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七月十日 一代陀螺王
說起打陀螺,誰都不會覺得稀奇,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要是有一個大酒甕似的,五十斤重的大陀螺,那該怎麼打呀?今天我們就來說個“一代陀螺王”簡武雄打陀螺的故事。
簡武雄父子和五十斤重的大陀螺合照。
很久以前,在臺灣北部的大溪鎮上,一條長長的老街兩旁全是木器行。一路聞著木頭香味往前走,可以在街尾的聖王廟旁看見一家石材店,年輕的簡武雄就是這家石材店的老闆,每天埋頭“叮叮噹噹”地雕刻石頭。
一個夏天的下午,簡武雄在店裡工作了好半天,偶爾抬起頭來,看見老街上一大群小學生圍在一起吆喝笑鬧,原來他們正在打陀螺啊。簡武雄看得手癢,心裡想:“小時候,我也是玩陀螺的好手呢!可是現在個子這麼大,如果還像小孩一樣玩陀螺,會讓人笑話的。”忽然,他心中又閃過一個念頭:“對了,大人就玩大陀螺嘛,那就不會不好意思了。為什麼不做個大的來玩呢?”
說做就做,簡武雄手裡還抓著一根鑿石頭用的鐵鑿刀,就興沖沖地跑到老街的另一頭,去找開木器店的好朋友“戽斗”,要他想辦法做一個五斤重的大陀螺。戽斗一聽,愣了一下,說:“別說笑了!你這個人怎麼專出怪名堂!再說,要去哪裡找那麼粗的釘子來配在大陀螺下面啊?”
“粗的釘子?”簡武雄話剛出口,就想起了什麼,他變魔術似的舉起手裡的鐵鑿刀,說:“怎麼樣?這個行不行?”
戽斗嘿嘿一笑說:“好,我們就試試看!”他挑了一塊最堅硬的烏心石木頭,利用店裡的車床,立刻動手做起來。不到一小時工夫,一個上粗下細、光滑黑亮的五斤重大陀螺,真的做出來了!
簡武雄要打大陀螺的消息,一下子傳遍了街頭巷尾。傍晚涼風吹起的時候,二三十個半大不小的木匠學徒就擁到廟口,看簡武雄表演。老阿公、老阿婆和很多唸書的孩子也來了,大家都咧嘴笑著說:“那麼大的陀螺要怎麼打啊?”
只見簡武雄在大陀螺上纏緊一根指頭粗的麻繩,然後神氣活現地往地上一摜,哎呀!力氣沒使夠,大陀螺差點砸在腳上。簡武雄慌忙縮回腳,觀眾都爆笑起來。簡武雄說:“你們不要笑,誰要是打轉了大陀螺,我就請他吃一碗陽春麵。”
小夥子一聽,紛紛摩拳擦掌地說:“我來,我來,讓我來試試看吧!”一大群人立刻輪流打起大陀螺,鬧出了各種笑話。有的人抓不住繩子,連陀螺帶繩子一起摔在起上;有的人陀螺扔出去後,成功地抽回繩子,但是陀螺卻老站不起來,只是躺著團團轉;還有的人像擲鉛球、投壘球,或是撒漁網一樣的,把個陀螺摔得乒乓作響,堅硬的烏心石木頭都摔裂了!
忽然,大陀螺“呼呼”地站著旋轉了幾圈,竟是念大溪中學的阿祥糊里糊塗地把它打轉了!原來,阿祥擺的是個最土、最笨的姿勢,他像捧“海碗”一般捧著大陀螺,讓釘尖朝外,稍稍往上斜,然後兩手順勢一轉,扔出陀螺,再立刻用勁抽回繩索。釘尖一著地,自然而然就漂亮地轉起來啦!
許多人都照這個法子,打轉了大陀螺。簡武雄高興極了,連忙掏腰包請他們去吃陽春麵。就這樣,整條老街的人都愛上了大陀螺這玩意兒,陀螺也五斤、八斤地越做越大,不到半年時間,竟然做出一個五十斤重的巨無霸大陀螺。簡武雄以為再大的陀螺就真是玩不動了,便在這個巨無霸身上刻了“一代陀螺王”五個大字。
不知不覺的,農曆春節又快到了,里長伯忽然心血來潮,提議正月初二在聖王廟前舉辦一場“陀螺競技大賽”。這消息馬上在大溪鎮轟動起來。
到了正月初二那天,聖王廟前擠得人山人海,不少外地人聽到這項稀奇的比賽,還特地老遠趕來參加呢。比賽分兒童和大人兩組,兒童組從五斤一直比到十二斤,大人組從十二斤一直比到五十斤重的一代陀螺王。場子上又緊張又好玩,那些抽不動大陀螺的人,一張臉活像個大苦瓜。而平時常練習的人就不同了,他們會使個“金雞獨立”,一腳懸空地扔出陀螺,然後來個急轉身,再使招“關公倒拖刀”,把粗麻繩扛在肩上,頭也不回地往前快跑。大陀螺著地以後,一挺身幹,飛快地旋轉起來,真有說不出的神氣!樂得大家把手都拍紅了。
由於這場別緻的陀螺大賽,大溪鎮上的男女老幼過了一個最熱鬧、最快樂的春節。從此以後,大家又多了一項有趣的娛樂。說起來,都應該感謝發明大陀螺的簡武雄吧。
1.準備動作:兩手平抱陀螺,尖端朝外並稍稍往上斜。
2.拋投方式:兩手逆時針轉,同時拋出陀螺,再用力抽回繩子。
現代人的生活日趨緊張,往日農耕生活的悠閒情趣不復可尋,而大溪人簡武雄卻不失赤子之心,動手動腦,做出了大陀螺,帶給鄰里戚友一個洋溢歡樂、有益身心的活動。父母在講述故事時,不妨在假日先教孩子玩小陀螺,有空再帶孩子去大溪鎮上走一走,不但可以看看大溪古老的街市建築,另外,在“福仁宮”樓上的大陀螺展覽室,更可以給孩子鮮活的印象。
●圖畫是技藝知識性彩畫,以連續動作的繪圖手法,講解打陀螺的預備動作與拋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