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
陳義郎 達奚珣 華陽李尉 段秀實 馬奉忠
鄆 卒 樂 生 宋申錫 蜀營典
陳義郎
陳義郎,父彝爽,與周茂方皆東洛福昌人。同於三鄉習業,彝爽擢第,歸娶郭愔女,茂方名竟不就,唯與彝爽交結相誓。唐天寶中,彝爽調集,受蓬州儀隴令。其母戀舊居,不從子之官。行李有日,郭氏以自織染縑一匹,裁衣欲上其姑,誤為交刀傷指,血沾衣上。啟姑曰:“新婦七八年溫凊晨昏,今將隨夫之官,遠違左右,不勝咽戀。然手自成此衫子,上有剪刀誤傷血痕,不能浣去,大家見之,即不忘息婦。”其姑亦哭。
彝爽固請茂方同行。其子義郎,才二歲,茂方見之,甚於骨肉。及去儀隴五百餘里,磴石臨險,巴江浩渺,攀蘿遊覽。茂方忽生異志,命僕伕等先行,為吾郵亭具饌。二人徐步,自牽馬行,忽于山路鬥拔之所,抽金錘擊彝爽,碎顙,擠之於浚湍之中。佯號哭雲:“某內逼,北迴,見馬驚踐長官殂矣,
陳義郎
陳義郎的父親彝爽與周茂方都是東洛福昌人。一同在三鄉讀書,後來彝爽科舉及第,回家娶了郭愔的女兒,茂方最終名落孫山,只與彝爽盟誓結為兄弟。唐朝天寶年間,彝爽被調用,授官蓬州儀隴縣令。他的母親留戀故鄉舊居,不願隨兒子到官府去。收拾了幾天行李,郭氏用自己織染的一匹細絹,裁了一件衣服敬送給婆婆,不小心被剪刀弄傷了手指,血沾到衣服上了。郭氏告訴婆婆說:“新媳婦侍奉敬養您七八年,現在就要隨丈夫到官所去了,遠離您的身邊,有不盡的哽咽思戀。我親手做了這件衣衫,上面有不小心被剪刀傷了手指留下的血痕,無法洗掉,您看見它,也就不會忘記媳婦。”婆婆聽後也哭了。
彝爽堅持請茂方與他同去。彝爽的兒子義郎才兩歲,茂方見了比自己的孩子還親。等到距儀隴五百多裡,石級險峻,巴江廣闊無邊,他們抓住松蘿一路遊覽。茂方忽然心生邪念,他命家僕和馬伕等在前面先走,讓他們先去郵亭備好飯菜。他和彝爽二人在後面牽著馬慢慢走,走到陡峭的山崖邊時,茂方忽然抽出金錘擊打彝爽,碎其額頭,又把他推到急湍裡。他假哭著對眾人說:“我內急滯後,北迴頭看到馬受驚,長官被踢到崖下死了,
今將何之?”一夜會喪,爽妻及僕御致酒感慟。茂方曰:“事既如此,如之何?況天下四方人一無知者,吾便權與夫人乘名之官,且利一政俸祿,逮可歸北。”即與發哀,僕御等皆懸厚利,妻不知本末,乃從其計。
到任,安帖其僕。一年已後,謂郭曰:“吾志已成,誓無相背。”郭氏藏恨,未有所施,茂方防虞甚切。秩滿,移官,家於遂州長江,又一選,授遂州曹掾。居無何,已十七年,子長十九歲矣,茂方謂必無人知,教子經業,既而欲成,遂州秩滿,挈其子應舉。是年東都舉選,茂方取北路,令子取南路,茂方意令覘故園之存沒。塗次三鄉,有鬻飯媼留食,再三瞻矚。食訖,將酬其直,媼曰:“不然,吾憐子似吾孫姿狀。”因啟衣篋,出郭氏所留血汙衫子以遺,泣而送之。其子祕於囊,亦不知其由,與父之本末。
明年下第,歸長江,其母忽見血跡衫子,驚問其故,子具以三鄉媼所對。及問年狀,即其姑也,因大泣。引子於靜室,具言之:“此非汝父,汝父為此人所害,吾久欲言,慮汝之幼,吾婦人,謀有不臧,則汝亡父之冤,無復雪矣,非惜死也。今此吾手留血襦還,乃天意乎?”其子密礪霜刃,候茂方寢,乃斷吭,仍挈其首詣官。連帥義之,免罪,即侍母東歸。
現在可怎麼辦啊?”一夜辦完喪葬儀式,爽妻和僕人向其致酒,為其感傷哀痛。茂方說:“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們怎麼辦?人死不能復活,況且天下四方再也沒有別人知道這件事,我就權且和夫人冒名去上任,先賺他幾年俸祿,之後北歸。”說到這兒,他又哀痛了一陣,僕人都掛念著重賞,爽妻又不知這件事的真相,就聽了茂方的話上任去了。
到任以後,茂方將僕人安排妥帖。一年以後,他對郭氏說:“我的志向已經實現,但我發誓,今後決不背叛你。”郭氏把這深仇大恨埋在心裡,沒有采取什麼行動,但茂方還是小心謹慎嚴加防備的。任期滿後,茂方調到別處做官,定居在遂州長江,又一次選官,其被授予遂州曹掾。這樣匆匆過了十七年,義郎也長到十九歲了,茂方心想一定沒有人知道,教義郎讀書學習,不久即學成,恰在遂州又屆滿,就趁機帶著義郎進京應舉。這一年在東都科舉,茂方走北路,讓義郎走南路,茂方想讓義郎看看過去的莊園是否還在。義郎經過三鄉,有一個賣飯的老太太留他吃飯,再三地上下打量他。吃完飯正要付錢,老太太說:“不用給錢了,我憐愛你的相貌與我的孫子相似。”說著就打開衣箱,拿出郭氏留下來的那件有血痕的衣衫給他,一邊哭一邊送他走。義郎祕密地收到行囊裡,也不知這其中的緣由和他父親事情的原委。
義郎第二年沒有考中,回到長江,他的母親忽然發現了那件有血跡的衣衫,吃驚地問其原委,義郎就把在三鄉遇到老太太的事告訴了母親。郭氏再問那老太太的年齡相貌,知道此人就是她的婆婆,因而大哭起來。郭氏將義郎拉到一個靜僻的屋子裡,她把前前後後一切事情都告訴了兒子:“現在的父親不是你的親生父親,你父親就是被他害死的,我早就想對你說,考慮你太小,我又是一個婦道人家,如果謀劃不周,那麼你死去的父親,就沒辦法沉冤昭雪了,並不是我怕死呀。現在留有我手血跡的衣服又回來了,這不是天意嗎?”義郎暗中磨了一把快刀,等到茂方睡著了,就切斷了他的喉嚨,之後又提著他的頭到官府裡自首。連帥佩服義郎有節義,免除了他的罪過,並讓他侍奉母親東歸三鄉。
其姑尚存,且敘契闊,取衫子驗之,歔欷對泣,郭氏養姑三年而終。出《乾 子》。
達奚珣
唐肅宗收復兩都,崔器為三司使。性刻樂禍,陰忍寡恩。希旨深文,奏陷賊官據合處死。李峴執之曰:“夫事有首從,情有輕重,若一概處死,恐非含弘之義。昔者明王用刑,殲厥渠魁,協從罔理。況河北殘寇,今尚未平,苟容漏網,適開自新之路。若盡行誅,是堅叛逆之心。”守文之吏,不識大體,累日方從峴奏,陳希烈已下,定六等科罪。呂 驟薦器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器病腳腫,月餘漸亟。瞑目即見達奚珣,但口稱:“叩頭大尹,不自由。”左右問之,良久答曰:“達奚尹訴冤,我求之如此。”經三月,不止而死。出《譚賓錄》。
華陽李尉
唐天寶後,有張某為劍南節度使。中元日,令郭下諸寺,盛其陳列,以縱士女遊觀。有華陽李尉者,妻貌甚美,聞於蜀人,張亦知之。及諸寺嚴設,傾城皆至,其從事及州縣官家人看者,所由必白於張。唯李尉之妻不至,異之,令人潛問其鄰,果以貌美不出。張乃令於開元寺選一大院,遣蜀之眾工絕巧者,極其妙思,作一鋪木人音聲,關戾在內,
她的婆婆還活著,他們說起過去的事,拿出衫子來對證,感嘆著對哭起來,郭氏敬養婆婆,三年後婆婆死了。出自《乾 子》。
達奚珣
唐肅宗收復長安、洛陽後,崔器任三司使。他性情苛毒,幸災樂禍,陰險殘忍很少施恩於人。他還迎合上意用法嚴刻,上奏皇帝建議凡是淪陷在賊寇中的官員都應該處死。李峴和他爭執說:“事有首犯從犯,情節也要看輕重,如果一概處死,恐怕沒有一點兒寬宏大量的仁義可講。過去聖明的皇帝用刑罰就是除掉罪魁禍首,協從的不加審辦。況且現在河北一帶的殘寇還沒有平息,如果允許他們免於法律制裁,正好給他們開一條悔過自新的出路。如果全部誅殺,是堅定了叛賊的反叛心理。”舞文弄墨的文官,不能認識大局,過了很長時間才採納了李峴的主張,陳希烈之下的人都定為六等罪犯。呂 馬上推薦崔器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後來崔器得了病,腳腫,一個多月以後漸漸加重。他閉上眼睛就看見達奚珣,口中大喊:“給大尹磕頭,不是我自己做主的。”身邊的人問他緣由,很久才回答說:“達奚府尹來訴冤,我這樣哀求他。”經過三個月,這種事也沒停止,崔器因此而死。出自《譚賓錄》。
華陽李尉
唐朝天寶後期,有一個姓張的人任劍南節度使。中元節那天,他命令城內各個寺院,盛大隆重地裝扮一番,任憑百姓遊覽觀賞。有個華陽人李尉,他的妻子非常美麗,其美貌在蜀人中傳揚甚廣,張節度使也知道這些傳聞。寺院佈置好後,傾城出動,有哪些從事及州縣官員的家屬前來觀看,手下人都告訴給了張某。但只有李尉的妻子沒來,張很奇怪,派人暗中向他的鄰居打聽,結果是因為太漂亮而不出門。張某下令在開元寺選擇一個大院,派蜀地非常靈巧的工匠,極盡巧思,做了一個巨大的音樂木製人偶,人偶內部配備了能轉動的機械裝置,
絲竹皆備,令百姓士庶,恣觀三日,雲:“三日滿,即將進內殿。”百里車輿闐噎。兩日,李君之妻亦不來。三日欲夜人散,李妻乘兜子從婢一人而至,將出宅,人已奔走啟於張矣。張乃易其衣服先往,於院內一脫空佛中坐,覘覷之。須臾至,先令探屋內都無人,乃下。張見之,乃神仙之人,非代所有。
及歸,潛求李尉之家來往者浮圖尼及女巫,更致意焉。李尉妻皆驚而拒之。會李尉以推事受贓,為其僕所發,張乃令能吏深文按之,奏杖六十,流於嶺徼,死於道。張乃厚賂李尉之母,強取之,適李尉愚而陋,其妻每有庸奴之恨,遂肯。置於州,張寵敬無與倫此。然自此後,亦常彷彿見李尉在於其側,令術士禳謝,竟不能止。歲餘,李之妻亦卒。
數年,張疾病,見李尉之狀,亦甚分明。忽一日,睹李尉之妻,宛如平生,張驚前問之,李妻曰:“某感公恩深,思有所報。李某已上訴於帝,期在此歲,然公亦有人救拔。但過得茲年,必無虞矣。彼已來迎,公若不出,必不敢升公之堂,慎不可下。”言畢而去。其時華山道士符籙極高,與張結壇場於宅內,言亦略同。張數月不敢降階,李妻亦同來,皆教以嚴慎之道。又一日黃昏時,堂下東廂有叢竹,張見一紅衫子袖,於竹側招己者,以其李妻之來也。都忘前所戒,便下階,奔往赴之。左右隨後叫呼,止之不得。至則見李尉衣婦人衣,拽張於林下,毆擊良久,雲:“此賊若不著
各種樂器也都齊備,張讓全城人恣意觀看三天,並宣稱:“三天期滿後,就將人偶放進內殿。”這樣一來,車馬堵塞了百里。已經兩天了,李尉的妻子也沒來。第三天天將入夜人都散去時,李尉妻乘一便轎帶一個婢女前來,她剛要出家門,就有人跑到張某那兒報信了。張馬上換了衣服先到寺院,躲到寺院一座空佛像中偷偷察看。不一會兒李尉妻就到了,她先讓婢女看看屋內有沒有人,然後才下了轎。張見其面貌,果真是神仙下凡,非世上所有。
張回來後,暗中請求那些經常到李尉家的比丘尼和女巫,向李尉妻傳達心意。李尉的妻子每次都驚恐地拒絕。正趕上李尉因審理案子收受賄賂,被他的僕人揭發,張就令手下的官吏用法嚴苛地處置其罪,李尉被責杖六十,流放到五嶺以南地區,最終死在了流放的路上。此時張就趁機賄賂李尉的母親,想要強行迎娶李尉的妻子,恰巧因為李尉愚笨又孤陋,他的妻子常常鄙夷他見識淺陋,於是就答應了這門婚事。張某把她接到州府,對其寵愛無與倫比。然而從這以後,張也經常彷彿看見李尉在他的身邊,儘管找來術士設壇祈禱,還是不能禁止。一年多後,李尉的妻子也死了。
幾年以後,張也得了病,看見李尉的形體容貌也更加清楚。忽然有一天,他見到了李尉的妻子,李妻栩栩如生宛如活著的時候,張吃驚地上前詢問她,李妻說:“我感謝您的深恩,想要報答您。李尉已經向天帝告了您,您的死期就在這一年,然而會有人拯救您。只要過了今年,就沒有什麼顧慮了。他已經來找您了,您若是不出來,他也一定不敢進屋裡,千萬不要走出屋子。”說完就走了。那時華山有個道士畫的符很靈驗,為張在宅內設了壇場,說法和李尉妻相同。張幾個月不敢下臺階一步,李妻也常來教給他一些謹慎小心的辦法。有一天黃昏,在堂下東廂房旁竹叢邊,張看到一條紅衫子的衣袖在招呼自己,以為是李尉妻來了。他忘記之前的告誡,下了臺階,奔跑過去。身邊的人跟在後面喊也阻止不住。到了地方只見李尉穿著女人的衣服等在那裡,他把張拽到竹林裡,毆打了很長時間,說:“這個賊人如果不穿
紅衫子招,肯下階耶?”乃執之出門去。左右如醉,及醒,見張僕於林下矣,眼鼻皆血,唯心上暖,扶至堂而卒矣。出《逸史》。
段秀實
唐朱泚敗,奔涇州,京師副元帥李晟,收復宮闕。朱泚既敗走,收殘兵士,才餘一二百人。忽昏迷,不辨南北,因問路于田父。田父曰:“豈非朱太尉耶?”偽宰相源休止之曰:“漢皇帝。”田父曰:“天地不長凶惡,蛇鼠不為龍虎,天網恢恢,去將何適?”泚怒,欲殺之,俄而亡其所在。及去涇州百餘里,泚於馬上,忽叩頭連稱“乞命”,手足紛紜,若有拒捍,因之墜馬,良久卻蘇。左右問其故,曰:“見段司農。”尋被韓旻梟斬。出《廣德神異錄》。
馬奉忠
唐元和四年,憲宗伐王承宗,中尉吐突承璀獲恆陽生口馬奉忠等三十人,馳詣闕。憲宗令斬之於東市西坡資聖寺側,斬畢。勝業坊王忠憲者,屬羽林軍,弟忠弁,行營為恆陽所殺。忠憲含弟之仇,聞恆陽生口至,乃佩刃往視之。敕斬畢,忠憲乃剖其心,兼兩䏶肉,歸而食之。至夜,有紫衣人扣門,忠憲出見。自雲“馬奉忠”,忠憲與坐。問所須,答:“何以苦剖我心,割我肉?”忠憲曰:“汝非鬼耶?”對曰:“是。”忠憲雲:“我弟為汝逆賊所殺,我乃不反兵之仇,以直報怨,汝何怪也?”奉忠曰:“我恆陽寇是國賊,我以死謝國矣。
紅衫子招呼,怎麼肯下臺階呢?”一邊說著一邊把張帶出門去。張身邊的僕役都好像醉了一樣,等到他們醒了,只見張倒在竹林裡,眼睛和鼻子都淌著血,只有心口還是暖的,扶到屋裡就死了。出自《逸史》。
段秀實
唐朝時朱泚兵變失敗,逃往涇州,京師副元帥李晟收復了京城。朱泚敗逃後,收羅殘兵,總共才一二百人。逃跑路上,朱泚忽然神志不清,分不清方向了,因此向一位老農問路。老農說:“你不是朱太尉嗎?”偽宰相源休連忙制止說:“這是漢皇帝。”老農說:“天地不助長凶惡,蛇鼠不會成為龍虎,天網恢恢,你將到什麼地方去?”朱泚很生氣,想要殺了他,那老農忽然就消失了。距離涇州百餘里時,朱泚在馬上忽然叩頭,口中連喊“饒命”,手和腳也亂踢亂舞,好像在抵抗什麼,因此而墜落馬下,很久才甦醒過來。身邊的人問他怎麼回事,他說:“看見段司農了。”不久,朱泚被韓旻斬首。出自《廣德神異錄》。
馬奉忠
唐元和四年,憲宗討伐王承宗,中尉吐突承璀抓獲了恆陽俘虜馬奉忠等三十人,日夜兼程押到京城。憲宗命令在東市西坡資聖寺旁處斬,這些俘虜都被斬殺。勝業坊有個叫王忠憲的人,隸屬羽林軍,他的弟弟忠弁在軍隊裡被恆陽軍殺了。忠憲身負弟弟的被殺之仇,聽說恆陽的俘虜到了,就帶著刀去查看。等到處斬結束,忠憲挖掉俘虜的心,割掉其兩塊大腿肉,回家吃掉了。到了晚上,有一個穿紫衣的人敲門,忠憲出來見了面。那人自己介紹說叫“馬奉忠”,忠憲就和他坐下來。忠憲問他來幹什麼,回答說:“你為什麼那麼狠挖我的心,割我的肉?”忠憲說:“你是鬼嗎?”回答說:“是。”忠憲說:“我的弟弟被你們這些逆賊殺了,我這是復仇,以直報怨,你有什麼奇怪的?”馬奉忠說:“我們恆陽賊寇是國家的敵人,已經用死來向國家道歉了。
汝弟為恆陽所殺,則罪在恆陽帥。我不殺汝弟,汝何妄報吾?子不聞父子之罪,尚不相及,而汝妄報眾仇,則汝仇極多矣。須還吾心,還吾䏶,則怨可釋矣。”忠憲如失,理雲:“與汝萬錢可乎?”答曰:“還我無冤,然亦貰公歲月可矣。”言畢遂滅,忠憲乃設酒饌紙錢萬貫於資聖寺前送之。經年,忠憲兩䏶漸瘦,又言語倒錯惑亂,如失心人,更三歲而卒。則知志於報仇者,亦須詳而後報之。出《博異志》。
鄆 卒
唐元和末,王師討平鄆。汴卒有食鄆士之肉者,數歲暴疾,夢其所食卒曰:“我無宿憾,既已殺之,又食其肉,何不仁也!我已訴於上帝矣,當還我肉,我亦食之,徵債足矣。”汴卒驚覺流汗。及曉,疼楚宛轉,視其身唯皮與骨,如人臘,一夕斃矣。出《逸史》。
樂 生
唐中丞杜式方,為桂州觀察使,會西原山賊反叛,奉詔討捕。續令郎中裴某,承命招撫,及過桂州,式方遣押衙樂某,並副將二人當直。至賓州,裴命樂生與副將二人,至賊中傳詔命,並以書遺其賊帥,招令歸復。樂生素儒士也,有心義。既至,賊帥黃少卿大喜,留宴數日。悅樂生之佩刀,懇請與之,少卿以小婢二人酬其直。
你的弟弟被恆陽軍所殺,罪在恆陽主帥。我並沒有殺你的弟弟,你為何隨意找我報仇?你難道沒聽說過父與子的罪過尚且不相牽連,然而你胡亂地找大家報仇,你報的仇就太多了。你必須還我的心,還我的大腿肉,只有這樣,我們之間的怨恨就可以解開了。”忠憲知道自己錯了,辯白說:“給你一萬錢可以嗎?”馬奉忠回答說:“還我的心肉就沒什麼冤仇,然而可以寬限你幾個月。”說完就不見了,忠憲於是在資聖寺準備了酒菜和上萬貫紙錢相送。過了一年,忠憲的兩腿漸漸瘦下去,說話顛三倒四,神志混亂,好像沒有心的人,又過了三年,忠憲死去。從這件事上可知,想報仇的人,一定要詳細瞭解情況然後再報仇。出自《博異志》。
鄆 卒
唐朝元和末年,國家派兵平定了鄆地的叛亂。有汴地的士兵吃了鄆地士兵的肉,幾年以後突然得病,夢到被他吃了肉的那個士兵說:“我們沒有什麼舊冤仇,你已經把我殺了,卻還吃我的肉,多麼不仁義啊!我已經將此事告訴了天帝,你應該還我肉,我也吃它,這樣就足夠我收債了。”汴地士兵驚醒後渾身大汗。等到天亮,他翻來覆去的疼痛難忍,再看他的身體,只剩下皮和骨頭了,好像是個臘人,一天就死了。出自《逸史》。
樂 生
唐朝的中丞杜式方任桂州觀察使,正遇上西原一帶有賊寇佔山造反,杜式方奉詔討伐捕捉。後來朝廷又派了一個姓裴的郎中,帶著命令前來招撫賊寇,在他們經過桂州的時候,式方派了一個姓樂的押衙,和兩個副將相隨。到了賓州,裴郎中命令樂某和副將二人到賊營中傳達皇上的詔令,並將一封書信送給賊帥,招撫他們歸順朝廷。樂生是個讀書人,講仁義。他們到了賊營以後,賊帥黃少卿很高興,留他們設宴款待了幾天。少卿很喜歡樂生的佩刀,懇切地請求樂生送給他,並用兩名年輕婢女酬謝,就算抵佩刀的價值。
既覆命,副將與生不相得,遂告於裴雲:“樂某以官軍虛實露於賊帥,暱之,故贈女口。”裴大怒,遣人搜檢,果得。樂生具言本末,雲:“某此刀價直數萬,意頗寶惜,以方奉使,賊帥求之,不得不與,彼歸其直,二口之價,尚未及半,某有何過!”生使氣者,辭色頗厲,裴君愈怒,乃禁於賓州獄。以書與式方,並牒誣為大過,請必殺之。
式方以遠鎮,制使言其下受賂於賊,方將誅剪,不得不置之於法,然亦心知其冤。樂生亦有狀具言,式方遂令持牒追之,面約其使曰:“彼欲逃避,汝慎勿禁,兼以吾意語之。”使者至,傳式方意,樂生曰:“我無罪,寧死;若逃亡,是有罪也。”既至,式方乃召入,問之,生具述根本,式方乃此制使書牒示之曰:“今日之事,非不知公之冤,然無路以相救矣,如何?”遂令推訊。樂生問推者曰:“中丞意如何?”曰:“中丞以制使之意,押衙不得免矣。”曰:“中丞意如此,某以奚訴!”遂索筆通款,言受賊帥贓物之狀。式方頗甚憫惻,將刑,引入曰:“知公至屈,有何事相托?”生曰:“無之。”式方曰:“公有男否?”曰:“一人。”“何職?”曰:“得衙前虞候足矣。”式方便授牒,兼贈錢百千文,用為葬具。又問所欲,曰:“某自誣死,必無逃逸,請去桎梏,沐浴,見妻子,囑付家事。”公皆許。
至時,式方乃登州南門,令引出,與之訣別。樂生
回來覆命後,副將和樂生合不來,就對裴郎中報告說:“姓樂的把軍事祕密都洩露給賊帥了,賊帥很親近他,所以贈給他兩個女奴。”裴聽後很生氣,派人去搜查,果然搜到二女。樂生就把事情的前後經過說了,並說:“我的刀價值數萬,我心裡把它當成寶物那樣愛惜,因為我正奉命出使,賊帥求我送給他,我不得不給,他給我的兩位女奴的價值還不到那刀的價值的一半,我有什麼過錯!”樂生因為生氣,言辭臉色都很嚴厲,裴郎中更是氣憤,就把他囚禁在賓州監獄。還給式方寫了一封信,並在公文中誣陷樂生犯了大罪,請式方一定要殺他。
式方因為是遠鎮,皇上的特使說他的部下受了賊寇的賄賂,並要求誅殺,他也不得不按法律辦,但是式方心裡明白樂生冤枉。樂生也寫了狀子詳細講述此事,式方於是就令人持公文追上使者,並當面與他約定說:“樂生如果想逃跑,你千萬不要禁止他,也把我的心意告訴他。”使者到樂生被囚禁的地方對樂生說了式方的意思,樂生聽後說:“我沒有罪,寧肯死;如果逃跑,就證明我有罪。”樂生被押送到式方處,式方就召樂生來,詢問他,樂生就把前後經過詳細地陳述一遍,式方就把特使的公文給他看,然後說:“現在的這件事,我並不是不知道你的冤枉,然而沒有辦法救你呀,怎麼辦?”於是下令審訊。樂生問審訊的人:“中丞是什麼意思?”回答說:“中丞按照特使的意見辦事,你的死罪是免不了了。”樂生說:“中丞的意見是這樣,我還申訴什麼!”就讓審訊的人拿筆來記錄他表述的心意,說自己怎樣接受了賊帥的贓物等情況。式方很憐憫他,臨近刑期,式方讓人把他領來說:“我知道你太冤屈了,還有什麼事託付給我嗎?”樂生說:“沒有。”式方說:“你有男孩沒有?”樂生說:“有一個。”“謀什麼職務?”說:“能當個衙前虞候就滿足了。”式方就寫了授官公文,並贈送百千文錢,用以喪葬。又問他還有什麼要求,樂生說:“我是自誣而死的,一定不會逃跑,請求去掉刑具,讓我洗個澡,再見一見妻子和兒子,囑咐一些家事。”式方都同意了。
行刑時,式方登上州南門,令人領樂生出來,和他作別。樂生
沐浴巾櫛,樓前拜啟曰:“某今死矣,雖死不已。”式方曰:“子怨我乎?”曰:“無,中丞為制使所迫耳。”式方灑泣,遂令領至毬場內,厚致酒饌。餐訖,召妻子別,問曰:“買得棺未?可速買,兼取紙一千張,筆十管,置棺中。吾死,當上訴於帝前。”問監刑者曰:“今何時?”曰:“日中。”生曰:“吾日中死,至黃昏時,便往賓州,取副將某乙。及明年四月,殺制使裴郎中。”舉頭見執捉者一人,乃虞候所由,樂曾攝都虞候,語之:“汝是我故吏,我今分死矣,爾慎無折吾頸,若如此,我亦死即當殺汝。”所由至此時,亦不暇聽信,遂以常法,拉其頭殺之,然後笞。笞畢,拽之於外。拉者忽驚蹶,面僕於地死矣。
數日,賓州報,副將以其日黃昏,暴心痛終。制者裴君,以明年四月卒。其年十月,式方方於毬場宴敕使次,飲酒正洽,忽舉首瞪目曰:“樂某,汝今何來也?我亦無過。”索酒瀝地祝之,良久又曰:“我知汝屈,而竟殺汝,亦我之罪。”遂喑不語,舁到州,及夜而殞。至今桂州城南門,樂生死所,方圓丈餘,竟無草生。後有從事於桂者,視之信然。自古冤死者亦多,樂生一何神異也。出《逸史》。
宋申錫
唐丞相宋申錫,初為宰相,恩渥甚重,申錫亦頗以致昇平為己任。時鄭注交通縱放,以擅威柄,欲除去之。乃以友人王璠為京兆尹,密與之約,令察注不法,將獻其狀,擒於京兆府,杖殺之。既約定,璠翻覆小人也,以注方為中貴
洗了澡,梳好了頭,在城樓前拜告說:“我今天死了,雖然死了也不能算完。”式方說:“你埋怨我嗎?”樂生說:“不,中丞你是被特使逼迫罷了。”式方流出了眼淚,讓人把他領到一個圓場裡,準備了豐盛的飯菜。吃完了,樂生招來妻子和兒子,與他們分別,並問:“買棺材了嗎?趕快買,再把一千張紙和十支筆放到棺材裡。我死以後,要到天帝面前去訴冤。”又問監刑的人:“現在什麼時辰?”回答說:“中午。”樂生說:“我中午死,黃昏時,就去賓州,要副將的命。到明年四月,我要殺制使裴郎中。”抬頭看見行刑的一人,原來是虞候手下的小吏,樂生曾當過都虞候,就對他說:“你是我的老部下,我今天死了,你要小心,不要把我的脖頸弄折了,假如弄折了,我死了也要把你殺死。”那個小吏在這時候也沒工夫聽他的話,就用平常的辦法,拉著他的頭殺了他,之後又是鞭打。鞭打後,把他拽到門外。那小吏忽然暈過去,面朝下撲倒在地上死了。
幾天以後,賓州來報,副將在那天黃昏,突然心痛死去,姓裴的特使在第二年四月死了。那年十月,式方在圓場中宴請敕使,酒正喝到高興的時候,忽然抬頭瞪著眼睛說:“樂生,你今天怎麼來了?我也沒有罪過。”要些酒灑在地上給樂生禱祝,過了會兒又說:“我知道你冤屈,然而最終還是殺了你,這也是我的罪過。”然後就啞口不能說話了,抬到州府,到了晚上就死了。到現在桂州的南城門,樂生死的地方,有個方圓一丈多的地方,寸草不生。後來有到桂辦事的人,看了以後都相信了。自古冤死的人很多,這個樂生多麼神奇。出自《逸史》。
宋申錫
唐朝宰相宋申錫,剛做宰相時,受皇恩厚重,他也有把國家治理成太平盛世的抱負。那時鄭註上下勾結放縱,獨斷專權,申錫想要除掉他。申錫讓朋友王璠任職京兆尹,與他密約,監察鄭注的不法行為,一旦出現不法的行為,就抓到京兆府,杖刑殺死他。雖然約定了,但王璠是反覆無常的小人,因為鄭注為內臣
所愛,因欲親厚之,乃盡以申錫之謀語焉。注因報知右軍,不旬日,乃偽作申錫之罪狀,令人告之雲:“以文字結於諸王,圖謀不軌,以衣物金寶奇玉為質。”且令人效其手疏,皆至逼似。獄成於內,公卿眾庶無不知其冤也。三事已降,迭入論之,方得謫為開州司馬。至任數月,不勝其憤而卒。明年,有恩詔,令歸葬京城。至大和元年春,其夫人亭午於堂前假寐次,見申錫從中門入,不覺驚起。申錫以手招之,乃下階,曰:“且來,有少事,要令君見。”便引出城,似至滻水北去數裡,到一墟開,見一大坑,坑邊有小竹籠及小板匣者數枚,皆有封記。申錫乃提一示夫人曰:“此是那賊。”因憤怒叱吒,問曰:“是誰?”曰:“王璠也,我得請於上帝矣。”復詰其餘,曰:“即自知。”言訖,拂然而醒,遍身流汗,當時言於家人及親屬,且以筆記於衣箱中。至其年十一月,璠果以事腰斬於市,同受戮者數人,皆同坎埋於城外。乃知宋公之神靈為不誣矣。出《逸史》。
蜀營典
唐蜀將尹偃,營有卒,晚點後數刻不至,偃將責之。卒被酒,自理聲高,偃怒,杖數十,幾至死。卒弟為營典,性友愛,不平偃。乃以刀剺肌,作“殺尹”兩字,以墨涅之。偃陰知,乃以他事杖殺典。及大和中,南蠻入寇,偃領眾數萬,保邛偃關。偃膂力絕人,常戲左右,以棘節杖擊其脛,隨擊
所信任,所以想要親近他,便把申錫的計劃全都告訴了鄭注。鄭注將此事報告給了右神策軍,不到十天的時間,就偽造了申錫的罪狀,讓人上告說:“他用文字交通各位王侯,圖謀不軌,並用衣物及奇珍異寶作抵押。”還讓人模仿申錫的筆跡寫了上疏,模仿得不差分毫。訴訟成立後,無論公卿百姓,沒有不知道申錫是冤枉的。審理的公文已下,朝臣們都相繼去理論說情,最終才得貶為開州司馬。到任僅幾個月後,申錫悲憤而死。第二年,有恩詔下達,允許申錫歸葬京城。大和元年春天,申錫的夫人中午在正堂剛剛睡著,就看到申錫從中門進來,不覺驚坐起來。見申錫用手招她,她就走下臺階,申錫說:“快來,我有點事,要讓你看點東西。”說著就領她出城,好像到了滻水以北幾裡的一個土丘,只見有一個大坑,坑邊有好多個小竹籠和小板匣,上面都有名籤標記。申錫就提起一個給夫人看,並說:“這就是那個賊。”接著就憤恨地大罵,夫人問:“是誰?”申錫說:“王璠,我已經請求天帝了。”夫人又問其餘的人是誰,申錫說:“很快就會知道了。”說完後夫人一下子就醒了,遍身流汗,當時就告訴了家人和親屬,並且用筆記下來放到了衣箱裡。到了那年十一月,王璠果然犯了事被腰斬在刑場,同時被殺的還有幾個人,都被埋在城外的同一個墓穴裡。到這時這才知道宋公的神靈不假啊。出自《逸史》。
蜀營典
唐朝蜀將尹偃,他的營中有個兵士,晚上點名後過了許久也沒到,尹偃準備責罰他。但他喝了酒,自以為有理說話聲音很大,尹偃很生氣,打了他幾十杖,差點兒將他打死。這個士兵的弟弟在軍營裡當營典,與哥哥友好親愛,對尹偃的做法十分不滿。他就用刀劃破肌膚,劃了“殺尹”兩個字,並用墨染黑。尹偃暗中知道了這件事情,就藉口別的事殺了營典。到了大和年間,南蠻入侵,尹偃率領幾萬軍隊保衛邛偃關。尹偃體力超過常人,常常戲弄身邊的人,用棘刺做手杖打他們的小腿,伴隨著擊打
筋脹擁腫。恃其力,悉眾出關,逐蠻數裡。蠻伏發,夾攻之,大敗馬倒,中數十槍而死。初出關時,忽見所殺典,擁黃案,大如轂,在前引。心甚惡之,問左右,鹹無見者,竟死於陣。出《酉陽雜俎》。
小腿立刻就筋脹肉腫。尹偃憑藉他的力氣,率領全軍出邛偃關追逐蠻兵數裡。蠻兵的埋伏突然出現,兩邊夾攻,尹偃軍馬匹翻倒,一敗塗地,尹偃中了幾十槍後就死了。他剛出關時忽然看見了被他殺死的營典,抱著一個車輪那麼大的黃色盤案,在他前邊引路。尹偃感到非常厭惡,問身邊的人看見沒有,都說沒看見,尹偃最終還是死在陣地上了。出自《酉陽雜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