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八月三十日 不孝的丁蘭
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代,有一個人名叫丁蘭。丁蘭的父親很早就過世了,留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地過日子。由於丁家只有丁蘭這個命根子,母親對他寵得不得了,也養成了他任性、暴躁的壞脾氣。
丁蘭每天下田種地,中午懶得回家吃飯,都叫母親送飯到田裡。有時候,母親早一點送飯來,丁蘭就連連埋怨:“這麼早送飯來,待會兒飯菜涼了,多難吃啊!”母親覺得丁蘭種田辛苦,難免會發發脾氣,便放下飯菜,默默回家了。
有時候,母親送飯晚了一點,丁蘭便氣得破口大罵:“到現在才慢吞吞地送飯來,存心要餓死我是不是?”母親聽了,也沒說什麼,放下飯菜,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家了。
偶爾,母親因為家裡事忙,耽誤了好久才送飯來,丁蘭便話也不說地沉著臉,又怒氣衝衝地一腳踢翻了飯菜。母親只好把眼淚往肚裡吞,一邊收拾,一邊向他賠不是。
這天早晨,太陽特別毒辣,丁蘭提早歇了工,走到田邊的樹陰下休息。清風徐徐吹來,丁蘭身上涼爽了,心頭覺得舒服而寧靜。他一轉頭,看到旁邊樹陰下的草地上,有一隻小羊偎在母羊懷裡吃奶,母羊憐愛地舔著小羊的背脊。忽然丁蘭發現小羊的腿是跪著的,他非常感動,心裡想:“其實我和小羊一樣幸福,都有母親照顧。但是小羊懂得尊敬母親,跪著吃奶。我堂堂是個人,卻不如小羊!我真不應該對娘那麼凶,把她使喚來使喚去啊!”丁蘭越想越後悔。
這時候,丁蘭又聽到一陣“啾啾”的鳥叫聲,抬頭一看,發現有一隻羽毛稀稀疏疏的老烏鴉站在枝頭,顫抖著光禿禿的翅膀,不停叫著。
丁蘭正看得出神,不知打哪兒飛來一隻小烏鴉,輕輕停在老烏鴉身邊,然後把叼在嘴巴里的一隻肥肥的小蟲喂到老烏鴉嘴裡。丁蘭恍然大悟:“原來老烏鴉飛不動了,沒辦法抓蟲吃,所以小烏鴉抓蟲給它吃。”
老烏鴉飛不動了,沒辦法去找蟲吃,小烏鴉就去抓蟲餵給它吃。
丁蘭又想起自己的母親,背也駝了、頭髮也白了,還辛辛苦苦照顧自己的情形,他不禁自言自語:“小烏鴉都知道反哺報恩,為什麼我那麼不孝順,連一天的孝心都沒有盡到呢?”
丁蘭決定以後一定要對母親改變態度,做個好兒子。
太陽晒到頭頂了,丁蘭遠遠看到母親提著竹籃,汗也顧不得擦,氣喘吁吁地給自己送飯來了。丁蘭從來沒有這麼仔細地看過母親,母親那慈祥、蒼老的模樣,使他越看越愧疚,本想大聲叫喚母親,但聲音卻沙啞了,叫不出來。丁蘭連忙衝上前去迎接母親,想請母親原諒他過去種種不孝的行為。
母親抬頭看兒子衝過來,心想:“糟糕!今天午飯又送晚了,蘭兒一定要發大脾氣,我還是快走吧!”於是她放下竹籃,回頭就跑。丁蘭看母親急急走了,就加快腳步,想追回她,好向她懺悔。但母親看兒子追來,心下一著慌,歪歪倒倒地拼著老命跑。她一時眼花,沒發現前頭有一口大池塘,一不小心,“撲通”一聲,跌進水裡去了。
母親看丁蘭追來,心裡一慌拼命往前跑,沒發現前面有一口池塘。
丁蘭看到母親跌進水裡,一顆心急得要跳出嘴巴來了,他立刻跳下水去救母親。池水很深,丁蘭在水裡游來游去,一下子潛到水底,一下子浮出水面,找來找去,始終找不到母親。丁蘭慌得要發瘋了!
過了好久,丁蘭才有氣無力地游上岸,全身溼淋淋的,一臉都是淚水、汗水和泥水,心裡又悲傷又後悔。他看著靜靜的水面,想到如果平常對母親不那麼壞,今天母親就不會死,自己也不會嚐到這種心裡像刀割一樣的痛苦了。
這時候,水面漂來了一塊方正、平滑的木板,丁蘭突然想到:“池塘明明是空蕩蕩的,怎麼會漂來這塊木板呢?說不定這是母親變成的吧!”丁蘭趕緊撈上木板,把它帶回家去。
丁蘭在木板上寫了母親的名字,把它當做母親一樣供在廳堂上,就好像母親還陪著他一樣。早上起床時,丁蘭一定先去向木板請安;傍晚從田裡回來,也恭恭敬敬地給它磕頭。
丁蘭在木板上寫了母親的名字,把它當做母親一樣,供在廳堂上,早晚一定恭恭敬敬地向它磕頭。
丁蘭想起這一輩子沒燒過一頓飯給母親吃,就每天自己做了飯菜,又買了些母親喜歡吃的瓜果糕餅,供在木板前面,虔誠地禱告:“娘,您嚐嚐孩兒為您準備的東西,讓孩兒儘儘孝心吧!”雖然那些祭拜的食物,總是沒人動它一口,丁蘭還是每天這樣做。
鄰居看到丁蘭這樣做,就諷刺他說:“你娘生前,你不知道孝順,現在你娘都死了,再祭拜又有什麼用?”有人感慨地說:“看來丁蘭真的是反悔了,他娘要是還在,看他這麼孝順,該有多高興啊!”無論別人怎麼說,丁蘭只是本著自己真誠的孝心去做。
附近有個多事的婦人,看丁蘭成天對那塊木板拜啊拜的,覺得很可笑,趁丁蘭不在家時,偷偷拿根針,在木板上頭刺了一針,沒想到針才刺下去,木板竟然滲出殷紅的血。婦人嚇得衝出門去,結結巴巴把事情說開了。
這件事一傳揚開來,很多人都學著丁蘭,在一塊木板上頭寫上過世的父母或祖先的名字,並且在上面點上一個紅點,表示這不單是塊木板,而是附著親人神靈的牌位。每當人們站在廳堂裡,對著牌位低低禱告,就像面對面講話給死去的親人聽一樣,後來大家便將這個牌位叫做“神主牌”。
給媽媽的話:
根據中國的傳統,祖先去世以後,並不為他們畫像,而是立神主牌來祭祀。直到今天,父祖去世,仍然要舉行隆重的“點主”儀式,由長子揹負牌位跪地,再請鄉族中的德高長者為點主官,在“王”字上以硃筆點上一點,成為“主”字。故事中用“跪乳反哺”來告誡人應該孝順,否則連禽獸都不如。
●圖畫採傳統染色剪紙的風格,白線為模仿剪紙區分結構與暈染色塊的線條,而動物和人物上的鋸齒和月牙紋則是剪紙常用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