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八月十一日 天可汗李世民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從小就非常聰明、勇敢。他十六歲時,就想出一個奇妙的計策,嚇退了包圍隋煬帝的突厥人。十七歲,又以一小隊騎兵,在雀鼠谷突破亂軍,救出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太原的留守李淵。
到了十八歲,李世民看見隋煬帝太過昏庸,朝廷又很腐敗,於是說服了父親,發動軍隊來推翻隋朝。一年半以後,就建立了大唐,輔佐他的父親成為開國皇帝唐高祖,那時他才十九歲。李世民二十四歲那一年,又幫助父親平定了各地的亂事,統一整個國家。到他二十九歲的時候,父親便把皇位讓給了他。在短短的四年以內,他消滅了北方的強敵突厥人,使四面八方的國家都來歸順大唐,並且贏得了萬王之王“天可汗”的威名。這時候,李世民才不過三十四歲。
是什麼原因,使李世民年紀輕輕就創下這樣偉大的功績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很會用人,又能喚起全國人和他共同建立一個新時代。
李世民從十八歲開始帶兵打天下,每回打下一個地方,他的哥哥和弟弟總是先去搶奪金銀財寶。但是李世民卻只留心有沒有優秀的人才,可以收留在軍隊中。甚至,連投降來的敵將,他也能大膽地重用,像凶猛的胡人尉遲恭,便是一個例子。
有一次尉遲恭因為朋友叛變,受了連累,被人懷疑他也存心叛變,幾個大將立刻把他關進大牢,再向李世民報告:“尉遲恭這麼勇猛善戰,一旦造反可不得了,最好把他殺了,免得將來是個禍害。”
唐太宗在位時,四面八方的國家都來向大唐進貢。本圖參考唐朝閻立本的《職貢圖》繪成。
李世民卻說:“尉遲恭如果要造反,早就造反了,還會等到現在嗎?”他急忙趕到大牢中,親手為尉遲恭鬆了枷鎖,說:“別人亂說話冤枉你,我都明白,你千萬不要記在心裡。如果你不願意留在我這裡,決心要走,我也絕不為難你。”他又拿出一袋金子,緊緊塞在尉遲恭手裡,說:“這一點東西,你帶著當路費,也算是我們一同上過戰場的紀念吧!”
他這番赤誠的心意,感動得尉遲恭流下眼淚,說:“你就是殺我,我也不走,我這輩子跟定了你。”
幾天以後,李世民帶了幾個人在前線巡視,不料埋伏在那兒的敵軍忽然出現,朝他們殺喊過來。李世民一看不對,連忙掉轉馬頭快跑,但是後面的敵人卻飛快追了上來,越來越接近了,眼看著一支長槍就要刺進李世民的背心,忽然旁邊衝出一個大將,大喝一聲:“危險!”及時一鞭把敵將掠下馬,東揮西砍殺出一條路來,救出李世民。
敵軍都退走以後,李世民回頭一看,原來救他的不是別人,正是尉遲恭啊!
李世民除了懂得用人,從他對付突厥的手腕,更可以看出他那遠超過一般人的聰明和果決。
突厥是北方最強大的遊牧民族,他們的國王頡利可汗是個貪心狡猾的人。他帶領全國上百萬的人馬,就像一大群惡狼一樣,在大草原上橫行霸道,西域大大小小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怕他。當然,突厥不會放過在他們眼裡像只肥羊似的大唐,所以不斷來大唐燒殺搶劫。
李世民的父親唐高祖,很為這件事情煩惱,不知道該怎麼應付突厥人,常常嚷著要把京城搬到離突厥比較遠的地方。
但是李世民堅決反對,他對父親說:“只要給我一段時間,我一定活捉頡利到長安,要他當面認罪,您等著看吧!”
就在李世民二十七歲那一年,事情發生了!那時候,他和弟弟正在北方的一座城裡整頓軍隊,不巧,連天的大雨,把通到這座城的一條山路沖斷了,糧食運不來,士兵都餓壞了。
更糟糕的是,頡利可汗和他的侄兒突利可汗,忽然帶領大軍闖進長城,殺了過來,向李世民兄弟挑戰。情況真是危險極了,李世民的弟弟嚇得手軟腳麻,心想這回大概要送命了。
李世民卻毫不害怕,一心盤算要怎麼解除危機,給突厥人一點厲害瞧瞧。不一會兒,他心裡就有了一個好主意,他對弟弟說:“不用擔心,頡利和突利雖然一個是叔父,一個是侄兒,頡利卻一直不放心突利,怕他奪了自己的王位,我只要使個計謀,就可以不用一兵一箭,嚇退他們。”
五花大綁的頡利可汗被帶進皇城,跪在李世民面前。圖中的建築參考考古復原的唐代明德樓繪成。
他從從容容地帶了一小隊騎兵,出城來到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的陣前,裝得很生氣地大喊:“喂!突利,你好可惡!拿了我的金子,說什麼我們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好兄弟,怎麼今天又來攻打我?”
粗蠻的突利可汗一下子摸不清這是怎麼回事,精明厲害的頡利可汗卻半信半疑地瞪著侄兒,心裡想:“好哇!原來你跟李世民早已聯絡上了。這回你跟我打進長城,難道有什麼詭計不成?”他想下令攻打,又怕突利會聯合李世民反咬他一口,再看李世民只帶了這麼一點人馬,卻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好像一切都掌握在他手裡。頡利可汗越想越心虛,猶豫半天,只好氣悶地帶兵回了頭,出長城去了。
但是頡利可汗仍然不肯放過大唐,兩年以後,就在李世民剛登上皇位,國家大事都還沒有著手安排的時候,忽然發動突厥全國的騎兵進攻大唐。一座城接一座城,一個州接一個州,一眨眼馬蹄嗒嗒,大軍衝殺到了長安西門外的渭水河邊。
大敵當前,整個長安都恐慌起來。李世民在宮殿裡得到消息,卻不慌不忙地下令立刻集合部隊。他自己也換上耀眼的戰袍,帶了六個部下,就要一馬當先地向城外衝去。
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慌忙上前阻擋。李世民卻要大家安靜下來,他說:“頡利太狡猾了,他以為我剛接管國家大事,這一來,我一定會出不了兵。其實他算錯了!只要我一出城,後面有大軍壓陣,表示決心作戰到底,他的軍隊都在我國境內,一定會怕打敗了回不去。這場仗,我算準了他是贏不了的!”
果然,突厥士兵隔著渭水河,一看見大唐天子穿著一身金色的盔甲,威風凜凜地出現在對岸,都大吃一驚。再看到他身後大旗飛揚,唐朝的大軍已經肅靜而快速地擺好了長蛇陣,準備迎戰,突厥士兵就開始騷動起來,心裡想:“看樣子,李世民不是好惹的啊!我們打完仗,是不是能活著回去,可大有問題。”
頡利可汗一看他的軍隊都沒了鬥志,李世民的軍隊卻一點也不慌亂,好像早有準備的樣子,心想自己錯估了李世民,這一仗是打不下去了,只好垂頭喪氣地派出代表求和。就在渭水便橋上,雙方定下了和約。可是突厥大軍臨走的時候,李世民還自動送給頡利可汗一大車、一大車的珍珠寶貝。
許多大臣都憤憤不平地問李世民:“我們有兵,為什麼不把突厥人趕走,反倒送給他們那麼多禮物?”
李世民看著前方說:“我有我的道理。如果突厥只是打敗了,而沒有被消滅,一定會回去重新準備,再來攻打我們。一打仗,吃虧的還是老百姓呀!我不願意百姓受苦,所以現在我不但不和突厥打,反而給他們好處,使他們放鬆戒心、驕傲懶惰。這才是敵人滅亡的開頭啊!只要我們積極訓練士兵,等到機會來了,就可以一仗消滅他們了。”
聽了這番話,大臣才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
三年以後,李世民等待的時機終於成熟了。那一年冬天,風雪特別大,突厥的羊和馬凍死了一大半,人民的生活都很艱苦,突利可汗又發兵向頡利可汗爭奪王位,打起仗來。李世民趁機派了大將軍李靖率領十萬大軍攻打突厥。頡利可汗抵擋不了,連連吃了敗仗,最後終於被活捉了。
頡利可汗被解送到長安來啦!這真是唐朝開國以來最光輝的一刻,長安城的全部百姓都興高采烈地擁到大街上,要看看這位成為俘虜的北方霸主。
五花大綁的頡利可汗被帶進皇城以後,跪在威嚴的李世民面前,李世民責怪他貪婪、殘暴、不守信等各種罪狀,使他慚愧得不敢抬頭。但是李世民並沒有殺頡利可汗,反而賜給他田產、房產,封他為大將軍。
李世民就這樣憑他的智慧、膽識和氣魄,不但光榮地實現了他對父親許下的承諾,活捉頡利到長安,還將突厥的領土劃入大唐的版圖,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富強的國家。
唐太宗替尉遲恭解除枷鎖。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打垮了北亞的遊牧民族突厥人,一躍而成為國際政治的盟主 天可汗。唐太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希望從他的言行,小朋友能夠認識一位歷史偉人的風範,並且領會出卓越的領袖人物,所需具備的仍然不外乎誠懇待人,沉著地運用智慧、謀略等條件,而不是一味地好勇鬥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