪師臨寂滅,遺表雲:他時慎勿以宗子為相,蕃臣為將。後李林甫擅權於內,安祿山弄兵於外,東都為賊所陷。天寶中,樂人及閭巷好唱胡《渭州》,以回紇為破。後逆胡兵馬,竟被回紇擊破。國風興廢,潛見於樂音。時兩京小兒,多將錢攤地,於穴中更爭勝負,名曰投胡。後士庶果投身於胡庭。兩京童謠曰:“不怕上蘭單,唯愁答辯難。無錢求案典,生死任都官。”及克復,諸舊僚朝士,繫於三司獄,鞠問罪狀,家產罄盡,骨肉分散,申雪無路,即其兆也。出《廣德神異錄》。

王弘就用鞭子鞭打家中著火的百姓,認為是他們不謹慎才導致的火災。後來王弘在大廳處理事務,看見了一個東西紅得像指揮用的旗幟,飛到了民家的屋上,不一會兒就起了大火。這才明白了發生的火災不是由人引起的,遇火的人家於是被免除了鞭打的懲罰。出自《朝野僉載》。

水 災

唐朝開元八年的時候,契丹叛亂。關中派兵救援營府,到了澠池的缺門,駐紮在穀水的旁邊。半夜裡突然漲水,淹死了兩萬多人。只有押送官夜裡賭博不曾睡,上到高處倖免於難。村店全被淹沒,上陽宮裡水滿外流,宮裡的人被淹死的十之七八。那年京城的興道坊一夜之間陷落為池塘,淹死了五百家。當初在鄧州的三鴉口看見兩個小孩用水互相潑灑。不一會兒,出現一條十圍多粗的大蛇,張著大口向著天,有人砍射它,不久烏雲滿天大雨傾盆,天昏地暗,大水漂流淹死了二百戶人家。那小孩和蛇都不知道哪裡去了。出自《朝野僉載》。

僧一行

唐朝開元十五年,一行禪師臨死的時候,曾給皇帝留下了一封信說:以後千萬不要用皇族子弟做相,蕃臣做將。後來李林甫在朝廷內獨攬大權,安祿山在朝廷外發動兵變,東都洛陽被逆賊所攻破。天寶年間,樂人以及里巷歌伎都喜歡唱胡地的《渭州》曲,唱回紇為破音。後來逆胡安祿山的兵馬,竟然被回紇所打敗。因此說國家形勢的好壞,在音樂裡可以暗示出來。當時兩京的小孩,大多把錢擺在地上,在穴中爭奪勝負,並把這種做法叫作投胡。以後士大夫和百姓果然投身到了胡庭。兩京有童謠說:“不怕上蘭單,唯愁答辯難。無錢求案典,生死任都官。”等到奪回了被佔領的地方,那些從前的官吏被投入三司的監獄,審訊罪狀,最後他們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無處申冤雪恥,這就是那童謠所預兆的啊。出自《廣德神異錄》。

汪 鳳

唐蘇州吳縣氓汪鳳,宅在通津,往往怪異起焉。不十數年,鳳之妻子洎僕使輩,死喪略盡。鳳居不安,因貨之同邑盛忠。忠居未五六歲,其親戚凋隕,又復無幾。忠大憂懼,則損其價而摽貨焉。吳人皆知其故,久不能售。邑胥張勵者,家富於財,群從強大,為邑中之蠹橫,居與忠同裡。每旦詣曹,路經其門,則遙見二青氣,粗如箭竿,而緊銳徹天焉。勵謂實玉之藏在下,而精氣上騰也。不以告人,日日視之。因詣忠,請以百緡而交關焉。尋徙入,復晨望,其氣不衰。於是大具畚鍤,發其氣之所萌也。掘地不六七尺,遇盤石焉。去其石,則有石櫃,雕鐫製造,工巧極精,仍以鐵索周匝束縛,皆用鐵汁固縫,重以石灰密封之。每面各有朱記七窠,文若謬篆,而又屈曲勾連,不可知識。勵即加鉗錘,極力開拆。石櫃既啟,有銅釜,可容一斛,釜口銅盤覆焉,用鉛錫錮護。仍以紫印九窠,迴旋印之,而印文不類前體,而全如古篆,人無解者。勵拆去銅盤,而釜口以緋繒三重冪之。勵才揭起,忽有大猴跳而出。眾各驚駭,無敢近者。久之,超逾而莫如所詣。勵因視釜中,乃有石銘雲:“禎明元年七月十五日,茅山道士鮑知遠囚猴神於此。其有發者,發後十二年,胡兵大擾,六合煙塵,而發者俄亦

汪 鳳

唐朝蘇州吳縣百姓汪鳳,他的住宅建在四通八達的津渡,但在那裡常常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不到十多年的時間,汪鳳的妻子、孩子,以及家裡的僕人等,幾乎全死了。汪鳳感到住在這裡很不太平,於是就把它賣給了同城一個叫盛忠的人。盛忠住了不到五六年的時間,他的親戚又死了不少。盛忠十分憂愁害怕,就想降低價錢便宜賣出。可是吳人都知道是什麼原因,所以很長時間沒有賣出去。城裡有個小吏叫張勵,家裡很有錢,跟從他的人很多,勢力很強大,是城裡害民的豪強,和盛忠是同鄉。他每天到官署去上班,都要經過盛忠的門前,一天他遠遠地看見了盛忠的宅院裡有兩股青氣,像箭桿那樣粗,而且密接無間直貫長空。張勵認為住宅的下面埋藏的全是寶玉,以致精氣往上升騰。他沒把這種想法告訴別人,而是自己天天偷偷地觀察。他因此就到盛忠那裡拜訪,請求用一百緡買盛忠的住宅。買下後不久他就搬了進去,他又在早晨看見了青氣非常的旺盛。於是就準備了簸箕和鍬等工具,挖那冒著青氣的地方。挖地不到六七尺深,就碰上了一塊大磐石。挖掉那磐石,就發現地下有個石櫃,上面刻有圖案,製造的工藝十分精巧,四周還用鐵索鏈捆綁著,還用鐵水堅固地堵住縫隙,又用石灰把它封得很嚴密。每面各有七個紅色的文字標記著,那文字好像是寫錯了的篆字,而又彎彎曲曲地勾連著,使人難以認識。張勵用鉗錘用力敲打拆開石櫃。等石櫃打開以後,裡面有一個銅鍋,可以盛下十斗的東西,鍋口用盤蓋著,又用鉛錫將它緊錮保護。還用紫印九顆來回地在上面印著,但印文和前面的筆體不一樣,全像古篆字,沒有人能解釋。張勵拆掉了銅盤,那鍋口用紅色的絲織品覆蓋了三層。張勵剛揭開,忽然有一隻大猴從裡面跳出來。人們都驚訝害怕,沒有敢靠近的。過了很長時間,大猴跳越著不知到哪裡去了。張勵看了看鍋裡,石頭上刻的字說:“禎明元年七月十五日,茅山道士鮑知遠在這裡囚禁猴神。之後會有人發現,發現後十二年,胡兵就要大肆擾亂,天下煙塵四起,而發現的人不久也會

族滅。”禎明即陳後主叔寶年號也。勵以天寶二年十月發,至十四年冬,祿山起戎,自是週年,勵家滅矣。出《集異記》。

僧普滿

唐大曆中,澤潞有僧,號普滿,隨意所為,不拘僧相,或歌或笑,莫喻其旨。以言事往往有驗,故時人待之為萬回。建中初,於潞州佛舍中題詩數篇而亡。所記者雲:“此水連涇水,雙珠血滿川。青牛將赤虎,還號太平年。”題詩後,人莫能知。及賊泚稱兵,眾方解悟。此水者泚字,涇水者,自涇州兵亂也。雙珠者,泚與滔也,青牛者,興元二年乙丑歲,乙者木也,醜者牛也;明年改元貞元,歲在丙寅,丙者火也,寅者虎也,至是賊已平,故云:“青牛將赤虎,還號太平年。”出《廣德神異錄》。

秦城芭蕉

天水之地,邇於邊陲,土寒,不產芭蕉。戎師使人於興元求之,植二本於亭臺間。每至入冬,即連土掘取之,埋藏於地窟。候春暖,即再植之。庚午辛未之間,有童謠曰:“花開來裹,花謝來裹。”而又節氣變而不寒,冬即和煦,夏即暑毒,甚於南中,芭蕉於是花開。秦人不識,遠近士女來看者,填咽衢路。尋則蜀人犯我封疆,自爾年年一來,不失芭蕉開謝之候。乙亥歲,岐隴援師不至,自隴之西,竟為蜀人所有。暑溼之候,一如巴邛者。蓋劍外節氣,先佈於秦城。童謠之言,不可不察。出《玉堂閒話》。

滅族。”禎明就是陳後主叔寶的年號。張勵在天寶二年十月發現了神猴,到了十四年的冬天,安祿山起兵叛亂,從這時以後一年,張勵家族滅。出自《集異記》。

僧普滿

唐朝大曆年間,澤潞有個和尚,號普滿,他隨心所欲,不拘泥於自己的僧人身份,有時歌唱,有時大笑,沒有能明白他用意的人。他所說的事情,常常都能得到驗證,因此當時的人待他為萬回(意為多轉輪迴)。建中初年,他在潞州佛舍裡題了好幾首詩後就死了。所記下的詩說:“此水連涇水,雙珠血滿川。青牛將赤虎,還號太平年。”題詩後,人們都不解其意。等到朱泚興兵,大家才理解醒悟詩的意思。此水就是泚字,涇水是指涇州兵亂。雙珠是朱泚和朱滔,青牛是指興元二年是乙丑年,乙對應木,醜對應牛;第二年改元貞元,那年為丙寅年,而丙對應火,寅對應虎,到這時逆賊已被平定,所以說:“青牛將赤虎,還號太平年。”出自《廣德神異錄》。

秦城芭蕉

天水這個地方,離邊陲很近,這裡土涼,不出產芭蕉。戎師讓人從興元帶來了二棵種到了亭臺中間。每年到了入冬的時候,就把它連土挖出來,埋藏在地窖裡。等到春暖花開時再把它栽上。庚午辛未之間,有童謠說:“花開來裹,花謝來裹。”而且節氣變化,不寒冷了,冬天和煦,夏天酷熱,比南中地區還熱,這時芭蕉就開花了。秦人都不認識,遠近的男女前來觀賞的人很多,以致堵塞了街道。不久蜀國人侵犯我們疆界,從那時開始,年年都要來一次,都在芭蕉開花和花謝的時候。乙亥年,岐隴援救的軍隊沒到,隴山以西,最終被蜀人佔領。夏天溼熱的時候和巴邛一樣。這大概是劍外節氣先散佈到秦城。童謠的話,不可以不考察。出自《玉堂閒話》。

睿陵僧

睿陵之側,有貧僧居之。草衣芒屨,不接人事。嘗燔木取灰貯之,亦有施其資鏹者,得即藏於灰中,無所使用。出入必挽一拖車,謂人曰:“此是駟馬車,汝知之乎?他日,必有龍輿鳳輦,萃於此地。”居人罔測其由。及漢高祖皇帝因山於此,陵寢陶器,所用須灰。僧貯灰甚多,至於畢功,資用不闕。又於灰積中頗獲資鏹。輦輅之應,不差毫釐。因山既畢,僧亦化滅。睿陵行禮官寮,靡不知者。出《玉堂閒話》。

興聖觀

蜀城舊有興聖觀,廢為軍營,庭宇堙毀,已數十年。軍中生子者,奕世擐甲矣,殊不知此為觀基。甲申歲,為蜀少主生日,僚屬將率俸金營齋。忽下令,遣將營齋之費,亟修興聖觀。左徒藏事,急如星火,不日而觀成。丹雘未晞,興聖統師而入蜀。嗟乎,國之興替,運數前定,其可以苟延哉!出《王氏見聞錄》。

駱駝杖

蜀地無駱駝,人不識之。蜀將亡,王公大人及近貴權幸出入宮省者,竟執駱駝杖以為禮,自是內外效之。其杖長三尺許,屈一頭,傅以樺皮,識者以為不祥。明年,北軍至,駱駝塞劍棧而來,般輦珍寶,填滿城邑,至是方驗。出《王氏見聞錄》。

睿陵僧

劉知遠的陵墓睿陵的旁邊,住著一個貧窮的和尚。他穿著草衣草鞋,不接觸人間的事。他曾經把木頭燒掉把木灰都貯藏起來,也有施捨給他錢的,他得到了就藏在灰中,不會使用。他出門一定要拉著一輛拖車,對人們說:“這是四匹馬拉的車,你們知道嗎?他日一定會有天子的車駕聚集在這個地方。”住在這裡的人都猜不到他說話的意思。等到了漢高祖皇帝時,就把陵墓建在了這裡,裡邊的陶器,需要用木灰處理。和尚貯藏木灰很多,到了工程完畢時,和尚的灰也沒用完。又在積灰當中找到了很多的錢。龍輦鳳輅的說法應驗了,而且絲毫不錯。因山建陵完畢,和尚也化滅了。去睿陵頂禮朝拜的官員,沒有不知道的。出自《玉堂閒話》。

興聖觀

蜀城裡過去有座興聖觀,廢后做了軍營,這裡的庭宇被毀壞淹沒,已經有數十年了。軍營裡生的男孩,已經一代接一代地穿上鎧甲成為士兵,很多人不知道,這裡原來是道觀。甲申年,是蜀少主出生的日子,官僚屬將都拿出錢設齋宴。忽然傳下命令,讓大家用營齋的費用修建興聖觀。左徒藏事,非常急迫,不幾天就修建成了。還沒等顏料乾透,興聖就率領軍隊進入了蜀地(應了興聖來觀的意義)。唉,國家的興衰是先前就定好了的,哪裡可以苟且延長!出自《王氏見聞錄》。

駱駝杖

蜀地沒有駱駝,人們都不知道駱駝長什麼樣。蜀將要滅亡時,王公大臣、皇親國戚和權勢佞臣入宮覲見的,竟然有人將駱駝杖作為禮物,從這時開始人們紛紛效仿。那駱駝杖有三尺多長,一頭彎曲,包著樺樹皮,有學識的人都認為這不吉祥。第二年,北軍到了,駱駝塞滿劍閣棧道,各種車和珍寶填滿了城邑,到這時才得到驗證。出自《王氏見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