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三月十一日 黑夜裡勤學的孩子
今天的人們,如果晚上想讀書的話,真是太方便了,電燈一開,屋子就亮得和白天一樣。小朋友,你有沒有想過,在電燈還沒有發明的古代,人們在晚上得要利用光線微弱又搖晃不定的油燈、蠟燭才能看見東西。至於一些連油燈、蠟燭都買不起的窮苦人家,晚上只有在黑漆漆的屋子裡提早睡覺了。
今天,我們要說幾個古代聰明又好學的孩子,雖然家裡窮苦,卻能想出法子在晚上借光讀書的故事。
漢朝有個名叫匡衡的孩子,家裡窮得空蕩蕩的,什麼家當也沒有。就因為這樣,匡衡沒錢進學堂去念書,只得找時間自修。白天匡衡給人打零工,一得空閒,立刻念起書來,不巧被主人瞧見了,就被吆喝一頓:“小奴才,我花錢僱你做事,你嘰嘰咕咕地念什麼書,實在太不像話了!”
匡衡看主人惡狠狠的,嚇得縮成一團答道:“大爺您別生氣,我以後再也不敢了。”主人重重敲了匡衡幾下腦袋,甩甩衣袖,頭也不回地走了。
從此,匡衡每天要等下了工才有機會讀書。可是,到那時候,太陽也快下山了。他坐在牆腳,一屋子黑洞洞的,書上的字逐漸模糊、看不見了。匡衡沒錢買油燈,怎麼辦呢?
突然,他發現破牆上有個小窟窿,從隔壁人家透過來一點兒薄弱的油燈光線。匡衡拿著書本湊上前去,居然還能看出一點字跡,他馬上想出了個主意。
匡衡用手指挖挖窟窿,牆上的灰土一層層剝落,窟窿越來越大,光線也越來越亮了。匡衡興奮得拍手大叫:“哎呀,牆洞鑿大了,我就能借鄰家的光線來看書了!”
聰明的匡衡於是借鄰家的燈光,滿足了他愛讀書的心願。現在大家所說的“鑿壁借光”,指的就是匡衡啊!
匡衡鑿壁借光。
在仲夏夜裡,我們常會看到提著燈籠的螢火蟲在夜空中飛舞。螢火蟲的尾巴會一閃一閃發出光來,好像隨身帶了一個小燈籠,真是可愛極了。你一定沒想到,有人居然集合它們尾巴的光芒來看書,這是怎麼回事呢?
相傳晉朝有個名叫車胤的,雖然只有十多歲,書卻念得比誰都多。大家都很奇怪,車胤白天要工作,家裡又窮得連晚上都點不起蠟燭,他哪能讀了那麼多書呢?這時有個好事的人,決定暗中觀察車胤是怎麼讀書的。
這個人悄悄躲在車胤家窗外偷看。天黑時,只見車胤手上提了個小布袋走回家,布袋裡頭一閃一閃的,不曉得是什麼東西。車胤將那個亮晃晃的小布袋掛上牆,便藉著它所散出的光芒,搖頭晃腦地念起書來。
“布袋裡放著什麼呢?難道是夜明珠不成?”這個人念頭一轉,立刻跑去告訴其他人。大家都好奇地跑到車胤家觀望,有的說:“車胤這窮小子八成藏了什麼好寶貝怕我們知道!”有的說:“讓我們一起進去,搶他那個寶袋來瞧瞧!”話才說完,大夥兒一窩蜂衝了進去,車胤看大家搶了他的布袋正要打開,急得大嚷:“別打開啊!別讓我的寶貝飛了啊!”
大家一聽說那是寶貝,連忙扯開布袋,天啊!居然從裡頭飛出幾十只螢火蟲,尾巴發出閃閃的亮光,大家嘴巴張得大大的,卻說不出話來。
車胤“囊螢照書”這件事一傳揚開來,所有的人都豎起大拇指稱讚,還拿他做家貧勤學的好榜樣。
車胤囊螢照書。
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裡,大家都躲在家裡取暖,生怕被凍著了。晉朝時候,有個小孩,名叫孫康,家裡窮得只有幾條破被子。每當嚴寒的下雪天裡,所有的人家都關門閉戶,只有孫康總是敞開窗,擁著被子靠在窗口旁邊,嗯嗯啊啊地大聲朗誦詩書。
鄰居們覺得奇怪,就關心地問:“雪下得這麼大,為什麼你故意不關窗,難道你不怕冷嗎?”孫康天真地答:“我喜歡看書,雖然家貧點不起油燈,但我可以藉著雪光反照來看書。有時讀久了,身體也會凍得發僵,這時候,我就起來活動活動筋骨,跑跳一番,這樣子就能避寒了呢!”
孫康的一番話,使鄰居都大為感動,覺得他年紀雖小,卻能想出“映雪讀書”的法子,聰明的頭腦和好學的精神,都是大人所趕不上的啊!
孫康映雪讀書。
最後,我們再聽一則“隨月讀書”的故事。
南齊時候,有個小孩子,名叫江泌。由於家境窮苦,白天都上山砍柴賺錢,晚上又沒錢天天點燈看書,江泌左思右想,真希望能想出個解決的法子。
有個明亮的月夜,鄰居發現江泌搬張梯子,擱在牆腳,一個人拿著書本在月下用功。大家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便奇怪地問:“江泌啊,你看書搬梯子做什麼呢?”
江泌不慌不忙地說:“我想利用月光來讀書呀!等一會兒月亮逐漸西斜了,我就一級一級地往梯上爬,這樣就能完全利用皎潔的月光了!”
小朋友,聽完這幾則故事,是不是很佩服他們好學的精神呢?現在我們可以隨時利用明亮的燈光,真是最幸福的嘍!
江泌隨月讀書。
我們講這四則故事,並不是強調這些用功的方法。我們只是要藉以提醒下一代,學習古人勤學的精神。一來,物質文明發展至此,是人類代代努力的結果,我們不該只是坐享其成,更要繼續努力;二來,前人在物質環境很差的情形下,仍能勤學不輟,我們今天已能享用便利的電燈,當然更應該好好把握時間,用功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