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三月三日 修禊 書聖王羲之
中國的書法藝術是全世界聞名的,我國曆代都有很優秀的書法家,其中最出名而被後代尊稱為“書聖”的,便是王羲之了。
王羲之出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東晉時代。從小,他看見父親臨帖寫毛筆字,字一個個都寫得那麼活潑、好看,心裡十分羨慕。趁著父親不在家,王羲之偷偷把父親的字帖都找出來,學習父親的模樣,端端正正地磨墨寫字。起初他筆拿不好,字寫得七歪八倒,心裡一急,墨也打翻了,弄得滿手滿臉都是。
王羲之從小就是一個很有恆心毅力的人,他毫不灰心,仍舊偷偷不斷地練習,字帖臨完一本又換一本。到後來,甚至不用看字帖,也能寫出又工整、又好看的字了。
有一天,他又在專心偷學寫字的時候,父親回家了,看見年紀幼小的王羲之居然像大人一樣在寫字,心裡覺得很有趣。悄悄走到王羲之背後,仔細一看。啊!居然寫得這麼好。父親驚奇地叫了起來。
王羲之也嚇了一大跳,忙放下筆,向父親請安。父親把王羲之抱在懷裡,高興地說:“孩子!我一定替你請最好的書法老師來教你寫字。”
後來,王羲之跟隨當時最出名的書法家衛夫人,用功地學寫字,到了十三歲,已經被人誇獎為全國最好的書法家了。可是他一點也不驕傲,全心全意地繼續練字。
他十六歲那年,一位官員派人到王家來求親。這位官員的女兒不但長得很漂亮,又很有學問,所以求親的人一來,王家的許多男孩子都緊張極了,紛紛穿上最優雅的服裝,坐得端端正正,希望自己能被看中,娶到這個可愛的小姐。
這時候,只有王羲之毫不在乎。在大熱天裡,他敞露著肚皮,躺在東邊的床上,一心只想著如何才能把毛筆字寫得更好。
大熱天裡,王羲之毫不做作地露著肚皮,躺在東邊的床上。
求親的使者回去以後,向官員報告:“我到王家,看到所有的男孩子都裝模作樣的,扮出討好人的樣子。只有一個少年,神態自然地躺在東邊的床上。”
官員聽了,高興地說:“啊,這個毫不做作、袒腹東床的少年,才是我心目中的好女婿啊!”他於是把美麗的女兒嫁給王羲之了。
後來的人,常愛稱女婿為“東床快婿”或“袒腹東床”,便是來自王羲之這個故事了。
結婚以後的王羲之,生活過得很幸福。但他仍然每日不停地練寫字。甚至到了晚上睡覺做夢,也會在夢中比手畫腳地寫字。
漸漸地,王羲之的書法已經超過了所有的字帖,既沒有字帖,也沒有任何老師可以教他了。他發現,要使字再進步,得要多觀察大自然,向大自然學習才行。你看,河裡急流的水紋不是像在教人書法中最優美的線條嗎?山岩奇特的形狀,更好像在教人書法有力而雄厚的轉折。王羲之還喜歡欣賞身旁的小動物,像枝頭上靈活跳動飛翔的小鳥,窗前從容優雅的白鵝,都給了他很多寫字的靈感。
對了,王羲之愛鵝也是很出名的。有一次,他聽說有一位老太太養了一隻很美的白鵝,便走了很遠的路,特地要看看這隻鵝。沒想到這位老太太聽說全國最出名的書法家要來拜訪,竟把白鵝殺了,做了一道香噴噴的菜。王羲之本來要專程去看鵝的,沒想到只看到一盤鵝肉,心裡真是難過極了。
後來,王羲之用書法,向人換了許多美麗的白鵝來養。他常常一面欣賞白鵝在池塘中優遊尋食,一面在窗前寫字,他的字從此寫得更好了。甚至有人說:“王羲之的字就像白鵝一樣優雅、美麗。”
王羲之是一個非常有同情心的人。另外有一個故事,說到他有一年夏天到山上游玩,路上遇見一位貧窮的白髮老太太,在大太陽底下向遊客推銷紙扇子。可是她一把也賣不出去,又愁苦又著急。
王羲之很可憐這個老太太,找來了筆墨,向老太太要來所有的紙扇,每把扇面上各寫上幾個字,再還給她。
老太太很生氣地說:“我乾乾淨淨的扇子,都被你寫上黑字。這下子更賣不出去了,你真會害人。”
王羲之笑眯眯地安慰她說:“這些紙扇,平常只賣十文錢一把。你現在可以告訴客人,說是王羲之在上面寫了字,每把一定可以賣一百文錢。”
老太太半信半疑地按照他的話去做,扇子果然被人搶著買光了。老太太賺了很多錢,高高興興地向王羲之謝了又謝。
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很多人都以得到他的書法為榮。他一生最有名的一篇書法,叫做《蘭亭集序》,關於這篇書法,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原來在古代,到了農曆三月三日這一天,是一個特別的節日。人們到水邊拜神、洗澡,祈求吉祥和幸福。由於這一天春光明媚,讀書人也喜歡到水邊唱歌、吟詩、喝酒。他們更有一種特別的飲酒方法,叫人在水的上游把盛了酒的酒杯一個個漂在水面上,就像小船一樣,慢慢地往下流。坐在下游岸邊的人就一面吟詩、唱歌,一面把流過眼前的酒杯撈上來喝。這遊戲叫做“曲水流觴”,真是好玩極了。
三月三日這天,讀書人在水邊唱歌吟詩,並撈起上游漂下來的酒杯,喝杯中盛的酒,真是好玩極了。
在這一天,王羲之也和許多好朋友到蘭亭附近的水邊,按照這樣的風俗玩耍、做詩。由於那天天氣特別好,大自然的風景格外顯得美麗。王羲之多喝了幾杯酒,心情非常愉快,趁著一點醉意,很快地提筆寫了一篇記錄當天遊玩情況的文章。這篇文章,不但內容優美,而且書法也好極了,它就是中國書法中最有名的《蘭亭集序》。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後來成為他家中珍藏的傳家寶。在王羲之死了以後,一直傳到第七代的孫子智永手裡。智永後來出家做了和尚,活到一百歲才死,而珍貴無比的《蘭亭集序》也就落在他的弟子辨才手中了。
那時候的皇帝唐太宗,瘋狂地喜歡收集王羲之的書法。偶爾聽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藏在廟裡,他就趕緊叫人把這位名叫辨才的和尚召來。可是不管唐太宗怎麼追問,辨才都搖頭說不知道,因為辨才也不願意把這份寶貝交給皇帝啊!
這可把唐太宗急壞了。怎麼辦呢?如何才能從這個和尚手中得到《蘭亭集序》呢?
後來,一位聰明的大臣蕭翼說:“我有辦法,請皇上借我兩篇王羲之的書法,讓我去試試,把《蘭亭集序》騙來。”
蕭翼脫下華麗的官服,裝扮成一個窮書生,來到辨才的廟裡投宿。他每天閉門讀書,辨才最喜歡有學問的人,就主動地和他交起朋友來了。
有一天晚上,蕭翼對辨才說:“你別看我窮,我身上還藏著王羲之的書法呢。”
說著,蕭翼很小心地把兩篇書法從破包袱裡拿出來,給辨才看。
辨才看了王羲之的書法,想到自己也藏著《蘭亭集序》,心裡得意起來,忍不住說:“這有什麼稀奇?人人都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最好,我卻藏著這本最珍貴的書法呢,我也拿給你看看,你可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啊!”
辨才果然悄悄地回房去,把《蘭亭集序》從隱祕的牆中取了出來,拿給蕭翼欣賞。哪知道,蕭翼一看,便叫起來:“啊呀!你上當了,這本《蘭亭集序》根本是假的!”
辨才說:“這是我師父親手傳給我的,怎麼可能會是假的呢?”
蕭翼說:“我對王羲之的字最有研究,真假一眼就知道。這哪算寶貝呢?以後千萬不要拿給別人看,人家會笑你沒學問的。”
辨才相信了蕭翼的話,垂頭喪氣地回到房中,也不把《蘭亭集序》藏回到牆裡,隨手扔在桌上,就睡覺了。
這時候,蕭翼偷偷走進來,把《蘭亭集序》取走。第二天,辨才發現《蘭亭集序》不見了,趕緊來敲蕭翼的房門。
辨才和尚把王羲之寫的《蘭亭集序》當做珍寶,不肯獻出來。蕭翼扮成書生,用計騙到了手。
推門一看,這哪是昨晚的窮書生呢?蕭翼又換上了一身華麗的官服,手拿著《蘭亭集序》對辨才說:“我是奉皇帝的命令,來取《蘭亭集序》的。如今《蘭亭集序》已在我身上,你要也要不回去了。”
辨才一聽,才知道上了蕭翼的大當,傷心都來不及了。
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高興得不得了。派人送了三千匹布和三千石穀子到廟裡,安慰失去《蘭亭集序》的辨才和尚。蕭翼也因此升了官。
得到《蘭亭集序》以後,唐太宗立刻把這份書法刻在石頭上,使人們可以臨摹或拓印。至於《蘭亭集序》的真跡,唐太宗實在太喜歡了,一直到他死,還不肯讓《蘭亭集序》離開身邊,就與他一起埋葬了,這真是一件可惜的事。
今天,人們在學寫書法時,有好幾種《蘭亭集序》的帖子,都是後代著名的書法家從石上的刻字臨下來的。
小朋友,關於王羲之書法的故事說了這麼多,你會不會也很想多練一練毛筆字呢?用功地學吧,說不定你將來也能做一個很好的書法家哩!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今天,在一個叫做“曲水流觴”的文人雅集中,王羲之寫了一篇《蘭亭集序》,成為名垂千古的不朽作品。現在我們也可以推行“曲水流觴”這一類有情趣、充滿藝術氣氛的節目,來調劑工商社會的枯燥生活。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不汙染自然山林與水源,我們才會有優雅清新的場所,讓大家共度美好的“曲水流觴”。
●圖畫為故事性彩畫。其中的曲水流觴圖,植物造型仿六朝壁畫,人物的神情姿態則如竹林七賢般崇尚清談。大圖表現蕭翼向辨才和尚騙取《蘭亭集序》的場景;邊框為刺繡風格,圖案仿自清代一品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