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十月十五日 三個王子撿柴
二王子耶律德光撿柴。
一千多年前,唐朝末年的時候,東北地方的契丹人,個個都擅長騎馬、射箭,但是他們很不團結,互相打來打去,誰也不服誰。這時候,有一個勇敢的人,叫做耶律阿保機,他把各部族統一起來,建立契丹國,做了皇帝。
耶律阿保機有三個兒子,老大圖欲,老二德光,老三李胡,雖然他們都還小,可是都很聰明。
有一次,耶律阿保機和皇后帶著三個兒子和大隊人馬去打獵。那時正是北風呼呼的冬天,天氣非常寒冷。他們穿著皮衣騎著馬奔過草原、越過樹林,追逐雁群和白天鵝。
天晚了,耶律阿保機命令部下先到前面的平地去紮營。皇帝宿營的地方真是壯觀啊!四周插滿了長矛槍,每支長矛槍用繩子連起來,圍成一圈密匝匝的柵欄。耶律阿保機的帳篷是用美麗的毛氈做成的,又高又大,梁木上還畫滿了彩色的圖案。
侍從早已在帳篷裡面用木柴生了一盆火,所以耶律阿保機一家人進來以後,立刻就可以圍在火盆邊取暖。
獵來的大雁和天鵝就是他們的晚餐。香噴噴的烤鵝和烤雁不斷滴下肥油,真是誘人哪!圖欲、德光、李胡都餓了,立刻撕下肥嫩的烤肉塞進嘴巴。
耶律阿保機吃著肉、喝著酒,炯炯有神的眼睛慢慢在三個兒子身上轉來轉去。
老大圖欲慢條斯理地撕著一隻天鵝腿,好半天都沒吃完。老二德光動作快,早已吃飽了,這時正抓起一張弓,藉著火光輕輕地擦拭,火光把他的臉照得紅彤彤的。最小的李胡半躺半坐在皇后身邊,手上抓著兩塊肉,這也咬一下,那也啃一口。
耶律阿保機看著兒子,心想:“這三個孩子,誰的應變能力最強,將來可以繼承我的皇位?我該想個方法試驗他們。”
他正在心裡盤算著,一旁的皇后輕輕地說:“呀!木柴快燒完了。”然後她拍拍手召喚侍從進來,想要命令他們出去撿一點柴回來。
耶律阿保機眼睛一亮,喊道:“等一下,叫兒子去。”
皇后覺得很奇怪,就問耶律阿保機:“有這麼多的部下可以使喚,為什麼偏要兒子去?外面風雪那麼大,而且……你聽,好像還有狼在叫呢!”
耶律阿保機皺了皺眉頭,說:“我自然有我的用意。”
皇后說:“好吧,好吧,就讓他們去。不過老三還小,他不用去了。”
李胡聽了皇后的話,就撒嬌地說:“我不要去,我不要去,叫哥哥去就好了。”
耶律阿保機生氣了,大聲呵斥:“不行!三個通通去。”
老二德光早已一骨碌跳起來,站在門邊了。他不聲不響地迅速為弟弟加了皮衣、毛裘,然後牽著滿心不情願的弟弟,跟在老大圖欲後面往外走。耶律阿保機看了,不禁暗暗點頭。
他們剛掀開帳門,“呼”的一聲,狂風就夾著雪片撲過來,打在他們臉上,真是又冰又痛,他們禁不住直打哆嗦。
出了帳篷以後,三兄弟在雪地上吃力地走著,好不容易才走到離帳篷不遠的一片樹林裡。樹林裡落滿了雪,到處都是溼答答的,想撿乾柴還真不容易呢!
這時候,在溫暖的毛氈大帳裡,皇后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問耶律阿保機:“咱們兒子怎麼還不回來?真是急死人了。”
耶律阿保機總是輕鬆地說:“急什麼呢?不會有事的。”
過了一會,只見帳篷的門一掀,德光抱了一捆柴回來了。
耶律阿保機看德光撿回來的柴有幹有溼,就問道:“你的動作蠻快,但是怎麼把溼柴也撿回來了?溼柴燒不起來啊。”
德光恭敬地回答說:“父王看看孩兒怎麼做,自然就會明白的。”說著,他顧不得換下溼衣服,就先把乾柴挑出來,放進火盆,再把溼柴一枝枝擺開,圍著火盆烘烤。快熄滅的火盆裡添加了乾柴後,立刻“噼裡啪啦”響起來,火星四處亂迸。帳篷裡逐漸溫暖了,圍在火盆周圍的溼柴也慢慢地烘乾了。
過了一會兒,老大圖欲也抱著一捆柴回來了。
耶律阿保機問他:“你怎麼比老二回來得晚?”
圖欲撣撣身上的雪,說:“雪下得這麼大,柴都溼了,孩兒費了很大工夫才找到這些乾柴。”原來,他撿的全是乾柴。
最後,李胡手上拎著兩三枝溼柴,“乒乒乓乓”地衝進來,滿臉懊喪地把溼柴丟在地上。
耶律阿保機嚴肅地看著他,說:“你動作最慢,撿得最少。而且,為什麼撿回來的都是溼柴?”
李胡垂著手,低下頭來看著自己的鞋尖,低聲說:“我……我……”說了半天都接不下去。
耶律阿保機也不再說什麼,只是沉默地烤著火。夜深了,三個兒子都困了,就先回到自己的帳篷睡覺。孩子都離開以後,耶律阿保機對皇后說:“你知道我為什麼堅持要兒子去撿柴嗎?”皇后搖搖頭。耶律阿保機又說:“我的目的是要了解他們的應變能力。因為觀察一個人處理一樁小事的方法和態度,可以看出他以後能不能有所作為。”
皇后“哼”了一聲,說:“我就看不出來!他們不是都撿柴回來了嗎?”耶律阿保機說:“差別可大了。老大撿回來的全是乾柴,可見他做事很謹慎,但是太謹慎了,卻又延誤時間,不能在火盆熄滅以前趕回來。李胡好吃懶做,所以只撿了幾枝溼柴回來敷衍。老二德光就不同了,他又聰明又機警,不但很快地撿乾柴回來,使快熄滅的火又再燒旺,而且他還撿了溼柴回來烘乾,預備待一會兒用。可見他不但知道事情輕重緩急,懂得隨機應變,眼光又能放得遠,替未來著想。”
耶律阿保機從三個兒子撿柴的表現,判斷老二德光足以繼承王位。
耶律阿保機眼中閃著溫和的神采,繼續說:“最重要的是,他懂得體恤、照顧弟弟,可見他有一顆仁慈的心,這是做人處事最可貴的情操,這孩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後來,耶律阿保機去世了,大家擁護老二德光繼承皇位,他憑著聰明機智及仁慈的心,成為英明的君主,證明他的父親耶律阿保機在那個下雪的晚上果真看對了人。
本篇改寫自《遼史》,故事中老二耶律德光,即是遼太宗。這一個故事提醒我們,無論做任何事,必須設想周到,隨機應變,才能事半功倍。
●圖畫為故事性彩畫,人物參照契丹人剃髮留鬢角的打扮。大圖的構圖中,圓形蒙古包、人物排列成圈,以及圓形火盆,層層烘托,細膩營造溫馨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