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五月二十九日 干將劍 莫邪劍
春秋時代,吳國有一個人名叫干將,他是最會鑄造刀劍的人。
有一回,吳王把干將找去,命令他造出一把天下最鋒利的寶劍。干將就帶著妻子莫邪去山裡專心地造劍。
干將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在山裡找到一塊亮晶晶的藍色礦石,干將知道這是難得的寶物。但是說也奇怪,把這塊礦石放進爐中去燒煉,卻怎麼燒也燒不熔。干將和莫邪不斷加進炭,又試了許多種方法,礦石仍舊不熔化。
一年很快過去了,莫邪煩惱地說:“難道這礦石真的沒法熔化嗎?”
干將想了又想,他說:“只有最後一個法子了。以前我師父也碰過這樣的情形,那時他把一束女人的頭髮和指甲丟進爐中,礦石立刻就熔化了……”
莫邪的一頭長髮又黑又密,有緞子一樣的光澤,像天上的雲一般柔軟。可是她一聽,馬上就拿起剪刀剪下烏油油的頭髮,又剪下長長的指甲,全丟進爐中。果然,只一會兒工夫礦石就化了。
干將終於鑄成了兩把藍色透明的寶劍,他給兩把寶劍定了名字,一把叫“干將”,另一把就叫“莫邪”。兩把劍的劍身很薄很輕,砍石頭就像切豆腐一樣容易,放根頭髮在劍刃上,輕輕一吹,頭髮就斷成兩截,真是天下最鋒利的寶劍。
干將和妻子莫邪鑄成兩把天下最鋒利的寶劍,一把叫『干將』,另一把就叫『莫邪』。
劍已經造成了,但是干將並不高興。他對懷孕的妻子莫邪說:“這回我帶著寶劍去見大王,恐怕不能夠活著回來了。”
干將又說:“如果你生下一個男孩,等他長大,告訴他,我們家的南方有一棵奇怪的松樹,長在一塊大石頭上,干將劍就埋在石頭下。你囑咐兒子用干將劍為我報仇。明天,我只帶著莫邪劍去獻給大王。”
第二天早上,干將依依不捨地和莫邪告別,帶著莫邪劍去見吳王。
吳王看到莫邪劍,高興極了,但是他心裡又想:“如果殺了干將,就沒有人能造更好的劍,我擁有天下最鋒利的莫邪劍,還有誰敢違抗我的命令呢?”於是,他就派人把干將殺了。
莫邪聽到消息,天天傷心哭泣。幾個月後,她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幹赤”。幹赤長得十分可愛,就是一對眉毛分得特別開,莫邪給他起了個小名叫“眉間尺”,形容他的兩道眉毛間隔很寬,簡直要有一把尺那麼長了呢。
一年年過去,不知不覺眉間尺已經二十歲了。有一天,莫邪把他叫到跟前,告訴他二十年前的事。
眉間尺很憤怒地說:“可惡的吳王,他怎麼可以隨意殺害我的爹爹呢?”
莫邪帶著眉間尺,找到干將說的怪松樹,把樹下的大石頭鑿開,果然看見閃閃發光的干將劍。眉間尺抱著父親親手造的寶劍,發誓說:“我一定要用這把劍為爹爹報仇。”
那天晚上,吳王在皇宮裡做了一個噩夢,夢見一個眉毛分得特別開的少年,提著一把劍向他衝來,大喊:“我要為父親報仇。”
“哇!”吳王叫著驚醒過來,全身直冒冷汗。第二天,他立刻命人畫出這個夢中所見到的少年,到全國各處去張貼,懸賞一千兩黃金給抓住那少年的人。
眉間尺帶著干將劍才剛下山,就在市鎮上看見捉拿自己的告示,只好又躲回山裡。他走在森林間,越想越傷心,越想越憤怒,不禁扯開喉嚨,又哭又喊。
突然,他的背後傳來一個低沉有力的聲音:“喂,你為什麼一個人在深山裡痛哭呢?”
眉間尺一回頭,看見一個穿著藍紫色衣服的男人,他的皮膚很黑,兩眼閃著神祕的光彩。眉間尺嘆口氣說:“唉!我要為父親報仇,卻想不出一個好辦法啊!”
神祕的男人說:“我知道了,你是吳王懸賞要抓的人。你的長相這麼特別,是逃不過官差眼睛的。”停了一停,他又說:“我的名字叫宴之敖,我也很討厭吳王。如果你信得過我,讓我來替你報仇吧!”
眉間尺聽了,很感激地說:“我該怎麼幫你忙呢?”
宴之敖說:“你只要給我兩樣東西就可以了。一樣是你身上的干將劍,另一樣是你的頭,這樣,我才可以拿著它們去見吳王。”
眉間尺聽了嚇一跳,寶劍和頭都是他最珍貴的東西,怎麼可以隨便給人呢?可是,他看見宴之敖的神色十分堅定,很值得信賴,就下定決心說:“好,我就把寶劍和頭給你。”
說完,眉間尺拔出寶劍,藍光一閃,自己的頭就掉下來了。他用兩手捧著頭和寶劍交給宴之敖,身體才慢慢倒下。
宴之敖帶著眉間尺的頭去獻給吳王,吳王看見人頭,吃了一驚,說:“哎呀!這個人頭朝著我瞪眼又咬牙,還是活的呢!”
宴之敖向吳王建議:“大王,這個人是干將和莫邪的兒子,一心想為父親報仇,可以算是個勇士,勇士的頭是不會死的,除非放到鍋裡煮。”
吳王覺得他說的話有道理,就命人在宮殿上架起大鐵鍋,鍋中裝滿水,把眉間尺的頭放進去煮。誰知道煮了三天三夜,頭還是睜大兩眼,恨恨地盯著吳王看,並且在鍋中上上下下地跳動,像是巴不得跳出來,咬吳王一口。
吳王很不高興,問宴之敖說:“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把這個怪頭馬上煮死?”
宴之敖說:“勇士的頭本來必須煮一百天才會死,如果大王想使幹赤的頭早點死,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請大王走到鍋邊,也瞪著他,這個頭馬上就會死了。”
吳王猶豫了一會,決定照著宴之敖的話去做。吳王慢慢走到鍋邊,伸長脖子往鍋裡瞧。哪知道,宴之敖立刻拔出干將劍,往吳王的脖子砍下,“撲通”,吳王的頭也掉進大鍋裡了。
眉間尺的頭突然猛撲過來,咬住吳王的耳朵。就這樣,兩個頭在沸騰的水中,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水花不斷飛濺出鍋外,情況越來越緊張。
吳王的頭很狡猾,趁眉間尺的頭沒注意,繞到他後面,一口咬住不放。漸漸地,眉間尺支持不住,快要被打敗了。
宴之敖一看情勢不妙,又舉起寶劍把自己的頭砍下,“撲通”,他的頭掉入鍋裡,也參加了這場人頭大戰。
眉間尺的頭對著仇人吳王又咬牙又瞪眼,宴之敖要砍下自己的腦袋,加入這場人頭大戰。
宴之敖的頭一下水,馬上咬住吳王的後頸,吳王忍不住痛,嘴巴就放鬆了。眉間尺立刻逃開,回過頭去咬住吳王的喉嚨。於是,眉間尺和宴之敖兩人合力猛攻,把吳王的頭給咬死了。
當吳王的頭沉到鍋底後,眉間尺和宴之敖的頭相對哈哈大笑,然後閉上眼睛,一起沉了下去。
三個頭在打架時,旁邊的王妃和大臣都嚇呆了。等三個頭沉入水底,大家才驚醒過來,大喊大叫:“不好了,不好了!大王死了。”
有個臣子找來一把大鐵勺,放進鍋中去撈,但只撈上了三個人的頭骨,根本分不清誰是吳王,誰是眉間尺和宴之敖了。
結果,大家只好把三個頭骨和吳王的身體放進一個黃金棺木中,一起埋葬在今天的河南省汝南附近。因此,這座墓一直被人稱為“三王墓”。
這是一則由國王暴虐無道而引出的傳奇故事,充滿了神祕色彩和俠義精神。古人重信諾,常常為一句話可以生死以赴,實踐諾言。我們可以適當地傳達給孩子“言必有信”這種情操的可貴。
●大圖以屋宇為框,又簡化屋內設備,僅呈現緊張的特寫場景。熱鍋裡的兩顆人頭參考京劇臉譜繪成,只見雙方齜牙咧嘴,怒目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