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
李遐周 許老翁 李 珏 章全素
李遐周
李遐周者,頗有道術。唐開元中,嘗召入禁中。後求出住玄都觀。唐宰相李林甫,嘗往謁之。遐周謂曰:“公存則家泰,歿則家亡。”林甫拜泣,求其救解。笑而不答,曰:“戲之耳。”天寶末,祿山豪橫跋扈,遠近憂之,而上意未寤。一旦遐周隱去,不知所之,但於其所居壁上,題詩數章,言祿山僭竊及幸蜀之事。時人莫曉,後方驗之。其末篇曰:“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若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燕市人皆去”,祿山悉幽薊之眾而起也;“函關馬不歸”者,哥舒翰潼關之敗,匹馬不還也;“若逢山下鬼”者,馬嵬蜀中驛名也;“環上系羅衣”者,貴妃小字玉環,馬嵬時,高力士以羅巾縊之也。其所先見,皆此類矣。出《明皇雜錄》。
許老翁
許老翁者,不知何許人也。隱於峨嵋山,不知年代。唐天寶中,益州士曹柳某妻李氏,容色絕代。時節度使
李遐周
李遐周很有道術。唐開元年間,他曾被召入宮中。後來他請求出宮住進玄都觀。宰相李林甫曾經前去拜訪過他。他對李林甫說:“你在,你的家就安全;你亡,你的家也亡。”李林甫流淚叩拜,求他解救。李遐周笑而不答,只是說:“開句玩笑罷了。”天寶末年,安祿山強橫跋扈,遠近之人都很擔憂,但是皇上還沒有醒悟。有一天李遐周隱去,不知他到哪兒去了。他只在住處的牆上題了幾首詩,記的是安祿山竊國和唐玄宗到蜀地避難的事。當時的人誰也看不明白,後來才驗證了。其中最後一首是:“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若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燕市人皆去”,是說安祿山傾起幽州、薊州之兵造反;“函關馬不歸”,是說哥舒翰潼關兵敗,全軍覆沒匹馬不還;“若逢山下鬼”,是說馬嵬是蜀中驛站的名字;“環上系羅衣”,是說楊貴妃小字玉環,唐玄宗到蜀地避難,走到馬嵬坡,高力士用羅巾把她勒死。李遐周的先見之明,都和這事相類似。出自《明皇雜錄》。
許老翁
許老翁,不知是哪裡人。他隱居峨嵋山,也不知那是什麼年代。唐天寶年間,益州士曹柳某之妻李氏,容貌絕世。當時節度使
章仇兼瓊新得吐番安戎城,差柳送物至城所,三歲不復命。李在官舍,重門未啟。忽有裴兵曹詣門,雲是李之中表丈人。李雲:“無裴家親。”門不令啟。裴因言李小名,兼說其中外氏族。李方令開門致拜,因欲餐。裴人質甚雅,因問柳郎去幾時。答雲:“已三載矣。”裴雲:“三載義絕,古人所言,今欲如何?且丈人與子,業因合為伉儷,願無拒此。”而竟為裴丈所迷,似不由人可否也。裴兵曹者,亦既娶矣。而章仇公聞李姿美,欲窺覘之,乃令夫人特設筵會,屈府縣之妻,罔不畢集。唯李以夫婿在遠辭焉。章仇妻以須必見,乃雲:“但來,無苦推辭。”李懼責遂行。著黃羅銀泥裙,五暈羅銀泥衫子,單絲羅紅地銀泥帔子,蓋益都之盛服也。裴顧衣而嘆曰:“世間之服,華麗止此耳!”回謂小僕:“可歸開箱,取第三衣來。”李雲:“不與第一而與第三,何也?”裴曰:“第三已非人世所有矣。”須臾衣至,異香滿室。裴再視,笑謂小僕曰:“衣服當須爾耶?若章仇何知,但恐許老翁知耳。”乃登車詣節度家。既入,夫人並座客,悉皆降階致禮。李既服天衣,貌更殊異,觀者愛之。坐定,夫人令白章仇曰:“士曹之妻,容飾絕代。”章仇徑來入院,戒眾勿起。見李服色,嘆息數四,乃借帔觀之,則知非人間物。
章仇兼瓊新奪取了吐蕃的安戎城,派柳某到安戎城去送東西,過了三年柳某也沒有回來覆命。李氏住在官舍,足不出戶,沒有開過院門。忽然有一個姓裴的兵曹來到她家叫門,自稱是李氏的表叔。李氏說:“我家沒有姓裴的親戚。”她不讓給姓裴的開門。於是姓裴的就叫出了李氏的小名,同時說出她家內外親族的姓名。李氏這才讓開門,並向姓裴的下拜,準備做飯給姓裴的吃。姓裴的很文雅,問柳郎離家多久了。李氏回答說:“他離家已經三年了。”姓裴的說:“三年情義已經斷絕,這是古人說的,現在你打算怎麼辦呢?況且我和你,有緣應該成為夫妻,希望你不要拒絕這件事。”李氏到底被這位姓裴的表叔迷住了,這好像不是她自己能決定的。這位裴兵曹,也已經娶過妻了。而章仇兼瓊聽說李氏姿色美麗,想要見一見,就讓他的夫人特意操辦了一個宴會,邀請所有府縣官員的妻子,全都請來了。只有李氏因為丈夫身在遠地而推辭了。章仇兼瓊的妻子因為非要見到李氏不可,便對李氏說:“你只管來,不要苦苦地推辭。”李氏怕受到責備,就去了。她穿的是黃羅銀泥裙、五暈羅銀泥衫子、單絲羅紅地銀泥披肩,大概都是成都最華麗的衣服。裴兵曹見了她的衣服感嘆道:“人世間的衣服,再華麗也只能到這種程度了吧!”他回頭對僕人說:“你回去把我的衣箱打開,從裡邊把第三套衣服拿來。”李氏說:“不給我第一套,而給我第三套,這是為什麼?”裴兵曹說:“這第三套衣服已經不是人世間有的了。”不一會兒衣服取來了,滿屋飄起了異香。裴兵曹看了又看,笑著對僕人說:“衣服就應當如此吧?像章仇兼瓊這種人是不能知道什麼的,只是怕許老翁知道而已。”於是李氏就登上車子來到了節度使家。李氏進門之後,章仇夫人以及所有的座中客人,全都走下臺階來行禮迎接她。李氏穿了仙衣之後,容貌更加美得出眾,見到的人都非常喜歡她。坐定之後,章仇夫人讓人向章仇兼瓊稟報說:“柳士曹妻子的容貌和服飾都是絕世無雙的。”章仇兼瓊徑直走進院來,告訴大家不要站起來。他見到李氏的衣服樣式,再三地讚歎,就把李氏的披肩借來觀賞,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人間的東西。
試之水火,亦不焚汙。因留詰之。李具陳本末。使人至裴居處,則不見矣。兼瓊乃易其衣而進,並奏許老翁之事,敕令以計須求許老。章仇意疑仙者往來,必在藥肆,因令藥師候其出處,居四日得之。
初有小童詣肆市藥,藥師意是其徒,乃以惡藥與之。小童往而復來,且囑雲:“大人怒藥不佳,欲見捶撻。”因問大人為誰,童子云:“許老翁也。”藥師甚喜,引童白府。章仇令勁健百人,卒吏五十人,隨童詣山,且申敕令。山峰巉絕,眾莫能上。童乃自下大呼。須臾,老翁出石壁上,問何故領爾許人來。童具白其事。老翁問:“童曷不來?童曷不來?”童遂冉冉躡虛而上。諸吏叩頭求哀雲:“大夫之暴,翁所知也。”老翁乃許行。謂諸吏曰:“君但返府,我隨至。”及吏卒至府未久,而翁亦至焉。章仇見之,再拜俯伏。翁無敬色。因問娶李者是誰,翁曰:“此是上元夫人衣庫之官,俗情未盡耳。”章仇求老翁詣帝,許雲:“往亦不難。”乃與奏事者剋期至長安。先期而至,有詔引見。玄宗致禮甚恭。既坐,問雲:“庫官有罪,天上知否?”翁雲:“已被流作人間一國主矣。”又問:“衣竟何如?”許雲:“設席施衣於清淨之所,當有人來取。”上敕人如其言。初不見人,但有旋風捲衣入雲,顧盼之間,亦失許翁所在矣。出《仙傳拾遺》。
又一說雲:天寶中,有士人崔姓者,尉於巴蜀,才至成都而卒。時連帥章仇兼瓊,哀其妻少而無所投止,
把它放到水裡和火上試驗,也不著火也不汙染。於是章仇兼瓊就把李氏留下盤問。李氏詳細地陳述了事情的始末。章仇兼瓊派人去裴兵曹的住處,裴兵曹卻不見了。章仇兼瓊就把李氏的衣服換下來,送到皇宮裡,並且向皇上奏報了許老翁的事,皇上下令讓他設法找到許老翁。章仇兼瓊覺得仙人往來,一定在藥店,於是他就讓藥師等候著許老翁的出現,等了四天就等到了。
一開始有位小童到藥店來買藥,藥師認為這是許老翁的弟子,就把不好的藥賣給他。小童去而復返,並說:“我家大人見藥不好很生氣,要打我。”於是問他家大人是誰,童子說:“是許老翁。”藥師非常高興,領著小童來向章仇兼瓊報告。章仇兼瓊派出一百名健壯勇士,還有五十名卒吏,跟著小童進山,要去傳達皇帝的詔令。山峰陡峭險絕,眾人沒有能上去的。小童就在山下大聲喊。片刻間,老翁出現在石壁上,問為什麼領來這麼多人。小童詳細說了這件事。老翁問:“小童為什麼不上來?小童為什麼不上來?”小童就慢慢地踩著空中升上去。卒吏們叩頭哀求道:“我們大人的粗暴,老翁是知道的。”老翁這才答應走一趟。老翁對卒吏們說:“你們只管先回府,我馬上就到。”等到吏卒們回到府中不一會兒,老翁也到了。章仇兼瓊見了老翁,連連下拜俯身恭伏。老翁臉上卻毫無敬色。於是章仇兼瓊問老翁娶李氏的人是誰,老翁說:“那個人是上元夫人的衣庫官,俗情未了罷了。”章仇兼瓊求老翁去進見皇帝,許老翁說:“去也不難。”於是他就和要到京城奏事的人約定了到達長安的日期。他提前到了,皇上下令讓人領他來見。唐玄宗對他很恭敬。坐下之後,唐玄宗問:“庫官有罪,天上知道嗎?”許老翁說:“已被流放到人間當了一國之主了。”又問:“那衣服究竟如何處置?”許老翁說:“在清靜的地方設席,把那衣服放到席上,就會有人來取。”皇上下令按許老翁說的去做。起初不見有人來,只有旋風把衣服捲入雲中,大家正顧盼的時候,許老翁也不見了。出自《仙傳拾遺》。
另有一說:天寶年間有位姓崔的讀書人,到巴蜀一帶做縣尉,剛走到成都就死了。節度使章仇兼瓊可憐他妻子年少無依,
因於青城山下置一別墅。又以其色美,有聘納之意。計無所出,因謂其夫人曰:“貴為諸侯妻,何不盛陳盤筵,邀召女客?五百里內,儘可迎致。”夫人甚悅。兼瓊因命衙官,遍報五百里內女郎,剋日會成都,意欲因會便留亡尉妻也,不謂已為族舅盧生納之矣。盧舅密知兼瓊意,令尉妻辭疾不行。兼瓊大怒,促左右百騎往收捕。盧舅時方食,兵騎繞宅已合。盧談笑自若,殊不介懷。食訖,謂妻曰:“兼瓊意可知矣,夫人不可不行。少頃,即當送素色衣來,便可服之而往。”言訖,乘騾出門。兵騎前攬不得,徐徐而去,追不能及。俄使一小童捧箱,內有故青裙、白衫子、綠帔子、緋羅、縠、絹素,皆非世人所有。尉妻服之至成都。諸女郎皆先期而至。兼瓊覘於帷下。及尉妻入,光彩繞身,美色傍射,不可正視。坐者皆攝氣,不覺起拜。會訖歸,三日而卒。兼瓊大駭,具狀奏聞。玄宗問張果,果雲:“知之,不敢言。請問青城王老。”玄宗即詔兼瓊,求訪王老進之。兼瓊搜索青城山前後,並無此人,唯草市藥肆雲:“常有二人,日來賣藥,稱王老所使。”二人至,兼瓊即令衙官隨之。入山數裡,至一草堂。王老皤然鬢髮,隱几危坐。衙官隨入,遂宣詔,兼致兼瓊意。王老曰:“此必多言小兒張果也。”因與兼瓊剋期到京師。令先發表,不肯乘傳,兼瓊從之。
就在青城山下為她蓋了一所別墅。又因為她姿色很美,有納她做妾的意思。但是章仇兼瓊想不出來好辦法,於是就對自己的夫人說:“你貴為地方大員的妻子,何不操辦一個盛大的宴會,邀請女客來玩玩?方圓五百里之內的女客,全可以請過來。”夫人非常高興。章仇兼瓊於是就讓衙門裡的官吏,遍邀方圓五百里內的年輕女子,按照約定的日期到成都赴會,想要趁宴會時把亡故縣尉的妻子留下,沒想到那女人已被舅舅盧生娶了去。盧生暗中得知章仇兼瓊的意圖,就讓縣尉的遺孀託病不去。章仇兼瓊非常生氣,派手下一百名騎兵去抓捕。當時盧生正在吃飯,騎兵已包圍了他的住宅。盧生談笑自如,很不在乎。吃完飯,他對妻子說:“章仇兼瓊的用意很清楚了,夫人不能不去。過一會兒,就會有人給你送素色衣服來,你就可以穿上那衣服去了。”說完,他騎上騾子出了門。騎兵們上前捉他卻捉不住,他慢慢地前行,也追不上他。不多時他讓一個小童捧來一個箱子,箱內有一件舊青裙,一件白衫子,一件綠披肩,還有緋羅、縠、絹素等絲織品,全都不是人世間所有的。縣尉的遺孀穿上這套衣服來到成都。其他女客們已經提前到了。章仇兼瓊在帷帳後窺視。當縣尉的遺孀走進來時,只見她光彩繞身,美色煥然,都不能正眼看她。在座的人都屏住呼吸,不由自主地起身下拜。等到宴會結束回去,三天後她就死了。章仇兼瓊大吃一驚,寫奏章報告了皇帝。唐玄宗問張果,張果說:“我知道怎麼回事,但是不敢說。請陛下問青城山的王老。”唐玄宗就下詔讓章仇兼瓊求訪王老並送到宮裡來。章仇兼瓊搜索青城山的前後,並沒有王老這個人,只有草市上藥店的主人說:“常有兩個人,每天都來賣藥,自稱是王老派來的。”等那兩個人又來,章仇兼瓊就讓衙中的官吏跟著他們去找王老。進山幾裡,來到一所草堂。只見王老鬢髮雪白,在几案後正襟危坐。官吏們跟著走進去,立即宣讀了詔書,還傳達了章仇兼瓊的意思。王老說:“這一定是那個多嘴多舌的小子張果說的。”於是他和章仇兼瓊約定日期到京城去。他讓章仇兼瓊先送去奏章,自己不肯乘坐驛站的車馬,章仇兼瓊聽從了他。
使才至銀臺,王老亦到。玄宗即召問之。時張果猶在玄宗側,見王老,惶恐再拜。王老叱果曰:“小子何不言之,又遣遠取吾來!”果言:“小仙不敢,專候仙伯言耳。”王老乃奏曰:“盧二舅即太元夫人庫子,因假下游,以亡尉妻微有仙骨,故納為媵。無何,盜太元夫人衣服與著,已受謫至重,今為鬱單天子矣。亡尉妻以衣太元夫人衣服,墮無間獄矣。”奏訖,苦不願留。玄宗命放還,後不知所在。出《玄怪錄》。
李 珏
李珏,廣陵江陽人也。世居城市,販糴自業。而珏性端謹,異於常輩。年十五時,父適他行,以珏專販事。人有糴者,與糴,珏即授以升斗,俾令自量。不計時之貴賤,一斗只求兩文利,以資父母。歲月既深,衣食甚豐。父怪而問之,具以實對。父曰:“吾之所業,同流中無不用出入升斗,出輕入重,以規厚利。雖官司以春秋較搉,終莫斷其弊。吾但以升斗出入皆用之,自以為無偏久矣。汝今更出入任之自量,吾不可及也。然衣食豐給,豈非神明之助耶!”後父母歿,及珏年八十餘,不改其業。
適李珏出相,節制淮南。珏以新節度使同姓名,極用自驚,乃改名寬。李珏下車後數月,修道齋次。夜夢入洞府中,
使者剛到銀臺門,王老也到了。唐玄宗立刻就召見他,向他請教。當時張果還在唐玄宗身邊,見了王老後,惶恐地連連下拜。王老呵斥張果說:“你小子為什麼不直接把事情解釋清楚,還打發人大老遠把我找來!”張果說:“小仙不敢,專門等著仙伯來說呢。”王老於是對唐玄宗說:“盧二舅就是給太元夫人管庫的人,趁著假期下界來遊玩,因為死亡縣尉的妻子有仙骨,所以納她為妾。沒過多久,他偷了太元夫人的衣服給她穿,已經受到極重的懲罰,現在已經是鬱單天子了。死亡縣尉的妻子因為穿了太元夫人的衣服,被墮入無間地獄了。”說完,王老苦苦請求,不肯留下。唐玄宗下令放他回山,後來不知他到什麼地方去了。出自《玄怪錄》。
李 珏
李珏是廣陵江陽人。他家世代住在城裡,以買賣糧食為職業。李珏的性格端莊謹慎,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十五歲的時候,父親剛好到別的地方去,就把販賣糧食的事交給李珏專管。有人來買糧,李珏就讓他們買,並把升和鬥交給他們,讓他們自己量。不按當時糧食的貴賤計價,一斗糧只賺兩文錢的利,用來資助父母。時間長了,他家的衣食卻很豐足。他的父親感到奇怪,就問他是怎麼回事,他全都如實告訴父親。父親說:“我做糧食生意的時候,同行中都是用兩種升斗買進賣出,賣的時候用小鬥,買的時候用大斗,用來賺取大利。雖然官府年年春秋兩季都要檢查校正升斗,但是始終不能制止弊病。我只是用同一種升和鬥買賣,時間已經很久了,自以為沒有什麼偏差了。你現在改為買賣都讓人家自己量,我不如你。這樣還能衣食豐足,難道有神明幫助嗎?”後來,他的父母都亡故了,直到他活到八十多歲,也沒改變職業。
恰巧宰相李珏出京,做淮南節度使。李珏因為與新節度使同名同姓,自己感到非常吃驚,就改名叫李寬。李珏到任後幾個月,在齋戒的地方修道。一天夜裡,他夢見自己進入一個洞府中,
見景色正春,煙花爛熳,翔鸞舞鶴,彩雲瑞霞,樓閣連延。珏獨步其下,見石壁光瑩,填金書字,列人姓名。似有李珏,字長二尺餘。珏視之極喜,自謂生於明代,久歷顯官,又升宰輔,能無功德及於天下?今洞府有名,我必仙人也。再三為喜。方喜之際,有二仙童自石壁左右出。珏問:“此何所也?”曰:“華陽洞天。此姓名非相公也。”珏驚,復問:“非珏何人也?”仙童曰:“此相公江陽部民也。”珏及曉,歷記前事,益自驚歎。問於道士,無有知者。復思試召江陽官屬詰之,亦莫知也。乃令府城內求訪同姓名者。數日,軍營里巷相推,乃得李寬舊名珏,遂聞於珏。乃以車輿迎之,置於靜室,齋沐拜謁,謂為道兄。一家敬事,朝夕參禮。李情景恬憺,道貌秀異,須長尺餘,皓然可愛。年六十時,曾有道士教其胎息,亦久不食。珏愈敬之。及月餘,乃問曰:“道兄平生得何道術?服煉何藥?珏曾夢入洞府,見石壁姓名,仙童所指,是以迎請師事,願以相授。”寬辭以不知道術服煉之事。珏復虔拜,因問寬所修何術。寬辭以愚民不知所修,遂具販糴以對。珏再三審問,諮嗟曰:“此常人之難事,陰功不可及也!”復曰:“乃知世之動靜食息,莫不有報。苟積德,雖在貧賤,神明護祐,名書仙籍,以警塵俗。”又問胎息不食之由,具以對。珏師其胎息,亦不食。
見裡面正是春天景色,煙花絢爛,鸞翔鶴舞,雲霞祥瑞,樓閣連綿。李珏獨自走在其中,見一塊石壁上光亮晶瑩,上面書寫著金字,列著許多人的名字。其中好像有“李珏”二字,字長二尺多。李珏看了非常高興,自己以為生在一個聖明的時代,長時間做過高官,又升為宰相,怎能對天下沒有功德?現在洞府中有自己的名字,自己肯定會是神仙。他再三地感到高興。正高興的時候,有兩個仙童從石壁左右走出來。李珏問:“這是什麼地方?”二童子說:“這是華陽洞天。這裡的‘李珏’不是你。”李珏一驚,又問:“不是我是誰呢?”仙童說:“這個人是你江陽縣的百姓。”李珏直到天亮,還清楚地記得夢中的事,更加驚歎不已。他去向道士打聽,道士們沒有知道的。又試著找來江陽縣的官吏們詢問,也沒有知道的。於是他又讓人在府城內尋找同姓名的人。幾天之後,軍營街巷到處查問,才知道有個李寬以前也叫李珏,就向李珏報告了。於是李珏就派車把李寬接來,安置在一個清靜的屋子裡,齋戒沐浴後去拜見,稱李寬為道兄。李珏的全家都敬奉李寬,早晨晚上都參拜行禮。李寬的性情恬淡,道貌出眾,鬍鬚一尺多長,白白的十分可愛。他六十歲的時候,曾經有一個道士教給他胎息之術,也很久沒有吃糧食了。李珏更加敬重他。到一個多月以後,李珏就問他:“道兄平常修得了什麼道術?服用什麼藥?我曾經做夢進入一個洞府,看到了石壁上有道兄的姓名,是仙童告訴了我,所以把您請來以師禮相待,希望能把道術傳授給我。”李寬推辭說自己不知道道術以及服食煉丹的事。李珏又虔誠地參拜,接著又問李寬修習什麼道術。李寬推辭說自己是愚民,不知道修習什麼,就把自己如何做糧食生意詳細地告訴了李珏。李珏仔細地問了多次,慨嘆說:“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事,你積的陰德別人都比不了啊!”又說:“我這才知道人世間的動、靜、食、息各個方面,全都有報應。一個人如果積德,儘管是貧賤之身,神明也保佑他,也能把名字寫在仙籍上,以警戒塵世間的人們。”他還向李寬詢問修習胎息術和不吃飯的辦法,李寬詳細地告訴了他。他就向李寬學習胎息術,也不吃飯。
寬年百餘歲,輕健異常。忽告子孫曰:“吾寄世多年,雖自養氣,亦無益汝輩。”一夕而卒。三日棺裂聲,視之,衣帶不解,如蟬蛻,已尸解矣。出《續仙傳》。
章全素
吳郡蔣生,好神仙。弱歲棄家,隱四明山下。嘗從道士學煉丹,遂葺爐鼎,爨薪鼓鞴,積十年,而煉丹卒不成。其後寓遊荊門,見有行乞於市者,膚甚悴,裸然而病,且寒噤不能語。生憐其窮困,解裘衣之,因命執侍左右。徵其家,對曰:“楚人章氏子,全素其名,家於南昌,有沃田數百畝。屬年飢,流徙荊江間,且十年矣。田歸於官,身病不能自振,幸君子憐而容焉。”於是與蔣生同歸四明山下。而全素甚惰,常旦寐自逸。蔣生惡罵而捶者不可計。生有石硯在几上,忽一日,全素白蔣生曰:“先生好神仙者,學煉丹且久矣。夫仙丹食之,則骨化為金,如是安有不長生耶?今先生神丹,能化石硯為金乎?若然者,吾為先生有道術士。”生自度不果,心甚慚,而以他詞拒之曰:“汝傭者,豈能知神仙事乎!若妄言,自速笞罵之辱!”全素笑而去。後月餘,全素於衣中出一瓢甚小,顧謂蔣生曰:“此瓢中有仙丹,能化石為金。願得先生石硯,以一刀圭傅其上,可乎?”蔣生性輕果,且以為誕妄,詬罵曰:“吾學煉丹十年矣,尚未能窮其妙,傭者何敢與吾喋喋議語耶!”全素佯懼不對。明日,蔣生獨行山水間,命全素守舍,於是鍵其門而去。
李寬活到一百多歲,身體非常輕捷強健。一天他忽然對子孫們說:“我活在世上多年,雖然自己修養真氣,對你們也沒有好處。”一天晚上他就死了。三天後棺材有裂開的聲音,一看,他衣帶沒解,像蟬蛻一樣,已經脫離肉體飛昇成仙去了。出自《續仙傳》。
章全素
吳郡的蔣生,喜歡神仙。二十歲的時候離開家,隱居在四明山下。他曾經跟道士學習煉丹,於是他就修爐灶,置鐵鍋,拉風箱,燒薪柴,一干就是十年,但是他最終也沒有煉出丹來。後來他出游到了荊門,在街市上看到一個要飯的,膚色很憔悴,裸著身子,還有病,而且打著寒戰不能說話。蔣生可憐他窮困,就脫下自己的皮衣給他穿,又讓他隨侍左右。蔣生打聽他的家,要飯的回答說:“我是楚人,姓章,名全素,家住南昌,有幾百畝肥沃的田地。因為趕上鬧饑荒,流落在荊江一帶,將近十年了。田產歸了官,身體有病不能自己救助,多虧您可憐我收留我。”於是章全素和蔣生一起回到四明山下。章全素很懶,常常白天睡懶覺,貪圖安逸。為了這事,蔣生惡言罵他、打他不知多少次。蔣生有一塊石硯放在几案上,忽然有一天,章全素對蔣生說:“先生是好神仙的人,學習煉丹已經很長時間了。吃了仙丹,就可以化骨為金,這樣哪有不長生的呢?現在先生的神丹,能把這塊石硯變成金子嗎?如果能這樣,我才認為先生是一位有道之士。”蔣生自己估計辦不到,心裡很慚愧,卻用別的話拒絕他說:“你是一個僕人,哪能知道神仙的事呢?你要是胡說八道,就是自己來討打罵了!”章全素笑著離開了。一個多月以後,章全素從衣服裡取出一個很小的瓢來,看著蔣生說道:“這個瓢裡有仙丹,能把石頭變成金子。我希望得到先生的石硯,把一刀圭的仙丹放在那上面,可以嗎?”蔣生生性輕率急躁,以為這是胡扯,就罵道:“我學煉丹十年了,還不能徹底弄清它的奧妙,你一個僕人怎麼敢和我喋喋不休地大講特講呢?”章全素假裝害怕不回答。第二天,蔣生要到山水間獨自出遊,讓章全素看家,於是就鎖上門走了。
至晚歸,則見全素已卒矣。生乃以簀蔽其屍,將命棺而瘞於野。及徹其簀,而全素屍已亡去,徒有冠帶衣履存焉。生大異,且以為神仙得道者,即於几上視石硯,亦亡矣。生益異之。後一日,蔣生見藥鼎下有光,生曰:“豈非吾仙丹乎?”即於燼中探之,得石硯,其上寸餘,化為紫金,光甚瑩徹,蓋全素仙丹之所化也。生始悟全素果仙人,獨恨不能識,益自慚恚。其後蔣生學煉丹卒不成,竟死於四明山。出《宣室志》。
到了晚上回來,卻看到章全素已經死了。蔣生就用竹蓆蓋上他的屍體,要用棺材把他葬到野外。等到撤掉席子,發現章全素的屍體已經不見了,只有帽子、腰帶、衣服和鞋留在那裡。蔣生非常奇怪,以為他是得道的神仙,立即看几案上的石硯,也沒有了。蔣生更奇怪了。一天之後,蔣生髮現藥鍋的下邊有光亮,便說:“這不是我的仙丹嗎?”他就到灰燼裡尋找,找到了石硯,石硯上一寸多的地方,變成了紫金,光芒瑩澈,大概是章全素的仙丹所點化的。蔣生這才明白章全素果然是位仙人,只恨當初不知道,更加慚愧悔恨。後來蔣生學煉丹到底也沒成功,最終死在四明山。出自《宣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