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一月四日 巧妻
在一個前有水後有山的小小村落裡,住了一個聰明靈巧的女孩子,叫做巧兒。巧兒長到十七八歲時,出落得如花朵般美麗,那雙烏溜溜的大眼一轉,什麼難題也休想難倒她。
遠近的小夥子,哪個不想娶她做媳婦?但巧兒隨口一句話,他們就被問得啞口無言搭不上腔。巧兒撇撇嘴說:“笨頭笨腦的,誰瞧得上眼!”
這個大晴天的下午,巧兒正坐在門檻上,吹著涼涼的風,拿著紅綠絲線在穿針準備繡花。忽然一位少年郎,一身灰塵一身汗,騎著黑鬃馬從門前經過。
少年郎一見巧兒就說:“好姑娘,勞你給我一碗水解解渴吧!”
巧兒看他連馬也不下,張口就討水喝,便刁難說:“要喝水嘛!也不難,只要你答得上我的問題。”
少年郎反倒精神來了,他笑眯眯地說:“哦!這不難。”
巧兒立刻站起身,一腳跨在門檻內,一腳跨在外,她問:“你猜我是要進門?還是出門?”
少年郎一聽,便笑著翻身下馬,但一腳仍然踏在馬鐙上,一副要下不下的神情說:“我知道你是聰明的姑娘,可是你知道我是要上馬?還是下馬?”
巧兒給他一問,愣住了,說不出話來。少年郎又說:“現在可以給我水了吧!我渴得嘴都要噴火了!”
可是巧兒卻不甘心,她說:“你只要再對得上下一個問題的話,我就端水給你喝。”她指著屋旁的荷花池說:“紅荷花,白荷花,何荷花香?”
少年郎正想著,轉頭一瞧,門邊有棵老桑樹,樹上結著一顆一顆的桑葚哪!他腦筋一轉,就開心地答:“黑葚子,赤葚子,甚葚子甜?”
巧兒這下子又呆住了,才知道眼前遇上了聰明人,她便心服氣服回屋裡舀了一碗水來。就因為這一碗水牽的姻緣,這兩個聰明相當的人,龍配龍,鳳配鳳,不久就燒起花燭,拜了天地,結成夫妻了。
成婚後,巧兒的丈夫為了養家,出門去大城做生意。憑著他聰明的本事,不到半年,就賺了不少錢。每回他想起了巧兒,就眉開眼笑地對別人誇讚自己的妻子也很聰明,可是他的朋友卻不太相信。
有一天,朋友要回鄉,順路經過他家,巧兒的丈夫就託他說:“這兒有一百塊錢,煩你替我捎回家去,我要等到三月才能回家去。”說著,找出一張紙,在上面畫了幾把鐵耙,幾株韭菜,又畫了一副枷鎖,枷裡畫著一朵桃花。
巧兒的丈夫仔仔細細地,把一百塊錢包在這張畫著圖畫的紙裡,拿給朋友。
朋友走到半路,忽然起了貪念,心想:“他又沒寫信,我扣下一半的錢打打牙祭,神不知鬼不覺的,他老婆再聰明,也不會知道。好,我就這麼辦!哈哈!”
哪知巧兒接了紙包,看了看上面的畫,就點點頭笑著說:“我丈夫三月要回家了。”
朋友吃了一驚,忙著問:“咦?我還沒說呢,你怎麼已經知道了?”
巧兒指著枷裡的桃花說:“喏,‘枷’不就跟‘家’同音嘛!桃花三月開,他就在家裡啦!”
巧兒打開紙包一看,裡面只有五十元,她凶巴巴地說:“紙上畫了八把耙,‘耙’‘八’音相近,就是八八六十四元;另外四棵韭菜,‘韭’‘九’同音,就是四九三十六元,加在一起分明是一百塊錢,你還少我五十塊哩!”
朋友不禁羞紅了臉,趕快把錢還給她,服氣地說:“果然是個聰明絕頂的巧妻啊!”
巧兒看了丈夫畫的圖,點點頭笑著說:“我丈夫三月要回家了。”
給媽媽的話:
我國的文字和拼音文字不同,一個字只有一個音節,所以文字與文字的組合,可以有許多變化。有了這樣的特性,古人們就造出各種各樣的文字遊戲,其中最通俗的就是“諧音”,利用同音,或是音相近的字來代替原來的字。故事中丈夫不直接寫三月回家,而畫了一副枷、一朵桃花;不直接寫一百塊錢,只畫了八把耙、四株韭菜。這正是用“枷、家”,“耙、八”,“韭、九”的諧音關係。這真是一種有趣的文字遊戲。
●第一幅圖畫具體呈現故事中的信件,蔥、耙、枷、花,如此組合令人摸不著頭緒,藉此顯示主角巧兒確實聰明靈巧。