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八月八日 玄奘法師天竺取經

昨天,我們讀過了《西遊記》中唐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不過,那只是小說家借用歷史中的唐三藏,發揮幻想力所寫出來的傳奇,至於真實的唐三藏到西方去取佛經,他可沒有像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徒弟幫忙,一路上真是辛苦極了。

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唐朝的首都長安,可以說得上是世界上最熱鬧、最美麗的城市,街上常可以看到各國來的遊客和留學生。像日本就曾經派學生來長安,把中國的一切學問和風俗習慣學會了,帶回到日本去。相反的,也有許多中國人,希望得到更多外國的知識和文化,好把唐朝建設成更繁榮安樂的國家。其中,唐三藏到西方天竺 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去求學、取經,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唐三藏,法名玄奘,從小就出家做和尚。玄奘非常喜歡讀佛經,才二十多歲,就已經把國內所有能找到的佛經讀完了。可是,當時國內的佛經並不完整,他讀經的時候發現到許多疑問,不能解答,心裡很苦惱。

玄奘的個性堅毅,遇到困難決不退縮,他想到:“佛經是從天竺傳來的,要真正徹底地瞭解佛教的道理,非要到天竺去求學不可。”

那時候的人出國留學,交通很不方便。特別是到遙遠的天竺去,一路上除了炎熱的沙漠和終年蓋滿冰雪的高山,還有凶惡的強盜出沒,如果沒有過人的勇氣和毅力,隨時都會死在途中。

在當時,唐朝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是不準老百姓隨便出關到外國去的。玄奘不顧一切困難,趁著官兵不注意的時候,獨自偷偷溜出了“玉門關”,往西方走去。

出了玉門關,玄奘漸漸走進一片無邊無際的沙漠中。這也是從前漢朝張騫通西域走過的路,可是,黃沙重重,哪裡分辨得出道路和方向呢?玄奘一點也不害怕,靠著沙漠裡面從前旅客遺留下來的白骨和駱駝糞做引導,一步步地往前走。

經過很長的困難路程,玄奘好不容易走到西域一個非常美麗而富裕的國家 高昌國。

高昌國國王不但信奉佛教,同時,對強盛的唐朝也很仰慕。他看到這位從遠方大唐國來的和尚,高興極了,笑眯眯地對玄奘說:“我國有好幾千個和尚,我把他們都交給你帶領。這樣,你就可以在這裡安心居住,不必千辛萬苦到遙遠的天竺去了。”

玄奘說:“國王的好意,我很感謝。但是我到天竺去的心意是決不改變的。”

高昌王聽了,生氣起來:“哼!我知道你當初是違反唐朝國法,偷偷溜出玉門關的。你如果不答應留下來,我就立刻派兵把你綁起來,送回長安。這一輩子,你休想再到天竺去!”

玄奘聽了,很安靜地回答:“如果國王要這麼做,我就要以絕食來抗議。”

玄奘為了反抗高昌國王的恐嚇,一連四天都沒吃飯。國王看到這位大唐國來的和尚,意志如此堅定,佩服極了,親自捧著黃金和白銀做的杯盤,盛著食物和清水,對玄奘說:“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和尚,快點吃東西吧,吃了好有力氣往天竺去,我再也不阻攔你了。”

現藏於東京博物館的《玄奘取經圖》,玄奘背後背的是裝書用的笈。

就這樣,高昌國王被玄奘的決心感動,不但不為難他,反而送給他許多金錢、衣服、隨從、馬匹。更重要的是,國王親手寫了很多介紹信給玄奘,使他在各個國家中不被留難,而能順利地到達天竺。

這時候,在遙遠的天竺一座名叫那爛陀的寺廟裡,住著年紀已經一百多歲、非常有學問的戒賢法師。有一天,這位老法師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他夢見三位天神來到眼前,對他說:“不久以後,會有一個和尚從中國來到天竺,你要好好地教他佛法。”說完,天神不見了,老法師的夢也醒了。

本來戒賢法師的身體很壞,做過這個夢以後,病忽然都好了。他等著、等著,果然等到了遠道由中國來的玄奘和尚。

戒賢法師對玄奘說:“我年紀這麼大,早就該離開這世界了。可是上天的旨意,要我留在那爛陀寺,將天竺的佛法傳授給你,將來好帶回中國去。你就在這裡,好好學習佛法吧!”

那爛陀寺這一帶也是釋迦牟尼佛生前說法的地方,寺院建得高大宏偉,碧綠的流水穿流在金碧輝煌的殿堂之間。花園裡,長滿了芒果樹。

各地來的學者加上寺內的僧人,共有好幾千人,每天開一百多個講座,研究各類學問。玄奘在這裡,受到戒賢法師特別的照顧,不但不必擔心生活飲食,出入還有大象可以騎乘,真是舒服極了。

玄奘獨自走出玉門關到達西域的高昌國,他的決心感動了高昌國王,幫助他到天竺的那爛陀寺學佛法。

圖最左邊是玄奘在天竺宣講佛法的情形。

戒賢法師親自教授玄奘佛經及許多古代的學問,玄奘也非常認真地學習。每回,當玄奘弄明白一個道理時,他都興奮得不得了,整夜不睡地反覆記誦。

不知不覺,五年的時間匆匆過去,戒賢法師把玄奘叫到跟前,說:“玄奘,你真是一個聰明又認真的學生,如今,我已經把我所知道的學問,通通教授給你了。下一步,你準備做些什麼呢?”

玄奘跪在戒賢法師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禮:“謝謝法師五年來的辛苦教導。如今,學生很希望能到天竺的各個國家去遊歷,多增加一點見識。”

玄奘離開那爛陀寺,繼續在天竺各地遊歷、求學。當時,在天竺有許多著名的宗教學家,他們很喜歡辯論。一辯論,常常幾天幾夜都不休息。可是,他們很快發現,有一位年輕的中國和尚,說話充滿了智慧,每回,只要他從容不迫地張口說上幾句,大家都再也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這位年輕的中國和尚,就是玄奘。在天竺,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傳到許多國家國王的耳朵裡,他們都很想見見玄奘。

玄奘遊歷天竺一週,回到那爛陀寺。他向戒賢法師告別,並且整理經卷,準備回中國去。這時候,突然有一位名叫鳩摩羅的國王派使者來,要請這位年輕又有學問的中國和尚,到他們的國家去講道。

玄奘說:“不行,我得回中國去了。”

使者說:“我們國王說:如果請不到法師,就要派大象和軍隊把那爛陀寺踏成平地。”

玄奘一方面為了保護寺院,一方面也想用佛法感化粗野的鳩摩羅王,就跟隨使者去了。

這時候,沒想到還有一位個性比鳩摩羅王更急躁的戒日王,一聽說玄奘被請到鳩摩羅王那兒,很生氣地說:“如果鳩摩羅王不把玄奘法師立刻送來,我就要取鳩摩羅王的頭!”

很快地,戒日王調來大軍,駐紮在恆河南岸,向鳩摩羅王示威。因為戒日王的軍隊強大,鳩摩羅王很害怕,就讓玄奘乘船過河到戒日王那裡去。

鼓聲隆隆,成千的火炬把夜晚的恆河照亮得像白天一樣。戒日王帶著上萬的人群,等候在恆河南岸,恭迎玄奘往曲女城講道。

在曲女城,戒日王請來天竺的十八個國王,還有七八千個有學問的僧徒學者,他們有的乘象、有的坐船、有的徒步,由四面八方趕來,要聽這位出名的中國和尚宣講佛法。

玄奘經過多年的艱苦學習,早已把佛法研究得非常透徹。他心裡一點也不緊張,登上講法的寶座,以清晰又莊嚴的聲音,向大家講述了一篇名叫“真唯識量頌”的論文。說完之後,又把抄下的演講論文高貼在會場門口,上面還用粗大的筆,加了一行字:“這篇論文,誰能夠駁倒一個字,玄奘願割下自己的頭來謝罪。”

各地來的學者,都很想找出玄奘的錯誤,可是玄奘所講的道理實在太完美了。這篇論文在會場門口高掛了十八天,沒有人能駁倒其中的任何一個字。這時候,不只戒日王對他敬佩到極點,大唐玄奘法師的名聲簡直轟動了整個天竺。

玄奘拜別戒日王,用大象馱了佛經、佛像,回到中國去。

玄奘二十六歲出玉門關,一共出國十七年,回國的時候,他已經四十三歲了。由於他的成就輝煌,名聲遠播,連英明的大唐天子唐太宗也知道了他的事蹟。於是便派官員出關迎接他,並且護送他安全地回到洛陽。

在洛陽,唐太宗召見玄奘,很親切地問他:“這些年來,真是辛苦你了。你總共去了多少國家,帶回來多少經卷啊?”

玄奘恭敬地回答:“我一共到過五十六個國家,帶回來六百七十部佛經。”接著,他又說:“我希望能盡一生的力量,把這些佛經翻譯成我們的文字,使全國人都能看得懂。”

唐太宗高興極了:“我一定幫助你,完成這個心願。”

從此以後,玄奘帶著許多僧人,在首都長安從事譯經工作,使佛教在中國發揚光大,後來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和文化。玄奘又把他出國遊歷的經過,寫成一部非常精彩的《大唐西域記》,詳細地記載了當時他在西域各國的見聞。

一直到今天,全世界的學者,都十分敬佩這位一千多年前的中國留學生,因為他靠著恆心和毅力,使世界上的文化流通,也使中國的學術更加豐富、輝煌。

《西遊記》裡的唐三藏,其實是出生入死,把佛法從印度帶回中土的唐代高僧 玄奘。他回國後,大規模地翻譯帶回來的佛經,對中國的哲學與藝術影響深遠。今天在臺灣南投日月潭玄光寺,還供奉著玄奘的靈骨呢。

●大圖是模仿印度、波斯的繪畫風格與敦煌壁畫,並以《變相圖》的形式表達。從右到左,依序描述玄奘出關,以及沿途的重要歷程。時間與空間在畫紙上流變,無論建築風格、周邊情境、人物服裝與膚色、長相,都依時空不同而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