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四月二十日 蔡倫造紙
小朋友,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紙已經是不可缺少的東西了。你能不能說出來,是誰發明了紙呢?對了,是蔡倫。小朋友都知道是東漢的蔡倫發明了紙,但是蔡倫為什麼會發明紙?又是如何發明的呢?
這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是把字寫在竹片上,再用皮帶子或繩子把一片片竹簡編串起來,好像竹簾子一樣,就成了“冊”,相當於現在的書。
因為一片竹簡寫不了多少字,所以現在的幾頁書,那時候也許就是重重的一大冊呢。而古人的一部書總要編很多冊,小孩子如果要帶一整部書上學堂,很可能要用一個大簍子來當書包。
傳說西漢時,有一個叫做東方朔的年輕人,曾經寫了一篇幾萬字的文章呈給漢武帝看。這篇文章一共用了三千片竹簡,要兩人合力才能抬進皇宮,漢武帝更花費了三個月才把文章看完。
竹簡的缺點實在太多了,不僅太重、太佔地方,而且字容易抹掉,容易生蟲。不管怎麼處理,也改進不了多少。書一直都是讀書人感到最困擾的大問題。
在西漢的時候,養蠶取絲的行業已經很發達。等蠶吐絲做成了繭,婦女們把蠶繭先煮一煮,再鋪在席子上,浸到河裡去,再用棍子敲打,敲爛了就成為絲綿。把絲綿取下以後,在席子上會留有一層薄薄的纖維,把這層纖維剝下來晒乾,就成了一張“紙”。有人發現這種紙可以書寫文字,用起來比竹簡方便多了。
小朋友,你看“紙”是從“糹”旁,這表示最早的紙是用絲做的。但是這種絲紙還不能算是真正的紙,而且這種絲紙的原料是絲,所以產量非常少,價錢更是昂貴,一般人是用不起的。當時還有個好學的小孩,因為買不起絲紙,又嫌竹簡太重,就把河邊的蒲草截成一樣長短,密密地編織起來,在上面寫字。那時候,讀書寫字實在好辛苦啊!
蔡倫發明了造紙的方法,使我們有方便的紙張可用。
蔡倫是東漢和帝宮裡的一個太監,他的學問很好,得到和帝的信任,做了“中常侍”的官,負責宮廷中各種器物的製造。平時要製造東西,蔡倫先要把形狀、大小、比例給畫出來。當然,在宮廷中是使用比較方便的絲紙來畫圖樣。日子久了,蔡倫感覺到紙的用量太大,花費太多錢了,他心裡非常煩惱。
一天,宮裡來了一個新的工匠,蔡倫叫他來,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家鄉在哪裡?”
工匠很恭敬地回答說:“小人名叫黃昌,是會稽人氏。”
“會稽人?”蔡倫一下子跳了起來,大聲地說,“你是從江南來的,你是從出產蠶絲的江南來的嗎?”
黃昌以為蔡倫在生氣,他嚇得兩腿一軟跪到地上,顫抖著回答:“是……是江南。小人的妻……妻子就做著養蠶……蠶的工作。”
蔡倫趕快請他站起來,並且說:“我一直想知道絲紙是怎麼做出來的,能不能請你把詳細的方法告訴我?”
黃昌不敢隱瞞,就把制絲紙的方法告訴蔡倫。
這以後,蔡倫天天動腦筋想,看有沒有其他比較便宜普通的東西,可代替絲做紙。想啊想的,想得頭髮都白了一大半。
一天,他又把黃昌叫到面前,他問黃昌:“絲紙是做絲綿剩下的纖維,對嗎?”
黃昌說:“是的,是一層很薄的纖維。”
蔡倫說:“如果我們用其他有纖維的東西來代替絲,是不是也能做出紙呢?”
黃昌愣愣地說:“小人不知道,小人從沒想過這問題。”
蔡倫點點頭說:“好吧!不管怎樣,我都要試一試,請你幫著我做一個實驗。”
於是,蔡倫去找來一些樹皮和麻葉,全部放在一個大鍋中,再加了一些水去煮。一會兒,黃昌匆匆忙忙跑來,把懷裡的東西全丟進鍋中。
蔡倫問:“你找來的是什麼東西啊?”
黃昌得意地說:“是破布和破漁網。”
蔡倫大笑說:“好啊!只要有纖維的東西,我們都可以試一試。”
鍋中的水沸騰以後,他們合力把鍋中亂七八糟的東西倒入大石臼,黃昌就拿起一根木棒,“篤篤”地搗了起來。黃昌累了換蔡倫,蔡倫累了再換黃昌。
等石臼中所有的東西都被搗爛,混合成漿狀,黃昌就用漂白劑漂白,然後把漿平鋪在一張席子上,他的手藝很好,所以把這些漿鋪得又薄又平又均勻,最後,再放在火上烘乾。席子上的薄漿幹了後,成為一層薄薄的纖維。
黃昌把席子從火上取下來,蔡倫又興奮、又緊張,慢慢地把上面的纖維撕下。
“這的確是一張完整的紙啊!”蔡倫高興地大叫。黃昌在一旁也跟著傻傻地直笑。
蔡倫突然拍拍頭說:“對了,我可以在上面寫幾個字,看看效果怎樣。”
黃昌七手八腳地找了筆墨來,又幫著磨好了墨汁,蔡倫一筆一畫地寫下“國運昌隆”四個字。
“成功了,成功了。黃昌,你看這張紙比原來的絲紙吸墨快,而且墨不容易散開。這才能算是真正的紙啊!”蔡倫一面說,一面還不停地比手畫腳。
第二天一早,蔡倫帶著這張紙,上殿去獻給和帝。和帝非常高興,對他說:“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發明了便宜方便的紙,解決了大家讀書寫字的困難。你的功勞,可以比得上防守邊疆的大將和治理國事的大臣呢!”
從此以後,全國各地開始大量製造、使用這種紙,大家為了感念蔡倫的功勞,就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
直到現在,我們製造宣紙、棉紙,還是用著當初蔡倫造紙的方法呢!只是現在的材料已經改成竹子、木材了。
小朋友,你在讀書、做功課時,是不是要感謝蔡倫發明了紙呢?希望你長大後,也能成為發明家,為人類發明許多實用的東西。
明朝時造紙的情形。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車、火藥是我國的四大發明,這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唐玄宗天寶十年,大將軍高仙芝率軍隊和大食國打仗,結果戰敗,一部分兵卒被大食俘虜,其中有些人正巧是造紙的工匠,因此造紙術就通過阿拉伯人而傳到歐洲。歐洲人建的第一座紙廠在巴黎,這已經是蔡倫發明紙以後的一千多年了呢。東漢時代,宮廷裡的太監勢力很大,常常左右政局的發展,因此太監受封誥的情形非常普遍。蔡倫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受封為“龍亭侯”,蔡侯紙的典故也就是據此而來的。
●圖畫參考明代《天工開物》書中,描繪古法造紙的圖解資料繪成。孩子只需從右上按照一、二、三工序細看,即可瞭解古代造紙情形。其中的工序九,描繪專人在兩牆中的下方添火,使牆升溫,以烘乾牆上溼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