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十月十六日 紡織娘

小朋友,你看過“紡織娘”沒有?紡織娘是一種綠色的草蟲。秋天的夜晚,它們總是聚集在草叢裡、稻田邊。“唧唧唧唧”地叫著,真是熱鬧啊。不過,你知道紡織娘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則故事:

村子裡住了一對年輕的夫妻,靠著丈夫每天勤奮地耕田種地,生活倒還過得去。但是這妻子是個懶惰的女人,每天一大早丈夫下田去,她就坐在家裡發呆,什麼事都懶得做。織布機上積滿了灰塵,也不肯擦一擦,還夢想著織布機會自己織出細緻美麗的花布來。再不然,就是跑到附近的樹林裡采采花、唱唱歌,時間耗光了,丈夫也快回來了,她才慢吞吞地走回家。

丈夫問她說:“你在家裡都做了什麼啊!”她總是揉揉腰、捶捶肩膀,裝模作樣地叫著說:“真累死我啦,又是紡紗,又是織布,弄得我眼也花了,腰也酸了,手臂還直疼啊!”

丈夫聽說妻子辛苦了一整天,非常憐惜她,從來也不問她到底織了多少布。

春去秋來,收割的季節到了。丈夫從田裡回來,愁眉苦臉地對妻子說:“今年田裡的收成不好,家裡錢也不多了,怎麼辦呢?”他想了半天,又說:“這樣吧,我明天用剩下的錢去買一百斤棉花,你趕緊紡了紗,織成布,趁早賣了好過年!”

妻子雖然滿心不願意,也只得勉勉強強地說:“好吧。”

於是丈夫就去買了一百斤棉花回家。他把棉花都堆在織布的房間裡,然後握著妻子的手,說:“真辛苦你了!還好你平常也紡紗織布,總不會太生疏,我也放心些。”

可是,妻子就真改掉懶病,變勤快了嗎?沒有!她每天看著棉花,總是想:“紡紗多累人啊,我先玩一玩再開始吧!”

等她玩夠了,天又黑了。丈夫回來,她擔心捱罵,只好做出疲倦的樣子,又揉腰又捶背,拼命喊累。到了第二天,她還是不肯動手,又說:“再休息一天嘛,我明天再開始織布也不遲呀!”

就這樣拖拖拉拉,一天混過一天,她織出來的布簡直少得可憐。這時候,北風呼呼吹起來,冬天就要到了。丈夫算算日子,一百斤棉花應該已經全部紡成紗,織成布了,他就對妻子說:“你把織好的布拿出來,我今天就要進城去賣布。”

妻子嚇了一跳,攔在織布的房間門口,“我……我……”地說不出話來,丈夫瞧她結結巴巴,以為出了什麼事情,跨進房間一看,天啊!織布機上只有幾尺布,籃子裡也只有幾卷棉紗!他氣急敗壞地罵道:“你成天喊累,原來是裝模作樣騙人的。你走吧,懶女人!不然我們都要餓死了!”

不愛織布的懶妻子被丈夫趕出門後,變成了一隻紡織娘。

丈夫說完,氣呼呼地走開了。妻子明白自己做錯事了,哭著跑出屋子,在田埂上一面走,一面慚愧地想:“我太懶、太貪玩了,更不該說謊,現在連冬天也過不了了,怎麼辦?就是回去馬上開始織布,也來不及了呀!”

她越想越難過,一個人走呀走呀,走到一個池塘邊,咬咬牙,橫著心,“撲通”一聲跳下水,從此再也沒人見到過她。

第二年秋天,有個村人晚上經過池塘邊,忽然聽見“唧唧唧唧……”的聲音,多像織布機的聲音啊!他東張西望,附近根本沒有人家,怎麼可能有人織布呢?他循著聲音,撥開草叢找過去。啊!原來是一種一寸多長的綠色小蟲兒,長得有點像蚱蜢,正歇在草葉子上“唧唧唧唧……”地叫著呢!他回到村子,告訴別人他發現了這種小蟲。大家都說這一定是那個懶惰的妻子死後變成的,她常常發出織布機的聲音,是因為心裡非常後悔,努力要為過去贖罪啊!

從那時候起,大家就都管這種小蟲叫紡織娘了。

這是一篇昆蟲起源的傳說。紡織娘又叫蟈蟈兒,只有雄蟲才會鳴叫,但是傳統農業社會男耕女織,因此把這種叫聲猶如織布之聲的昆蟲定名為“紡織娘”。它的體色則有綠色、褐色兩種。

●圖畫融合剪紙與版畫風格,連續圖案及剖面花朵參考剪紙;主角臉部表情和動作則以樸拙厚重的版畫刀刻線條表現。為搭配故事的哀傷情節,畫面採沉鬱色調,又將紡織娘安排在醒目位置,並與妻子的綠衣呼應,暗示故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