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十一月十二日 蘇小妹三難新郎官
上個月,我們說過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的故事,蘇東坡的才氣縱橫,詩詞文章真可說是沒人比得上。但是,據說他有一個妹妹,聰明才華卻不輸給他呢。
蘇家的小妹一直住在四川眉山鎮的老家,但是她才滿十六歲,名氣就傳遍了遠近各地,許多人家都央了媒婆來說親。偏偏蘇小妹眼光高得不得了,她自己成天作詩寫文章,就一心要找個也能寫一手好詩文,才華匹配得上自己的丈夫,於是她要所有求親的人都交出一篇文章,讓她評選評選。
交來的文章有一大沓,但是有些她只看一眼就扔在一邊,有些她才看了兩行就直搖頭嘆氣:“唉!第一段就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還敢厚著臉皮來求親。”總之,不是嫌人家文筆太差,就是嫌人家少了點見解,沒有一篇文章是她中意的。
不多久,才女蘇小妹選丈夫的消息,就傳到了江南的青年詩人秦觀的耳中。秦觀覺得蘇小妹這樣的女孩子很不平常,心裡非常仰慕她,就千里迢迢地趕到眉山鎮,向蘇小妹求婚,並且還送上一篇他的文章。
秦觀的文章很快到了蘇小妹手上,她仔仔細細地讀了一遍又一遍,竟然還不捨得放下。機靈的丫鬟晴兒看出她的心意,故意推推她,說:“小姐,這篇文章一定寫得很糟,不然怎麼看了一回又一回,還沒看懂呢?”
蘇小妹紅了臉,輕輕地說:“這文章倒還不錯……”
選來選去,蘇小妹當然是選上了秦觀,不過就這樣決定終身大事,似乎還有點冒險,所以她總想再找個機會試試秦觀。
哥哥蘇東坡知道了,就開玩笑地說:“好妹子,別再挑啦。萬一到了七老八十還沒選中,你又老又醜了,誰還要你!”
蘇小妹眼睛一亮,說:“有啦!哥哥,你記不記得,從前你取笑過我的長相?”
蘇東坡摸摸短鬍鬚,說:“有有有,怎麼不記得,那時候你笑我下巴長,鬍子多,模樣不好看;我也就笑你額頭高,眼睛凹,是個十足的醜八怪。”
蘇小妹挑起眉毛說:“就是這樣,請哥哥把這些話傳給秦相公聽,要是他在意我的容貌美醜,那他這個人還是低俗得很,我可不願意嫁他。”
兄妹倆說過這些話以後,沒幾天,住在客棧裡的秦觀就聽人說起:蘇家小妹額頭比平常人高一寸,人還沒到,額頭就先到了;眼眶也比平常人凹一寸,哭的時候都不容易擦到眼淚。
“這簡直是像妖怪了!”秦觀心裡不太自在地想,“娶妻雖然不一定要娶美女,但是也不能糊里糊塗地娶個妖怪啊!蘇家的小姐到底是什麼模樣,我得先弄弄清楚。”他打算親自去見蘇小妹一面。
可是,那時候女孩子不輕易出門見客,秦觀哪有機會見到蘇小妹呢?沒想到這一天,機會倒真的來了,秦觀打聽出蘇小妹正要到東嶽廟燒香,他靈機一動,連忙去向他的一個道士朋友借了衣服和拂塵,改扮成道士,然後瀟瀟灑灑地也上東嶽廟去了。
蘇小妹燒完香,從大殿裡出來,忽然有個青年道士走到她的面前說:“小姐有福有壽,請發慈悲,施捨我一些銀錢。”
蘇小妹抬眼一瞧,心裡不禁有些懷疑:“這個人神采奕奕的,看起來像個很有作為的讀書人,怎麼會是道士呢?”她在打量眼前這個道士的時候,道士也睜大了眼睛仔細打量著她。聰明的蘇小妹越發覺得這個化緣的道人不尋常,就低下頭,加快腳步走下臺階,進了轎子,然後她才輕聲吩咐晴兒去打聽那個道士到底是誰。
結果,秦觀改扮成道士的事,很快就被晴兒問出來了。這下可好,蘇小妹生氣地對晴兒說:“哼!他竟然是這樣看重外表的人,這輩子休想娶到我。”
秦觀改扮成道士,向蘇小妹化緣,其實是為了要見她一面。
而秦觀呢?他看到蘇小妹雖然不是什麼天仙美女,卻也不像傳說中那麼可怕,而且舉止端莊,一雙靈活有神的眼睛更顯出她的聰慧脫俗。於是他滿心歡喜地決定娶蘇小妹做妻子,換下道士服裝以後,就立刻正式上門去求親。
蘇家老爹爹當場就答應了他,並且安排三天後舉行婚禮。等蘇小妹得到消息,已經來不及阻止了。她氣鼓鼓地想:“哼!沒那麼便宜,我非要難一難他,給他吃點苦頭不可。”
三天後,隆重的婚禮行過了,熱鬧的酒筵也結束了,秦觀正準備進洞房,卻看見洞房的門緊緊關著,門邊放著一張小桌子,桌上有三個紙封袋和一隻玉杯、一隻銀盃、一隻陶杯。晴兒站在一旁,笑眯眯地說:“新郎官,新娘子出了三道題,你全答對了,就喝下玉杯中的美酒,請進洞房;答對兩題,就喝下銀盃中的清茶,明天晚上再來試一次;要是隻答對了一題,就喝下陶杯中的清水,罰在書房讀書三個月,然後再考試。”
秦觀奇怪地問:“為什麼要考試呢?”
晴兒交給他第一個紙封袋,說:“新娘子說如果你夠聰明,看得懂第一道題,就會明白了。”
秦觀說:“好吧,考就考,別說三題,就是三百題我也不怕。”
他打開紙封袋一看,上面是一首詩:“銅鐵投洪冶,螻蟻上粉牆,陰陽無二義,天地我中央。”
秦觀笑著說:“這很簡單,詩裡每一句的意思都不相關,一句代表一個字。第一句,銅鐵投到火爐中去冶煉,是‘化’的意思;第二句,螻蟻要緣著牆面爬上去,是‘緣’的意思;第三句,陰陽合起來,就是絕對的真理‘道’;第四句,什麼東西站在天地中央呢?那當然是‘人’了。四個字連起來……”他恍然大悟:“喔!是‘化緣道人’,我上回改扮道士的事被小姐看破了,她怪我,唉!其實是誤會我了……”
秦觀正低著頭猜想新娘子有多生氣,晴兒又要他看第二題了。這回是猜謎,四句詩猜四個古人:“強爺勝祖有施為,鑿壁偷光夜讀書,縫線路中常憶母,老翁終日倚門閭。”
秦觀很快地說:“這更簡單了。孫子比祖父有作為、有權勢,當然是指三國時代的‘孫權’了;在牆上鑿個洞是孔,孔裡有光就是‘孔明’,這是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兒子思念母親,一定是指孔子的孫子‘子思’了;老翁常被人稱為太公,靠在門前就會向遠處張望,這是指‘太公望’,也就是周朝的開國老臣姜子牙。”
晴兒點點頭,再拿起第三個紙封袋,對秦觀說:“第三題最難,新郎官可以多想想,想清楚再回答。”
這一題是要做對聯,就是新娘寫出一個句子,要他寫出另一句,不但兩句的字數要一樣,意思也要相配合,連聲音也要非常協調才行。新娘出的上聯是“閉門推出窗前月”,意思是:一輪明月高掛在窗前,皎潔的月光斜斜照進來,窗裡的人關上窗門,就把月光輕輕推出窗外了。這一句上聯看起來很容易對,但是裡面又有景緻、又有動作,要對得巧,卻是難極了。
三更天都過了,秦觀還想不出下聯,越急越想不出,不由得急出一身汗。他在走廊上來來回回踱著步,嘴裡一遍一遍念著“閉門推出窗前月”七個字,雙手還不停比著關窗的手勢。
這時候,新娘子的哥哥蘇東坡正躲在樹叢後面偷看,因為他知道妹妹一向刁蠻嬌慣,一定會想辦法為難新郎,就不放心地到洞房外面看看動靜,想在必要的時候幫秦觀的忙。他聽到秦觀喃喃地把上聯唸了好幾遍,腦筋一轉,便想出了下一聯,然而他又不敢直接把答案告訴秦觀,怕給妹妹知道。
秦觀望著水面倒映的月光,想不出下聯。蘇東坡拿著小石子躲在樹後,打算幫他的忙。
剛巧,秦觀踱到欄杆前面,皺著眉頭,望著花園裡的池塘,喃喃地說:“水面倒映著天上的月亮,嗯,水和天……”
蘇東坡靈機一動,拾起一粒小石子,扔進池塘裡。“撲通”一聲,池水濺起幾點水花,綻開一圈圈的波紋。
“有啦!”秦觀突然領悟,大聲念出下聯,“投石衝開水底天。”
“咿呀”一聲,洞房門打開了,一個丫鬟走出來,笑吟吟地對晴兒點點頭。晴兒高興地端起玉杯說:“新郎官,新娘子認為你三題都答得很好,請喝了這杯酒,進洞房吧。”
秦觀心裡暗暗感激那個偷偷幫助他的人,他擦擦額頭上的汗,一口喝了酒,喜氣洋洋地進了洞房。就這樣,真正是才子配了才女,兩人的誤會解了,一輩子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篇故事出自《醒世恆言》,是民間的傳說,正史和蘇東坡的文章裡,都沒有提到蘇小妹,她可能只是附會出來的人物。故事裡利用中國文字的特性,編出連串的趣事:猜謎、作對子。如果小朋友讀出一點趣味,將來也可以自己嘗試玩玩文字的遊戲。
●圖畫是具有年畫風格的彩畫,刻意將圖框設計為兩側捲曲的畫紙,既似年畫又使畫面活潑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