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八月十六日 潮神伍子胥
“轟隆、轟隆、轟隆、轟隆……”
浙江省錢塘江上的浪潮,每天你推我擠地用力拍打著江岸,發出打雷般的怒吼,聲音大得幾裡外都可以聽到。每年到了中秋節前後,翻滾的江水更像千軍萬馬一般,從出海口那兒奔馳過來,一波又一波比山還高的銀色浪頭,似乎要把大地都吞沒了。“看潮去喲!看潮去喲!”杭州城裡的老老少少都呼朋引伴地擁到岸邊,觀看這幕雄偉的景象。
據說,錢塘江上洶湧澎湃的浪潮,有這樣一則故事:
大約兩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有個名叫伍子胥的青年,長得高大健壯,兩眼炯炯有神,從小練得一身好武功,更有滿肚子學問,判斷事情像神仙般準確。
伍子胥本來是楚國人,因為楚王昏庸殘暴,殺了他的父親和哥哥,並且畫圖捉拿伍子胥,伍子胥只好化裝逃到吳國。
伍子胥的才幹,很快地被吳國的君王闔閭發現了,就任用他做宰相,大大小小的事都採納他的意見。
可惜不久闔閭死了,他的孫子夫差繼位,寵信奸臣伯嚭,對伍子胥的建議漸漸都聽不進去了。
有一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南方的越國。開戰不久,越軍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越王趕緊派一位大臣,帶許多珠寶來向吳王求和。
伍子胥知道了,急忙勸阻吳王:“越王勾踐是個有計謀的人,如果不趁現在把他滅掉,將來一定會成為吳國最大的敵人。大王,你千萬不能和越國談和!”
吳王聽他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道理。可是奸臣伯嚭已經被越國收買,拼命在夫差面前替越國說好話:“大王如果接受越國的投降,不但可以獲得大批的珠寶和美女,還可以傳出寬宏大量的好名聲,真正是名利雙收啊!”
吳王一聽,心動極了,滿腦子都是金光燦爛的珠寶和嬌豔動人的美女,忍不住呵呵大笑起來,點點頭,決定停戰,和越國談和。伍子胥氣得臉色發青,跨著大步走出宮殿。
但是越王表面上投降吳國,對吳王十分恭順,暗地裡卻積極訓練軍隊,並且想出了幾條計策來,準備滅掉吳國。
他聽說吳王要重建宮殿,正四處尋找質地結實的大木材,就趕緊派人到深山裡採集最好的木材,獻給吳王。吳王看到這麼粗、這麼好的木材,驚奇極了。
伍子胥看出這是越王的詭計,就勸告吳王說:“從前夏朝的桀和商朝的紂王,為了蓋宮殿,把國家的財力用完了,所以亡國。現在越王勾踐獻上大木材,就是要讓吳國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蓋宮殿。這明明是存心陷害吳國,請大王不要上他的當!”
吳王聽伍子胥把他比做殘暴的桀、紂,心裡很不痛快,就不耐煩地說:“勾踐有這麼好的木材,自己不用,辛辛苦苦運來獻給我,這是他的一片好意,我怎麼能不要?”於是吳王就用這些木材建造一座豪華壯觀的皇宮,叫做姑蘇臺,不但花費了許多金錢,還死了不少工人。老百姓都對吳王非常怨恨。
過了不久,越王又獻上西施和鄭旦兩位美女給吳王,吳王簡直被這兩個像仙女般的女孩驚呆了。伍子胥看到吳王這副德行,有點生氣,就上前奏告吳王:“從前夏、商、週三朝的滅亡,都是美女引起的。美麗的女人都是禍水,請大王萬萬不要接受。”
“轟隆、轟隆、轟隆……”
錢塘江突然掀起滔天巨浪,只見伍子胥站在高高的浪頭上,天兵天將在兩旁守護。
不料吳王夫差卻很不高興地說:“勾踐送我美女,是表示他對我的忠心。你幹嗎講這些刺耳不吉利的話?”
從此,吳王整天在姑蘇臺和西施飲酒作樂,或欣賞西施美妙的歌舞,漸漸把國家大事都拋到腦後了。伍子胥焦急得不得了,想盡辦法勸諫吳王,吳王卻根本不肯見他。
有一天,越王勾踐突然派人到吳國,說是越國鬧饑荒,要向吳王借穀子,還說好第二年收成後立刻奉還。
伍子胥覺得這事有點奇怪,就對吳王說:“越國派來的使臣臉色紅潤,不像國內鬧饑荒的樣子。依我看,恐怕是有什麼陰謀。大王還是不要借穀子給越國,免得對吳國不利。”
吳王夫差皺皺眉頭,說:“越國投降吳國,越國的老百姓也是吳國的老百姓。現在越國鬧饑荒,我怎能不管?你不要太多疑了!”就想也不想地把穀子借給越國。
第二年收成以後,越王果真送還穀子給吳國。吳王看這些穀子顆粒粗大,非常高興,就發放給農人做種子。沒想到這些種子一粒也沒發芽,使吳國大鬧饑荒,不知餓死多少老百姓。
原來這又是越王的計謀,他事先把穀子蒸熟、晒乾了,才還給吳國。蒸熟的穀子雖然變大,可是再也發不出芽了。吳王上了當,還以為是土地不同的關係!
這一年,北方的齊國侵略魯國,魯國派人向吳國求救。吳王就派出十萬大兵攻打齊國。越王為了表示忠心,也派兵助陣。伍子胥苦苦勸吳王:“越國正千方百計要滅吳國,大王現在必須全心對付越國,不要浪費兵力去攻打齊國了。”
他這種建議不知說了多少次,吳王聽都聽煩了,就瞪他一眼說:“幾天不見你,耳根好不容易清靜些,今天你又來囉唆了。”說完袖子一甩,走了。
這年秋天,吳國打敗齊國,吳王在宮殿裡舉行慶功宴。大臣都不斷向吳王敬酒,說好聽的話,只有伍子胥一個人低頭喝悶酒,一句慶賀的話也不肯說。吳王看了,心裡很不痛快,就想殺掉他,除掉這根眼中釘。
幾天以後,越王也率領大臣來向吳王道賀。吳王為了嘉獎越國出兵助陣,就分封土地給越王。伍子胥猛然站起來,大聲地說:“越國早有消滅吳國的準備,現在大王又封地給他,不正像給猛虎增加一對翅膀嗎?”
吳王見伍子胥老是倚老賣老,處處反對自己,忍不住大發脾氣。退朝以後,奸臣伯嚭又在吳王耳邊加油添醋地說伍子胥的壞話。吳王立刻解下身上的寶劍,派人送到伍子胥家裡去。
伍子胥接過寶劍,知道是吳王要他用這把劍自殺,就提起劍,跑到院子中央,仰天大叫說:“大王啊大王,過去我曾輔佐你的祖父,又幫助你在各國之間稱霸。今天你不聽我的忠告,反倒要我自殺!我死不要緊,只怕今天我死了,明天越國大軍就要殺進吳國來了。”
他又對家人說:“我死了以後,吳王一定會把我的頭砍下來,掛在城門上。我將會親眼看到越國軍隊進城!”說完,舉起寶劍往脖子上一抹,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便結束了他的一生。
伍子胥死後,吳王果然叫人把他的腦袋砍下來,掛在城牆上;又把他的屍體,用皮袋包起來,“撲通”一聲,丟進錢塘江中。吳王狠狠地說:“我要讓江水來啃你的骨頭,讓魚蝦來吃你的血肉。等你骨頭都化成灰了,看你還囉不囉唆?”
不料屍體丟進錢塘江後,平靜的江面上突然掀起滔天的巨浪,把伍子胥的屍體捲起半天高,久久沒有下沉。
這時,忽然有人指著江面大喊:“看哪!那不就是伍子胥嗎?”只見高高的浪頭上,站著鬚髮花白、瞪著銅鈴大眼的伍子胥,還有天兵天將在兩旁守護。他們隨著浪濤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吳王立刻命令士兵向伍子胥連發幾箭,卻怎麼也射不倒他,不一會兒,伍子胥就和天兵天將升上天去了。
伍子胥死後,越王知道吳國已經沒什麼厲害的人物了,立刻發兵攻進吳國。他們本來要從掛著伍子胥頭顱的城門進入吳國的都城,據說是看到伍子胥的鬍子、頭髮都豎起來,兩眼亮得像閃電,就嚇得改從另一個城門進城。
吳國被越國滅了,但是伍子胥的一片忠心永遠留在天地間,浙江一帶的人傳說錢塘江滾滾的波濤,就是不甘心的伍子胥掀起來的,因此把他奉為“潮神”。後代的人更建廟供奉他,稱他為“水仙尊王”。直到今天,錢塘江的浪潮還是不斷地拍打著江岸,像打雷一般怒吼著:“轟隆、轟隆、轟隆……”
錢塘江在杭州市東北流入東海,出海口外寬內窄,海潮衝入,受到阻擋,所以激起怒潮。但是我國民間喜將自然界萬事萬物賦予神性 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而洶湧的錢塘潮,也就被人們附會在伍子胥的故事裡,並奉伍子胥為潮神了。
●圖畫仿東晉顧愷之的畫風,並糅合漢拓形式繪成。第一幅人物和房子的佈局,為漢代畫像磚的樣式。第二幅山與浪為顧愷之的風格,透視的屋宇則是畫像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