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一月十六日 開臺聖王祭典 打敗荷蘭人的鄭成功
小朋友,你知不知道今天是祭祀鄭成功的日子?全臺灣各地許多奉祀鄭成功的廟宇,今天都要舉行祭典。因為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回臺灣,是一個偉大的民族英雄,所以生長在臺灣的人們,都尊敬他、紀念他。小朋友,你要仔細地聽一聽鄭成功的事蹟喔!
鄭成功是明朝末年的人,距離今天大約有三百多年了。據說鄭成功出生的時候,他們家附近籠罩著一片紅光,因此,鄰居都說:“這孩子將來必定是個不平凡的人,會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
鄭成功從小就很聰明,他讀了很多書,並且立定志向,要為國家社會做事。
在他剛成年的時候,北方的滿族攻破了明朝的首都北京,鄭成功和父親鄭芝龍就在南方輔助明朝的新皇帝,想把滿族驅逐出中原。
新皇帝非常喜歡鄭成功,送給他一柄代表很大權威的尚方寶劍,並且賜他姓“朱”。“朱”是明朝皇室的姓,也就是國姓,所以後來大家就稱鄭成功為“國姓爺”。
不久之後,清軍又攻向南方,殺了明朝皇帝,並且拿了很多值錢的寶物來誘騙鄭芝龍投降。鄭芝龍就把鄭成功叫到跟前說:“兒啊!明朝已經沒有力量反抗清軍了,我們投降吧!”
鄭成功大聲說:“這怎麼可以?從前明朝的皇帝對我們那麼好,我們怎麼能背叛他?再說,滿族是外族,他們霸佔大明的土地,又搶奪百姓的財物,我們更不能幫助他們做壞事。爸爸,我們決不投降!”
鄭成功艦隊從鹿耳門水道進入,先攻下了內城,再由海上、陸上包圍安平城。
但是,鄭芝龍已收下清人送的珍珠寶貝,堅決要去投降。鄭成功心中又悲傷又憤怒,跑到孔廟中,脫下讀書人穿的儒巾儒服,用火燒了,對著孔子的神位禱告說:“雖然我是一個讀書人,但是為了挽救國家的命運,我要放下書本,為國作戰。現在,我燒掉這些衣服,來表示與清朝奮戰到底的決心。”
荷蘭援軍到了。鄭成功親自在前方指揮作戰,把荷蘭的艦隊打得落花流水,沉的沉、逃的逃。
於是,他召集了一些有志氣的年輕人,編組成一支軍隊,在中國南方不斷地對抗清朝,使清人非常頭痛。
可惜在一次戰役中,鄭成功的軍隊中了清軍的計謀,打了敗仗,損失很慘重,不得不撤退到金門、廈門一帶。
受到這麼大的挫折,鄭成功就找了幾個部將來商討大計。他說:“反清復明的工作絕不是短期內可以達成的,我們應該做長遠的計劃,先尋找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住下來,一面生產糧食,一面訓練軍隊。”
一個很有見識的部下說:“對岸的臺灣很理想,和大陸隔了一道海峽。從北方來的清軍,不習慣南方海上的戰鬥,就沒法來侵擾啦。”
鄭成功點頭說:“臺灣是很好的地方,但三十多年前就被荷蘭人強佔了,我們必須想個好辦法,把這些外國人趕走。”
臺灣為什麼會被荷蘭人強佔呢?
原來,臺灣是我國大陸東南方的一個美麗的島嶼,很早以前,我國便有人乘著船,渡過大海到臺灣來了。那時臺灣還沒有開發,島上四處都是叢林,有高高的椰子樹、漂亮的鮮花、可口的水果,還有成群的野鹿,在高山森林中跑來跑去。
明朝時,又有大批漢人到臺灣來開發。他們辛苦地砍伐森林,整平土地,建立了美好的家園。當時有些海上勢力很強的國家,像西班牙、荷蘭,常派船到我國來,經過臺灣時,都不禁稱讚說:“真是美麗的島啊!”
很不幸的,到了明朝末年,中國的國勢漸漸衰弱,荷蘭人竟派了大批軍艦前來,用武力佔領臺灣。
可惡的荷蘭人不但強佔了漢人的土地,還強迫漢人和少數民族到處獵殺野鹿,把臺灣大量的鹿皮賣到外國去,賺了很多錢。據說,當時每年都要殺死二十萬只以上的鹿呢!
當時,在臺灣的荷蘭總督名叫揆一。為提防別國來攻打,他就命人在臺南建了兩個城 一個是內城,紅得像火一樣;另一個是高大堅固的外城,建在安平,這兒正是進入臺南的唯一一條水道入口,上面架滿了大炮,這樣,外國的船隻都不敢隨便開進來了。
鄭成功想要攻打荷蘭人,可真是不容易啊!怎麼辦呢?鄭成功和部下都想不出好計策。
一天,有一個名叫何廷斌的人偷偷從臺灣跑出來,拜見鄭成功。
何廷斌拿出一份地圖,對鄭成功說:“聽說國姓爺要攻打荷蘭人,我特別帶來臺南的水道航行圖,請您看看。”鄭成功接下來,仔細研究起來。
何廷斌在旁邊指著地圖說:“您看,荷蘭人所有的軍隊都駐紮在外城,從安平水道根本打不進臺南。”
“那麼,你有什麼更好的主意呢?”
何廷斌笑了笑說:“哈哈!荷蘭人以為真的只有一條水道可以進入臺南。事實上,北邊的鹿耳門並沒有完全淤塞,每個月裡,只要等到天上月亮變成像彎彎眉毛的那一天,潮水會漲得特別高,鹿耳門的水道就可以行船了。”
鄭成功一手猛拍桌子,突然站起來說:“太好了,我們就這麼辦吧!”
到了這一天,月亮變成彎彎的眉毛一樣了。鄭成功在黑夜中,帶領兩萬多名士兵乘船向臺南出發。天還沒亮,就已經到達了臺南的外海,鹿耳門附近。
這時天上有薄霧,看不見星星,海面非常平靜,岸上遠處隱隱傳來雞啼,天快要亮了。鄭成功站在船頭,瞭望前方的鹿耳門。唉!鹿耳門水這麼淺,大船進不去啊!他對著天說:“神啊!請幫助我,幫助我收復臺灣,恢復大明朝的江山吧!”
突然間,潮聲“嘩啦嘩啦”地響起,海水果然漲了一丈多高,船也跟著升高了,掌舵的士兵興奮地大喊:“可以嘍,船可以進去嘍 ”
鄭成功立刻率領艦隊衝進鹿耳門,在天剛破曉的那一刻,就把內城佔領了,而安平外城的荷蘭人還在做夢呢!
一個荷蘭士兵急忙去報告住在外城的總督揆一說:“不好了,國姓爺攻佔內城了。”
揆一大罵道:“胡說!守衛根本就沒看到船從安平進去,你想擾亂軍心嗎?來人,把他拖下去打一頓。”
士兵大喊:“是真的呀!他們已經來包圍外城了,您趕快出去看看吧。”
揆一從城牆上看到四周都被鄭成功的軍艦包圍了,嚇了一大跳,連聲說:“真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啊!難道國姓爺的船長了翅膀,從天上飛進來的嗎?”
鄭成功接受荷蘭投降。淪陷了三十八年的臺灣,得以重回我國的懷抱,成為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根據地。
此圖為日本人小早川篤四郎根據早期資料繪成的油畫。
鄭成功派了一個使者去見揆一,要他投降。揆一不聽,他說:“哼!別得意,我們在安平城裡有糧食,也派人去海外求援軍了,你們不見得能打贏。”
就這樣,兩軍僵持了幾個月,鄭成功這邊始終沒有鬆懈,而荷蘭的援軍終於到了,無數戰艦駛近安平外海。
鄭成功率領艦隊迎敵,兩方才剛剛接近,只聽“轟”一聲炮響,炸平了一艘荷艦的指揮台,把荷蘭人嚇得心驚膽戰。
鄭成功從小熟悉海上生活,親自在前方指揮,而他的部下也都訓練精良,一心一意要趕走外國人,為國家命運奮鬥,所以都勇敢地進攻。
雙方的大炮“轟隆”“轟隆”一直攻來攻去,經過好長的時間,好劇烈的戰鬥,安平外海上浮起了一片血紅,四處都是破碎的船板。最後,所有懸掛荷蘭國旗的船不是沉沒,便是逃走了,鄭成功終於得到了最後的勝利。
“萬歲!”
“國姓爺萬歲!”
勝利的歡呼聲震得滿天響,外城中的荷蘭守軍都絕望了,他們的糧食只剩下兩天份,再也支持不下去了。揆一走到城牆上豎起白旗,對鄭成功喊著:“我們向中國的國姓爺投降。”
這場戰爭打了九個月,荷蘭方面死了很多人。鄭成功心地仁慈,進城後就宣佈:“從前你們的過錯,我不再追究,你們帶著自己原來的財物,和妻子兒女回家吧。”
從此,國姓爺英勇善戰的威名和仁德,遠播到世界各地,在海上來往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大家都非常佩服他。
光復臺灣之後,鄭成功開始積極地墾闢荒地,發展農業,訓練軍隊。可惜第二年他就得病去世,享年三十九歲。他未完成的反清復明事業,就交給他的兒子鄭經去做了。
臺灣的百姓,為了感謝鄭成功驅逐荷蘭人的功績,於是在各地建了許多廟宇來祭祀他,並尊稱他為“開臺聖王”。
給媽媽的話:
翻開中國近代史,我們與西方強權國家交戰,總是戰敗,然而鄭成功竟能以一個青年將軍大敗荷蘭人,正式簽訂受降書,收復了臺灣,真是非常難得。雖然他最後並沒有完成恢復明朝的心願,但是他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效法。在臺灣,祭祀鄭成功的廟很多,有開臺聖王廟、國姓廟、延平郡王廟、南靈宮、永安宮、護國宮等。
●大圖為描繪海戰圖的彩畫,遠方有扭曲變形的濃煙,近景有鄭成功舉令旗發號施令與忙著裝填大炮的軍兵,並以一面飄揚的大旗營造臨場感,讓我們彷彿站在船尾高臺上,耳聽鄭成功發號令,眼見荷蘭船被擊沉;遠方白色建築為熱蘭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